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九单元测试
  1. 唐代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对秦未项羽的行为这样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说明作者( )

  2. A:认为项羽不懂得重视人才 B:认可刘邦在楚汉之争的才能表现 C:对刘邦最终战胜项羽而感到高兴 D:对项羽自刎的行为表示批评
    答案:对项羽自刎的行为表示批评
  3.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继续推进,“均衡教育”又成为今年“两会”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下列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4. A: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B:提出“仁者爱人” C:提出“为政以德” D:主张“有教无类”
  5. 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材料中的“中国之教”创立于( )

  6. A:秦朝时期 B:战国时期 C:春秋时期 D:汉朝时期
  7.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儒家提出“以德治国”“仁政”。其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8. A: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B: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C:提供了国家治理方案 D:否定了法家思想的作用
  9.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定于一(统一)”,墨家主张“一天下之义”,道家主张”抱一”“得一”法家主张“作一”。材料表明诸子百家( )

  10. A:政治诉求一致 B: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C:强调君主专制 D:强调分裂中孕育统一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以下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12. A:天人合一 B:兼爱非攻 C:以民为本 D:崇德尚贤
  1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身和谐等。下列思想主张中,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是( )

  14.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 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合“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 )

  16. A: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B: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警荣 C:传统思想得到了全面传承 D:传统文化具有世界影响力
  17. 成语“否极泰来”(否: 坏,泰: 好,顺利,极: 到极点),蕴含的思想是( )

  18. A:顺应自然 B:以法治国 C:万物运行皆有法则 D:对立面可互相转化
  19. 楚汉之争的性质是( )

  20. A:刘邦反对项羽大肆杀戮的正义战争 B:刘邦和项羽为争夺最高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 C:项羽为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同刘邦进行的战争 D:楚国为反对汉国的侵略而进行的战争
  21. 秦朝的灭亡和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的失败都告诉我们( )

  22. A:为人处事不能骄傲 B:强者定能胜弱者 C:刑罚不能太残酷 D: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3. 学者刘伸一提出:“秦王朝是建立在法家用想理论基础上....极端化的理指导了极端化的政治实践,使法家思想的潜在危机表面化为社会现实,现实矛盾的激化终于点燃了大泽乡的烈火,秦国这个庞然大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该观点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源是( )

  24. A:大泽乡起义 B:集权化的政治体制 C:极端化的法家思想 D:被激化的社会矛盾
  25. 在评论秦朝的灭亡时,历史学家张岂之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以下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 )

  26. A:焚书坑儒,修筑长城 B:中央政权机构由承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 C:兼并六国,完成统 D:自称“始皇帝”,拥有无上权威
  27. 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原因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 )

  28. A:四维 (礼义廉耻) 不张......故万民离叛 B:乃举措暴而用刑太极故也 C: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所以轸灭而降辱者, (亡于)六王之后也
  29. 有学者认为:“凑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贾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 )

  30. A:选贤任能 B:统一思想 C:以法治国 D:顺应自然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2)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