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
  1. 学校教育需要发现学习者的优势,在强化其优势的同时实现分析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的平衡而综合的发展。

  2. A:错 B:对
    答案:对
  3. 存在一种普适的或最好的课程或学习。

  4. A:错 B:对
    答案:错
  5. 现象教学不是简单地整合传统学科,而是聚焦于当前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事件,选择一个“现象”或“主题”,围绕它进行系统性、综合性地探索。

  6. A:错 B:对
    答案:对
  7. 学习作为一种社会性互动,互动本身就是构成学习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8. A:错 B:对
    答案:对
  9. 学习环境的重要导向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

  10. A:错 B:对
    答案:对
  11. 理解性的学习有两个关键词:知识的联结和迁移。

  12. A:错 B:对
    答案:对
  13. 过去的适合“知道一切”的学习环境还是适应当下的学习需求的

  14. A:错 B:对
    答案:错
  15. 对于具身学习的设计是有一种通用性的理论或者模式的

  16. A:对 B:错
    答案:错
  17. 未来的社会生产将日益寻求经济与文化需求的结合。

  18. A:错 B:对
    答案:对
  19. 现代学校制度的出现需要大量适应工业生产的劳动者,学校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

  20. A:对 B:错
  21.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改革不仅仅发生在学校内部,而且还涵盖了学生完整的社会生活经验。

  22. A:对 B:错
  23.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要取得成功,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实践能力、适应、改造与选择的能力、以及自制力与抗逆力等非认知性能力也同样重要。

  24. A:错 B:对
  25. 多渠道的学习与单一渠道的学习效果差不多。

  26. A:错 B:对
  27. 用教师教、学生按部就班跟随的方式来教授STEM课程。

  28. A:错 B:对
  29. 在超学科的主题统整的模式下,学科的边界已经非常模糊,主题可能是一个更广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性的主题,或是一个跟现实生活关联密切的经验主题。

  30. A:对 B:错
  31. 学习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32. A:对 B:错
  33. 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使学习者有能力在以后的社会生活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从而激发学习者的最大的潜力。

  34. A:对 B:错
  35. 学习环境的建构尤其需要考虑其所传递的人际与情感的关系与氛围。

  36. A:错 B:对
  37. 主题的课程与学习根据其统整的程度可以在学科内、学科间和跨学科的不同条件下进行设计。

  38. A:错 B:对
  39. 教育要让每个学习者发现自己最强的能力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获得能力的平衡发展。

  40. A:对 B:错
  41. 非正规学习或非正式学习中核心素养养成的实现途径包括?

  42. A:

    让专业教师成为非正规学习或非正式学习的主导者。

    B:

    挖掘文化场馆综合学习的创新形态。

    C:

    其余选项都对

    D:

    为社区教育活动或家庭教育提供基于核心素养的专业指引。

  43. 基于主题的课程与学习的组织的常见方式有:

  44. A:

    多学科主导的主题统整

    B:

    超学科主导的主题统整

    C:

    单学科主导的主题统整

    D:

    其余选项都不是

  45. 现在的学习环境强调?

  46. A:学生与其他同龄人之间的互动 B:学生与环境与学习环境的互动 C:学生的参与性 D:学生的适应性学习
  47. 布兰斯福特等人在“人是如何学习”提出学习环境的四中心模式,包括?

  48. A:学习者中心 B:共同体中心 C:评价中心 D:知识中心
  49. 以下哪些是基于大概念的课程设计模式?

  50. A:线性链模式 B:系统网模式 C:螺旋梯模式 D:金字塔模式
  51. 根据剑桥大学的研究,如果你的工作包含以下几类技能要求,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概率相当小?

  52. A:同理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 B: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的艺术 C:创意和审美 D:无需天赋,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
  53. 在进行主题课程与学习的统整时,要满足以下哪些条件?

  54. A:指向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学生中心、参与性与灵活性 B:围绕抽象的概念 C: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D:围绕具备互联性、迁移性和真实性的某一主题
  55. 《全视角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集哪三个维度的过程?

  56. A:内容 B:动机 C:互动 D:合作
  57. “社会进步势在必行”组织(Social Progressive Imperative)提出的关于社会发展的测算包括哪三个关键问题呢?

  58. A:追求幸福生活有关的价值是否能够嵌入到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与社会发展目标之中? B:该社会是否能够促进和维持个体与社区的幸福? C:所有个体都有机会能发挥他们的所有潜能的机会吗? D:国家为其人民提供了最基本的需求了吗?
  59. OECD的新千年学习者项目提出的21世纪能力框架包含以下哪些素养?

