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内容已经过期谨慎付费,点击上方查看最新答案

诗律

  1. 时鸟催春色,离人惜岁华。远山随拥传,芳草引还家。北固潮当阔,西陵路稍斜。纵令寒食过,犹有镜中花。(唐·皇甫冉《徐州送丘侍御之越》)关于本诗尾联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2. A:出句的“过”字读仄声。 B:出句的“令”字须读平声。 C:出句“食”拗“寒”救。 D:出句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食”。
    AI参考:关于本诗尾联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C:出句‘食’拗‘寒’救”。在诗句“纵令寒食过”中,“寒食过”是律诗中相对固定的节奏,此处用“救”字拗于“寒”,使得音节上更倾向于“食”字,从而让整句的节奏显得更舒缓一些。因此,选项C的表述是错误的。其他选项均正确。'
  3. 唐代诗人杜甫的《滕王亭子》颔联“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为( )。

  4. A:家 B:啼 C:竹 D:白
    AI参考:正确答案是D:白。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中的入声字,需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在普通话中,入声字是指那些发音短促,音调短促的字。在唐代诗歌中,入声字的使用较为普遍,而在现代汉语中,入声字已经基本消失。根据题干中的诗句“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可以发现“白”字的发音短促,符合入声字的特征,因此可以判定为入声字。而其他选项中的“家”、“啼”、“竹”在诗句中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入声特征,因此不是入声字。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白”。'
  5. 唐代诗人杜甫的《送韦郎司直归成都》首联“窜身来蜀地,同病得韦郎”中,对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为( )。

  6. A:来 B:韦 C:得 D:同
    AI参考:正确答案是D:同。诗句“窜身来蜀地,同病得韦郎”中,“同”字可以判定为入声字。"
  7. 唐代诗人杜甫的《玉台观》颈联“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洲”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为( )。

  8. A:阙 B:通 C:洲 D:十
    AI参考:正确答案是D:十。“十”是入声字。唐代诗人杜甫的《玉台观》颈联中“到十洲”的意思是:直至十洲遨游。“十洲”指的是神话中仙人所居的仙岛。该句的意思是天地贯通历代的帝王,乾坤涵盖十洲、三岛、五岳仙山等名胜。“十”发短促,收声音响亮,是一个入声字。此外,原诗中的“到”“群”也为入声字。所以选D项。注:“群”“洲”“天”“颠”“联”这些字均为平水韵入声四质、九屑字,与《平水韵》的下平声第十一部完全不同,本题不用考虑《平水韵》而依据本诗的语言习惯来判断入声。如认为D项中任何一个不是入声,都是犯了误将唐代诗人的作品纳入后世韵部的错误。此题出的太“巧”了。也正好考了大家关于韵部的现存知识的缺陷,连一般的上通人的都不应该存在知识上的明显漏洞,结果题目要求部分倒是很为难考生了。更因此被学生当“迷案”谈。须知有些历史诗歌类的考试中的古代文学内容更倾向于给出这些有一定知识性的错误题。不要过分注重参考书的版本而对细节部分掉以轻心,对音韵方面的常识更要小心求证。'
  9. 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唐·杜甫《绝句六首(之一)》)关于本诗对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10. A:首联不对仗,尾联对仗。 B:首联、尾联都不对仗。 C:首联、尾联都对仗。 D:首联对仗,尾联不对仗。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首联、尾联都不对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是写景,“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是直接写动物鸣叫和动作,两者都是名词+动词+名词的句式,不构成对仗。尾联同样不存在对仗。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这是一道考对仗的题目,主要考查对仗的判断,诗歌对仗常见句式分为:动宾、偏正、主谓等。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名词+动词+名词的对仗,而非常用的名词+形容词+名词的对仗。故需要认真审题,再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即可。'
  11. 孤城夕对戍楼闲,回合青冥万仞山。明镜不须生白发,风沙自解老红颜。(唐·王烈《塞上曲二首(之二)》)关于本诗的对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12. A:首联不对仗,尾联对仗。 B:首联、尾联都不对仗。 C:首联对仗,尾联不对仗。 D:首联、尾联都对仗。
    AI参考:关于本诗的对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首联不对仗,尾联对仗”。因为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为对仗关系,而首联和尾联则没有对仗关系。首联“孤城夕对戍楼闲”和尾联“风沙自解老红颜”都是七言绝句,但是平仄不相对,不符合对仗的基本要求。因此,正确答案是A:首联不对仗,尾联对仗。'
  13. 南国风波远,东门冠盖回。多情是明月,相逐过江来。(宋·范仲淹《江城对月》)关于本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14. A:尾联对句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逐”。 B:尾联出句“明”拗“是”救。 C:本诗两联都对仗。 D:首联出句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国”。
    AI参考:关于本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C:本诗两联都对仗。事实上,这首诗是散行体,各联没有对仗。因此,选项C“本诗两联都对仗”是错误的。'
  15. 为见宣和笔,因怀子美诗。英雄今属汝,神骏想当时。枯树风霜饱,平原雉兔肥。画中犹矫顾,不肯立垂枝。(清·魏际瑞《题张穆画鹰》)本诗的对仗联中属于“流水对”的是( )。

  16. A:尾联 B:首联 C:颈联 D:颔联
    AI参考:通过对诗的解读,发现本诗的对仗联中属于“流水对”的是“枯树风霜饱,平原雉兔肥。”这里前一句的末尾与下一句的开头,两句之间没有平仄相对,不受对仗句式约束,增强了诗句流动感,体现了诗歌的韵味。因此答案是D:颔联。"
  17. 急雨捎溪足,斜晖转树腰。隔巢黄鸟并,翻藻白鱼跳。(唐·杜甫《绝句六首(之四)》本诗中今读为仄、古读为平的异读字是( )。

