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单元测试
  1. 零电荷电位是指( )

  2. A:q=0时的电位 B:φ=φ0时的电位 C:存在离子双电层时的电位 D:φ=0时的电位
    答案:q=0时的电位
  3. 零电荷电位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4. A:界面张力达到最大值 B:微分电容达到最小值(稀溶液) C:表面活性有机物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值 D:气体在电极表面的附着力最小
  5. 关于电极/溶液界面结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6. A:界面溶液一侧,双电层结构的分散性取决于静电作用和热运动的相对大小 B:Ψ1表示x=d处的平均电位,为分散层的电位差 C:紧密层和分散层内,电位分布均呈线性变化 D:双电层电容可看做是由紧密层电容和分散层电容串联组成
  7. 关于电极/溶液界面的剩余电荷,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8. A:溶液一侧的剩余电荷由正、负离子在界面层中的浓度变化造成 B:通常认为,金属相中全部剩余电荷都是紧密分布的 C:金属一侧的剩余电荷源于电子的过剩或不足 D:q(金属一侧的剩余电荷密度)≠ -qs(溶液一侧的剩余电荷密度)
  9. 关于电毛细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


  10. A:据电毛细曲线的斜率,可求得某一电位下,电极表面的剩余电荷密度 B:测试不同浓度电解质溶液的电毛细曲线,可获得离子表面剩余量 C:电毛细曲线的直接测量,目前只能在液态金属电极上进行 D:界面张力最大值对应的电极电位是零电荷电位
  11. 关于双电层结构理论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

  12. A:Stern模型认为双电层由紧密层和分散层两部分组成,但没有考虑紧密层内电极与溶液中粒子之间的短程作用 B:Grahame提出了离子特性吸附问题,Bockris进一步考虑了溶剂的影响 C:Helmholtz模型认为相反的电荷分布于界面两侧,能够解释界面张力随电极电位的变化规律 D:Gouy-Chapman模型引入了分散层的概念,但完全忽略了紧密层
  13. 关于表面活性有机物的吸附,说法正确的是( )


  14. A:表面活性有机物的吸附使得微分电容升高 B:表面活性有机物的吸附可导致零电荷电位发生移动 C:表面活性有机物的吸附发生在零电荷电位附近的电位范围内 D:可采用电毛细曲线法和微分电容曲线法研究表面活性有机物在汞电极和类汞金属表面的吸附行为
  15. 微分电容表示引起电极电位微小变化时所需引入电极表面的电量,可表征界面储存电荷的能力。( )

  16. A:对 B:错
  17. 双电层中的分散层不同于浓差极化时的扩散层,前者存在剩余电荷,后者存在反应粒子的浓度梯度。( )

  18. A:对 B:错
  19. 零标电位以电极体系的零电荷电位为标准,不宜用零标电位研究电化学热力学问题。( )


  20. A:错 B:对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3)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