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称为病害循环,也称作侵染循环。

  2. 答案:对
  3. 脱落酸病理效应主要表现为徒长。

  4. 答案:错
  5. 有些植物病害是没有再侵染的。

  6. 答案:对
  7. 积年流行病害每年的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初始菌量。

  8. 答案:对
  9. 植物细胞的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都可能积累木质素,从而阻止病原菌的扩展。

  10. 答案:对
  11. 病害症状中的斑点多发生在叶片和果实上,病组织坏死,一般有明显的边缘。

  12. 答案:对
  13. 部分植物病原菌产生的毒素可以破坏细胞的原生质膜系统。

  14. 答案:对
  15. 长期预测时限一般为一个月至一个季度,根据病害流行的周期性和长期天气预报等资料做出。

  16. 答案:对
  17. 昆虫是多种病毒、细菌和线虫的传播介体。

  18. 答案:对
  19. 白菜软腐病菌能分解细胞间中胶层,使细胞分离,细胞内含物外渗,造成组织腐烂。

  20. 答案:对
  21. 超长期预测亦称病害趋势预测,指一个季度以上,有的是一年或多年,多根据病害流行的周期性和长期天气预报等资料作出。

  22. 答案:对
  23. 部分抗性(水平抗性、非小种专化抗性)通常是由多个微效基因控制的。
  24. 遗传障碍所致病害为侵染性病害。
  25. 保湿培养是将病组织置于能保持较高湿度的容器或装置内培养,以促进组织表现典型症状或产生病征。
  26. 病原真菌一旦接触随即侵入,侵入所需时间非常短,几秒即可。
  27. 柯赫氏法则只是病害鉴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柯赫氏法则只是确定了病原物,只有通过对病原物的形态学观察和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才能鉴定病原物和病害。
  28. 积年流行病害病原物越冬率低而不稳定,越冬后存活的菌量(初始菌量)不高。
  29. 非亲和性识别是指病原物侵染受阻和寄主植物产生抗病性反应的识别作用。
  30. 非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1. 对于生物介体传播的病害,传毒介体数量也是重要的流行因素。
  32. 大面积种植单一的抗病品种,为病原物新小种迅速发展和蔓延提供了极好的基础。
  33. 立枯丝核菌比畸形外囊菌的寄主范围要广很多。
  34. 植物常因品种的变化或受害器官的不同,而使症状有一定幅度的变化。
  35.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接种体包括(   )。
  36. 真菌的孢子以及寄生性植物的种子不可以借助气流传播。
  37. 番茄灰霉可侵染番茄的(   )。
  38. 毒素的作用机理很复杂,一般包括(   )。
  39. 植物受病原物侵袭后形成乳突属于(   )。
  40. 在面临病害大发生的紧急时刻,我们一般采取的防治措施为(   )。
  41. 病原物与寄主接触、侵入到建立寄生关系的一个阶段为(   )。
  42. 病害预测的类型按预测内容和预报量的不同可分为(   )。
  43. 保湿培养是真菌会出现菌丝体和菌脓。
  44. 病原物先杀死寄主的细胞和组织,再从死亡的细胞中吸取养分。属于这一类的病原物都是专性寄生的。
  45. 木质化作用是在细胞壁、胞间层和原生质等不同部位产生和积累木质素的过程。
  46. 植物病害预测是依据流行学原理和方法,来估计病害未来发生的时期和数量,用以指导病害防治或病害管理。
  47. 是病原物接种体必须与寄主植物被侵染位点的相接触才是侵入前期的开始。
  48. 马铃薯晚疫病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49. 一般调查是在病害发生盛期进行的发病情况调查,因调查面积较大,又被称为普查。
  50. 表观抗病性是本质抗病的植物所表现出抗病现象。
  51. 大葱紫斑病病斑呈褐色或暗紫色,湿度大时病部长满深褐色或黑灰色霉粉状物,常排列成同心轮纹状。
  52. 寄主植物品种抗病性类型和抗性的稳定性会影响病原物种群的数量和组成,也影响病原物新毒性小种的产生。
  53. 生物防治的抗生作用是拮抗生物通过产生次生代谢产物来抑制病原物的生长、繁殖或致病活性。
  54. 柯赫氏法则具体内容包括(    )。
  55. 病原物对植物水分和无机物运转的影响包括(   )。
  56. 植物病害的预测依据包括(   )。
  57. 植物病害三角包括(   )。
  58. 植物病害按症状类型可分为(   )。
  59. 农业防治措施包括(   )。
  60. 植物病害按病因类型来分,可分为(   )。
  61. 线虫则先利用(   )反复穿刺,最后穿透植物表皮细胞壁,头部或整个虫体进入植物细胞中。
  62. 病情与损失的关系包括(   )。
