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土地兼并

  2. 答案: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民贫穷###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给地主带来地租利益,使地主乐于用资本买田置地
  3.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财政收入的“新三税”是指

  4. 答案:盐税###直接税###货物税
  5. 下列关于南京国民政府抗战全面爆发前的公债,表述正确的有

  6. 答案:折扣大,利息高###公债主要用于军战费、政务费等非生产性支出
  7. 封建社会时期,农民是

  8. 答案:自己耕种自己的土地###封建社会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之一###分散、脆弱,常由于赋税负担或天灾人祸而陷于破产境地,沦为佃农或雇农###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9. 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相比

  10. 答案:公共选择的主体不同###追求的目标不同###提供的商品性质不同
  11. 晚清政府举借的外债的特点有

  12. 答案:政治上的奴役性###经济上的掠夺性###不平等性
  13.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中,具有土地国有制性质的是

  14. 答案:均田制###井田制###限田制
  15. 1928-1934年,国民政府财政管理体制实行的是二级,它们是

  16. 答案:中央###省
  17.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除了北宋时期外,工商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的比重较小,其原因是

  18. 答案:根本原因是小农经济基础###政府重农抑商政策###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
  19. 县财政作为独立一级财政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是

  20. 答案: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21.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负责代理国库业务的机构是

  22. 答案:中央银行
  23. 井田制开始瓦解于
  24. 民国时期,主管全国财政事务的最高机关是
  25.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财政主权遭到破坏的重要标志是
  26. 夏商西周三代的赋役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是
  27. 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5%征税。后经过新政府的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20%、75%、80%等14个等级,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起到了保护本国民族产业的作用。该新政府是
  28. 晚清政府的外债在经济上具有
  29. 明清时期,“衣食租税”的土地经营盛行,主要是因为
  30. 一条鞭法的征课对象是
  31. 下列对土地兼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32. 国民政府废除厘金是在
  33. 摊丁入亩的实质是
  34. 下列不属于商品流转税性质的税是
  35. 中国古代,商业的萌芽产生于
  36. 厘金制度被废止是在
  37. 民国时期的财税既有承袭晚清财政改革的一面,又有其在独特的历史条件下逐步资本主义化的一面。
  38. 小农经济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因此具有脆弱性。
  39. 晚清的子口税和复进口税有利于洋商,而不利于华商。
  40. 农业税征课以货币税取代实物税、劳役税通过摊丁入亩改革彻底完成。
  41. 清初“田少而丁重,弃产而丁银未除”的现象反映了税负不公平的现象
  42. 北宋时期,有土地有资产的主户都是纳税户。
  43. 摊丁入地之后,“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真正实现了。
  4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债务收入,主要用于经济建设投资,具有生产性特征。
  45. 均田制有助于稳定农民农业生产生活,有利于国家赋税,巩固政权稳定。
  46. 唐朝初期的义仓是负责国家财政支出的主要粮仓。
  47. 一条鞭法改革非常彻底,其实施后,中国历史上存在的人头税完全消除了。
  48. 均田制从根本上触动了封建地主土地私有。
  49. 摊丁入地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负担沉重的问题。
  50. 以下哪些是国家对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在分配方面的主要类型
  51. 黄宗羲认为:历代政府征收农业税有三害,指的是
  52. 1935年的法币改革规定,具有纸币发行权的银行有
  53. 地主阶级是
  54. 战国时期,赋税负担相对加重,其支撑条件是
  55. 下列关于方田均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56. 下列税制中,具有役改税性质的有
  57. 1942-1945年,国民政府财政管理体制实行的是二级,它们是
  58. 关税自主权丧失的后果有
  59. 土地兼并导致
  60. 中国古代统治者实行“均田制”的基本原因是
  61. 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62. 清政府兴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63. 中国历史上具有最初完备形态的农业税是
