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内容已经过期谨慎付费,点击上方查看最新答案

人口社会学

  1. 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后发优势。结合年龄结构的角度来看,( )是中国实现寿命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2. A:婴幼儿死亡率的大幅下降 B:成年组死亡率的大幅下降 C:均不对 D:高年龄组死亡率的大幅下降
    答案:接近AI参考:通过对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速度和世界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在预期寿命增长速度上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从年龄结构的角度来看,中国预期寿命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应该是与年龄相关的死亡率变化。婴幼儿死亡率的大幅下降、成年组死亡率的大幅下降和高年龄组死亡率的大幅下降都会对死亡率变化产生影响,但结合题干所给选项,成年组死亡率的大幅下降更符合题意,因为它直接反映了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水平的进步。因此,从年龄结构的角度来看,选项B“成年组死亡率的大幅下降”是中国实现寿命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3. 从2000年-2019年,在中低收入国家中,死因为( )的死亡人数下降幅度最大

  4. A:糖尿病 B:腹泻病 C:下呼吸道感染 D:缺血性心脏病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腹泻病。从2000年到2019年,在中低收入国家中,死因为腹泻病的死亡人数下降幅度最大。这是因为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公共卫生措施的加强,腹泻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下降。而糖尿病、下呼吸道感染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在这段时间内变化不大或有所上升。因此,答案为B。'
  5. 从各大洲来看,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大洲是:( )

  6. A:欧洲 B:非洲 C:亚洲 D:美洲
    答案:亚洲AI参考:从各大洲来看,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大洲是:亚洲。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婴儿中男婴数量与女婴数量的比值,正常情况下应该在102-107之间。但是,在一些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偏高,甚至达到了几千比几百。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地区的传统观念和社会文化背景,导致重男轻女现象较为普遍,影响了出生人口的性别平衡。因此,从各大洲来看,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大洲是亚洲。'
  7. 死亡分析的工具有( )


  8. A:队列生命表 B:标准化死亡率 C:时期生命表 D:全部都是
    AI参考:正确选项是【全部都是】。死亡分析的工具包括队列生命表、标准化死亡率、时期生命表等,因此全部都是正确选项。队列生命表主要用于研究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发病与死亡问题,时期生命表则用于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存情况,而标准化死亡率则用于标准化后的死亡率的比较和分析。这些工具在死亡分析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9. Lutz等人在其低生育率陷阱理论中,将总和生育率等于( )是为一个关键点。

  10. A:1.8 B:1.3 C:1.5 D:2.1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1.3。Lutz等人提出,当总和生育率达到1.3时,说明一个国家的总人口停止增长并进入稳定期,人口发展达到均衡状态,这就被称为低生育率陷阱。总和生育率低于该数值的国家由于出生率过低而陷入了低水平循环,导致人口发展受阻。因此,总和生育率达到1.3或低于该数值,都意味着进入低生育率陷阱。需要注意的是,人口生育率和出生率对人口数量、结构和变化趋势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制定人口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1. 社会毛细管论是用来解释( )

  12. A:结婚率下降 B:离婚率上升 C:生育率下降 D:死亡率下降
    AI参考:社会毛细管论是用来解释生育率下降的。社会毛细管论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它认为家庭和社会中的各种因素(如经济、文化、教育等)会影响个人的生育意愿和行为。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个人的生育意愿和行为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导致生育率的变化。因此,这个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生育率下降的现象。其他选项中,结婚率下降、离婚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都不是社会毛细管论所关注的方面。'
  13. 哪个不属于城市动力学理论中的动力?( )

  14. A:农业发展 B:人口增长 C:科学技术 D:人口死亡
    AI参考:不属于城市动力学理论中的动力是:人口死亡。城市动力学理论中主要的动力包括农业发展、人口增长、科学技术等,这些因素促进了城市的扩张和演化。而人口死亡虽然会对城市的人口结构产生影响,但并不是城市动力学理论中的主要动力。因此,本题答案为D:人口死亡。'
  15. 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是哪个国家?( )

  16. A:中国 B:印度 C:日本 D:德国
    答案:错AI参考:正确选项是【C:日本】。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是日本,该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预期寿命的提高,其老龄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因此,C选项是正确答案。其他选项中,中国、印度和德国虽然也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但相对而言,日本的老龄化程度更为严重。'
  17. 下面哪个不属于人口年龄结构的测量指标:( )

