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交通区划分越大越好;但交通区划分越大,会使调查、分析、预测等的工作量加大。( )

  2. 答案:错
  3. 车辆排队现象存在于某一持 续时间的其中一段时间内,如果到达的车辆数大于道路通行能力则开始排队。( )

  4. 答案:对
  5. 交通方式划分的目的是预测各小区之间各种出行方式的比例和大小。( )

  6. 答案:对
  7. 交通分配模型中精度最高的是容量限制模型。( )

  8. 答案:错
  9. 一个网络中的任一节点,至少具有一个有效路段及一条有效出行路线。( )

  10. 答案:对
  11. 交通量调查的目的是获得一定时间期限内通过路网上某些选定地点的车辆数或人数的数据。( )

  12. 答案:对
  13. 在交通运输规划准备阶段的组织准备过程中,应首先组建成立交通运输规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一般应由与规划区同等行政级别的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人担任。( )

  14. 答案:对
  15. “规划”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意,广义的规划是指在一个确定目标下选择解决的手段;狭义的规划则还包括政策的拟定,即涉及目标的选定。( )

  16. 答案:错
  17. 国际上通常把交通分配方法分为平衡模型和非平衡模型两大类,并以Wardrop的第一、第二原理为划分依据。 ( )

  18. 答案:对
  19. 误差按照其成因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系统的不合理不完善造成的。( )

  20. 答案:对
  21. 排队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交通干扰及交通管理与控制设施等因素引起的运行时间的损失。( )