  18. A:并 B:腰 C:跳 D:足
    AI参考:D是今读为仄,古读为平的异读字。在选项中,D“足”字是古今读音不同的。'
  19. 八月萧条九月时,沙蝉海燕各分飞。杯盂未称尝生酒,砧杵先催试熟衣。泉漱玉声冲石窦,橘垂朱实压荆扉。无过纵有家山思,印绶留连争得归。(唐·方干《秋晚林中寄宾幕》)关于本诗颈联对句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 A:本句诗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有“垂”与“实”。 B:本句诗应当遵循的平仄格式及变通规律是“⊖-⨂××--”。 C:本句诗与本联诗的出句构成对仗。 D:本句诗末尾字“扉”押韵。
    AI参考:关于本诗颈联对句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本句诗末尾字“扉”押韵。因为这首诗并没有押韵的要求。AB项是正确的,从平仄格式及变通规律看,此句为“平平仄平平仄平”,符合要求。只有C项是错误的,因为出句“泉漱玉声冲石窦”是写景,对句“橘垂朱实压荆扉”是对景的感想,二者没有构成对仗。故正确答案为D。'
  21. 故垒烟尘后,新军河塞间。金貂宠汉将,玉节度萧关。澶漫沙中雪,依稀汉口山。人知窦车骑,计日勒铭还。(唐·皇甫冉《送常大夫加散骑常侍赴朔方》)关于本诗“连绵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22. A:“澶漫”与“依稀”使用了连绵词对仗。 B:“金貂”与“玉节”使用了连绵词对仗。 C:“烟尘”与“河塞”使用了连绵词对仗。 D:“窦车”与“勒铭”使用了连绵词对仗。
    AI参考:这首诗中,“澶漫”与“依稀”都是形容词并列连用,形成了并列式连绵词对仗,因此选项A“澶漫”与“依稀”使用了连绵词对仗,是正确的。'
  23. 危亭突兀斗城阴,风物苍茫入望沉。万古东南多壮观,百年豪杰几登临。夜中日出扶桑近,天外江流滟滪深。好趁归帆拂天姥,共凭寥廓寄微吟。(元·周棐《送曹广文赋得富览亭》)本诗颔联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 )。

  24. A:百 B:杰 C:豪 D:多
    AI参考:在诗句“万古东南多壮观,百年豪杰几登临。”中,只有“多”在发音上具有短促、急迫的特点,符合入声的特点。而其他选项的发音则无法满足这些特点。因此,正确选项为D:多。"
  25. 广亭遥对旧娃宫,竹岛萝溪委曲通。茂苑楼台低槛外,太湖鱼鸟彻池中。萧疏桂影移茶具,狼藉蘋花上钓筒。争得共君来此住,便披鹤氅对清风。(唐·皮日休《褚家林亭》)关于本诗颈联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6. A:本联诗属于对仗中的“连绵对”。 B:对句中的“筒”字为异读字,在这里须读平声。 C:出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移”。 D:对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藉”。
    AI参考:关于本诗颈联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出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移”。在提供的诗中“茂苑楼台低槛外”的“苑”字应为仄声,所以C表述错误。'
  27. 空里情知不著花,逢场将病当生涯。蒲团软暖无时节,夜听蚊雷晓听鸦。(宋·范成大《病中绝句》)关于本诗尾联对句中的“听”的读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28. A:两个“听”字都读平声。 B:前一个“听”字须读平声,后一个“听”字须读仄声。 C:前一个“听”字须读仄声,后一个“听”字须读平声。 D:两个“听”字都读仄声。
    AI参考:正确答案是C。在尾联“夜听蚊雷晓听鸦”中,前一个“听”是动词,表示“听见”,读仄声;后一个“听”是名词,表示“听力、听觉”,读平声。故选C。'
  29. 春水腻如粉,芳名爱若耶。鸳鸯文字鸟,豆蔻女儿花。有客闲停棹,无人复浣纱。村中姓施否,借问尔西家。(清·马朴臣《若耶》)关于本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0. A:首联出句可判定的入声字是“如”。 B:尾联出句“姓”拗“施”救。 C:全诗只有尾联不对仗。 D:全诗的韵脚是“花”“纱”“家”三字。
    AI参考:关于本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C:全诗只有尾联不对仗。全诗四联皆有对仗,但尾联“村中姓施否,借问尔西家”一句,没有使用对仗手法,因此全诗只有尾联不对仗。其他选项A、B、D在诗中都有不准确的地方。A选项中,“春水腻如粉”一句中,“腻”和“粉”不对仗;B选项中,“无人复浣纱”一句中,“人”和“浣”不对仗,且尾联出句“姓”确实拗“施”救;D选项中,全诗的韵脚不完全是“花”“纱”“家”三字,如首联的“如”“耶”等字也属于韵脚。'
  31. 唐代诗人郎士元的《送王司马赴润州》尾联“离心逐春草,直到建康城”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为( )。

  32. A:直 B:离 C:逐 D:心
    AI参考:正确答案是:D:心。 《送王司马赴润州》尾联“离心逐春草,直到建康城”中,离心逐三字属于发花辙,只有D心字属于入声字。故选D。"
  33. 九日自佳节,扁舟无一杯。曹园旧尊酒,戏马忆高台。(唐·钱珝《江行无题一百首(之四十二)》)本诗中存在的拗救情况为( )。

  34. A:“佳”拗“自”救。 B:“尊”拗“旧”救。 C:“一”拗“无”救。 D:“高”拗“忆”救。
    AI参考:正确答案是““一”拗“无”救”。钱珝《江行无题一百首(之四十二)》中诗句“九日自佳节,扁舟无一杯”中,“一”为平声,“无”为仄声,犯了平仄相对的错误,是拗句,而“九日自佳节”中“九日”和“自佳节”是意对,可以算是救了。因此,答案是C:“一”拗“无”救。'
  35. 成语“阴晴圆缺”中的入声字是( )。

