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大学
第一章单元测试
  1. 文物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 ( )。

  2. A:撰写调查报告 B:透物见事见人见社会 C:实地勘察,访问知情人 D:证史补史
    答案:透物见事见人见社会
  3. 1987年通过的《华盛顿宪章》总结了各国的做法与经验,归纳了保护历史地段共同性,列举了历史地段应该保护的内容有( )。

  4. A:建筑物和绿化、旷地的空间关系。 B:历史性建筑的内外面貌,包括体量、形式、建筑风格、材料、色彩、建筑装饰等。 C:地段和街道的格局和空间形式。 D:地段与周围自然和人工环境的关系及该地段在历史上的功能和作用。
    答案:建筑物和绿化、旷地的空间关系。###历史性建筑的内外面貌,包括体量、形式、建筑风格、材料、色彩、建筑装饰等。###地段和街道的格局和空间形式。###地段与周围自然和人工环境的关系及该地段在历史上的功能和作用。
  5. 以下关于中国历史文化保护区概念的历史演变,说法错误的是( )。

  6. A:中国的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不可移动文物中的遗址、墓群和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名村名镇等,必须要划分一定的保护范围,这里面既有文化区的理念,也有文物整体性的观念。 B:1986年国务院批转建设部、文化部《关于请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报告的通知》中提出,对于一些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寨等,可根据其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公布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这个概念来自1987年通过的《华盛顿宪章》。 C:在特定历史文化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的,是历史的与现实的统一,物质的静态与非物质的动态的统一。 D:200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采用了“历史文化街区”这一法定名词,历史文化保护区与此前使用的“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基本相同。
    答案:1986年国务院批转建设部、文化部《关于请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报告的通知》中提出,对于一些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寨等,可根据其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公布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这个概念来自1987年通过的《华盛顿宪章》。
  7. 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包括( )。

  8. A: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 B: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 C: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D: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
    答案: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
  9.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法错误的是( )。

  10.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B: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C:物质文化遗产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更为凸显,更值得保护。 D:在一定区域内,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的,是历史的与现实的统一,物质的静态与非物质的动态的统一。
    答案:物质文化遗产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更为凸显,更值得保护。
  11. 对贵州历史文化区,理解不准确的是( )。

  12. A:是贵州高原山地自然环境与各民族文化因素耦合的产物。 B:中央王朝的制度在贵州历史文化区形成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凝聚与糅合的作用。 C:依托于贵州高原“夷汉”各族群及其所赖以生存的山地生态系统,在王朝国家制度化的推进中,实现了土著性质和国家性质的文化因素的重组。 D:是贵州少数民族独立创造形成的。
    答案:是贵州少数民族独立创造形成的。
  13. 关于黔北历史文化区,说法错误的是( )。

  14. A:东汉以后至隋唐时期目前没有考古学上的线索,说明人群稀少,这很可能与历史上发生的“引僚入蜀”后人口的流出有关。 B:战国秦汉时期遗存的文化面貌与巴蜀地区文化基本一致,属于巴蜀地区汉移民的文化遗存。 C:发现商周时期的生活遗址有较多的来自中原的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桥文化的因素。 D:空间范围包括遵义和铜仁西北部,域内丛山复岭,地势纵横起伏,间出河谷台地、丘陵、山间盆地。
    答案:发现商周时期的生活遗址有较多的来自中原的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桥文化的因素。
  15. 关于黔北历史文化区在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叙述,准确的有( )。

  16. A:明代思州和播州先后改土归流后,设置府州县治理,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都很快,少数民族与汉族已深度融合。 B:元明时期黔北区域逐渐统属于播州和思州两大土司,成为全国土司制度发育非常成熟之地,大小各土司作为地区的主体政治势力,对推动黔北宋元明时期社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贡献。 C:川渝的民间移民群体、土著群体和来自北方的军事移民群体不断重组整合,文化的统一性越来越强,加之北方军事移民群体在宋代乡兵和义军制度体系下,经过南宋抗击蒙古的反复实战,逐渐军事化政治化,在宋元时期形成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土司各自为政的局面。 D:民间有关于唐宋时期“十大姓入黔(实指思州)”陕西移民说和“八大姓入播”山西移民说。
    答案:明代思州和播州先后改土归流后,设置府州县治理,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都很快,少数民族与汉族已深度融合。###元明时期黔北区域逐渐统属于播州和思州两大土司,成为全国土司制度发育非常成熟之地,大小各土司作为地区的主体政治势力,对推动黔北宋元明时期社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贡献。###川渝的民间移民群体、土著群体和来自北方的军事移民群体不断重组整合,文化的统一性越来越强,加之北方军事移民群体在宋代乡兵和义军制度体系下,经过南宋抗击蒙古的反复实战,逐渐军事化政治化,在宋元时期形成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土司各自为政的局面。###民间有关于唐宋时期“十大姓入黔(实指思州)”陕西移民说和“八大姓入播”山西移民说。
  17. 关于黔东历史文化区,说法准确的是( )。

  18. A:商周时期锦江流域同时受到来重庆自峡江地区与湘西沅水流域的文化影响,但更多地属于湘西地区的文化系统,从而与黔东地区的潕阳河、清水江流域在更大的范围内具有一致性。 B:战国秦汉时期大致为武陵郡的边地,到宋元时期则为黔北的播州与思州势力分别向南的拓展地区。 C:在原沅水流域文化传统基础上,随着思州田氏和播州杨氏在这一带的军事化进程加速,又新加入了巴蜀地区的文化传统,使得地域文化的兼容性得以增强。 D:范围包括黔东南北部东部和铜仁东部。
    答案:商周时期锦江流域同时受到来重庆自峡江地区与湘西沅水流域的文化影响,但更多地属于湘西地区的文化系统,从而与黔东地区的潕阳河、清水江流域在更大的范围内具有一致性。###战国秦汉时期大致为武陵郡的边地,到宋元时期则为黔北的播州与思州势力分别向南的拓展地区。###在原沅水流域文化传统基础上,随着思州田氏和播州杨氏在这一带的军事化进程加速,又新加入了巴蜀地区的文化传统,使得地域文化的兼容性得以增强。###范围包括黔东南北部东部和铜仁东部。
  19. 关于黔中历史文化区战国秦汉时期的历史,说法准确的有( )

  20. A:东汉时期比较稳定,逐渐形成牂牁大姓势力。 B:汉武帝元鼎六年夜郎首领归顺入朝,被封为夜郎王,赐予王印,同时设牂牁郡统辖其地,西汉末年汉元帝河平二年夜郎王兴反叛被诛。 C:战国时期有夜郎、且兰、头兰等小国,其族群属于濮人系统,后为楚国庄蹻所统辖,中原宋、蔡诸侯国之民和楚国境内的苗众也随之进入。 D:包括贵阳、安顺及龙里、贵定、福泉、瓮安、惠水、长顺等地,地处今贵州省中部,属于战国秦汉时期的“黔中郡”辖地。
    答案:东汉时期比较稳定,逐渐形成牂牁大姓势力。###汉武帝元鼎六年夜郎首领归顺入朝,被封为夜郎王,赐予王印,同时设牂牁郡统辖其地,西汉末年汉元帝河平二年夜郎王兴反叛被诛。###战国时期有夜郎、且兰、头兰等小国,其族群属于濮人系统,后为楚国庄蹻所统辖,中原宋、蔡诸侯国之民和楚国境内的苗众也随之进入。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3)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