  22. 答案:错
  23. 交通区位线是交通线在地理上的高发地带中的一些节点(城、镇等)间的几何联系线,常具有千年不变的特征。( )
  24. 美国公路局重力模型(B.P.R.模型)与乌尔希斯模型相比,引进了交通调整系数。( )
  25. 匀化网络交通效应的目的是指向于使地域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或配置。( )
  26. 生成交通量是研究对象区域交通的总量,它与土地利用没有直接关系。( )
  27. 交通量的时空变化是指某一地点(道路断面或交叉口)交通量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 )
  28. 交通调查时若对部分进行调查,所得调查资料不很全面、不十分可靠,但费用相对较小,耗时较短。( )
  29. 小区土地利用强度对交通运输有较大的影响,过强的土地利用,必将导致城市的交通拥挤。( )
  30. 利用最小二乘法标定的重力模型计算出的分布交通量不需要借助于其他方法进行收敛计算。( )
  31. 狭义的交通是指人和物的流动,即运输,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包括航空、水运、铁路和道路上的交通。( )
  32. 交通运输规划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要建立合理的区域运输生产和生活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
  33. 以下是区间车速调查法的是( )。
  34. 下列属于集计模型的优点是 ( )。
  35. 下列属于交通阻抗的是( )。
  36. 下列属于集计模型的缺点是 ( )。
  37. 交通网络计算机的表示方法有( )。
  38. 聚类分析法的缺点有( )。
  39. 非稳态交通流可以用( )表征。
  40. 抽样调查中的样本单元选取一般有以下几种:个人、家庭、居民组或其他实体。抽样方法可分为( )。
  41. 在交通需求预测时,要求各小区的发生交通量之和与吸引交通量之和相等,并且 各小区的发生交通量或吸引交通量之和均等于生成交通量。如果它们之间不满足上述关系, 则可以釆用( )进行调整。
  42. 汽车保有率增加,人口出行数增加,其原因是( )。
  43. 秦到汉对传统的奴隶制社会的“营国制度”进行了革新,在城市体制上由王城、采邑、公邑的三级改变为郡县制,城市性质、规模及至城市形制、城市规划结构都发生了变革,尤以( )为典型。
  44. 用于交通分布预测的重力模型分类包括( )。
  45. 交通区位线区划网络的类型有( )。
  4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47. 下列属于非集计模型的优点是 ( )。
  48. 在进行交通运输调查和分析时,通常可以将调查对象分为:(     )。
  49. 从构成来看,任何一个交通运输系统都包括下面几个组成部分,即运输对象系统、( )和运输管理系统。
  50. 下列属于非平衡分配有迭代分配方法的有 ( )。
  51. 影响路径选择的因素包括 ( )。
  52.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交叉口间距从200m增大到800m时,车速及通行能力可以提高( )%左右。
  53. 首先把被调查者分成互不重叠的样本单元组,然后从每个单元组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是( )。
  54. 某小区有办公楼一栋,办公楼面积2.5万平方米。 根据调査获得高峰时间内办公楼的出行吸引率为0.2人次/平方米,出行吸引量为( )人次。
  55. 关于交通方式划分的集计分析与非集计分析描述,错误的是( )。
  56. 下列不属于交通量调查计数方法的是( )。
  57. 以下不属于聚类分析法必须服从的假定是( )。
  58. 用容量限制分配模型进行分配时,如果分配次数选3次,则第一次的分配率为( )%。
  59. 下列不属于聚类分析方法的优点的是( )。
  60. 假设小区i, j间的分布交通量的增长系数不仅与小区i的发生交通量增长系数和小区j的吸引交通量增长系数有关,还与整个对象区域的其他交通小区的增长系数有关的方法是( )。
  61. 运输生产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运输生产活动所处的领域、运输生产过程和运输产品都具 有自己的特点,从而使运输业成为一个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以下不属于运输生产特殊性的是( )。
  62. 区域境界线调査(Cordon Line Survey)是在一个完全被一条假设线封闭的特定区域内, 对进出该区域的所有道路进行交通量调查,以检测出入交通量与该区内的交通量的比例关系,又称为( )。
  63. 交通运输规划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对整个( )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
  64. 以下不属于按规划区域空间范围划分的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是( )。
  65. 集计是指( )。
  66. 在获得交通量调査资料后还要进行分析与整理,从中得到一些反映特征性趋势的数据。将在同一时期内测得的同一区域各条道路的交通量标注在该区道路图上的统计方法是( )。
  67. 非平衡分配方法中都是以( )方法为基础的。
  68. 方案设计依据需求预测和模型分析结果,围绕规划目标及相应的评价指标进行。按需求设计交通运输网络布局方案,也称需求型方案,这种方案通常都是针对( )。
  69. 以下不属于增长系数法缺点的是( )。