  36. A:圆 B:晴 C:阴 D:缺
    AI参考:正确答案是D:缺。“阴晴圆缺”的意思是月亮阴晴圆缺,其中“缺”是入声字。因此,本题答案为D。'
  37. 荒原空有汉宫名,衰草茫茫雉堞平。连雁下时秋水在,行人过尽暮烟生。西陵歌吹何年绝,南陌登临此日情。故事悠悠不可问,寒禽野水自纵横。(唐·司空曙《南原望汉宫》)关于本诗颈联出句中的“吹”与“绝”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8. A:“吹”是入声字,“绝”是异读字。 B:“吹”与“绝”都是异读字。 C:“吹”是异读字,在这里读仄声;“绝”是入声字。 D:“吹”与“绝”都是入声字。
    AI参考:正确答案是C:“吹”是异读字,在这里读仄声;“绝”是入声字。根据诗中句意,本题应选C。诗句中的“西陵歌吹”是名词短语,既然是“歌吹”,自然应当是发声之物,“吹”即表示发声之动,而异读字,多用于词头、句首、诗词中的特殊用字,或声调特殊的字,“绝”字符合异读字的特征。而“吹”字在诗中读仄声,符合入声字的特征。故本题答案为C。'
  39. 唐代诗人杜甫的《严郑公阶下新松》颈联“未见紫烟集,虚蒙清露沾”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为( )。

  40. A:虚 B:清 C:烟 D:集
    AI参考:正确答案是“烟”。根据李无忌的《中原音韵》及陈第、吴文英等人的研究,可以确定,在唐宋时期,入声字有27个辅音韵尾,分别为-p、-t、-k、-哳。根据题干中的“紫烟”、“清露”等词,可以判断“烟”字符合入声的特点,为入声字。而其他选项中的“虚”、“清”、“集”等字则不符合入声的特点,不能判断为入声字。'
  41. 急雨捎溪足,斜晖转树腰。隔巢黄鸟并,翻藻白鱼跳。(唐·杜甫《绝句六首(之四)》本诗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 )。

  42. A:足 B:急 C:白 D:巢
    AI参考:在唐·杜甫《绝句六首(之四)》这首诗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D:巢。这首诗中,“急雨捎溪足”的“急”是一个疑似入声字的字,但在现代汉语中它已经不属于入声字类。而其他选项“足”、“晖”和“白”都是入声字。其中,“足”表示足够、满足,属于开口呼;“晖”表示阳光、光辉,属于喉唇相混的合口呼;而“白”则表示白色,属于唇齿相碰的开口呼。而“巢”字符合入声短促急收藏的特点。'
  43. 荣辱不关身,谁为疏与亲。有山堪结屋,无地可容尘。白发偏添寿,黄花不笑贫。一樽朝暮醉,陶令果何人。(唐·顾况《闲居自述》)关于本诗的表述正确的是( )。

  44. A:本诗的韵脚包括“身”“亲”“尘”“贫”“人”五个字。 B:颔联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结”和“屋”。 C:颔联和颈联都对仗。 D:尾联对句中的“令”字须读仄声。
    AI参考:关于本诗的表述正确的是:正确答案是:D:尾联对句中的“令”字须读仄声。D项的表述正确。全诗押的是“in”韵,而尾联“陶令果何人”中“令”字在古代属仄声字。其余各项与诗歌内容不符,如A项中的“身”“亲”“尘”“贫”是韵脚,而非“人”;B项中颔联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结”,而“屋”字在颔联中无法确定;C项中颔联颈联对仗的说法也不准确。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45. 炎历储祥亿万年,宫成四海共熙然。玉虚真境朝群帝,金阙泠风下列仙。初日翠华来照耀,半天碧瓦欲飞骞。已瞻圣孝勤三殿,更写欢声入五弦。(宋·范祖禹《和吕原晨上清宫落成》)本诗中的对仗联包括( )。

  46. A:首联 B:颔联 C:尾联 D:颈联
    AI参考:B 颔联和尾联。“炎历储祥亿万年”与“玉虚真境朝群帝”,“宫成四海共熙然”与“金阙泠风下列仙”为对应。颔联“玉虚真境朝群帝”是上半句,“金阙泠风下列仙”是下半句;尾联“圣孝勤三殿”是上半句,“更写欢声入五弦”是下半句。AB符合,CD排除。 因此本题选B。颔联指律诗的第二联(三、四对句),因此B也属于对仗联。'
  47. 元代诗人刘因的《高亭》的颔联“山影酒摇千叠翠,雨声窗纳一天秋”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为( )。

  48. A:秋 B:叠 C:摇 D:一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叠、D:一。本题是关于诗词格律的题目,其中涉及到了入声字。根据诗句“山影酒摇千叠翠,雨声窗纳一天秋”中给出的选项,我们可以根据诗词格律的知识来判断其中的入声字。在颔联中,“叠”和“一”是入声字,因此B和D选项是正确的。而“秋”和“摇”虽然也是仄声,但不是入声字,因此不是正确选项。所以,正确选项为B叠、D一。'
  49. 阴崖风雨泻回湍,一朵芙蓉不可探。流水断桥缘石过,野花随意倚晴岚。(清·李颙《桃林坪》)关于本诗的表述正确的是( )。

  50. A:首联对句中的“探”为异读字,在这里须读平声。 B:本诗共有三个韵脚。 C:本诗不含对仗联。 D:尾联出句中的“石”为入声字。
    AI参考:关于本诗的表述正确的是选项D:尾联出句中的“石”为入声字。这首诗的尾联是“流水断桥缘石过,野花随意倚晴岚。”其中出句“流水断桥缘石过”中的“石”字,是入声字。其他选项的描述有误:A选项中,首联对句中的“探”在这里不须读平声,而是动词,应按照一般普通话读音。B选项,这首诗共有四个韵脚,分别是“岚、湍、管、凡”,而不是三个。C选项,这首诗中有多处对仗,如首联中的“阴崖风雨”与“一朵芙蓉”,颔联中的“泻回湍”与“缘石过”等。因此,选项C错误。'
  51. 树合秋声满,村荒莫景闲。虹收仍白雨,云动忽青山。(金·元好问《山居杂诗四首(之二)》)关于本诗的表述正确的是( )。

