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出了意见领袖等很有影响的概念。( )。
A:拉扎斯菲尔德 B:拉斯韦尔 C:卢因 D:霍夫兰
答案:AI参考:正确选项是:B:拉斯韦尔。\n\n拉斯韦尔在传播学领域中提出了意见领袖等很有影响的概念。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了两级传播论,这也是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选项C、D并不是在传播学领域中提出这些概念的学者。因此,答案为B。'
2.格伯纳认为:所谓传播就是“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这是关于传播定义的何种学说?( )。
A:互动说 B:作用说 C:社会说 D:内容说
答案:AI参考:从题干中可以得知,格伯纳认为传播是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这个定义强调了传播在社会中的互动作用,即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社会互动的过程。因此,选项A“互动说”最符合题干的描述。选项B“作用说”过于片面,只强调了传播的单一作用;选项C“社会说”虽然强调了社会背景,但并没有突出传播的互动性;选项D“内容说”则过于关注传播的内容,而忽略了传播的社会互动性。因此,正确答案是A:互动说。'
3.耶鲁学派的开创者是( )。
A:拉扎斯菲尔德 B:拉斯韦尔 C:卢因 D:霍夫兰
答案:AI参考:正确答案是B:拉斯韦尔。\n耶鲁学派是美国学界公认的社会学学派,是由传播学领域的几位领军人物及其有关著作构建而成。这个学派的开创者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n因此,本题选B。'
4.批判学派崛起于( )之后,在此之前,传播学研究一直是经验学派的天下。(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答案:AI参考:正确答案是C:20世纪40年代。\n批判学派崛起于20世纪40年代之后,在此之前,传播学研究一直是经验学派的天下。因此,正确答案为C,即传播学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是经验学派的天下。'
5.香农说,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 )的任何事物都叫信息。( )。
A:不稳定性 B:随机性 C:发生概率 D:不确定性
答案:AI参考:正确答案是D:不确定性。\n香农信息论中,信息是消除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乱(概率分布)的东西。信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而不能减少或消除不稳定性、随机性、发生概率。因此,信息是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所以,正确选项为D:不确定性。'
6.麦克卢汉认为下列哪种媒介( )不属于“热媒介”。( )。
A:广播 B:有声电影 C:书籍 D:无声电影
答案:AI参考:麦克卢汉认为书籍不属于“热媒介”。因此,正确答案为C:书籍。广播、有声电影和无声电影都属于热媒介,它们提供了丰富、详细的信息,可以由观众或听众自己选择接受或拒绝。而书籍则不同,它需要读者主动思考和理解,才能获取信息,因此被麦克卢汉视为冷媒介。'
7.下列哪个不属于受众的特点?( )。
A:分散性 B:匿名性 C:广泛性 D:组织性
答案:AI参考:正确答案是D:组织性。\n受众的特点有分散性、匿名性、年龄和职业分布广、消费水平高、信息接受的主动性等。组织性属于传播者的特点。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8.美国学者C.R.赖特(Charles Wright)《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1959)在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基础上,增加了什么功能?( )。
A:娱乐功能 B:监测功能 C:广告功能 D:经济功能
答案:AI参考:正确答案是D:经济功能。\n\n美国学者C.R.赖特在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基础上,增加了经济功能。赖特认为大众传播具有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和传递遗产的功能,同时,大众传播还具有经济功能,即通过销售商品和劳务来获取利润。因此,本题答案为D。'
9.所有的群体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成员间存在( )。
A:规范 B:交流 C:互动 D:交换
答案:AI参考:正确答案是C:互动。\n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而成的集合体,成员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群体内部各成员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一种状态。群体内互动的核心要素包括各成员间存在直接交往和互为因果的关系,交往或互动的核心在于体现和强化群体内成员之间的相似性,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通过交流思想和观点增强群体内彼此的理解和接纳,增强群体认同感和凝聚力。所以正确答案是C:互动。'
10.涉及受众使用媒介动机与获得满足的研究直到1959年( )才首次提到使用与满足研究(Uses and Gratifications Approach)。
A:卡茨 B:拉扎斯菲尔德 C:赫佐格 D:贝雷尔森
答案:AI参考:正确答案是D,贝雷尔森首次提到使用与满足研究。\n\n涉及受众使用媒介动机与获得满足的研究直到1959年,由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首次提到使用与满足研究,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
11.德弗勒(Melven L. Defleur)模式是通过增加( )机制对数学模式的升级。( )。
A:循环 B:互动 C:反馈 D:交流

12.“培养理论”的提出主要是( )媒介在当时所发挥的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力尤其是负作用。
A:广播 B:报刊 C:网络 D:电视 13.( )是所有社会成员都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也是大众所拥有的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A:知情权 B:名誉权 C:接近权 D:传播权 14.霍夫兰对传播学最突出的贡献,其中之一是将( )引入传播学研究。
A:心理实验方法 B:内容分析方法 C:田野调查方法 D:问卷调查方法 15.霍本(Hoben)认为:传播是以语言交换思想或者观念。,这是关于传播定义的何种学说?( )。
A:思想说 B:内容说 C:互动说 D:交流说 16.下列哪本著作不是麦克卢汉的著作( )?