  70. 区间车速是车辆在道路某一区间行驶的距离和时间的比值,是评价道路行车通畅程度和分析车辆发生延误原因的重要数据,也称为( )。
  71. 机非无分隔带(墩), 但自行车道负荷不饱和时,自行车影响修正系数为( )。
  72. 道路阻抗在交通流分配中可以通过路阻函数来描述。所谓路阻函数是指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负荷,交叉口延误与交叉口负荷之间的关系。( )
  73. 是交通流分配中经常提到的概念,也是一项重要指标,它由( )组成。
  74. 交通分配具体包括的研究内容有( )。
  75. 对于单种交通网络,出行者在进行径路选择时,一般都是以( )为目标。
  76. 车辆在交叉口处也是要花费或多或少的时间代价的,如机动车在城市道路信号灯交叉口等待绿灯。所以节点阻抗就是指车辆在路口处的阻抗。( )
  77. 由于道路的主要承载对象是车辆,交通流分配中的出行分布量一般是指机动车,以轿车为单位。( )
  78. 进行交通流分配时所需要的基本数据有( )。
  79. 非平衡分配模型使用非优化的启发式解法或其他近似解法使得获取交通分配结果,目前,在实际交通规划中使用的交通分配模型一般均属于此类模型,以下不属于此类方法的是( )。
  80. 所谓交通分配,就是已知各小区之间的不同交通方式的出行分布量,把各个小区之间的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分布量具体地分配到不同路线上去的过程。( )
  81. 下列属于交通方式划分的影响因素的是( )。
  82. 以下不属于运输方式预测方法的是( )。
  83. 在集计分析时,采用先使用调查的个人行动数据建模,预测时,再统计个人行动结果。( )
  84. 人是交通方式选择的主体,因此交通方式的选择理所当然因出行者属性的不同而异。出行者属性包括( )。
  85. 集计分析与非集计分析相比在很多方面都有差别,但是在( )方面是一样的。
  86. 四阶段法,是以交通小区为单位将出行者的交通行动进行个体统计分析,按照出行的发生与吸引、出行的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流分配的四阶段,进行模型化预测的。( )
  87. 在影响交通方式划分的诸因素中,地区特性与交通方式选择有着较强的关系,以下不属于地区特性的指标是( )。
  88. 交通方式划分是以居民出行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研究人们出行时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建立模型从而预测基础设施或服务等条件变化时,交通方式间交通需求的变化。( )
  89. 非集计分析交通需求预测,表现出行者个人(或家庭)是否出行、出行目的地、采用何种交通方式、选择哪条径路等的形式,从选择可能的被选方案集合中如何选取的问题,将得到的个人行动结果加载到交通小区、交通方式、径路上而进行交通需求预测。( )
  90. 采用Logit模型时,两种方案间的相对优劣仅取决于这两种方案的特性,而与其它方案的特性无关,这是Logit模型的弱点之一。( )
  91. 佛尼斯法假设i,j小区间交通分布量的增长系数与i小区的发生增长系数和j小区的吸引增长系数都有关系。( )
  92. 在交通需求分布预测中,属于增长系数法的是( )。
  93. 增长系数法适用于对于土地利用变化较大的对象区域。该方法除预测日分布交通量外,还可以用于高峰小时分布交通量、各种出行目的的分布交通量,以及轨道交通站间 OD 和高速公路匝道间 OD 等线路固定情况的预测。( )
  94. 在交通需求分布预测中,不属于综合法的是( )。
  95. 交通分布是"四阶段法"的第二步,是把第一步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阶段获得的各小区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利用交通守恒原则和预测模型,变换为小区之间的空间出行量,即分布交通量。( )
  96. 增长系数法的原理是,假设在现状分布交通量给定的情况下,利用现状值和预测获得的将来值之间的增长系数预测将来的分布交通量。增长率法的基本假定是( )。
  97. 应用福莱特法进行运输需求分布预测时需要计算位置系数,假定有3个交通小区,共需要计算( )个位置系数。
  98. 交通守恒原则是指( )。
  99. 重力模型法的缺陷之一是没有考虑各个小区之间的交通阻抗,它对近期或规划年整个交通网络上的交通阻抗都不会出现多大变化的出行分布预测问题是可用的。( )
  100. 当交通小区之间的出行费用产生较大变化时,如出行时间缩短等情况,不适用增长系数法预测交通分布。( )
  101. 聚类分析法是出行预测的另一个可选用的模型,也称为交叉分类方法,聚类分析法突出家庭作为基本单元,用将来的发生率求得将来的出行量。构造聚类分析模型,必须要服从以下的假定( )。
  102. 原单位法和函数法都是基于实际调查数据的方法,而对象区域外的交通小区没有实际测量数据和预测目标年度的自变量数据,所以选用原单位法。 ( )
  103. 对于预测生成交通量来说,怎样决定生成原单位的将来值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原单位预测方法的是( )。
  104. 增长率法考虑了原单位随( )变动的情况,它是用其他指标的增长率乘以原单位求出将来生成交通量的方法。
  105. 在出行生成阶段,要求满足所有小区出行发生总量要等于出行吸引总量。上述条件不满足时,如果用调整系数法进行校正,则一般认为所有小区( )可靠些。
  106. 原单位的确定原则通常有( )。
  107. 交通发生和吸引预测的目的在于预测规划区各个小区的出行总的生成量和出行总的吸引量 ,也就是说,一个小区有多少出行到其他小区或这个小区从其他小区吸引的出行有多少。 ( )
