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内容已经过期谨慎付费,点击上方查看最新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漫谈

  1.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描写的是

  2. A:牛郎和织女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李隆基和杨玉环 D: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答案:正确
  3. 在纸发明以前,中国人用竹简和木牍作为书写材料。其中,人们通常用一尺长的简牍来写信,故而,信又被称为

  4. A:韦编 B:案牍 C:简书 D:尺牍
    答案:尺牍
  5.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之说出自

  6.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答案:孟子
  7. 下列语句出自《孟子》的是

  8.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答案: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9.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儒家“四书”的是

  10. A:《论语》 B:《尚书》 C:《中庸》 D:《孟子》
    答案:尚书》
  11. 与成语“春风得意”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12. A:项羽 B:孟郊 C:孟子 D:曹植

  13. “三纲五常”是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其中“五常”是指仁、义、礼、智和

  14. A:敏 B:恭 C:信 D:宽

  15. 孔子所推崇备至的“中庸之道”,其追求的理想境界是

  16. A:中和 B:逍遥游 C:无为而治 D:谦谦君子

  17. 在2010年出版的袁义达、邱家儒编著的《中国姓氏大辞典》中,一共收录了23813个姓氏。根据袁义达研究成果,当代中国100个常见姓氏中,集中了全国人口的87%。其中,最大的三个姓氏占比高达20%以上。这三个姓氏是

  18. A:王、张、刘 B:刘、陈、杨 C:李、王、张 D:张、刘、陈

  19. 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从曹丕的此番言语看,在九九重阳节里,人们主要是祈盼

  20. A:合家团圆 B:子嗣兴旺 C:婚姻美满 D:健康长寿

  21. 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下列历史时期最接近道家“无为而治”的是

  22. A:开元盛世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贞观之治

  23.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位于今西安市长安区西北),大掠而去,西周都城变成了一片荒野,周平王被迫东迁。有一个大臣护驾有功,周平王感动之余,开了一个空头支票,称只要能击退犬戎,西部沦陷区就是你的世袭封地。这位大臣艰苦奋斗,果然打出了一片天地,在那里建立了秦国。这位大臣就是

  24. A:秦孝公 B:秦襄公 C:秦昭公 D:秦穆公

  25. 对君王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的文化事象称作

  26. A:追远 B:亲亲 C:避讳 D:崇拜

  27. “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

  28. A:朋友 B:同事 C:学生 D:亲人

  29. 中国古代把“奉天承运”一词加于“皇帝”之上,以此来凸显皇帝的神圣性和皇权的至高无上,于是,帝王诏书中有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套语。现今人们对它重新断句,演变成了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常听到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说法。“奉天承运”这个词真正使用在帝王诏书上,始于

  30. A:明朝 B:秦朝 C:宋朝 D:汉朝

  31.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一生坚持理想,虽四处碰壁,却决不放弃,他最终使自己从一个普通人,成为圣人。年少时期的他,生活非常的贫苦,他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这个人是

  32. A:周公 B:老子 C:墨子 D:孔子

  33. 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三家是

  34. A:儒家、法家、纵横家 B:儒家、道家、墨家 C:儒家、法家、兵家 D:儒家、道家、法家

  35. 在荀子看来,所谓人性就是人的自然本性,是所谓“生之所以然者”,其自然表现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而这种天然的物质生活欲求是和道德礼仪规范相冲突的。荀子关于人性的基本主张是

  36. A:性本善 B:性本恶 C:性有善有恶 D:性无善无恶

  37.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

  38. A:《楚辞》 B:《诗经》 C:《孔雀东南飞》 D:《陌上桑》

  39. 儒家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和

  40. A:《礼记》 B:《诗经》 C:《周易》 D:《中庸》
    AI参考:正确答案是D:《中庸》。儒家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其中《中庸》是唯一没有被提及的书。'
  41. 中国古代四大灵兽是指

  42. A:青龙、白虎、彩凤、玄武 B: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C:青龙、饕餮、朱雀、玄武 D:青龙、斗牛、朱雀、玄武

  43.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体现的传统伦理观是

  44. A:重义轻利 B:谦和礼让 C:真诚守信 D:仁爱孝悌

  45.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偈语出自

  46. A:神秀 B:慧能 C:达摩 D:弘忍

  47. 《诗经》中的“七月流火”指的是

  48. A:天气渐渐转凉 B:天气炎热似火 C:天气渐渐转暖 D:天气异常

  49.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按十二地支划分,依次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五个时辰,到点会打更报时,一夜即为“五更”。戌时为一更,对应现今的19-21时。我们常说的“三更半夜”,对应现今的时间应该是

