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越铎》立报宗旨在于:

  2. 答案:启迪社会###批评政治###发挥民权###振扬民气
  3. 从文章看,下面哪项不是民气渐衰的原因?

  4. 答案:重视精神
  5. 从文章看,鲁迅对“辛亥革命”的态度什么?

  6. 答案:热情拥护
  7. 文章对“共和政治”抱有疑虑。

  8. 答案:错
  9. 本文是鲁迅1912年为《越铎日报》所作,“铎”即“铃”。

  10. 答案:对
  11. 文化产业下的读者阅读:

  12. 答案:会在一定程度消解启蒙###通过市场传达偏好###有自主选择权
  13. 中年闰土的出现否定了“我”:

  14. 答案:生命的“上征之力”的期望###语言沟通效力的期望###白心和内曜的想象
  15. 与鲁迅相比,曹禺的不同在于:

  16. 答案:苦难意识###解决方案的非时间性###关注人的生存的困境
  17. 鲁迅的孤独感可能来自于:

  18. 答案:先行者的处境###知识分子的自我设定###对死亡的体悟###少年经历
  19. 《同行者》表明许广平的爱:

  20. 答案:热烈###果敢###奋不顾身
  21. 从文中可以看出:

  22. 答案:“我”并没能对未来过于失望###吕纬甫陷入了生命的虚无###社会并未像希望的那样向前进步###放弃信念,启蒙者无法建立生命的意义
  23. 吕纬甫教《女儿经》是因为什么?
  24. 文章中,在吕纬甫所处的环境是怎样的?
  25. “他所住的旅馆和我的方向正相反”,暗示了我和吕纬甫不愿意走同样的路。
  26. 吕纬甫仍抱有“启蒙”理想。
  27. 鲁迅留日时留学生“披发独行,抱书大叫,无泪可挥,大风灭烛”的风范,可以看出当时部分留学生内心的:
  28. 启蒙论成立的前提应该包括:
  29. 《伤逝》中子君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表明了了子君什么样向往?
  30. 鲁迅发表的早期文言论文有:
  31. 相比北京,鲁迅置身的上海:
  32. 儒家《大学》的治国逻辑包含了:
  33. 《狂人日记》为什么说“救救孩子”?
  34. 鲁迅《自题小像》中“寄意寒星荃不察”,“荃不察”说的是:
  35. 周恩来诗中“难酬蹈海亦英雄”,指的是哪位革命先驱?
  36. 鲁迅、周作人在日本师从:
  37.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取决于德行的提升,而非历史的进步。
  38. 闰土“小英雄”的形象“模糊起来”,暗示了作者对启蒙路线的怀疑。
  39. 儒家常常认为,从有“君子之品”,就可以建成一个“君子之国”。
  40. “国民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时代、制度、文化中显现出不同的特点。
  41. 启蒙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语言有效”。
  42. 创作《呐喊》,说明鲁迅是一个坚定的启蒙主义者。
  43. 逝前的魏连殳的特点是什么?
  44. 魏连殳为什么不去看医生?
  45. 文章说“他在不妥帖的衣冠中”,是说衣冠:
  46. 魏连殳先前爱护、尊重孩子,并不被众人理解。
  47. 从文章看出,魏连殳没有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
  48. 儒家“何必曰利”,包含的倾向是:
  49. 中国儒家文化传统:
  50. 《药》中,夏瑜坟前“无根的花环”可以理解为:
  51. 鲁迅早期反对“众以凌寡,托言众治”表现出的是:
  52. 启蒙者的“铁屋子”可能是:
  53. 鲁迅在《二心集》序言中说“由于事实的教训,以为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说明鲁迅:
  54. 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特点:
  55. “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表现出鲁迅:
  56. 认为“五四”最大的功绩是“个人”的发现的作家是谁?
  57. 《阿Q正传》最早发表于:
  58. 《狂人日记》的“狂人”是“先觉者”的隐喻。
  59. 《孤独者》中魏连殳对孩子“天真”的否定,是对启蒙前提“人善性”的否定。
  60. 鲁迅的思想最终突破了“启蒙论”。
  61. 日本留学可能开启了鲁迅对爱情、婚姻的新想象。
  62. 鲁迅的“虚无”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对所从事的“启蒙”事业的怀疑。
  63. 鲁迅决心从事文艺,是因为
  64. “国民性”改造成为社会思潮说明:
  65. 相比鲁迅置身的上海,当时北京:
  66.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气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给我们的启发是:
  67. 鲁迅和周作人、周建人在北京所住的宅院是在:
  68. 《答客诮》表达了鲁迅的:
  69. 《新青年》的前身是:
  70. 启蒙设计中,民众的日常生活并没有被赋予天然的正当性。
  71. 鲁迅在《摩罗诗力说》所说的“摩罗诗人”:
  72. “国民性”与什么因素相关?
  73. 《伤逝》中鲁迅提出以下问题:
  74. 儒家的国家理想应包括:
  75. 鲁迅“人立而凡事举”的思想:
  76. 《孤独者》中魏连殳之死:
  77. 孟子说人有“四端”:
  78. 儒家认为“涂之人可以为禹”基于:
  79. “相逢一笑泯恩仇”出自鲁迅的:
  80. 鲁迅在夏瑜的坟前“凭空”加上一圈小花,是为了表达:
  81. 最能体现鲁迅“反抗绝望”精神的散文是:
  82. 鲁迅出生于哪一年?
  83. 鲁迅的元配妻子是:
  84. 鲁迅在日本加入的革命组织是:
  85. 鲁迅说是哪个文学社团“挤”着他看了几种科学的文艺理论?
  86. 《狂人日记》发表于哪一刊物?
  87. 《伤逝》可以看出鲁迅对“爱”的:
  88. 上海租界的经济形态更近于:
  89. 少年鲁迅奔走于当铺与药铺,对人们的目光的描述是:
  90. 创作《狂人日记》时,鲁迅已入中年。
  91. 《孤独者》中魏连殳之死暗示了启蒙的失败结局。
  92. 祥林嫂的悲剧,更大程度上是一个女人的不幸。