  52. A:本诗首、尾两联都对仗。 B:尾联对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忽”。 C:首联出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合”。 D:尾联出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白”。
    AI参考:关于本诗的表述正确的是:B:尾联对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忽”。解析:* 首联“树合秋声满”和“村荒莫景闲”对仗不工整,不符合律诗对仗的要求。* 尾联“虹收仍白雨”对仗,对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白”。以上是对本诗选项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到你。'
  53. 传诏收方贡,登车著赐衣。榷商蛮客富,税地芋田肥。云白风雷歇,林清洞穴稀。炎凉君莫问,见即在忘归。(唐·卢纶《送盐铁裴判官入蜀》)本诗颈联出句的平仄格式是“⨂×⊖-×”,那么可以判定本联诗中的入声字是( )。

  54. A:穴 B:白 C:雷 D:歇
    AI参考:答案:D解析:题干给出格式“⨂×⊖-×”,得出规则为:仄收平起式。这里的“×”是押韵字,判定本联诗中的入声字,需要找到诗句中符合入声特点的字。“歇”字符合入声条件,其余三项不符合。因此,本题选D。注:入声字指古代汉语中的韵尾,在普通话中大多消失了。但在某些方言和诗歌中,仍能找到入声字。现代汉语有三种声调,古汉语中的入声字归入到其他两个调值当中,其中一个调值和上声相同,统称为上扬调。在诗句中入声字的判断主要依据韵尾和语音特点。本题中根据规则及平仄格式中的韵尾来判定入声字。'
  55. 忍泪不敢下,恐兄情更伤。别离当乱世,骨肉在他乡。语尽意不尽,路长愁更长。那堪回首处,残照满衣裳。(唐·李咸用《送从兄坤载》)关于本诗中“拗救”的表述正确的是( )。

  56. A:尾联无拗救。 B:颔联无拗救。 C:首联出句“敢”拗对句“情”救,对句“恐”拗“情”救。 D:颈联出句“不”拗对句“愁”救,对句“路”拗“愁”救。
    AI参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知其运用了拗救的手法。其中,首联出句“忍泪不敢下”中的“敢”字属于出句拗救,使得句子中的平仄关系得到了调整;对句“恐兄情更伤”中的“情”字属于对句拗救,是对对句的拗救,使整个诗句的平仄关系得以恢复。因此,选项C:“首联出句“敢”拗对句“情”救,对句“恐”拗“情”救。”表述正确。而ABD三项表述有误。因此,正确选项为C:首联出句“敢”拗对句“情”救,对句“恐”拗“情”救。'
  57. 手把杏花枝,未曾经别离。黄昏掩门后,寂寞自心知。(唐·戎昱《别离作》)关于本诗的表述正确的是( )。

  58. A:首联对句中可判定的入声字是“别”。 B:尾联出句中“门”拗“掩”救。 C:首联对句中“未”拗“经”救。 D:本诗的韵脚有三个。
    AI参考:关于这首诗的表述正确的是:D:本诗的韵脚有三个。这首诗的韵脚是“枝、知”,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是D。其他选项需要具体分析诗句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59. 晴和天气看花来,踏遍山阿与水隈。可信春风惬幽兴,红红白白一齐开。(清·王宏撰《春兴二首(之二)》)关于本诗尾联对句的表述正确的是( )。

  60. A:本句诗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有“白”“一”。 B:末尾字“开”押韵。 C:本句诗与本联诗的出句不构成对仗。 D:本句诗应当遵循的平仄格式及变通规律是“⊖-⨂××--”。
    AI参考:关于本诗尾联对句的表述正确的是:D. 本句诗应当遵循的平仄格式及变通规律是“⊖-⨂××--”。因为根据诗中的“红红白白一齐开”,可以判断出句尾应该是平声字,所以排除B选项的押韵说法。同时,根据诗中的“踏遍山阿与水隈”的平仄为“平平仄仄平平”,可知本联诗的出句是严格按照平仄格式来写的,所以C选项出句不对仗的说法错误。对于A选项,根据诗中的“白”“一”的发音规律,可以判定为入声字,但无法判定是否为尾联对句中的字,所以A选项错误。最后,根据诗中的“晴和天气看花来”和“红红白白一齐开”的平仄分别为“平平平仄平平仄”和“平平平平平平平”,可知本句诗应当遵循的平仄格式及变通规律是“⊖-⨂××--”,即首字为平声,次字为仄声,符合这个格式的变通规律。因此,答案为D。'
  61. 骢马赤茸鞦,临歧嘶未休。朝廷用儒雅,风纪得才猷。天远三湘外,霜含八桂秋。贪渔嗟薄俗,表率在名流。(明·解缙《送胡元节广西宪使》)本诗尾联出句的平仄格式为“⊖-⊖××”,那么“嗟”字与“薄”字的平仄可能存在的情况为( )。

  62. A:“嗟”仄声,“薄”仄声。 B:“嗟”平声,“薄”平声。 C:“嗟”平声,“薄”仄声。 D:“嗟”仄声,“薄”平声。
    AI参考:出句的平仄格式为“⊖-⊖××”,意味着此句为平平仄仄的格式,所以“嗟”应为平声,“薄”应为仄声。因此,正确答案是B:“嗟”平声,“薄”仄声。'
  63. 琳宇夏天晓,官曹今日闲。深松欲无路,疏竹不遮山。静对黄冠语,时看白鸟还。平生林壑趣,聊复此窗间。(元·卢挚《青华观西轩》)关于本诗的表述正确的是( )。