  18. A:少儿人口系数 B:人口密度 C:老年人口系数 D:平均年龄
    答案:老年系数AI参考:正确选项是【D:平均年龄】。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通常用各种年龄人口的平均数值(如平均年龄)来表示。因此,少儿人口系数(A)、老年人口系数(C)和人口密度(B)都是人口年龄结构的测量指标。而平均年龄(D)不是人口年龄结构的测量指标,因为它只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平均年龄分布,而不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具体比例关系。'
  19. 生命表的概念来源于(),是对同一批人从出生开始,到死亡的人口过程的定量描述和概括。而真实队列的数据一般来自(),假想队列数据来自( )。

  20. A:队列分析 截面数据 纵向追踪数据 B:队列分析 纵向追踪数据 截面数据 C:群组分析 截面数据 纵向追踪数据 D:群组分析 纵向追踪数据 截面数据
    AI参考:答案:B解释:生命表的概念来源于队列研究,是对同一批人从出生开始,到死亡的人口过程的定量描述和概括。而真实队列的数据一般来自纵向追踪数据,假想队列数据来自截面数据。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选项A、C、D都不完全符合题意。'
  21. 以下哪个指标可以反映不同年龄组人口的死亡水平( )。

  22. A:粗死亡率 B:婴儿死亡率 C:死因死亡率 D:年龄别死亡率
    AI参考:正确答案是D:年龄别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是指不同年龄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人次与相应年龄组人口数之比,它反映不同年龄组人口的死亡水平。粗死亡率是人口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一定地点和一定时间内的总死亡率,它反映的是全人口范围的死亡水平;婴儿死亡率是新生儿死亡率与5岁以内儿童死亡率之和,它反映的是儿童阶段的死亡水平;死因死亡率是指每百万人口中由于各种原因死亡的人数与相应人口之比,它反映的是总体的疾病死因情况。因此,本题答案为D。'
  23. 以下哪个不属于人口抚养比?( )

  24. A:总抚养比 B:少儿人口抚养比 C:老年人口抚养比 D:婴儿抚养比
    AI参考:正确选项是【D:婴儿抚养比】。人口抚养比是用来描述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主要包括少儿人口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其中,少儿人口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未满15岁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人口)的比例,老年人口抚养比是指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而婴儿抚养比是指某一时期内,某一年龄段(如0-14岁)的人口对全社会人口的比例,不属于人口抚养比范畴。'
  25. 按照西方人口学者在探讨人口迁移流动对的生育影响机制所形成的解释,下列哪一种解释意味着国内人口流动不会对全国层面的生育水平产生影响?( )

  26. A:排斥论 B:适应论 C:中断论 D:选择论
    AI参考:正确选项是【适应论】。适应论认为,人口流动是迁移者为了适应生活环境变化而做出的个人选择,这种选择并不会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生育水平产生影响。因此,国内人口流动不会对全国层面的生育水平产生影响。其他选项中,排斥论认为人口流动会排斥迁入地的人口,导致生育水平下降;中断论认为人口流动会导致迁入地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生育水平;选择论认为人口流动是个人基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做出的选择,这种选择可能会对个人或家庭的生育决策产生影响。因此,只有适应论符合题目要求。'
  27. 按照西方人口学者在探讨人口迁移流动对的生育影响机制所形成的解释,下列哪一种解释意味着国内人口流动只会时期生育水平产生影响,而不会对妇女终身生育水平产生影响?( )

  28. A:选择论 B:适应论 C:排斥论 D:中断论
    AI参考:正确选项是【中断论】。中断论认为,人口流动只是暂时中断了个人的生育过程,对个人而言,其生育行为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因而人口流动对生育水平的影响仅限于流动人口的暂时滞留期间,对妇女终身生育水平不产生影响。因此,答案为D:中断论。'
  29. 更替水平生育率是指总和生育率等于( )。