  63. 抑制生长可由(     )引起。
  64. 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在病原菌致病过程中,可使之释放到植物细胞及细胞间隙中,如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能够分解病原物细胞壁成分,溶解菌丝,因而表现对病原菌的抗性。
  65. 病毒、细菌的侵入要经过萌发和形成芽管才侵入,通常为几小时,很少超过24小时。
  66. 病征是生长在患病植物病部的病原物特征。
  67. 玉米丝黑穗病病害循环有再侵染。
  68. 田间病株包括寄主植物、野生寄主、转主寄主等。
  69. 过敏性反应是侵染点周围寄主少数细胞的迅速死亡而遏制病原物扩展的一种特殊现象。
  70. 病原物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包括(   )。
  71. 植物病原物的人为传播受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只能近距离传播病害。
  72. 病组织光合作用降低造成病原菌营养物质匮乏,形成营养物质的浓度梯度,使病组织中的营养物质向健康组织运转。
  73. 寄主植物在不适宜的条件下生长不良,抗病能力降低,可以加重病害流行。
  74. 下列哪些是植物病害引起严重损失的事例(   )。
  75. 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天,大多是由于(   )所致。
  76. 坏死只发生在植物的叶部,表现为细胞死亡。
  77. 细胞分裂素是一类与细胞分裂和生长有关的植物激素,其病理效应是引起带化、肿瘤、过度生长、形成“绿岛”以及影响营养物质转移。
  78. 单年流行病害的病原物越冬率低而不稳定,越冬后存活的菌量(初始菌量)不高。
  79. 通常杂交稻和籼稻比较抗病。
  80. 识别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学现象,是各种生命活动有序协调进行的前提。
  81. 利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经济阈值指导有害生物防治是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目的是彻底消灭有害生物。
  82. 番茄病毒病(蕨叶型)病株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矮化,顶部叶片细长,不扩展,筒状卷曲,枝叶丛生,呈螺旋状下卷,或叶肉退化,叶片呈纤细扭曲线状。
  83. 亲和性识别表示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并表现为感病。
  84. 马铃薯疮痂病会在块茎上形成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块,因产生大量木栓化细胞致表面粗糙,后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虽疮痂状硬斑块。
  85. 萎蔫型病害病株茎基部挤压可见菌脓,维管束变褐,此病害类型为细菌病害。
  86. 叶片和根系分泌各种物质,有许多生化物质对病原菌有防御作用,有些对病原物有直接毒害作用,影响真菌孢子萌发和芽管形成,如番茄苷、甜菜碱。
  87. 重寄生是指一种病原物被另一种非病原物寄生。这些寄生物可以是真菌,也可以是细菌或放线菌,甚至病毒。
  88. 控制植物病害的物理防治方法包括(   )。
  89. 细菌以产生不同类型的孢子来进行繁殖。
  90. 乳突可以防御病菌的侵入,也具有修复伤害的功能,同时可调节受伤细胞的渗透性。
  91. 接触后识别是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上定殖后发生的特异性反应,如病原真菌寄主专化毒素的致病作用、病原物诱导性致病酶的诱导合成等。
  92. 下列哪些病原物可通过直接侵入方式侵染寄主植物(   )。
  93. 真菌的接种体包括(   )。
  94. 环境条件对病状和病征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湿度对病征的产生有显著的作用,加之发病后期病部往往会长出一些腐生菌的繁殖器官。
  95. 诊断的程序一般包括(   )。
  96. 乙烯的病理效应是抑制生长、失绿、落叶、偏上性,刺激不定根产生。
  97. 非专性寄生菌的腐生能力强且破坏作用大。
  98. 保湿培养时真菌会出现菌丝体、霉层。细菌会出现菌脓,难养细菌、病毒或植原体不出现病征。
  99. 土壤是病原物在植物体外越冬或越夏的主要场所。
  100. 线虫则先利用吸器反复穿刺,最后穿透植物表皮细胞壁,头部或整个虫体进入植物细胞中。
  101. 植物保卫素属于(   )。
  102. 植物生长素可引起植物形成肿瘤、过度生长、偏上性,形成不定根。