  64. A:本诗尾联不对仗。 B:颔联对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竹”。 C:颈联对句中的“看”为异读字,这里须读平声。 D:本诗有四个韵脚。
    AI参考:关于本诗的表述正确的是:C:颈联对句中的“看”为异读字,这里须读平声。选项A、B、D在选项中描述不正确,无法作为正确答案;而C选项描述正确,颈联“静对黄冠语,时看白鸟还”中,“看”为异读字,这里应读平声。'
  65. 墟落岁阴暮,桑榆烟景昏。蝉声静空馆,雨色隔秋原。归客不可望,悠然林外村。终当报芸阁,携手醉柴门。(唐·郎士元《送钱拾遗归兼寄刘校书》)关于本诗的表述正确的是( )。

  66. A:全诗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隔”“阁”。 B:颔联中“空”拗“静”救。 C:颈联中“可”拗“林”救。 D:尾联中“芸”拗“报”救。
    AI参考:关于这首诗的表述正确的是:B:颔联中“空”拗“静”救。解释:A 项:全诗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菊”“曲”“足”,而非“隔”“阁”。因此 A 项错误。B 项:颔联中,“空馆静”属于“平平仄平仄”的拗救句式,即在上句末尾选择一个仄声字,用作本联的平声韵的韵脚,使得声调得以曲折变化。同时下句改用平声韵,达到拗救的效果。因此 B 项正确。C、D 项:颈联和尾联没有明显的拗救表现。因此,C、D 项错误。总结:本题答案为 B 选项。'
  67. 关于元代诗人杨维桢的《无题效商隐体四首(之四)》颔联“别院三千红芍药,洞房七十紫鸳鸯”的表述正确的有( )。

  68. A:此联对仗。 B:对句中的“十”为入声字。 C:本联应当遵循的平仄格式及变通规律为“⨂×⊖-⊖××,⊖-⨂××--”。 D:出句中的“芍”为入声字。
    AI参考:关于元代诗人杨维桢的《无题效商隐体四首(之四)》颔联“别院三千红芍药,洞房七十紫鸳鸯”的表述正确的有:A:此联对仗。C:本联应当遵循的平仄格式及变通规律为“⨂×⊖-⊖××”。对句中的“十”为入声字和出句中的“芍”为入声字,这两点表述错误。对于B选项和D选项,题目未给出具体平仄信息,无法判断。因此,正确答案是 A 选项。'
  69. 煌煌旄钺发平明,万里河山锦绣迎。王气浮天随宝纛,虹光拂地护龙旌。玉关指日看归马,青海无波待洗兵。万姓欢呼传捷报,六军歌舞入瑶京。(明·梁潜《三月十七日送驾出德胜门》)本诗中的对仗联包括( )。

  70. A:颔联 B:尾联 C:首联 D:颈联
    AI参考:本诗中的对仗联是颔联和颈联。颔联和颈联是律诗中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即诗中的二、三联。这两联通常使用对仗修辞手法,对仗工整,语言优美。本诗中的颔联“王气浮天随宝纛,虹光拂地护龙旌”和颈联“万姓欢呼传捷报,六军歌舞入瑶京”对仗工整,用词精妙,表达了欢庆胜利的场景。因此,选项D“颈联”是正确答案。'
  71.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唐·杜甫《得房公池鹅》)本诗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 )。

  72. A:一 B:白 C:鹅 D:沙
    AI参考:根据题干中的诗句判定的入声字是:白。在“白于云”中,“白”是入声字,所以答案是B。入声字是汉语的一种声调,在现代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但在一些方言和古诗文中仍然存在。入声字的特点是发音短促、音调低沉、具有特殊的音韵表现力。其他选项中,“一”和“沙”在诗句中没有明显的入声特征,而“鹅”虽然在现代普通话中是入声字,但在诗句中的语境下,无法确定是否为入声字。因此,正确答案是B。'
  73. 灞水何人不别离,无家南北倚空悲。十年此路花时节,立马沾襟酒一卮。(唐·罗邺《灞上感别》)关于本诗的表述正确的是( )。

  74. A:首联出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别”。 B:尾联出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节”。 C:全诗含有两个韵脚。 D:尾联对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一”。
    AI参考:关于本诗的表述正确的是:C:全诗含有两个韵脚。全诗的韵脚在首联和尾联中都有体现,因此全诗含有两个韵脚。其他选项中,首联出句中没有可以判定的入声字,尾联对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卮”。'
  75. 兵尘犹澒洞,僧舍亦征求。师向江南去,予方毂下留。风霜两足白,宇宙一身浮。归及梅花发,题诗寄陇头。(唐·戴叔伦《送僧南归》)本诗尾联出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 )。

  76. A:发 B:归 C:花 D:及
    AI参考: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归和D、及。这是因为根据诗的尾联“归及梅花发,题诗寄陇头”可以看出,出句“归及”是平仄互换,入声韵部字,“及”属于入声字;此外,依据整首诗押韵规则,也可判定“归”为入声字。因此,本题答案为B、D。'
  77. 离亭非旧国,春色是他乡。老畏歌声断,愁随舞曲长。二天开宠饯,五马烂生光。川路风烟接,俱宜下凤凰。(唐·杜甫《江亭王阆州筵饯萧遂州》)本诗首联与尾联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为( )。

  78. A:国 B:五 C:接 D:曲
    AI参考:正确答案是ABCD。这首诗中首联与尾联都使用了入声韵,其中入声字包括国、五、接、曲、光、凰等。首联中的“他乡”和“长”也是入声字;尾联中的“路”也是入声字。因此,可以判定本诗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为ABCD四个选项。'
  79. 鸡唱催人起,又生前去愁。路明残月在,山露宿云收。村店烟火动,渔家灯烛幽。趋名与趋利,行役几时休。(宋·王观《早行》)关于本诗的表述正确的是( )。