  64. 夏商西周三代的赋役制度建立的政治基础是
  65. 明代进行一条鞭法改革的是
  66. 南京国民政府在1931年对盐税制度进行改革,实行
  67.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与雍正这句话的观点不一致的是
  68. 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的是
  69. 下列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70. 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大变化,下列赋役制度适应了这一变化的是
  71. 下列表述与重农抑商无关的是
  72. 春秋后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其导致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变化④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73. 我国历史上首次设立专门管理对外贸易官署市舶使的朝代是
  74. 一条鞭法的实施标志着
  75.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商代的“助”属于
  76. 中国农业税演变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不包括
  77. 明代以白银为缴纳赋税的主要形式,这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78. 下列对地主田庄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79. 为了弥补裁厘造成的财政收入损失,南京国民政府于1931年开征了
  80. 重农抑商的政策开始于汉武帝时期。
  81. 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目标是中央收入占大头。
  82. 秦汉时期财政收入的支柱是来自于土地的农业租税。
  83. 西周时期的财政收入“彻”已经具有税的性质。
  84. 我国目前实行的增值税属于生产型增值税。
  85. 摊丁入亩改革,从制度上标志着官僚缙绅地主免税特权的取消。
  86. “财政”一词是在晚清时期才出现的。
  87. 配合分税制改革实施的“基数法”税收返制度是过渡时期的办法,既不科学,又不合理。
  88.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的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增加了财政收入。
  89. “两个比重”是指的中央财政收入和中央财政支出在全国财政收支中的比重。
  90. 重农抑商的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
  91. 2009年,我国增值税转型是指由生产型增值税转型为收入型增值税。
  92.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93. 南京国民政府的“裁厘改统”是历史的倒退。
  94. 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税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95. 清朝初期,沿袭的是明代的一条鞭法,只征收地税,没有丁税。
  96. 财政史仅仅研究财政发展的规律本身
  97. 清朝晚期内债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外债,在国家财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98. 唐朝的常平仓是负责国家财政支出的主要粮仓。
  99. 清朝后期的外债在用途上具有经济性。
  100. 摊丁入地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使财政收入有了弹性。
  101. 唐代的审计,称为“勾覆”,主管勾覆的机构属于户部。
  102. 秦汉时期,货币地租是当时地租的主要形式。
  103. 管仲认为,发展经济应该农工商并重。
  104. 自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起,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才出现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105.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完全地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106. 明朝初期的赋税征解,主要实行的是官收官解制度。
  107. 财政史是理论财政学的一个学科。
  108. 黄宗羲指出的政府征收农业税“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是指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
  109. 财政史是财政学的流而不是源。
  110. 我国1949-1952过渡时期实行的财政管理体制是
  111.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中央与省、市、县、乡五级政府间的分税,各自有独立税种和相对稳定的财源。
  112. 分税制使财力分配趋于集中,有利于增加中央政府财政收入。
  113. 配合分税制改革实施的“基数法”税收返还制度既科学,又合理。
  114.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
  115. 2009年,我国增值税转型是指由消费型增值税转型为生产型增值税。
  116. 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目标是提高“两个比重”,增强中央政府调控能力。
  117. 关于财政包干体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118. 1994年分税制改革,将增值税划归为