  93. 鲁迅从未参加过“科考”考试。
  94. 启蒙事业给了鲁迅生命的“崇高感”。
  95. 鲁迅赴日本学医的一个重原因就是认为日本的现代化是从医学输入开始的。
  96. 在中国传统思维中,更重视空间而非时间。
  97. 鲁迅的父亲因“科场案”下狱。
  98. 鲁迅借“野草”表达了:
  99.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是说:
  100. “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大欢喜”是因为:
  101.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鲁迅认为未能实现生命辉煌壮丽是一种遗憾。
  102.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意指“语言”无法确切地表达“意义”。
  103. 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104.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中含有什么意味?
  105. “运交华盖”的意思是什么?
  106. “千夫指”出自谚语“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是指众人痛恨的人。
  107. 1.本诗作于1932年,鲁迅51岁,体例是“七律”
  108. 文学创作中的理性思维与感性体验:
  109. 《题三义塔》“精禽梦觉仍衔石”一句:
  110. 早期鲁迅反对:
  111. 《大学》中说的“亲民”,可以理解为:
  112. 《自题小像》一诗说明了鲁迅:
  113. 张爱玲与鲁迅相比:
  114. 作为女性的张爱玲更:
  115. 上海租界的特点有:
  11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可以看出,鲁迅至少学过以下著作:
  117. 阿Q的“精神胜利法”揭示了国民哪些弊病?
  118. 批评鲁迅是“二重反革命”的是:
  119. 回国后,鲁迅在绍兴支持学生创办的报纸是:
  120. 商品经济条件下,对人的合理欲望是:
  121. 鲁迅毕业于南京:
  122. 周作人在日记中评价严复译《天演论》:
  123.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作者与读者的系是:
  124. 毛泽东参与发起的是:
  125. 鲁迅在三味书屋学的主要是什么?
  126. 鲁迅本名周樟寿,何时更名周树人?
  127. 鲁迅译作的特点是:
  128. 《越铎》的“铎”是什么?
  129. 《天演论》的译者是谁?
  130. 散文诗《希望》中鲁迅引用的《希望之歌》是谁的作品?
  131. 沈从文在他的“希腊小庙”中要安放的是:
  132. 古人说的“宇宙”是指:
  133. 中国儒家文化并不具有“启蒙”气质。
  134. 周作人是持“历史循环论”的。
  135. “反抗绝望”是鲁迅感受生命存在,建立生命意义的一种方式。
  136. 茅盾作品中的“失身”情节,暗含了个人传统价值的“自我否定”意味。
  137. 启蒙设计中,在一定意义上,启蒙者的孤独是一种“生命仪式”。
  138. “躲进小楼成一统”表现出了鲁迅的“隐遁”倾向
  139. “新民”思想可以追溯到儒家的《大学》。
  140. 文学史中所说“上海”主要是“上海租界”。
  141. 启蒙论的“握拨一弹,心弦立应”,需人与人“心灵相通”。
  142. 鲁迅的早期教育,是为“科考”准备的。
  143. 曹愚对人生问题的解决是“时间性”的。
  144. 闰土寄托了鲁迅对“美好人性”的想象。
  145. 中国儒家总体上认为“人性善”
  146. 《伤逝》中,涓生与子君分手主要是因为经济原因。
  147. 与鲁迅不同,曹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更多是“非时间”的。
  148. 儒家的“修齐治平”与鲁迅的“首在立人”在思维逻辑上基本是一致的。
  149. 在鲁迅小说中,启蒙者虽然多是悲剧性的,但是常具有生命的崇高感。
  150. 鲁迅表现出的对国民的爱,本质上是一种知识分子的“道义责任”。
  151. 鲁迅对《新青年》的启蒙立场是认同的。
  152. “学洋务”在鲁迅的少年时代是受鄙视的。
  153. 为什么面对“死亡”作者将“大笑”和“歌唱”?
  154. 鲁迅与张爱玲创作的不同在于:
  155. 茅盾《子夜》把历史时间安置为作品骨架。
  156. 在文化产业中,作者是为读者创作的。
  157. 鲁迅赴日本留学前,对爱情和婚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见地。
  158. 鲁迅为什么会走向马克思主义:
  159. 《孤独者》中,魏连殳喜欢孩子是因为:
  160. “国民性改造”思想的特点:
  161. 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塑成了新的“国民性”,而不是相反。
  162. 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的实现路径,是道德的而非时间的。
  163. 《狂人日记》中“狂人”病愈,暗示了:
  164. 从杜甫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
  165. 祥林嫂亡夫丧子,主要是由于:
  166. 鲁迅之所以重视“闰土”是因为:
  167. 发表在《越铎》的《出世词》中,提到的两个重要的“越”地的历史名人是:
  168. 《自题小像》表达了鲁迅的什么情怀?
  169. 许广平是鲁迅的第二任妻子
  170. 鲁迅是光复会成员。
  171. 鲁迅阅读《天演论》是在:
  172. 《答客诮》表达是怎样的情怀?
  173. 鲁迅的小说创作主要集中于他的哪个年龄段?
  174. 鲁迅引尼采“吾行太远,孑然失其侣”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情绪?
  175. 少年鲁迅,本质上是一位儒生。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3)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