  108. 增长率法的特点是可以解决原单位法和函数法难于解决的问题,它通过设定交通小区的增长率,可以反映因土地利用的变化引起的人们出行的变化以及对象区域外的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
  109. 汽车保有率增加,人口出行次数增加,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
  110. 家庭规模和成员构成是影响家庭出行的主要因素。随着家庭规模的增大,人均出行次数增加。( )
  111. 我国交通部门自 1979 年开始进行正规的公路交通量调查以来,主要使用的调查方法有( )。
  112. 起讫点调查又称为OD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区域内出行个体的出行起点和终点的调查,为分析出行个体的流动,也为交通流分配奠定基础。( )
  113. 属于稳态交通流的参数是( )。
  114. 在交通量调查中,16小时交通量调查是指从( ),包括了含有晚间交通在内的大部分日交通量。
  115. 采用比较大的实体,比如居民组作为样本单元,单独的个体作为样本子单元。被抽样选中的实体中的每个个体都需要回答调查的问题,这种方法是( ),该方法在交通运输调查中比较常用。
  116. 交通基础设施调查资料是交通运输规划的基本素材。根据交通运输规划的需要,交通基础设施调查通常包括的内容有( )。
  117. 在进行交通运输调查和分析时,通常可以将调查对象分为交通设施调查、居民特性调查、运行参数调查以及其他方面的调查。( )
  118. 小区形心是代表同一小区内所有出行端点的某一集中点,是该小区的交通流的中心点, 或小区的经济行政活动中心,一定是该小区几何面积的重心。( )
  119. 交通运输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运输以及与其所有关现象,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运输的规律。( )
  120. 期望线是连接各小区形心间的专线,因其反映人们期望的最短出行距离而得名,与实际出行距离无关,它的宽度表示区间出行的次数。( )
  121. 我们在构造交通区位线理论时,是以两条基本假设作为基础的。它们是( )。
  122. 交通区位是由一些联系相邻节点(城、镇等)的直线构成的折线来表示的。它与实际上弯弯曲曲的交通线(公路、铁路等)是不同的,它不受微观的地形、地貌特征的约束,只受宏观的地形、地貌的影响。( )
  123. 从一般系统的概念来理解,交通运输系统就是交通运输业的线路、枢纽、港站、运输工具、装卸机具等部分组成。( )
  124. 根据构造交通区位线理论的假设条件,与一条交通干线垂直(或近似垂直)相交的交通支线其吸引特性呈近似于对称的( )的形状,这种形状是以交通干线为横轴,以交通支线为其分布的中心线,以交通干线为对称轴。
  125. 交通现象是一种经济地理现象,影响经济地理现象的因素可以分为( )几方面。
  126. 为达到某种经济目标,将交通线或站等项目设置在能达到目标的一定范围内的地理位置,这个位置就有交通区位。 ( )
  127. 任何种类的交通网络都有两种显著的功能,分别是( )。
  128. 我们研究、构造交通区位理论源于交通建设实践的需求,但现在我们所研究的交通区位理论中只研究了交通区位线出现的几何趋势,得出交通线路发展的规律,还需研究交通线路发展中的波动现象,也就是交通区线的偏移现象。( )
  129. 区位线与沙漠、沼泽、河流严重泛滥区正交时、或与有水坝区位的上游淹没区、海涂等地相遇时区位线均应穿行。( )
  130. 社会地理系统中,各级中心就是首都、省会、地市、 县等,凡从首都到各省会的最捷径交通线都是最重要的一级交通线,也就是一个国家的首都到各省会之间都存在国家级的( )。
  131. 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可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其中定量评价应从经济、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站在战略的高度估价。( )
  132. 交通需求发展预测是指对区域内的远景交通量的发生、分布与分配的测算。其中( )是远景交通量预测的计算依据。
  133. 在交通运输规划分类中,侧重点在于新的交通政策、交通战略,新的道路网或现有设施的重大改造的规划是( )。
  134.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原则有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和( )。
  135.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按运输对象不同可分为( )。
  136. 交通运输规划的总目标就是: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物尽其用,即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
  137. 交通运输规划的目的就是在各种资源(资金、物力、人力、土地等)的限制条件下,最大限度 地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客观需要,设计出一个科学、经济、便利的交通运输系统。( )
  138. 按规划期长短划分,可以分为长期交通运输规划、中期交通运输规划和短期交通运输规划。长期交通运输规划是指( )以上的交通运输规划。
  139. 交通是运输和通信的总称,就其内涵而言,运输是一种实现旅客、货物空间位移的服务,是人或物的“行”。( )
  140. 广义的交通是指人和物的流动,即运输,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6)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