  80. A:本诗有四个韵脚。 B:本诗首、尾两联不对仗。 C:颈联出句“火”拗,对句“灯”救。 D:颈联对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烛”。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本诗首、尾两联不对仗。分析“A”和“C”,只有出句符合律诗格律,“烛”在句末不是仄声字。答案选择B。而入声字指在古四声中把阴平、阳平、上、去之外的声调,多用于诗词的韵脚和句末。此题对句中“幽”为入声字。所以答案为BCD。原诗意思是:鸡啼声声催人早早起,出门前行愁满腹。前方道路已渐渐明朗,残月在天山露待收。村里的客栈炊烟袅袅,渔家灯火隐现在夜色之中。为了名利奔走,这样的旅行何时才能停止?此诗写早行之状,首联写曙色欲晓之景,颔联写晓行山间所见,颈联写晓行山间所感,尾联点出行役之本题。全诗对仗工整,语言流畅,形象生动鲜明,表现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体察与感慨。因此答案为BCD。'
  81. 暮雨朝云几日归,如丝如雾湿人衣。三湘二月春光早,莫逐狂风缭乱飞。(唐·杨凭《春情》)本诗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为( )。

  82. A:湿 B:丝 C:缭 D:逐
    AI参考:本题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为:B. 丝。这首诗是唐代杨凭的《春情》,根据平上去入的语音规则,可以判断入声字为“丝”。而选项A的“湿”和选项C的“缭”都是平声字,选项D的“逐”是仄声字。因此,本题答案为B。'
  83. 关于宋代诗人萧德藻的《吕公洞》“复此经过三十年,唯应岩石故依然”的表述正确的是( )。

  84. A:本联必是全诗的首联。 B:出句中的“过”是异读字,这里须读平声。 C:出句中的“十”字是入声字。 D:对句中的“石”字是入声字。
    AI参考:正确选项为:D这句诗“复此经过三十年,唯应岩石故依然。”是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描绘吕公洞,抒发时间易逝、人事多变的感慨。“三十年”为一时间间隔,“岩石”为地点的描述。此句通过对吕公洞的历史回顾和空间景物的描写,传达了时间对空间环境的客观影响。从诗律上看,“故”和“然”在音韵上是平仄相对,这也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A选项,首联并非必须,有些诗歌的首联可能是背景介绍或者引出主题的,不一定是第一句。因此A错误。B选项,“过”在这里应读仄声,与题干中提到应读平声相矛盾,因此B错误。C选项,“十”字在这里是数字,而非入声字,因此C错误。D选项,“石”字在此处是入声字,符合宋词的用字特点,因此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D选项。'
  85. 不带吟诗癖,缘何太瘦生。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格外宫妆别,天然画轴横。涪翁太多可,唤作水仙兄。(宋·张道洽《池州和同官咏梅花(二十首)之五》)本诗中,可以根据押韵的原则判定的入声字为( )。

  86. A:诗 B:何 C:白 D:别
    AI参考:本诗中,可以根据押韵的原则判定为入声字的为:白。其余选项诗、何、别均不符合押韵原则,只有白符合。因此,答案为C:白。'
  87. 楚塞余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唐·窦常《杏山馆听子规》)本诗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 )。

  88. A:夕 B:余 C:埋 D:佛
    AI参考:本题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C:埋。入声字是汉语的一种特殊音调,在诗词格律中有特殊的应用,一般在发音短促、干脆有力。本题中,根据诗句的语境,"云埋老树空山里"这句诗中的"埋"字符合入声字的特征,因此可以判定选项C为正确答案。其他选项A、B、D的音调与诗句的语境不符,不是入声字。'
  89. 都门杨柳拂离筵,归路青山水国连。三月春阴垂细雨,几家寒食起新烟。听莺谷口停行盖,立马江头问渡船。此去故园应酒熟,杏花开遍草堂前。(明·浦源《送人还乡》)关于本诗中的入声字的表述正确的是( )。

  90. A:首联对句中的“国”为入声字。 B:颔联对句中的“食”是入声字。 C:尾联出句中的“熟”是入声字。 D:首联出句中的“拂”为入声字。
    AI参考:正确答案是ABCD。这首诗中提到的入声字有“拂”、“国”、“食”、“熟”,它们都在正确的位置上。首联对句中的“国”指的是国家,是一个名词,不是动词,因此不属于入声字范畴;颔联对句中的“食”指的是食物,是一个名词,也是入声字;尾联出句中的“熟”指的是成熟,是一个形容词,也是入声字;首联出句中的“拂”指的是轻轻擦过,是一个动词,是入声字。因此,四个选项都正确。'
  91. 或偃虚斋或在公,蔼然林下昔贤风。庭前有蝶争烟蕊,帘外无人报水筒。行药不离深幌底,寄书多向远山中。西园夜烛偏堪忆,曾为题诗刻半红。(唐·陆龟蒙《禾上山庄》)关于本诗中的表述正确的是( )。

  92. A:颔联出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蝶”。 B:颔联对句中的“筒”字是异读字,在这里须读平声。 C:首联对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昔”。 D:尾联出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烛”。
    AI参考:关于本诗中的表述正确的是C:首联对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昔”。在诗中,“昔”是一个入声字,可以确定。其他选项中,A、B、D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颔联的出句中,“争”可能有争议,但多数情况下应该是个平声字;在尾联的出句中,“烛”通常是平声字,但此处是否为入声字则需要更多的背景信息。而对于“筒”字,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读平声,但在常规语境下通常读仄声。因此,从诗中的明确信息来看,正确选项应为C:首联对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昔”。'
  93.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唐·李益《从军北征》)关于本诗的表述正确的是( )。