  60. A:信息素养 B:知识素养 C:伦理和社会影响素养 D:沟通素养
  61. 尼尔·弗莱明提出的变式VARK中不包括?

  62. A:读、写 B:听觉 C:触觉 D:视觉
  63. 下面哪一种形式不属于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

  64. A:线上线下学习(In-class Blending),学生通过在线与面对面交流交替进行学习 B:基于实验室的模式(Lab-based Model),学生分组在实验室和课堂之间交替进行学习,通过互动对所学内容进行应用 C: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学生先自学下节课资料,教师在课堂中实践、拓宽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D:线上学习(Online Learning),学习者通过在线课堂或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或有进度的学习
  65. 以下关于STEM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66. A:STEM课程的创新要广开思路,综合社会的资源与创意来推进学校课程的整体变革。 B:STEM 是科学( Science)、 技术(Technology) 、工程(Engineer) 和数学(Mathematics) 四门学科的简称,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简单叠加。 C:随着STEM的发展,也开始出现STEAM教育,也就是增加了A(Arts)的成分。 D:STEM的课程与学习的特征相对明显,是跨学科、任务驱动、真实情境、实践体验、团队合作和高阶思维。
  67. 哪位学者对新兴学习范式下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一种新的分类,指出未来的学习的设计,不仅要关注下层,更要设计顶层,发展学习者的稳定的人格与品格特质,形成发展性的心态?

  68. A:杜威 B:德雷克 C:佐藤学 D:赫尔巴特
  69. 一个学校倡导将体育课和艺术课上的各种活动和体验同学科课程和抽象概念理解结合,如科学课上对光合作用的解释与舞蹈结合,帮助学生学习这一概念,你认为这符合哪种学习理念:

  70. A:真实性学习(Authentic Learning) B:基于服务的学习(Service-based Learning) C: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 D:具身学习(Embodied Learning)
  71. 认为教育的过程和人的发展的过程都是形成中的,进行着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自组织或自建构的调整,而不存在那种封闭的、永恒的、稳定的课程理论与实践,这是一种( )的课程观:

  72. A:前现代 B:现代 C:后现代
  73. 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对阅读的小说中的句子、段落以及事件进行重新组织排序,是关注学习者的( )发展的活动设计?

  74. A:记忆性能力 B:创造性能力 C:分析性能力 D:批判性能力
  75. 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SB)发表的《大学的科学、数学和工程教育报告》首次提出将“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教育进行整合”,这份报告又称为?

  76. A:《迎接风暴》 B:《富尔报告》 C:《德洛尔报告》 D:《尼尔报告》
  77. 在我国,以下哪份文件首次提出要“探索STE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

  78. A:《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 B:《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C:《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D:《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
  79. 根据马扎诺的学习的五个维度中第五个维度思维习惯的论述,提出最有效率的学生往往是哪些已经形成强力思维习惯的学生,那么一个学生能够进行很好地自我监控、合理规划、调用资源、回应反馈和评估效能,这些属于( )思维?

  80. A:统整性思维 B:批判性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调适性思维
  81. 以下哪位人物提出认识的最重要的机制就是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

  82. A:马斯洛 B:斯金纳 C:皮亚杰 D:华生
  83. 如果用一个隐喻的说法来比喻多学科主导的主题课程,你认为以下哪一种说法最为合适呢?

  84. A:棒冰 B:冰激凌 C:沙拉 D:思慕雪
  85. 下面不属于社会情感学习的学习范畴的是:

  86. A:帮助孩子改变自己和他人的态度 B: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C:提高孩子的社会情感技能 D:学会在困境之下冷静思考做出负责任的决策
  87. 以下哪个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出台了LUMA计划,即STEM计划。

  88. A:新西兰 B:芬兰 C:德国 D:意大利
  89. 以下哪位学者提出要从传统的阶梯型的课程走向“登山型”的课程,即基于“主题——探究——表达”的逻辑来设计课程,能够更好的体现课程综合、合作探究和经验反思的能动过程。

  90. A:德雷克 B:佐藤学 C:杜威 D:赫尔巴特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2)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