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养生常谈:养生动机:身体孱弱、疾病困扰、走养生自强之路。养生理论:阳明学派的养生观根植于中国古典生命观的文化沃土之中,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养身与养心,二者兼顾,才能悟透生命的真谛。情绪修养对人来说是终生事业。养生,是“养心”,“养德”。“心是身之主宰”。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愉悦的心情对身体极有益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与万物是关联着的。有些关联是隐秘的、危险的,更需要我们怀有敬畏之心。8.1阳明学派养生观总论:从养生动机来看,阳明学派的代表人物如王阳明、王畿、颜钧、罗汝芳等人在少壮时期都是身体孱弱,或者有疾病困扰,不得不走上养生自强之路。从养生理论来看,阳明学派的养生观植根于中国古典生命观的文化沃土之中,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阳明学派普遍认为,性即心之生理,仁乃生生之德,修学不仅要立己成己,而且要立人达人,仁覆天下,以成万物一体之仁。
8.2王阳明养生座右铭:《王阳明全集》32卷补录了他的一篇非常特殊的文献,编者题之为《书明道延平语》,内容是宋儒程明道(程颢)、李延平(朱熹之师李侗)的养生语录各一条,后面附有跋文。据跋文介绍,王阳明曾将两条语录“书之座右”养身与养心,二者兼顾,才能悟透生命的真谛。明道认为,世人以“外物奉身”,必须要避免贵物贱人、本末倒置的倾向,否则必将导致欲养反害、连累身心的弊病。
8.3动气便是恶:《黄帝内经》提出一个基本观点:“百病皆生于气。”包括“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忧伤肺” 、“恐伤肾”等等。人的生命是由形、气、神三要素构成的,其中神与气都会直接受到情绪的影响。王阳明说他创立“良知”之学,乃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的。情绪伤人,以怒为最。王阳明的弟子朱近斋从养生角度提出一个观点:“人之养生,只是降意火。”七情修炼过程中,怒火克制了,其他情绪就会迎刃而解。
8.4饿了吃饭困了睡: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就连很多年轻人也逐渐感到身体的疲惫,他们通过泡脚、喝枸杞泡红枣茶等等方式,开始了养生之旅。阳明先生指出,养生贯穿于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中。饿了就吃,困了就睡,顺着自己的天性,就是做到了神仙一样。最好的养生就是健康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健康饮食,营养均衡,适当运动比吃任何的保健品更加的有效果。
8.5养生生不息之体:王阳明认为是“人的灵明”起到贯通的作用,也就是说,在仁心、良知感通宇宙万物的意义上,人与天地万物处于一体的生命境界。养生做得好,就能够生生不息。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我们讲养生,千万不要忘了自身与万物的关系,不能把“天”与“人”对立起来,而应该不断去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境界,达到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背”,构建生态文明共同体。
8.6疫情背景下思考:自然界中的事事物物,与我们人类有着直接的、间接的各种关系。人与万物是关联着的。只是,有些关联是隐秘的、危险的,更需要我们怀有敬畏之心。一旦破坏这些关联的平衡状态,就可能造成生态破坏,产生生态危机。从身边开始,扩充自己的恻隐之心,推己及人,及动物,及野生动物,及天地万物,形成珍惜生命、拒绝杀害生灵的社会风气。在全球信息互联、物物互联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用“万物一体”的思维来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
8.7疫情背景下思考(续):一个真正有良知的人,必定会是一个有担当精神的人,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克治个人私欲。我们不仅需要用“万物一体”的思想来看待生命,以良知去担当,还要有智慧,动态地、有次序地去实践。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把“天”与“人”对立起来,而应该不断去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境界,达到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背”,构建生态文明共同体。
[单选题]阳明学派的养生观植根于中国古典生命观的文化沃土之中,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选项:[对, 错]
[多选题]据《淮南子•原道训》,人的生命是由( )三要素构成的,三者必须保持平衡与和谐,才能确保人体生命的健康运行。

选项:[, , , ]
[多选题]先秦儒家形成的养生方法包括( )。

选项:[养浩然之气, 养心, 食疗, 致中和]
[单选题]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出身灶户,讲学力倡“百姓日用之道”,重视人的衣食需求,否则“皆谓之异端”。

选项:[错, 对]
[单选题]由于阳明学派彰显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才使得该学派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局限,从而在中晚明获得了风靡朝野的发展态势。

选项:[对, 错]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0)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