  94. A:本诗中的“吹”“看”均须读平声。 B:本诗的韵脚有三个。 C:尾联出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十”。 D:首联对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笛”。
    AI参考:关于本诗的表述正确的是C和D。解析如下:A 项:“吹”“看”在诗歌中读平声,这是正确的。B 项:此诗的韵脚有“难”“看”,共两个。C 项:根据诗词格律中的知识,尾联出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十”。D 项:首联对句为“碛里征人三十万”,“碛”字是仄声,因此首联对句中判定的入声字是“笛”。所以,本题答案为C和D。'
  95. 苏耽佐郡时,近出白云司。药补清羸疾,窗吟绝妙词。柳塘春水慢,花坞夕阳迟。欲识怀君意,明朝访楫师。(唐·严维《酬刘员外见寄》)关于本诗的表述正确的是( )。

  96. A:首联对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出”“白”。 B:尾联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识”“楫”。 C:颔联出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疾”。 D:颈联对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夕”。
    AI参考:关于本诗的表述正确的是:C颔联出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疾”。原文中颔联为“药补清羸疾”,其中“疾”为入声字,可以判定。其他选项中提到的字在诗句中无法确定。而A、B、D选项中的“出”“白”“识”“楫”“夕”等字,均无法从诗句中得出确定答案。因此,正确选项为C:颔联出句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疾”。'
  97. 清唱合琵琶,当年碧玉家。弄残催酒急,抱重向灯斜。久别愁江树,重听隔院花。泪多思旧事,不是客天涯。(明·高启《闻邻家琵琶有感》)关于本诗的表述正确的是( )。

  98. A:本诗至少有四个韵脚。 B:颔联出句的“急”是入声字。 C:本诗的对仗联是颔联和颈联。 D:颈联出句的“别”是入声字。
    AI参考:关于本诗的表述正确的是B、D。B选项正确,颔联出句的“急”是入声字。因为“急”是入声字,所以是正确的。D选项正确,颈联出句的“别”是入声字。“别”字属于入声字,因此该选项是正确的。A选项错误,因为诗中没有使用四个韵脚。C选项错误,因为对仗联包括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这首诗的对仗联是颔联和尾联。所以,关于本诗的表述正确的是B、D。'
  99. 懒性如今成野人,行藏由兴不由身。莫惊此度归来晚,买得西山正值春。(唐·窦巩《新营别墅寄家兄》)本诗的尾联对句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 )。

  100. A:西 B:值 C:买 D:得
    AI参考:本题的答案是B、D。尾联“莫惊此度归来晚,买得西山正值春”,其中“得”“西”“值”都是入声字,而“买”虽然也是入声,但在这个语境中更像是动词而不是名词。因此,正确选项是B“值”和D“得”。'
  101. 涌金门外柳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折取一枝入城去,使人知道已春深。(元·贡性之《涌金门见柳》)关于本诗中的“拗救”表述正确的是( )。

  102. A:首联出句中无拗救。 B:尾联出句中“城”拗“入”救。 C:首联对句中“不”拗“成”救。 D:尾联对句中无拗救。
    AI参考:关于本诗中的“拗救”,表述正确的是:D:尾联对句中无拗救。在这首诗中,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拗救现象。首联出句中确实存在轻微的拗折,但诗人通过第三句的“折取一枝”来巧妙地进行了补偿,使人不觉其拗折。而尾联出句中则无拗救。因此,只有D选项是正确的。ABC选项中提到的拗救方式在诗中并未出现。'
  103. 晚意秋阴两不分,渚芦沙竹护寒云。雁声客里谁先听,愁绝惟应我共君。(明·徐贲《九月十七日闻雁寄董庄》)关于本诗的表述正确的是( )。

  104. A:首联对句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竹”。 B:本诗共有三个韵脚。 C:尾联对句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绝”。 D:尾联出句的“听”是异读字,在这里须读仄声。
    AI参考:关于本诗的表述正确的是:C:尾联对句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绝”。分析:1、首联对句没有入声字。2、根据诗句内容,可以知道韵脚是“云”、“君”,共有两个韵脚。3、尾联出句的“听”不是异读字,也不是仄声,而是平声。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105. 历险今年最,临深万虑轻。健儿邀并坐,三老指孤城。战气云中黑,烽烟水外明。日斜舟易驻,愁绝听湍鸣。(清·孙枝蔚《曹娥江舟中二首(之二)》)关于本诗的表述正确的是( )。

  106. A:本诗共有五个韵脚。 B:尾联对句中的“绝”为入声字。 C:颈联出句中的“黑”为入声字。 D:尾联对句中的“听”是异读字,在这里须读仄声。
    AI参考:关于本诗的表述正确的是:B:尾联对句中的“绝”为入声字。C:颈联出句中的“黑”为入声字。分析:1. A选项错误,本诗只有四个韵脚,分别为“虑”“城”“鸣”“停”。2. B选项正确,“绝”字在尾联对句中的读音为入声字。3. C选项正确,颈联出句“战气云中黑”中的“黑”字为入声字。4. D选项中,“听”字在此处无异读情况,无需读仄声。综上,本题选择B和C。'
  107. 下列每联诗的出句应当遵循的平仄格式及变通规律是“⨂×⊖-×”的是( )。

  108. A:宋代诗人范仲淹的《寄乡人》首联“长白一寒儒,登荣三纪余”。 B:唐代诗人皇甫冉的《寄刘方平大谷田家》颔联“冰结泉声绝,霜清野翠浓”。 C:唐代诗人皇甫冉的《秋夜寄所思》颈联“邻笛哀声急,城砧朔气催”。 D:宋代诗人张道洽的《池州和同官咏梅花二十首(之十六)》首联“突出一清枝,孤村雪拥篱”。
    AI参考:正确选项是C:唐代诗人皇甫冉的《秋夜寄所思》颈联“邻笛哀声急,城砧朔气催”。原因如下:C选项符合“⨂×⊖-×”的平仄格式及变通规律。“邻笛哀声急”中的“笛”是仄声字,“急”是平声字,符合“⨂×⊖”的平仄格式;而“城砧朔气催”中的“砧”是平声字,“催”是仄声字,符合“-×⊖”的平仄格式。同时,“急”和“催”在句中作平声字,属于变通。其他选项不符合这个格式和变通规律。A选项的“寒儒”是平声字,不符合“⨂×⊖”的平仄格式;B选项的“冰结”“霜清”是平声字,不符合“⨂×⊖-×”的平仄格式;D选项的首联平仄不符合格律。注意:这是针对古诗词中的一些特殊格式和变通规律进行的解释,与日常生活中的现代汉语平仄规则是有区别的。'
  109. 僧阁倚寒竹,幽襟聊一开。清风曾未足,明月可重来,晚意烟垂草,秋姿露滴苔。佳宾何以伫,云瑟与霞杯。(宋·范仲淹《和章岷推官同登承天寺竹阁》)关于本诗中的入声字的表述正确的是( )。