  103. 异核现象是菌丝体间或孢子萌发后产生的芽管间可以进行联结,形成细胞内含有2个或2个以上遗传特性不同的细胞核的现象。
  104. 诱发抗病性是一种针对病原物再侵染的抗病性。
  105. 引起黄瓜霜霉病的病原属于专性寄生物。
  106. 有些化学物质,当浓度高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或毒害作用,这些物质就不能称为毒素。
  107. 植物检疫主要措施包括(   )。
  108. 按照杀菌剂防治病害的作用方式,可分为(   )。
  109. 大白菜软腐病苗期露出土表的胚茎基部或中部呈水浸状,后变成黄褐色干枯缩为线状,往往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致幼苗贴伏地面。
  110. 细胞壁降解酶可导致细胞死亡。
  111. 经济损害水平是指应该采取防治措施时的发病数量。
  112. 病害预测的短期预测时限在10至30天,主要根据天气要素和菌源情况作出,预测结果用以确定防治适期。
  113. 从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寄主开始表现症状的时期,这一时期就是病害的潜育期。
  114. 畸形外囊菌可侵染桃树引起桃缩叶病。
  115. 抗病性是植物抵御病原物的侵染以及侵染后所造成损害的能力, 是植物与其病原物在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相互适应和选择的结果。
  116. 病原物接种体释放后,都可以不经过传播就可以侵染植物上发生侵染,随后在植株间传播引起再侵染。
  117. 毒素是植物病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在非常高的浓度范围内干扰植物正常生理功能,对植物有毒害作用的非酶类化合物。
  118. 漫灌可加重一些病害的流行。
  119. 作物不同的发育阶段,抗病性也可以表现不同。
  120. 耐病是植物因不能接触病原物或接触的机会减少而不发病或发病减少的现象。
  121. 系统侵染是病原物从侵染点扩展和侵入到整个植物的大部分或所有感病的细胞和组织。
  122. 赤霉素是一种双萜类物质,其病理效应是诱发寄主植物徒长或矮化、丛生、畸形等。
  123. 在受到病原物侵染之前,许多健康植物体内就含有多种抗菌性物质,如酚类物质、皂角苷、不饱和内酯、芥子油、有机硫化合物、糖苷类化合物等。
  124. 黑粉病所特有的病征是发生在患病植物穗部、子粒内外、叶和叶鞘组织内以及肿瘤的内部,黑粉数量大,特征显著。
  125. 玉米瘤黑粉病无再侵染。
  126.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除人以外的一种或多种生物降低病原物接种体的密度或致病活性。
  127. 植物体内的某些酚类、丹宁和蛋白质是水解酶的抑制剂,可抑制病原菌分泌的水解酶。
  128. 避病是植物因不能接触病原物或接触的机会减少而不发病或发病减少的现象。
  129. 是植物病毒的传播方式只能是气流传播。
  130. 耐病型植物当病害较轻时,不但不会引起减产,反而略有增产作用。
  131. 病害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过程,有初期和后期,症状也随之而发展变化。
  132. 我国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33. 有些病原物能在温室作物或贮藏室的农产品中越冬。
  134. 角质层是植物保护自身不受病原菌侵染的第一道屏障。
  135. 木栓层的作用是阻止病原物从初始病斑向外进一步扩展,也有阻挡病原物分泌的任何毒性物质扩散的作用。
  136. 分生孢子梗扭转是病原物接种体的被动释放方式。
  137. 病原物可以以休眠体混杂于种子中越冬或越夏。
  138. 我国北方冬麦区小麦条锈病的春季流行通常依据秋苗发病程度、病菌越冬率和春季降水情况预测。
  139. 无色鳞茎表皮的洋葱品种比紫色表皮品种对炭疽病有更强的抗病性。
  140. 寄生物对寄主具有选择性,一种寄生物能寄生的植物种的范围称为寄主范围。
  141. 植物病害按预测的时限可分为(   )。
  142. 萎蔫的症状表现为成株发病时,受害植株必须全部叶片萎蔫下垂,似缺水状。
  143. 霉状物是由(   )所构成。
  144. 植物病害流行的基本因素包括(   )。
  145. 有明显的枯斑、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或芽上,无既往病史,大多是由于(   )所致。
  146. 变色包括(    )。
  147. 温度可以影响孢子萌发和侵入的速度。
  148. 植物诱发的结构抗性包括(   )。
  149. 病毒病害的可表现出的症状包括(    )。
  150. 植物病害按寄主受害部位可分为(   )。
  151. 线虫病害的症状包括(    )。
  152. 真菌和卵菌主要靠(   )从寄主植物细胞中获取养分。