  119. 关于国有企业“利改税”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120. 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都是中央集权的体制。
  121. 南京国民政府“裁厘改统”后,下列选项不属于其后果的是
  122. 以下选项,不属于南京国民政府间接税体系的有
  12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是经常现象。
  124. 就盐税制度来说,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了
  125.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财政管理机构有一定创新。
  126. 晚清和北京政府的外债主要用途都是军政费用。
  127. 厘金被废除,是在
  128. 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关税、盐税和统税。
  129. 在中国财政史上,第一次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是在
  130. 晚清政府丧失的关税自主权到北京政府时期已经收回。
  131. 清朝晚期的内债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
  132. 鸦片战争前,中国就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133. 以下厘金属于行厘的有
  134. 厘金是清前期政府征收的一种商业税。
  135. 晚清政府的外债在政治上具有
  136.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海关自主权
  137. 下列属于晚清政府外债的有
  138. 下列关税税种属于晚清政府的有
  139. 清朝后期的外债主要用于文化教育及社会保障领域。
  140. 管理皇室财政的机构,秦时称为
  141. 封建国家财政支出首先保证的是统治阶级的需要,统治阶级的俸养支出在历代财政支出中往往是比重最大的。
  142.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类财政支出反映的是封建国家的
  143. 明朝在选拔人才方面,实行科举制度。
  144. 清代的库藏有中央库藏和地方库藏之分。
  145. “上计”制度形成于
  146. 封建国家财政管理体制主要表现在政府最高决策机构间的相互牵制和中央对地方的高度控制,即财政管理权益的横向配置和纵向分配。
  147. 我国古代官吏俸禄制度初步成形于夏、商、周时期,其中,西周的“世卿世禄”制度比较完备。
  148. 唐代编制预算方面较为突出的改进是,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户部尚书李林甫将预算项目稳定的部分编成
  149.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六部中,管理财政的最高机关是户部。
  150. 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基础。
  151. 中国最早的工商税是
  152. 下列属于商品流转税的税是
  153. 主张政府垄断工商业经营的思想家是
  154. 国家实行盐专卖政策始于汉武帝统治时期。
  155. 中国古代,工商税收产生于
  156. 中国古代政府征收工商税收是出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角度。
  157. 北宋的盐引法从性质上说属于
  158. 中国古代关税就是当代的海关税。
  159. 宋代在盐税上的重大突破是取消了禁榷制度。
  160. 黄宗羲生活的时代
  161. 中国农业税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过渡始于
  162. 我国农业税过渡到近代税制的标志是一条鞭法。
  163. 摊丁入亩改革,标志着农业赋税税负均衡、普遍纳税的实现。
  164. 小农经济虽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但不具有脆弱性。
  165. 关于农业税的表述,正确的是
  166. 黄宗羲主张
  167. 黄宗羲指出的政府征收农业税“有田土无等第之害”是指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
  168. 农业税治乱循环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阶级贪恋奢侈生活的本性和官僚机构和官僚队伍不断庞大。
  169. 中国历史上农业税改革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170. 摊丁入地实施的时间是
  171. 摊丁入地实行后
  172. 摊丁入地的实质是
  173. 摊丁入地标志着中国农业税向近代的转型完成。
  174. 摊丁入地是明代一条鞭法税制改革的继续和发展。
  175. 摊丁入地于康熙五十一年在全国同时推开和完成。
  176. 摊丁入地客观上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77. 摊丁入地将中国农业赋役税发展成了
  178. 摊丁入地改革从根本上取消了缙绅地主优免丁银的特权。
  179. 清朝初期,在赋役征收上依据的是万历年间的
  180. 劳役制在制度上趋于消亡,其标志是一条鞭法的推行。
  181. 黄册是
  182. 一条鞭法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183. 明初田赋的征解实行
  184. 明朝初期,赋税征收的土地依据是
  185. 明朝初期,赋税征收的依据是黄册和鱼鳞图册。
  186. 一条鞭法标志着
  187. 一条鞭法的课征对象和课征形态是
  188. 土地兼并高度集中是明朝赋税制度改革的唯一原因。
  189. 一条鞭法执行得非常彻底,其实施后,中国历史上存在的丁税完全消除了。
  190. 不具有役改税性质的税制改革有
  191. 募役法按民户资产等级征收代役钱的做法可操作性较差。
  192. 下列关于北宋职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193. 王安石的财税改革,片面强调开源,使财政支出基数进一步扩大,而没有抓住节流的关键。
  194. 北宋时期的官户法维护了官僚地主的特权。
