第三十四章单元测试
  1. 对抗菌药作用机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2. A: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B: 影响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C: 抗叶酸代谢 D: 促进细菌核酸合成 E: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答案: 促进细菌核酸合成
  3.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不正确的是(      )。


  4. A: 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 B: 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所致的上呼吸道炎症 C:  需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 D: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E: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多种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
  5. 关于耐药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6. A: 耐药菌的产生与过多的使用该种药物有关 B: 原来敏感的细菌对药物不再敏感 C: 药物抗菌谱的改变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D: 耐药性传播是通过质粒遗传的 E: 使原来有效的药物不再有效
  7. 抗菌谱是(      )。


  8. A: 抗菌药物抑制细菌的能力 B: 抗菌药物的抗菌程度 C: 抗菌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 D: 抗菌药物杀灭细菌的强度 E: 抗菌药物具有一定的抗菌范围
  9. 临床常用评价抗菌药物抗菌活性的指标是(      )。


  10. A: 药物剂量 B: 最低抑菌浓度 C: 抗菌谱 D: 血中药物浓度 E:  化疗指数
  11. 评价化疗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是(      )。


  12. A: ED50 B: MIC C: CI(化疗指数) D: PAE E: LD50
  13. 化疗指数是指(      )。


  14. A: LD5/ED50 B: ED50/LD50 C: LD5/LD50 D: LD50/ED50 E: ED5/ED50
  15. 抗菌药物发挥抗菌作用后,药物浓度低于MIC或被消除之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称为(      )。


  16. A: 抗菌谱 B: 抗菌后效应 C: 治疗指数 D: 耐药性 E: 抗菌活性 
  17. 与细菌的耐药性产生无关的是(      )。


  18. A: 细菌改变对抗菌药的通透性降低抗菌药在菌体内的浓度   B: 细菌产生钝化酶灭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C: 细菌内靶位结构的改变 D: 细菌体内产生的内毒素增加 E: 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水解青霉素
  19.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是(      )。


  20. A: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B: 促进细菌核酸合成 C: 影响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D: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E: 抗叶酸代谢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4)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