  153. 病原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类型包括(   )。
  154. 植物病害诊断的程序一般包括(   )。
  155. 识别的类型可根据植物病害形成过程分为(     )。
  156. 下列不属于病原物的接种体的是(   )。
  157. 爱尔兰植物病害引起严重损失的病害名称为(   )。
  158. 从越冬或越夏场所传来的病原物在生长季节第一次侵染植物叫(   )。
  159. 病原菌的侵入要具有一定的数量,才能引起侵染和发病。侵入所需的(     )称为侵染剂量。
  160. 植物的角质层属于(    )。
  161. 只有当有利于病原物而不利于寄主植物的利病环境存在时,病害才能发生和发展。
  162. 单年流行病害上是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就能完成菌量积累并造成流行危害的病害。
  163. 玉米大斑病病斑呈圆型、中央淡褐色,外缘暗褐色,当田间湿润度大时,病斑表面产生灰黑色霉状物。
  164. 绝大部分非专性寄生的真菌和细菌都能在病株残体中存活,或者以腐生的方式生活一定的时期。
  165. 一种致病菌其致病性的强弱程度称为致病力,也称为毒力或毒性。
  166. 芹菜斑枯病  病斑中央褐色,散生黑色小斑点。
  167. 植物病害的白锈症状表现是在植物表皮下形成,使表皮隆起为白色疱状。
  168. 专性寄生的真菌和细菌都能在病株残体中存活,或者以腐生的方式生活一定的时期。
  169. 非侵染性病害病植物上无病征,也分离不到病原物,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的病害,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
  170. 系统调查是定时、定点、定量的病害调查,强调的是数据的规范性和可比性。
  171. 植物保卫素是植物受到病原物侵染后或受到多种生理的、物理的刺激后所产生或积累的一类低分子量抗菌性次生代谢产物。
  172. 病状是患病植物本身在受到某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后,由内及外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173. 气象条件既影响病原物的繁殖、传播和侵入,但不影响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174. 细菌的叶斑类病害,病斑水渍状或油渍状,半透明,常有黄色晕圈,潮湿条件下病部可见菌脓。
  175. 发病期是从患病植物表现症状到其生长期结束,甚至死亡的一段时间。
  176. 土壤中的植物病原菌可随雨水或灌溉水传播。
  177. 粪肥如未充分腐熟,其中的病原物可以长期存活而引起感染。
  178. 一般来说,粳稻、糯稻比较感病。
  179. 接触前识别是病原物与寄主发生机械接触时引发的特异性反应。
  180. 大白菜软腐病病原菌属于专性寄生物。
  181. 病原物的侵入要有一定的数量,才能引起侵染和发病。侵入所需的最高数量称为侵染剂量。
  182. 短期预测是时限在一周之内,有的只有几天,主要根据天气要素和菌源情况作出,预测结果用以确定防治适期。
  183. 寄主抗性是寄主植物对其病原物表现的真正抗性,这种抗病性在遗传上受1至多个抗病基因(R)基因控制。
  184. 白粉菌所致植物白粉病的病征,初期在植物表面长出灰白色绒状霉层,以后产生大量白色粉状物。
  185. 胞外多糖的产生有利于菌体吸附寄主和吸收营养,也有助于菌体抵御干燥的损害。
  186. 各种生长调节物质是植物体细胞分裂、生长、分化、休眠和衰老所必需的。
  187. 当一种植物接触到非自身的病原物时,常常表现出持续抵抗这种病原物的寄主抗性。
  188. 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189. 小麦锈病为“低糖病害”。
  190. 寄生性是寄生物克服寄主植物的组织屏障和生理抵抗,从其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其生存和繁殖的能力。
  191. 单年流行病害的潜育期长。
  192. 根据萎蔫的受害部位可将萎蔫分为(     )。
  193. 真菌的侵入途径包括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
  194. 能够影响病害在广大地区的流行的气象因素包括(   )。
  195. 诊断寄生性植物需要从植物上分离得到病原物后镜检。
  196. 大白菜软腐病为真菌病害。
  197. 防治病害按照其作用原理,通常分为(   )。
  198. 植物固有的化学抗性包括(   )。
  199. 病原物接种体的被动释放方式包括(   )。
  200. 植物诱发的化学抗性包括(   )。
  201.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作用机制包括(    )。
  202. 侵染性病害包括(   )。