  50. A:23-1时 B:3-5时 C:1-3时 D:21-23时

  51. 中国古代男子成人礼叫

  52. A:告礼 B:拜礼 C:冠礼 D:笄礼

  53. 玄奘西行求法回到长安后,奉唐太宗敕命,由玄奘口述,门人辩机撰文而成一部著作,记述了玄奘西行之见闻,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此著作是

  54. A:《大菩提藏经》 B:《大唐西域记》 C:《大乘起信论》 D:《瑜伽师地论》

  55.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录取名单称为“甲榜”,又称“金榜”。其中,前三名按次序分别称为

  56. A:状元、探花、榜眼 B:状元、榜眼、探花 C:进士、同进士、进士出身 D: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57. 我们常有“杏林中人”、“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说法,这里所说的“杏林”实际上成为了一传统行业的代名词,它指代的是

  58. A:文艺界 B:商界 C:医学界 D:教育界

  59. 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这里的“司马青衫”指的是

  60. A:崔莺莺 B:张君瑞 C:辛弃疾 D:白居易

  61. 春秋时代大体维持着宗法制和分封制,虽说周王权威已经衰弱不堪,但诸侯依然要表面尊奉周王。诸侯国中的一些卿大夫虽然强横,但还没有取而代之的事情发生。到了战国时代,严格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明显动摇,周王不再受尊重,列国也开始发生卿大夫取代君位的情况,典型的事件有

  62. A:田氏代齐 B:三家分晋 C:吴起变法 D:秦灭巴蜀

  63. 玄学即“玄远之学”,可以说是道家之学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所以又称新道家,其主要经典有“三玄”之称。“三玄”包括

  64. A:《庄子》 B:《老子》 C:《抱朴子》 D:《周易》

  65. 中国传统文化重和谐,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包含着灵动的朴素辩证思想。下列说法中,体现此理念的有

  66. A:“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B:“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C:“做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 D:“将心比心,彼此彼此”

  67. 战国时代的主要政治风貌,除军事上的腥风血雨之外,便是各国的变法。彻底的变法,彻底的刷新自己,成为每个诸侯国迫在眉睫的生存之道。战国时代的著名变法有

  68. A:魏国的李悝变法 B:楚国的吴起变法 C:秦国的商鞅变法 D:齐国的管仲变法

  69. 在“万物有灵”观念的基础上,人类产生了图腾崇拜。“图腾”一词原是美洲印第安人鄂吉布瓦人的方言,意思是“他的亲族”或“他的标记”,反映了氏族群体与某一种实物之间的神秘关系。下列关于图腾崇拜的描述,正确的有

  70. A:图腾有的是现实的自然物,也有的是人们运用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创造出来的并非实有的信仰对象,像龙、凤即属后者 B:认为氏族成员乃某一图腾之裔,或是其“兄弟” C:遵守禁忌,除某种特殊宗教仪式外,禁止伤害、食用与图腾有关的动植物 D:举行祭祀礼仪,视图腾为群体象征和保护神

  71. 所谓的“七出三不出”,是中国古代男子可不可以休妻的标准理由。“七出”是男子休妻的理由,“三不出”则正好相反,是不可休妻的理由。“三不出”包括

  72. A:“前贫后富” B:“与更三年丧” C:“有恶疾” D:“有所娶无所归”

  73. 儒家有“三不朽”之说,做到其中任何一点就可以“不朽”,此“三不朽”包括

  74. A:立言 B:立功 C:立身 D:立德

  75.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自然界往往与人情感相通,生发出别样的和美意境。下列诗词句中,属于此类的有

  76. A:“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7.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特点表现得特别明显。大抵而言,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及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主要影响有

  78. A:三大阶梯式的地形地貌,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一体格局 B:相对隔绝的地理机制,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一直延续下来,从未间断和中绝 C: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地理特点,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相对内向性 D:农业区与游牧区互相依赖、互相补充

  79. 氏是男权宗法社会的产物,讲究长幼有序,往往在名字中有明确的排行称呼,常见的有

  80. A:叔 B:季 C:仲 D:伯(孟)

  81. 夏商周时期,人们的婚姻生活还保留着明显的原始时代痕迹,普遍存在自由恋爱风气,这在《诗经》中有很多的体现。比如

  82.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D:“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83. 中国主流的神话传说几乎完全按照儒家的政治模式来构造的,传说中的人物,大多有明确的善恶定位,斗争的结果,总是善战胜恶。下列神话传说中,属于此类的有

  84. A:盘古开天地 B:后羿射日 C:黄帝讨伐蚩尤 D:尧舜的禅让

  85. “三山五岳”的提法,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传说中的“三山”因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格外受到古人的向往。一种流传最广的说法认为,“三山”就是指“三神山”,即古代传说中的

