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义知情权指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包括从官方或非官方知悉获取相关信息的权利;狭义知情权仅指知悉获取官方信息的自由与权利,仅指公法领域的一项政治权利。现在的知情权一般指狭义的知情权。( )

  2. 答案:错
  3. 传播媒介的社会影响并不取决于媒介的技术或形式特性。( )

  4. 答案:错
  5. 群体心理因素,不会影响受众的最终选择。( )

  6. 答案:错
  7. 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很难统一的。( )

  8. 答案:错
  9. 英尼斯认为,传播可以连结时间和空间。( )

  10. 答案:对
  11. 在现代都市社会中,意见领袖以“单一型”为主。( )

  12. 答案:对
  13.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这是麦克卢汉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

  14. 答案:对
  15. 电子传播网络的双向性使传播过程变得更加平等,所获取的信息也更加均衡,而这种平等也必然带来社会关系的平等。( )

  16. 答案:错
  17. 在麦克卢汉看来,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 )

  18. 答案:对
  19. 符号总是负载着某种信息和语义。( )

  20. 答案:对
  21. 在麦克卢汉眼里,所有的媒介都是人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发明出来借以减轻各种器官所受压力的手段,可谓是纯粹的生理机能反应,而与人类社会性的延伸关系不大。( )

  22. 答案:对
  23. 如果两个人彼此之间已经有一些冲突,或是性格上本来就不合,常见面能够增加彼此的了解从而降低冲突的可能性。( )
  24. 传播来源的可信度固然有利于提高劝服效果,但睡眠者效应又抵消了这种优势。( )
  25. 受众不会因媒介提供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
  26. 耶鲁学派的研究认为,“诉诸感情”的说服效果略好于“诉诸理性”。( )
  27. 自我表露可以分为哪两种( )?
  28. 影响人际传播的因素有( )。
  29. 大众传播具有麻醉神经的负面作用是有( )和( )提出来的。( )
  30. CIS理论把企业形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设和发展。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 )( )和( )。( )。
  31. 培养分析并不是一项孤立的研究,相反,它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项研究被称为文化指标研究(Cultural Index Studies),它包括哪些方面( )。
  32. 信息的功能有( )。
  33. 麦克卢汉看来,电视则是人的( )能力的综合延伸。( )。
  34. 受众的行为动机和目的,包括以下哪些?( )
  35. “传播流”研究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 )。
  36. 除社会经济地位外,可能导致知识沟的因素包括哪些( )?
  37. 李中的《暮春怀古人》中所描写的佳句:“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这是目前“信息”一词在汉语里最早的文字记载。这里的“信息”的意思更接近下面哪个词。( )。
  38. 耶鲁学派的主要代表作是( )。
  39. 最早对说服艺术展开系统研究并颇有影响的,是( )。
  40. 培养理论揭示了大众传媒对人们现实观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 )和“主流化”过程实现的。
  41. 美国社会学者( )以及其他致力于拟剧论研究的学者,较早的使用了“受众”的概念来分析日常的互动行为,他们将接触活动分为男演员、女演员和受众。
  42.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最后一个阶段是( )。
  43. 造成社会瞩目的焦点,获得高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带来正统化效果。——这是大众传播的何种功能?( )。
  44. 贝雷尔森认为:所谓传播,即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主要媒介所进行的符号的传送。——这反映了传播定义的何种学说?( )。
  45. 美国学者C.R.赖特(Charles Wright)《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1959)在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基础上,增加了什么功能?( )。
  46. 耶鲁学派的开创者是( )。
  47. 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al Cultural Organization)通过并发表了当代国际传播领域最重要的学术文献,即( )。
  48. ( )是所有社会成员都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也是大众所拥有的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49. 麦克卢汉认为下列哪种媒介( )不属于“热媒介”。( )。
  50. 他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1949年由他编撰的第一本权威性的传播学著作———( )的出版。( )。
  51. 批判学派崛起于( )之后,在此之前,传播学研究一直是经验学派的天下。( )。
  52. ( )是对后来的传播学研究方法影响最大的一位。( )。
  53. 霍本(Hoben)认为:传播是以语言交换思想或者观念。,这是关于传播定义的何种学说?( )。
  54. 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 )这个中间环节。
  55. 涉及受众使用媒介动机与获得满足的研究直到1959年( )才首次提到使用与满足研究(Uses and Gratifications Approach)。
  56. 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论〈红楼梦〉》,这反映了选择性心理的哪一个环节( )。
  57. 史蒂文斯的定义是: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S.Stevens,1966)。——这是关于传播定义的何种学说?( )。
