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单元测试
  1. 毒物的识别关键环节在于对生产物料的确认掌握和生产工艺过程的调查分析。

  2. A:对 B:错
    答案:对
  3. 危险度特征分析是危险度评定的第一阶段。

  4. A:对 B:错
  5. 职业病危害评价包括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6. A:对 B:错
  7. 瞬(短)时多个样品测量,每一样品采样时间都在10min以内。

  8. A:对 B:错
  9. 个体采样是反映劳动者接触水平的最佳方式。

  10. A:错 B:对
  11. 危险度评价的核心是

  12. A:危险度特征 B:危害性鉴定 C:接触评估 D:剂量-反应关系评价
  13. 生物监测的局限性不包括

  14. A:有些化学物不能或难于进行生物监测 B:生物监测可以提供机体实际接触水平 C:对某些职业毒物或其代谢产物目前尚无检测方法 D:指标个体间差异较大,影响因素较多
  15.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现场监测,每次同一点不同时间内测定,采取样品不能少于多少个

  16. A:3个 B:4个 C:2个 D:1个
  17.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现场监测,每次同一点不同时间内采取的样品,测定结果取其何值(放射、 噪声等物理因素测试结果除外)。特殊情况按相应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执行

  18. A:最大值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均值
  19.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现场监测的测试频次,根据生产工艺、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 性质、变化情况以及危害程度分类,一般连续采样测定每日上、下午各1次, 一共连续测定几天

  20. A:4d B:3d C:5d D:2d
  21.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的评价依据是


  22. A:

    毒物的急性毒性大小

    B:

    中毒后果的严重性

    C:

    最高容许浓度

    D:

    致癌性

    E:

    实际作业中急、慢性中毒的发生情况

  23. 开展危害性鉴定,要掌握足够的科学研究资料作为鉴定依据。主要依据有

  24. A: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 B:职业流行病学资料 C:体外试验 D:有害因素的自身特性 E:动物实验
  25. 判定某一因素是否为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方法和依据有

  26. A:实验研究 B:现况调查 C:临床病例观察 D:队列研究 E:职业流行病学研究
  27. 已知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和筛选常用的定性方法有

  28. A:类比法 B:工程分析法 C:检验检测法 D:检查表法 E:经验法
  29. 我国的监测类型分为

  30. A:日常监测 B:事故性监测 C:监督监测 D:生物监测 E:评价监测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2)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