  110. A:颈联对句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滴”。 B:颔联出句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足”。 C:首联对句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一”。 D:首联出句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阁”与“竹”。
    AI参考:正确答案是:D:首联出句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阁”与“竹”。题目中的诗歌为近体诗,其中第二、三联均为对仗,而对仗中最容易辨识的语音现象是“入声韵”,凡是对仗的词语平仄相对,意义相对,并且都运用了入声韵,便可判定为入声韵对。选项中D项符合此特征。因此,本题答案为D。'
  111.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本诗尾联中的“看”字为异读字,在这里须读平声。( )

  112. A:对 B:错
    答案:正确
  113. 清代诗人李柏的《磻溪》一诗(东辞太白雪,西谒玉璜宫。一水芦花外,两山翠柏中。周南熊梦远,秦国凤楼空。历历斜阳草,秋光自昔同)中只有尾联不对仗,其余三联均对仗。( )

  114.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A。尾联也完全对仗,除了尾联之外,其他均对仗,因此该题判断为错。'
  115. 宋代诗人崔敦诗的《正月六日集玉壶次才元韵》颈联“隔岸柳烟匀拂掠,近溪梅粉半漂流”中,可以判定的入声字是“拂”。( )

  116. A:对 B:错
    AI参考:正确答案是A,对。根据韵脚和诗句意思,可以判断出“拂”是一个入声字,表示轻轻擦过、掠过的意思。在宋代诗词中,入声字是比较常见的。'
  117. 流莺拂绣羽,二月上林期。待雪销金禁,衔花向玉墀。(唐·贺朝《赋得春莺送友人二首(之二)》)本诗首、尾两联均不对仗( )

  118.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是B:错。根据诗歌对仗的定义,诗歌中的对仗通常指句与句之间相对,句中的字与字之间相对。根据题干中所给的诗句,首联中的“流莺拂绣羽”和“二月上林期”并没有形成相对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因此可以判断本诗首、尾两联均不对仗,所以答案是B,错。'
  119. 清代诗人费扬古的《夏日》颈联“老树参天阴漠漠,新泉出地响浪浪”中“浪”为异读字,这里须读平声。( )

  120. A:对 B:错
    AI参考:正确答案是A:对。“浪”在“新泉出地响浪浪”中读平声。'
  121. 明代诗人张羽的五言律诗《山中答高彦敬》“矮屋两三间,无荣梦自安。好山看不厌,终日坐忘飡。书就松根读,琴来石上弹。浮生闲是宝,何必望为官”中,只有颈联对仗,其余各联都不对仗。( )

  122.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是B:错。这首诗中前三联也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颔联的“好山看不厌”和颈联的“书就松根读”都是对仗的句子。因此,这首诗并非只有颈联对仗。'
  123. 清代诗人黄道悫的《采石矶登太白酒楼》尾联“记得来时山色暝,疏钟打破翠螺烟”出句中“暝”为异读字,这里须读仄声。( )

  124. A:对 B:错
    AI参考:正确。出句“记得来时山色暝”中的“暝”字,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作形容傍晚时分,此处即为黄昏之意,为异读字,需读仄声。因此,本题答案为A。'
  125. 仙仗肃朝官,承平圣主欢。月沈宫漏静,雨湿禁花寒。丹荔来金阙,朱樱贡玉盘。六龙扶御日,只许近臣看。(唐·戴叔伦《春日早朝应制》)本诗的韵脚有四个。( )

  126.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是B:对。根据诗句中的押韵字“看”、“寒”、“盘”、“阙”等,可以判断出本诗的韵脚有四个,因此选项B“对”是正确答案。'
  127. 清代诗人蒋湘培的《野兴》“孤云兼石瘦,老树得秋多”中“石”拗“兼”救。( )

  128. A:对 B:错
    AI参考:B。该句属于平仄问题,“石”字应为仄声,但其音调不能过高,在声调上做拗救就是用韵脚为平声的句子做救。因此,本题答案为B,即“错”。'
  129. 成语“冠冕堂皇”中不存在入声字。( )

  130. A:对 B:错
    AI参考:正确。成语“冠冕堂皇”中没有使用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并归入其他四类声调中。因此,该成语中的字声调各不相同,没有入声字。所以,答案是A:“对”。'
  131. 百年能有几春光,只合都将付醉乡。衰病豁除千日外,尚余三万五千场。(宋·范成大《丙午人日立春,屈指癸卯孟夏晦得疾,恰千日矣,戏书》)本诗只有“光”“乡”押韵,“场”不押韵。( )

  132.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是B:对。根据诗句中的押韵词和诗句的整体语境,可以判断这首诗只有“光”“乡”押韵,“场”不押韵。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133. 唐代诗人罗邺的《秋日留题蒋亭》颈联“二年芳思随云雨,几日离歌恋旆旌”中“思”为异读字,这里须读仄声。( )

  134. A:对 B:错
    AI参考:正确。在唐代诗人罗邺的《秋日留题蒋亭》中,“思”是一个异读字,此处须读仄声。'

点赞(1)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