A:《人的延伸:媒介通论》 B:《谷登堡群星:印刷文人的诞生》 C:《帝国与传播》 D:《机械新娘》 17.贝雷尔森认为:所谓传播,即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主要媒介所进行的符号的传送。——这反映了传播定义的何种学说?( )。
A:媒介说 B:传送说 C:符号说 D:传送说 18.接种免疫论的创始人是( )。
A:卡尔•霍夫兰 B:西蒙•贾尼斯 C:H.阿伦森 D:威廉•麦奎尔 19.李中的《暮春怀古人》中所描写的佳句:“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这是目前“信息”一词在汉语里最早的文字记载。这里的“信息”的意思更接近下面哪个词。( )。
A:讯息 B:思念 C:心情 D:内容 20.能够避免出现环境监测功能失调的是( )。
A:传递信息功能 B:授予地位功能 C:社会协调功能 D:文化传递功能 21.施拉姆提出传播的“雷达”功能的比喻,指的是( )。
A:社会协调功能 B:娱乐功能 C:环境监测功能 D:麻醉性功能 22.“传播流”研究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 )。
A:《创新与普及》 B:《人民的选择》 C:《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 D:《个人的影响》 E:《大众传播效果》 23.客观世界中的信息的特征有哪些?( )。
A:表达性 B:载体性 C:普遍性 D:客观性 E:分享性 F:流动性 24.集合现象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 )( )( )。( )。
A:触发性事件 B: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C:结构性压力 D:国家和政府的引导 25.是媒介分析的核心问题。( )。
A:媒介传播的效果问题 B:传播与劝服的问题 C:媒介与人的问题 D:媒介与社会的问题 26.以下观点中属于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是( )。
A:媒介即讯息 B:媒介有“冷”“热”之分 C:情境决定论 D: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E:地球村 27.传播过程研究的基本模式有( )。
A:控制论模式 B:社会系统模式 C:文字模式 D:线性模式 E:图象模式 28.把握李普曼“公众舆论”核心思想的重要概念是( )。
A:拟态环境 B:信息传递 C:环境监视 D:我们头脑中的世界 E:舆论监督 29.从信息传播方面看,下列选项中属于受众权利的是( )。
A:著作权 B:知晓权 C:传布权 D:媒介接近权 E:隐私权 30.105非语言符号主要有( )。
A:身体语言 B:文字 C:艺术 D:方言 E:类语言 31.柯日布斯基等学者提出了语言的若干特征,它们是( )。
A:语言是发展的 B:语言是有限的 C:语言是动态的 D:语言是抽绎的 E:语言是静态的 32.为逃避纳粹迫害而来到美国并被称为传播学奠基人的有( )。
A:拉斯韦尔 B:勒温 C:霍夫兰 D:拉扎斯菲尔德 E:施拉姆 33.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代表人物有( )。
A:哈贝马斯 B:施密特 C:霍克海默 D:阿多诺 E:马尔库塞 34.在赖利夫妇提出的社会系统模式中,三个相互关联的概念是( )。
A:自然群体 B:社会总系统 C:更大的社会结构 D:参照群体 E:基本群体 35.布雷多克模式在拉斯韦尔模式的基础上补充了若干环节,即( )。
A:通过什么渠道 B:说什么 C:为了什么目的 D:取得什么效果 E:在什么情况下 36.“意见的自由市场”在传统媒介中仅仅是一种理想,而网络媒介使之梦想成真,借助于网络重建“公共领域”的曙光已经出现。( )
A:对 B:错 37.梅尔文·德弗勒认为,人们对宣传信息的反应千差万别, 主要是由于个人在先天条件与后天知识的差异造成的。( )
A:错误 B:正确 38.伊尼斯认为,媒介的形态对社会形态、社会心理都产生深重的影响。( )
A:正确 B:错误 39.符号与它所指代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
A:对 B:错 40.接近权是基本人权的要素之一,它实质上是为了真正实现公民知情权而提出的一种补充性权利。( )
A:正确 B:错误 41.麦克卢汉提出,一种媒介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主要是从媒介之间的关系上来讲的,或者理解为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联系的。( )
A:正确 B:错误 42.数字鸿沟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 )
A:正确 B:错误 43.“敲警钟”基本上是通过刺激人们的恐惧心来追求特定的效果,会给对象带来一定的心理不适。( )
A:错 B:对 44.传播来源的可信度固然有利于提高劝服效果,但睡眠者效应又抵消了这种优势。( )
A:对 B:错 45.耶鲁学派的研究认为,“诉诸感情”的说服效果略好于“诉诸理性”。( )
A:对 B:错 46.知情权是现代国家民主宪政的基础要素。( )
A:对 B:错 47.群体规范对群体内的传播活动起着制约作用,但是对来自群体外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的效果具有极小的影响。( )
A:对 B:错 48.上限效果理论是对“知识沟”理论的发展。( )