  203. 真菌的侵入途径包括(   )。
  204. 田间观察和记载包括(   )。
  205. 病害预测的类型按预测的时限可分为(   )。
  206. 植物病害症状中的畸形包括(   )。
  207. 植物病害诊断注意事项包括(   )。
  208. 为了克服或延缓品种抗病性的丧失,延长抗病品种的使用年限,必须合理利用抗病品种。为此可供采用的途径包括(   )。
  209. 植物固有的结构抗性包括(   )。
  210. 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病特征为(   )。
  211. 下列哪个病害发病时,首先出现水渍状小斑点,叶片半透明,呈油纸状,最后整株软化、腐烂,散发出特殊的恶臭(   )。
  212. 植物病害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包括(   )。
  213. 水稻白叶枯病在病部表面可以产生(   )。
  214. 叶斑类病害,病斑水渍状或油渍状,半透明,常有黄色晕圈,此症状一般为(   )。
  215. 玉米大斑病病斑呈(    )。
  216. 病原物可以从自然孔口侵入,在自然孔口中,尤其是以(   )最为重要。
  217. 真菌的休眠体萌发后所产生的芽管或菌丝的生长、释放的游动孢子的游动、线虫幼虫的蜕皮和生长、寄生性植物的种子萌发等活动属于(   )。
  218. 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的方式包括(     )。
  219. (   )症状表现主要为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在茎部出现椭圆形或不整形暗褐色病斑,逐渐向里凹陷,边缘较明显,扩展后绕茎一周,致茎部萎缩干枯,后瓜苗死亡,但不倒伏。
  220. 病害流行的类型包括(   )。
  221. 农业防治措施大都是农田管理的基本措施,可与常规栽培管理结合进行,不需要特殊设施。
  222. 植物抗病性利用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措施(   )。
  223. 植物检疫的关键是(   )。
  224. 为确保无病种苗生产,必须建立无病种子繁育制度和无病毒母本树制度。种子生产基地需设在无病或轻病地区,并采取严格的防病和检验措施。
  225. 植物检疫对象一般为(   )。
  226. 植物抗病性鉴定的方法很多,这些方法按鉴定的场所可分为(   )。
  227. 干热处理法主要用于蔬菜种子,对多种种传病毒、细菌和真菌都有防治效果(   )。
  228. 植物病害控制是合理运用化学方法控制病害的发生发展,将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之下,并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使作物生产符合我国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益农业的要求,使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
  229. 杀菌剂与杀线虫剂的主要施药方法包括(   )。
  230. 用于病害防治的农药主要有(   )。
  231. 一种植物发生一种病害的同时,另一种病害伴随发生,这种伴随发生的病害称为并发病害。
  232.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组织上可能存在非致病性的腐生物(   )。
  233. 植物病害诊断是根据发病植物的症状表现、生长的环境条件,经过必要的调查、检验及综合分析,对在发生的原因做出准确判断的过程。
  234. 小麦白粉病是细菌病害(   )。
  235. 病原生物侵染所致的病害特征(   )。
  236. 田间观察植物病害是应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各个器官到整株,并注意植株形态、颜色和气味是否异常。
  237. 植物病原线虫不具有口针(    )。
  238. 病毒病害有独特的症状如花叶、明脉、环斑、耳突、斑驳、蚀纹、矮缩等。
  239. 继发病害是指植物发生一种病害后,紧接着又发生另一种病害,后发生的病害以前一种病害为发病条件,后发生的病害称为继发性病害。
  240. 冻害属于非侵染性病害(   )。
  241. 高抗的寄主植物能阻止病原物在其体内定殖,抗性水平较低的寄主植物可能受到侵染。
  242. 单年流行病害的病原物可产生抗逆性强的休眠体越冬,越冬率较高,较稳定。
  243. 植物病害普查面积尽可能大,以反映该区域病害的发生和分布情况。
  244. 积年流行病害多为种传或土传的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其自然传播距离较近,传播效能较小。
