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测试
3.吸动作用区超过了内浇道的断面范围,它随内浇道中液流速度的增加而扩大;随内浇道截面积增加而扩大。内浇道吸动作用区越大,横浇道越难挡渣,在生产中常采用较高的横浇道和较低的内浇道有利于夹杂脱离吸动作用区。( )
A:对 B:错
答案:A
4.重力砂型铸造,当浇注系统类型确定后,在铸件(浇注位置)高度方向上的引入位置已基本被限定,实际上就是决定金属液从铸件水平方向的什么位置引入的问题。( )
A:错 B:对 5.重力砂型铸造,如果铸件高度不大而水平尺寸较大时,则引入位置一般应保证铸件横向的顺序凝固,使金属液从铸件的厚处均匀地引入,使得薄处先凝固,厚处后凝固。( )
A:错 B:对 6.重力砂型铸造,如果铸件壁厚不大而又均匀时,为了保证铸件整体的同时凝固和避免浇不足,金属液应在铸件四周开设较多的内浇道,均匀地引入金属液。
( )
A:对 B:错 7.重力砂型铸造,如果铸件具有一定高度或高度较大时,引入位置应首先保证铸件由下而上的纵向顺序凝固,最后由顶部冒口进行补缩。引入位置应尽可能使铸件水平方向的温度分布均句(有利于同时凝固),通常把内浇道均匀地设置在铸件的薄壁处,而在厚壁部分加置冷铁。( )
A:对 B:错 8.重力砂型铸造,在不破坏铸件凝固顺序的前提下,内浇道数应尽量多些,并分散均匀布置,以避免引入位置附近的铸件和铸型产生不必要的局部过热。( )
A:对 B:错 10.顶注式浇注系统特点有( )
A:造型工艺简单,模具制造方便,浇注系统和冒口消耗金属少,浇注系统切割清理容易
B:液态金属从铸型型腔顶部引入,在铸件浇注和凝固过程中,铸件上部的温度高于下部,有利于铸件自下而上顺序凝固,能够有效地发挥顶部冒口的补缩作用
C:在液态金属的整个充型阶段始终有一个不变压头,液流流量大,充型时间短,充型能力强
D:顶注式浇注系统最大的缺点是液体金属进入型腔后,从高处落下,对铸型冲击大,还容易导致液态金属的飞溅、氧化和卷入气体,形成氧化夹渣和气孔缺陷。另外,其排气、挡渣效果也差
11.铝合金和镁合金铸件在使用顶注式浇注系统时必须考虑液流在型腔内下落高度不能太大。对于质量要求高的航空航天产品铸件,顶注式浇注系统一般只适用于形状简单、高度小于80 mm的铝合金小型铸件和高度小于40 mm的镁合金小型铸件。( )
A:错 B:对 13.底注式浇注系统特点有( )
A:金属液从下部充填型腔,流动平稳,不易产生冲击、飞溅、氧化和卷入气体;便于排除型腔中的气体,铸型中浮渣效果也好
B:造型工艺复杂,金属消耗量大
C:充型能力较差,对大型薄壁铸件容易产生冷隔和浇不足的缺陷
D:充型后铸件的温度分布不利于自下而上的顺序凝固,削弱了顶部冒口的补缩作用
E:铸件底部尤其是内浇道附近容易过热,使铸件产生缩松、缩孔、晶粒粗大等缺陷
F:无论浇道比多么大,横浇道基本工作在充满状态,有利于挡渣
14.

底注式浇注系统广泛应用于铝镁合金铸件的生产,也适用于形状复杂,要求高的各种黑色合金铸件。( )


A:对 B:错 16.

垂直缝隙式浇注系统特点有( )。


A:液流充型过程十分平稳
B:温度分布好
C:缝隙式浇注系统的缺点是容易在缝隙处产生局部过热,导致铸件缩松;消耗液体金属多,工艺出品率低,浇道的清理切割既麻烦又费工
D:借助相当于横浇道的立筒,不仅不会产生新的氧化夹渣,而且有利于熔渣上浮于立筒和铸件顶部的冒口中
17.缝隙式浇注系统广泛应用于轻合金浇注系统中,尤其对于缩松倾向较大的镁合金铸件来说,它是常用的浇注系统类型之一。对于高大圆筒状铸件(h件/δ件>50),既要求纵向上的顺序凝固、又要求横向上有一定补缩作用,则缝隙式是最合适的浇注系统。( )
A:对 B:错 19.扩张式浇注系统由于流动截面积越来越大,故流速越来越慢。横浇道在充填初期不易充满,在开始阶段,当横浇道液面低于内浇道顶面时,浮渣作用较差;浇注一段时间后,由于横浇道逐渐充满,其挡渣、浮渣效果逐渐好起来。( )
A:对 B:错 20.易氧化的铝合金和镁合金要求液流平稳,大、中型铸件一般都采用扩张式浇注系统。( )
A:对 B:错 21.收缩式浇注系统主要用于不易氧化的铸铁件。铝、镁合金易于氧化,要求液流进入型腔时流动平稳,所以收缩式浇注系统应用很少。( )
A:对 B:错 23.有一球墨铸铁件,铸件模数为30毫米,中等复杂程度,自硬树脂砂造型,
可以采用无冒口工艺。( )
A:错 B:对 24.中注式浇注系统的液态金属引入位置介于顶注式和底注式之间,对于分型面以下是顶注式,对于分型面以上则是底注式。采用机器造型生产铸件时,广泛使用中注式浇注系统。此时多采用两箱造型,内浇道开在分型面上,工艺简单,操作容易。( )
A:错 B:对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186)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