  86. A:蓬莱 B:不周 C:瀛洲 D:方丈

  87. 阴阳之道告诉我们,天时地利人和固然美好,但天、地、人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因为阴阳交互和平衡是动态的,所以在古人看来,天地万物的情态是相对的。下列说法中,反映此传统理念的有

  88. A:“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B:“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C:“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 D:“此一时,彼一时”

  89. 所谓“战国时代”,时段是从公元前480年到秦国统一天下。在这200多年中,列国战争的方式,相较春秋时期有了显著的改变,主要表现有

  90. A:普遍采用筑建堡垒战术,使战争的时间大大延长 B:国与国之间已经没有所谓信义,翻云覆雨,盟约已经没有约束力,战争的主要目的就是大力打击对方甚至灭国 C:战场上动员的兵力,比春秋时代多得多 D:战争充满计谋,打仗以步兵为主,有时更有骑兵加入,这使战争的空间大大扩展;而铁质兵器的普遍使用,使得杀伤力大大加强

  91. 朱熹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并非深奥的哲理,而是儒学的普及化和通俗化。上自贵族下自百姓,朱熹构建了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改变家族与村落,具体落实儒家的社会理想。为此,他编著的作品有

  92. A:《四书集注》 B:《朱子家训》 C:《小学集注》 D:《童蒙须知》

  93.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观念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而人事应当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下列表述中,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有

  94. A:“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D:“天道酬勤”

  95. 我们常常提到一句话,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按照汉代赵歧所做的《十三经注》注释,“不孝有三”包括

  96. A:“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B:“不告而娶,为无后也” C:“阿意曲从,陷亲不义” D:“家贫亲老,不为禄仕”

  97. 道教是多神信仰的宗教,供奉的神仙众多,其中,“三清”为道教至高神灵,凡大型道教宫观,“三清殿”必不可少。道教“三清”是

  98. A:太清道德天尊 B:上清灵宝天尊 C:玉清元始天尊 D:太乙救苦天尊

  99.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下列节日中,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有

  100. A:中秋节 B:七夕节 C:母亲节 D:重阳节

  101. 告老,本指古代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为其他缘故辞职的委婉说法。

  102. A:对 B:错

  103. 朱熹学说与王阳明心学虽然意趣主张大不相同,但都旨在修己安人和谐天下的孜孜追求,可谓殊途同道,皆为圣人。

  104. A:错 B:对

  105. 朱熹有著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06. A:对 B:错

  107. 我国古代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108. A:对 B:错

  109. 中国古代对于皇帝有不同的称法,有称谥号的,如“汉武帝”、“隋炀帝”;有称庙号的,如“宋太祖”、“唐太宗”;有称年号的,如“崇祯”、“康熙”。

  110. A:对 B:错

  111. 中国古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权贵之间为争夺权位和财产的继承而引发祸乱。

  112. A:错 B:对

  113. 古人以天为干,以地为支,天干常用来表示次序,地支常用来表示时间。

  114. A:对 B:错

  115. 古人把每个季节的三个月顺次称为孟、仲、季。仲夏,即农历五月份。

  116. A:错 B:对

  117. 梅兰竹松“四君子”,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成为中国传统咏物诗和字画中常见的题材,是中国人借物喻志的象征。

  118. A:错 B:对

  119. 我国最早的家教著作是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120. A:错 B:对

  12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22. AI参考:1. 宋代的政治制度与唐代相比,没有发生什么大变动的原因是()。A. 宋代社会经济制度发生变化B. 唐代制度过于陈旧C. 统治者承袭旧制,无创新之意D. 受到外部势力的威胁较小正确答案是:C. 统治者承袭旧制,无创新之意。宋代政治制度延续唐代的政治制度,而唐代政治制度基本承袭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材料中钱穆先生也说:“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因此,宋代政治制度没有发生大变动的原因是统治者承袭旧制,无创新之意。故选C。A项错误,宋代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变化,这是宋代政治制度与唐代相比有所变化的原因;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唐代制度过于陈旧;D项错误,宋代受到外部势力的威胁较小不是宋代政治制度没有发生大变动的原因。'
  12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 董仲舒传》




  124. AI参考:1. 答案为: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2. 秦朝和汉朝对地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的原因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但汉朝调整后的结果使得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3. 这句话表明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就是将儒家学说作为国家的唯一正统思想,而其他学说则被排斥。这反映了当时政治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倾向。4. 根据材料一,可以得出结论:秦朝在实行郡县制时,通过中央集权的方式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实现了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同时,这也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治的掌控力度加强。5. 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汉朝对地方封地的调整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封地的影响力,同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中央集权的要求和追求。'

温馨提示支付 ¥2.75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1)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