  58. 文化规范论,与其说是受众理论,不如说是( ),是以传播媒介为出发点,认为大众传播的内容会促使接收对象发生种种变化。
  59. ( )是受众心理选择过程的第一个环节。
  60. ( )在1974年提出了信息沟(Information Gap)的理论。
  61. 《个人的影响》提出的制约和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主要有( )。
  62. 拉扎斯菲尔德等认为,受众的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他们把这个结论称为( )。
  63. 1940年,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贝雷尔森等人在美国大选期间,围绕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大众传播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做的一项实证调查,史称( )。
  64. 培养理论的提出者是( )。
  65. 选择性理解可以分为三种,具体包括( )。
  66. 使用与满足理论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 )
  67. 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研究发现受众接触媒体信息的动机一般包括这样四种( )。
  68. 受众即市场是大多数媒介机构的基本观点。( )
  69. 接近权由涵义上看,接近权亦是传播权的引申,或者说是传播权的在一种特殊表现。( )
  70.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 )
  71. 如果说凡是居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起到某种传播信息作用的物质实体都可以被称之为传播媒介的话,那么从它的传播过程来看,我们可以将所有媒介分为三类:制作媒介、传输媒介、接收媒介。( )
  72. 新媒介永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一种新媒介在它诞生和普及的初期都曾对社会产生过广泛的冲击。( )
  73. 媒介的社会组织属性则决定着信息内容的生产和传播。( )
  74. 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公营的媒介结构。( )。
  75. 社会责任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否定。( )。
  76. “假如全人类都意见相同,而只有一个人持有反对意见,即使在这种场合,人类也没有迫使这个人沉默的权利。反过来说也是如此,即便这个人拥有迫使全人类沉默的力量,他也没有这样做的权利。”——此话的作者是( )。
  77. 首次为新闻传播中把关人的存在及其作用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和证据的研究学者是( )。
  78. 媒介接近权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 )提出,他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法学评论》上发表了《Access to the Press:A New First Amendment Right》一文,且首次提出了“媒介接近权”的概念。( )。
  79. 1949年由美国的两位信息学者( )和( )在《通讯的数学理论》(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 1949)首次提出传播的数学模式。( )。
  80.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的重点是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和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 )。
  81. 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哪些要素构成的?( )。
  82. 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在C.E.奥斯古德的观点启发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模式,称为循环模式。该模式强调社会传播的( )。
  83. 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
  84. 人际传播能够及时获得大量反馈。( )
  85. 我们看见并与之交往最多的人往往最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和恋人的心理效应。这是什么效应( )。
  86. 生活中我们很少被要求自我表露,但我们常常选择自我表露或决定某个时候表露,那么,是( )因素促使我们表露或不鼓励表露呢?
  87. 不能直接面对面的人和人的传播不能算是人际传播。( )
  88. ( )是现代信息环境的主要营造者。
  89. 在雅可布森(1956)看来,通过符号的使用来确立、维持和中断传播,或用于检验传播是否通畅(“喂,您听到了吗?”),或用于吸引交谈者的注意力(“我想告诉您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以上这段话显示了符号的何种功能( )?
  90. 象征符是人工符号与指代的对象事物之间不需要必然联系,关系具有随意性。( )
  91. 古人说,“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这显示了符号的何种功能( )?
  92. 一个人在台上讲话,用手势配合,可以增加语言的感染力;主人对客人说“不急,再坐一会”,却频频看手表,实际在暗示客人:“主人很急”。这反映了非语言符号的什么特点( )。
  93. 一个人经常独自在房中看书而不参加集体活动,可传达诸如“好学”“性格文静”“孤僻”等信息。这反映出非语言符号的什么特征( )。
  94. “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这是关于传播定义的何种学说?( )。
  95. 在1933年德国纳粹党执政后,大批欧洲学者为躲避法西斯害而逃亡到美国,推动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其中就有如下的哪几位传播学者?( )。
  96. 非语言符号主要承担传播态度与情绪方面的信息,不能代替语言传播。( )
  97. 皮尔斯把符号解释为( )( )( )的三位一体关系。( )。
  98. Communication包含了哪几个层面的意思?( )。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2)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