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路服务的数量或负荷能力的主要体现是( )。
A:通行能力 B:服务水平 C:车流密度 D:运行速度
答案:AI参考:答案是A:通行能力。\n通行能力是道路服务的数量或负荷能力的主要体现。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道路或交通系统能够处理的最大交通量,通常以某种特定标准(如车辆或行人)的数量来表示。通行能力是道路设计、建设和交通管理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道路的容量限制和实际服务能力。其他选项如服务水平、车流密度和运行速度也是道路交通的重要参数,但它们更多地涉及到交通运行的质量和效率,而非道路服务的数量或负荷能力。因此,正确答案是A:通行能力。'
2.在车流启动的过程中,有关所产生的启动波传递的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
A:与车流方向一致 B:与车流方向相反 C:和停车波的传播方向相反 D:不确定
答案:AI参考:正确答案是C:和停车波的传播方向相反。\n启动波与停车波是一对方向相反的波动。因此启动波会朝着车流的方向传递。与车流的方向一致,选择A和B的描述都不正确。因此D项也排除。D选项不包含关于车流方向与停车波和启动波关系的明确描述,不能描述传递方向,故本题选择C选项。答案是C:启动波会朝着车流的方向传递,且和停车波的传播方向相反。'
3.一般车辆最大爬坡坡度大约为( )。
A:30% B:40% C:15% D:35%
答案:AI参考:正确答案是C。\n一般车辆最大爬坡度在30%到40%左右,城市道路通常都是上下坡度较大的丘陵路段,因此一般车辆最大爬坡坡度大约为15%。'
4.用负指数分布描述车头时距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前提是流量小于( )。
A:500veh/h B:600veh/h C:300veh/h D:400veh/h
答案:AI参考:正确答案是C:300veh/h。\n负指数分布适合描述泊松过程,车头时距服从负指数分布的前提是流量小于300veh/h。流量越大,车头时距越不满足负指数分布。因此,答案为C。'
5.在同一时间内路网上各路段的交通量的差异称为( )。
A:车道分布 B:流量分布 C:方向分布 D:路段分布
答案:AI参考:在同一时间内路网上各路段的交通量的差异称为流量分布。因此,答案为B。流量分布是指同一时间内路网上各路段的交通量的差异。车道分布、方向分布和路段分布都是交通流量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6.在不足1h的时间段内(通常是15min),通过道路(或道路上某一条车道)指定地点或断面的车辆数经过等效转换得到的单位小时的车辆数,称为( )。
A:流量 B:流率 C:交通量 D:车头数量
答案:AI参考:正确答案是B:流率。\n\n流率是指在不足1h的时间段内(通常是15min),通过道路(或道路上某一条车道)指定地点或断面的车辆数经过等效转换得到的单位小时的车辆数。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7.在道路的任一路段上,车辆通过时间的累计值与观测总时间的比值称为( )。
A:车辆占有率 B:时间占有率 C:车道占有率 D:空间占有率
答案:AI参考:正确答案是B:时间占有率。\n在道路的任一路段上,车辆通过时间的累计值与观测总时间的比值称为时间占有率,也就是道路上某一路段内行驶车辆所占用的时间与整个路段所拥有的时间的比值。其他选项都与题目要求不符。'
8.在特定的时间区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的所有车辆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称为( )。
A:时间平均车速 B:运行平均速度 C:地点平均速度 D:区间平均车速
答案:AI参考:在特定的时间区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的所有车辆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称为区间平均车速。因此,正确答案是D。'
9.在交通流研究过程中,重点研究( )。
A:货流 B:车流 C:人流 D:资金流
答案:AI参考:在交通流研究过程中,重点研究的是车流。因此,正确答案是B。车流是交通工程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因为它反映了交通系统的核心和主要特征。在交通系统中,车辆是交通行为的主体,车流的大小、组成、流量、流速、分布等参数是交通系统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其他选项如货流、人流、资金流虽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可能成为研究对象,但在交通流研究中,它们并不是重点。'
10.某路段的长度与通过该路段所有车辆的平均行程时间之比( )。
A:区间平均车速 B:运行平均速度 C:地点平均速度 D:时间平均车速
答案:AI参考:正确答案是A:区间平均车速。\n区间平均车速是某路段的长度与通过该路段所有车辆的平均行程时间之比。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运行平均速度、地点平均速度、时间平均车速都与题目描述不符。'
11.频率最高值为观测速度中出现频率最多的那个速度值,此速度称为( )。
A:最常见车速 B:最高运行速度 C:最低运行速度 D:安全运行速度

12.通常用停车起动时连续车流中各类车辆通过断面线的时间间隔之比作为换算依据是( )。
A:信号交叉口 B:城市道路 C:环形交叉口 D:路段 13.高峰小时内的小时交通量与最大流率的比值,称为( )。
A:时变化系数 B:高峰小时系数 C:周变化系数 D:月变化系数 14.