  245. 积年流行病害是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就能完成菌量积累并造成流行危害的病害。
  246. 植物病害流行级别多分为大流行、中度流行、轻度流行和不流行。
  247. 植物病害流行是一种病原物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对较大范围的植物群体造成侵染和传播的现象。
  248. 积年流行病害的侵染概率较为稳定,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可以根据越冬菌量预测发病数量。
  249. 通过人为的干预可以控制植物病害流行的程度。
  250. 防治单年流行病害,消灭初始菌源很重要。
  251. 植物在受伤反应中常可产生胶质,核果类树木最普遍。
  252. 番茄苷、甜菜碱可影响真菌孢子萌发和芽管形成。
  253. 交互保护作用是一种典型的诱发抗病性。
  254. 过氧化物歧化酶可保护细胞膜免受氧自由基的破坏,提高抗病性。
  255. 植物抗病性是植物与其病原物在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相互适应和选择的结果。
  256. 木栓层可阻止病原物从初始病斑向外进一步扩展,也阻挡病原物分泌的任何毒性物质的扩散。
  257. 植物的种或品种由于不产生病原物侵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故可对需要这种物质的病原物表现出抗性。
  258. 离层(abscission layer)即脱落层,将受病部位与健康组织隔断,阻止了物质的运输和病菌的扩散,受病组织逐渐的皱缩、死亡,随同病原菌一起脱落。
  259. 葱属植物含大蒜油,酶解后产生大蒜素亦有较强的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
  260. 植物所具有的水解酶类属于(   )。
  261. 原核生物依靠渗透作用从寄主植物细胞中获取养分。
  262. 矮化、畸形可能是因为植物病原菌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严重扰乱寄主植物正常生理过程而产生的症状。
  263. 一些植物病原物能分泌多糖类物质,由于分子质量较大,多具有黏性,故又称黏多糖。
  264. 植物病原物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包括(   )。
  265. 过度生长可由(   )引起的。
  266. 一些病原真菌能产生多糖类物质并引起植物萎蔫的症状。
  267. 寄生性种子植物可以形成吸器穿透寄主表皮,与寄主的维管束组织相连。
  268. 小麦锈病在小麦叶片上产生孢子堆突破小麦叶片表皮,影响小麦的蒸腾作用。
  269. 专性寄生的病原物侵染植物时,先杀死寄主植物细胞,然后从死亡的细胞中汲取养分。
  270. 接触前识别是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理化刺激或引诱产生反应,并向寄主方向移动或生长。
  271. 植物病害循环主要涉及(    )。
  272. 禾布氏白粉菌以分生孢子在夏季气温较低地区的自生麦苗上越夏。
  273. 病原物可以以菌丝的形式侵入而潜伏在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的内部。
  274. 从病原物开始侵入寄主到与之建立寄生关系的这段时间,称为病原物的侵入期。
  275. 线虫的接种体可以是(   )。
  276. 病原物的侵入方式包括直接侵入、伤口侵入和自然孔口侵入。
  277. 病原物的侵入并不表示寄生关系的建立,而建立了寄生关系也不表示一定发病。
  278. 病原菌的接种体是病原物具有独立存活、传播和侵染功能的最小结构。
  279. 病原物接种体的传播方式有(    )。
  280. 禾生指梗霉以卵孢子在土壤、粪肥或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的。
  281. 黄瓜炭疽病病斑为(   )。
  282. 甘蓝黑斑病灰褐色圆形病斑,病斑无轮纹,湿度大时病斑上有较致密的黑色霉状物。
  283. 辣椒青枯病主要症状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褪绿。
  284. 大葱紫斑病为褐色或暗紫色,湿度大时病部长满深褐色或黑灰色霉粉状物,无同心轮纹状。
  285. 只要植物在形态方面发生改变就是发生了植物病害。
  286. 坏死只发生在植物的叶片,表现为细胞死亡。
  287. 霉状物包括(   )。
  288. 腐烂时如组织解体较慢,水分能及时蒸发,病部表皮干缩而形成(   )。
  289. 新疆哈密瓜受病毒侵染后,含糖量降低,品质变劣。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8)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