  195. 北宋时期承受赋税负担的主要是
  196. 北宋时期的地籍册是产与户相符,有土地有资产就要据实纳税。
  197. 北宋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
  198. 方田均税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触犯了大官僚地主的利益。
  199. 下列关于方田均税法的改革,表述不正确的是
  200. 量出为入的财政原则在皇权专制下会导致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无限膨胀。
  201. 提出和推行“两税法”改革的是
  202. 两税法改革是唐初实施的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改革。
  203. 中国农业税开始由实物财政向货币财政转变的标志是
  204. 两税法在执行过程中,完全遵循了产税相符的原则征税。
  205. 下列税制中,体现了役向税的转化的是
  206. 两税法后来遭到大地主的反对,主要是因为这种税法
  207. 两税法具有税费归并、费改税的性质。
  208. 两税法开启了我国农业税由人头税向资产税归并的历程。
  209. 两税法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
  210. 租庸调制的本质是
  211. 汉代实施的“更赋”和唐代的“纳绢代役”,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共同原因是
  212. 租调制是基于户征收的定额税制。
  213. 限田制就是政府授田制。
  214. 唐朝的纳绢代役,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特征是
  215. 用绵帛等实物形态的户调代替征钱的人头税,意味着货币制度的倒退,这种现象发生在我国
  216. 户调具有资产税性质。
  217. 均田制的性质是
  218. 役向税的转化始于隋唐时期的租庸调制。
  219. 限田制与均田制的目的都是在不触犯大地主利益的基础上,政府与豪强地主争夺人口。
  220. 汉代,用于课征未成年人的人头税叫做
  221. 在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时期,遵循“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也而无不治也”的原则,实行“休养生息”的轻赋减税政策,其治国思想源自于
  222. 秦汉时期,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依据是凭借国家所有权对土地及土地上的劳动者征税。
  223. 役向税的转化说明了政府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224. 东汉地主庄园是纯粹的农业生产集团。
  225. 汉代,由以钱代役转化过来的专门针对成年男子的人头税是
  226. 西汉较重的人头税负担,是建立在土地占有关系相对均衡的基础之上的。
  227. 两汉时期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
  228. 两汉时期的田租税率主要是
  229. 秦汉时期的田租完全按土地多少征收。
  230.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税的形态的农业税是
  231. 经过战国时期的财税改革,形成了后代赋、税、役三元财政结构。
  232. 春秋和战国时期的财税改革,都是由开明的奴隶主贵族主导的改革。
  233.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竞相进行财税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234.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产生的后果不包括
  235.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税改革都是迫于财政需求压力而进行的改革。
  236. 商鞅变法中“改革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237.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238. 战国时期实行的是分权型的财政管理体制。
  239. 商君书模式实质上是一种重农抑商思想的体现。
  240. 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收入具有租的性质,一旦土地私有制形成,租税将发生分离。
  241. 先秦时期的财政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是
  242. 由于劳动生产率低下,夏代田赋的征收采用了
  243. 夏商西周时期,王与地方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是
  244. 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先秦时期主要采取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
  245. 大约公元前5000年前后,农业剩余产品一出现,财政就产生了。
  246. “分田赋兵”“分田制禄”反映的是
  247. 夏商周三代的土地制度,从宏观上讲是土地王有制。
  248. 中国财政产生于夏禹统治时期。
  249. 井田制盛行于
  250. 财政史的研究对象与财政学史的研究对象相同。
  251. 决定财政制度的因素不包括
  252. 以财政分配对象的表现形态为标准,不属于财政收入形式的有
  253. 财政史是财政学的“流”。
  254. “财政”一词在中国随着夏王朝的建立而同时出现。
  255. 财政史的研究对象包括
  256. 熊彼特将西方国家财政发展的历史分为贡赋财政、赋税财政、国家财政和公共财政四个阶段,其划分依据的是
  257. 财政史研究的内容包括
  258. 财政史的内容不能拘泥于货币关系。
  259. 专业史学与专业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7)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