两反向圆曲线间夹有直线段时,以设置不小于最小直线长度的直线段为宜,否则应调整线形或运用回旋线而组合成( )。


A:卵型曲线     B:回头曲线   C:凸型曲线 D:S形曲线 15.在前车行驶状态改变后,后车要有一定的延迟才能做出相应的改变,这种特性属于车辆跟驰的( )。
A:延迟性 B:制约性 C:传递性 D:波动性 16.在四个连续15min时段内观测了交通量,1小时的总交通量为各时段交通量之和,然而流率在每个15min时段内都各不相同。( )
A:错 B:对 17.反映特性其实是反映驾驶员信息处理过程的灵敏程度。( )
A:错 B:对 18.统计分布特征可为设计新交通设施和确定新的交通管理方案提供交通流的某些具体特性的预测。( )
A:对 B:错 19.在格林希尔治模型中,流量就等于曲线上某点的横纵坐标之积。( )
A:错 B:对 20.最大流量可以由临界速度和临界密度得到。( )
A:错误 B:正确 21.社会经济调查按其性质可分为综合社会经济调查和对特定道路或大型构造物的个别社会经济调查。( )
A:对 B:错 22.在格林希尔治模型中,当Q≤Qm,K>Km,V<Vm,交通处于交通拥挤状态。( )
A:错 B:对 23.概率模型属于研究交通流的中观方法。( )
A:对 B:错 24.泊松分布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是随机的情况。( )
A:错 B:对 25.交通流连续方程表明:当流量随距离而降低时,车流密度随时间而减少。( )
A:对 B:错 26.过长的直线不易使驾驶人感到单调、疲倦,易超车。( )
A:对 B:错 27.汽车在直线上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 )
A:对 B:错 28.驾驶员发现紧急情况后,从出现最大制动力到车辆完全停止的时间称为制动器作用时间。 ( )
A:对 B:错 29.通过格林希尔治模型的流量-速度曲线可知,Qm、Km、Vm是划分交通拥挤得重要特征值:当Q≤Qm,K>Km,V<Vm,交通拥挤。( )
A:对 B:错 30.交通流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或道路上某一条车道)指定地点或断面的车辆数。( )
A:对 B:错 31.车辆跟驰模型属于研究交通流的宏观方法。( )
A:错 B:对 32.没有外部固定因素(如交通信号)影响的不间断交通流称为交通连续流。( )
A:错 B:对 33.视觉适应就是眼睛分辨两物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
A:对 B:错 34.制动距离指的是从踩着制动踏板开始到汽车完全停住为止车辆所驶过的距离,它包括驾驶员的知觉-反应距离。( )
A:错 B:对 35.负指数分布适用于车辆到达是随机的、有充分超车机会的单列车流和密度不大的多列车流的情况。( )
A:对 B:错 36.根据统计分析,在行车过程中各种感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的10%来自于( )。
A:味觉 B:嗅觉 C:视觉 D:听觉 37.将不同车型的交通量换算为标准车型的交通量,这个过程是( )。
A:车辆当量换算 B:交通量整时换算 C:交通流密度换算 D:车流状态换算 38.在交通量描述中,英文缩写AADT表示( )。
A:每一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B:年平均日交通量 C: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 D:平均日交通量 39.交通量在空间上的分布特性包括( )。
A:路段分布 B:车道分布 C:方向分布 D:城乡分布 E:地区分布 40.区间车速调查方法包括( )。
A:五轮仪法 B:检测器测量 C:跟车法 D:流动车测速法 E:牌照法 41.行人的行走特性包括( )。
A:摩擦力 B:步频 C:步幅 D:步速 E:加速度 42.出行特征资料包括( )。
A:出行人员 B:出行距离 C:出行时段 D:道路环境 E:出行方式 43.能反映变化规律的代表性时间包括( )。
A:工作日 B:一年 C:一个月 D:周末 E:节假日 44.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包括( )。
A:起讫点法 B:冲突点法 C:停车线法 D:流动车法 E:牌照法 45.在有信号控制的交叉口,计算一条左转专用车道的通行能力所需考虑的变量有( )。
A:左转车通过停车线的车头时距 B:一个周期内专用于通过左转车黄绿灯的时间 C:在一个周期内允许左转弯的车辆数 D:左转车辆的行驶速度 E:左转车的平均加速度 46.疲劳对安全行车的影响包括( )。
A:操作能力下降 B:判断失误增多 C:反应时间显著增长 D:改变驾驶习惯 E:提升操控能力 47.交通量调查的观测站点分为( )。
A:永久观测点 B:交叉口观测点 C:连续式观测点 D:临时性观测点 E:间歇式观测点 48.交通流的阻塞时间包括( )。
A:排队形成时间 B:清尾时间 C:消散时间 D:停车时间 E:启动时间 49.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模型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模型,包括的总体变量有( )。
A:土地利用 B:道路环境 C:交通 D:交通特征 E:货运量 50.驾驶员气质差异的类型包括( )。
A:胆汁质 B:抑郁质 C:多血质 D:粘液质 E:兴奋质 51.交通量调查中的人工观测法优点包括( )。
A:环境不受限制 B:易于掌握 C:方便灵活 D:调查资料整理方便 E:调查地点 52.下列选项,不属于道路通行能力分析过程中道路条件影响因素的是( )。
A:侧向净空 B:车道宽度 C:方向分布 D:车道分布 E:车道数 53.在计算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通行能力时,理想条件包括( )。
A:侧向净宽≥1.75米; B:3.75米≤车道宽度≤ 4.50米; C:交通流中全部都是小客车; D:驾驶员特征均为经常行驶高速公路,且技术熟练,遵守交通法规者。 E:道路周围环境宽敞; 54.交通流密度调查的作用包括( )。
A:交通流密度是描述交通流特性的重要参数 B:交通密度资料应用于高速公路管制 C:交通密度资料应用于划分服务水平 D:是研究交通流理论的重要基础数据 E:交通密度资料应用于分析瓶颈交通 55.缓和曲线的作用包括( )。
A:作为超高、加宽缓和段 B: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C:使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 D: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乘客感觉舒适 E:减少行驶距离 56.决定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 )。
A:道路环境 B:驾驶员反应时间 C:最大制动减速度 D:制动系起作用的时间 E:汽车重量 57.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机动车分为( )。
A:载重汽车 B:小型汽车 C:小客车 D:铰接车 E:普通汽车 58.在无信号控制交叉口,暂时停车方式包括( )。
A:两面停车 B:四面停车 C:随机停车 D:单向停车 E:不确定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3)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