A:对 B:错 49.受众的角色包括下列哪些?( )。
A:传播活动的反馈者 B:传播符号的译码者 C:传播活动的参与者 D:传播过程的组织者 E:信息产品的消费者 50.信息的功能有( )。
A:物理功能 B:认识功能 C:生物功能 D:社会功能 51.媒介依存症是一种由新媒介带来的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存症有哪些特点( )。
A: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 B: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 C: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 D:认为新媒介必将增进民主进程 E: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 52.以下哪几位学者是欧洲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 )?( )。
A:J.哈贝马斯 B:M.福柯 C:R.威廉斯 D:J.,米德 E:P.布尔迪厄 53.梅尔文·德弗勒《大众传播理论》(1966)总结受众理论,具体包括( )。
A:社会关系论 B:社会参与论 C:“使用与满足”理论 D:社会分化论 E:个人差异论 F:文化规范论 G:社会价值论 54.1960年,完整勾勒了“有限效果论"基本框架的学者是( )。
A:李普曼 B:诺尔.纽曼 C:约瑟夫.克拉伯 D:施按姆 55.“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对传播效果的探讨,着眼点是( )。
A:行动层面 B:舆论层面 C:认知层面 D:态度层面 56.以下研究中,不属于文化研究学派的是( )。
A:文化产业 B:编码与解码 C:媒介文化与亚文化 D:女性主义 57.在各种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最有影响的是( )。
A:法兰克福学派 B:政治经济学派 C:芝加哥学派 D:耶鲁学派 58.针对传播主体展开的研究是( )。
A:议程设置 B:媒介研究 C:内容分析 D:控制研究 59.罗杰斯等人开展的革新传播研究也被称作是( )。
A:“框架”理论 B:“中介化”理论 C:“沉默的螺旋”理论 D:“创新扩散”理论 60.警钟效果又称( )。
A:强化效果 B:恐惧诉求 C:免疫效果 D:感情诉求 61.霍夫兰等人关于“说服与态度改变”的实证研究始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C: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62.以下概念中,跟文化帝国主义无关的是( )。
A:媒介帝国主义 B:刻板印象 C:沉默的螺旋 D:文化霸权 63.时效性最差的大众传播媒介是( )。
A:电视 B:报纸 C:广播 D:杂志 64.对传者、受者的自我形象、个性结构、社会环境等的分析属于( )。
A:赖特夫妇模式中的概念 B:马莱茨克模式中的概念 C:传播单位模式中的概念 D:丹斯模式中的概念 65.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早提出“文化霸权”理论的学者是( )。
A:哈贝马斯 B:马尔库塞 C:葛兰西 D:卢卡奇 66.麦克卢汉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其中文字印刷传播时期也叫( )。
A:部落文化时期 B:重归部落文化时期 C:脱离部落文化时期 D:部落前文化时期 67.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领袖人物是( )。
A:卢卡奇 B:霍夫兰 C:霍克海默 D:葛兰西 68.记者拥有对报道对象的言行进行议论和批评的权利指的是( )。
A:批评权 B:采访权 C:监督权 D:报道权 69.传播学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大学派:传统学派与( )。
A:行政学派 B:批判学派 C:经验学派 D:法兰克福学派 70.传播学经验学派的思想发端于20世纪初期,共代表是( )。
A:伯明翰学派 B:法兰克福学派 C:哥伦比亚学派 D:芝加哥学派 71.5W模式被后人称作是典型的传统的( )。
A:社会系统模式 B:线性模式 C:申农——韦弗模式 D:控制论模式 72.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用“文化工业”这个术语指称( )。
A:大众文化 B:通俗文化 C:流行文化 D:商业文化 73.最早提出“意见领袖”这一概念的是( )。
A:霍夫兰 B:拉扎斯菲尔德 C:拉斯韦尔 D:施拉姆 74.在模式的类型中,最常用的是( )。
A:数字模式 B:文字模式 C:电子模式 D:图像模式 75.“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强大影响发生在( )。
A:判断•意见阶段和行动阶段 B:“认知→判断•意见→行动”的全过程 C:判断阶段和意见形成阶段 D:认知阶段和判断阶段 76.“培养分析”研究最初的着眼点有( )。
A:电视暴力与社会犯罪的关系 B:电视业的垄断化对观点多样化的影响 C:电视的视听兼备对感染力的影响 D:电视色情与社会犯罪的关系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3)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