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单元测试
  1. 在故意伤害罪的主体中,( )的自然人,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行为的,应负刑事责任。( )。

  2. A: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 B:年满18周岁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C:年满14周岁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D:年满16周岁
    答案: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
  3. 盗窃是以 ( )为目的,秘密窃取国家、集体或他人财物的行为。( )。

  4. A:占有 B:买卖 C:合法获取 D:非法占有
  5. 工人孙某休假回村,一日主动携带邻居6岁小孩进入村旁林深路险、豺狼出没的山林中狩猎玩。走入森林约5公里的时候,两人失散。孙某继续独自狩猎,之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直回县城工作单位。4日后,邻居在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孙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 )。

  6. A:不构成犯罪 B:过失致人死亡 C:意外事件 D:故意杀人
  7. 我国的国家宪法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


  8. A:6月5日 B:9月18日 C:12月1日 D:12月4日
  9. 法律的实施可以分为执法、司法、守法等几个环节。其中,执法的主体是( )

  10. A:国家行政机关 B:国家权力机关 C:国家检察机关 D:国家审判机关
  11.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对此,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 )

  12. A:从实际出发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法治建设可适当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B:从中国实际出发不等于“关起门来搞法治”,应移植外国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 C: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基础是中华法系,实践基础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经验 D:从实际出发要求凸显法治的中国特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13. 某法院在网络、微信等平台上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以督促其履行义务,不少失信被执行人迫于“面子”和舆论压力主动找到法院配合执行。下列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14. A: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必须诉诸道德谴责和舆论压力 B:道德问题的有效解决总是必须依赖法律的强制手段 C:法律与道德具有概念上的必然关系,法律其实就是道德 D: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有助于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15. 王某以虚构言论、合成图片的手段在网上传播多条“警察打人”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县公安局对其处以行政拘留8日的处罚。王某认为自己是在行使言论自由权,遂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原告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不属于言论自由,为法律所明文禁止,应承担法律责任。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16. A:言论自由作为人权,既是道德权利又是法律权利。 B:“原告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不属于言论自由”仅是对案件客观事实的陈述 C:相对于自由价值,秩序价值处于法的价值的顶端 D:法官在该案中运用了个案平衡原则解决法的价值冲突
  17. 魏某冒充银行客服发送短信给张某,称张某手机银行即将失效,需要重新验证。张某信以为真,按短信提示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后,又将收到的编号为135423的“验证码”输入手机页面。后张某发现,其实是将135423元汇入了郑某账户。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18. A:魏某利用电信网络,为实施诈骗而发布信息,应以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论处 B:魏某将张某作为工具加以利用,实现转移张某财产的目的,应以盗窃罪论处 C:魏某骗取张某的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应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论处 D:魏某虚构事实,对张某实施欺骗并导致张某处分财产,应以诈骗罪论处
  19. 林博有音乐天赋,16岁便不再上学,以演出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林博成长过程中,多有长辈馈赠:7岁时受赠口琴1个,9岁时受赠钢琴1架,15岁时受赠名贵小提琴1把。对林博行为能力及其受赠行为效力的判断,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20. A:林博尚不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B:受赠钢琴的行为无效,因与其当时的年龄智力不相当 C:受赠口琴的行为无效,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 D:受赠小提琴的行为无效,因与其当时的年龄智力不相当
  21. 网络世界属于虚拟的世界,由于是匿名上网,可以随意发泄自己的情绪。( )

  22. A:错 B:对
  23.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主要是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事情,和普通公民关系不大。( )

  24. A:对 B:错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1)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