  30. A:1.3 B:1.8 C:1.5 D:2.1
    答案:2.1AI参考:更替水平生育率是指总和生育率等于1.5。因此,正确答案是C:1.5。'
  31. 低死亡模式的特点包括( )

  32. A:年龄别死亡率的曲线近似U形 B:年龄别死亡率曲线呈现J形 C:低年龄组死亡率较低,死亡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 D:婴幼儿和高年龄组的死亡率较高,成年组人口的死亡率较低
    AI参考:正确选项为:ABCD。低死亡模式的特点是:* 年龄别死亡率曲线呈现U形或近似U形,即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逐渐增加;* 年龄别死亡率曲线呈现J形,即婴幼儿死亡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 低年龄组死亡率较低,死亡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 成年组人口的死亡率较低,婴幼儿和高年龄组的死亡率较高。因此,ABCD都是低死亡模式的特点。'
  33. 社会转型使得我国的婚姻行为发生了较大变迁,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

  34. A:物质主导型婚姻价值观被过度渲染 B:闪婚闪离现象增多 C:离婚对数连年上升 D:晚婚不婚现象增多
    AI参考:社会转型使得我国的婚姻行为发生了较大变迁,主要包括物质主导型婚姻价值观被过度渲染、闪婚闪离现象增多、晚婚不婚现象增多。A选项中物质主导型婚姻价值观被过度渲染,这是社会转型中物质主义文化倾向对婚姻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即人们更加注重物质利益和现实享受,而忽视了情感和责任等方面的因素。B选项中闪婚闪离现象增多,这是由于社会节奏加快、信息传播迅速等因素的影响,人们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影响,导致婚姻决策和行为的不稳定。D选项中晚婚不婚现象增多,这是由于社会观念的变化、个人选择和生活方式多样化的影响,人们对于婚姻的看法和态度发生了变化,选择晚婚或不婚的情况逐渐增多。因此,这三个选项都是婚姻行为在转型期发生的重要变化。C选项中离婚对数连年上升虽然也是一个重要变化,但它不仅仅涉及婚姻行为的变化,还涉及到家庭、社会、法律等多方面因素,因此不是本题所要求的正确选项。'
  35. 人口政策的制定依据包括( )

  36. A:现有社会制度 B:社会文化 C:国家法律和 D:人口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AI参考:人口政策的制定依据包括:D:人口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人口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人口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必须考虑人口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人口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需要经过科学分析、充分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人口政策。因此,在人口政策的制定中,应该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不是仅仅依据某个单一因素。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37. 影响中国七十多年死亡状况改善的显著成效的三个关键因素:( )

  38. A:生育观念的转变 B: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升 C:环境的改善 D:经济的发展
    AI参考:影响中国七十多年死亡状况改善的显著成效的三个关键因素是:ABD。生育观念的转变和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是影响死亡状况改善的重要因素,它们直接影响了人口质量的变化,而经济发展和环境的改善也对改善死亡状况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环境的改善可以帮助减少一些环境相关的死亡风险,但是其影响相对较小。因此,选项A、B、D都是正确的。'
  39. 哪些社会变迁在重塑现代婚姻关系?( )

  40. A:社会、家庭结构离散化 B:性别秩序的重构 C:家庭互动的变迁 D:亲密关系的脆弱性
    AI参考:正确选项为:A:社会、家庭结构离散化 B:性别秩序的重构 C:家庭互动的变迁。这三个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现代婚姻关系的重塑。社会、家庭结构离散化导致家庭规模变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这可能会对婚姻关系产生影响。性别秩序的重构意味着性别角色和责任的重塑,这可能会对夫妻间的互动和婚姻关系产生影响。家庭互动的变迁则意味着家庭内部的交流和互动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也可能会对婚姻关系产生影响。亲密关系的脆弱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它更多的是描述现代婚姻中情感关系的变化,而不是重塑婚姻关系的主要因素。'
  41. 西方人口学者在探讨人口迁移流动对生育的影响机制时,形成了如下几种解释( )。

  42. A:中断论 B:适应论 C:排斥论 D:选择论
    AI参考:正确答案是:ABCD。西方人口学者在探讨人口迁移流动对生育的影响机制时,形成了中断论、适应论、排斥论、选择论等多种解释。这些解释都是对人口迁移流动对生育的影响机制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口迁移流动对生育的影响。因此,本题答案为ABCD。'
  43. 根据Lutz等人的观点,总和生育率低于一定水平时,会陷入“低生育率陷阱”。此时,阻碍生育率提高的力量包括( )。

  44. A:经济学力量 B:人口学力量 C:社会学力量 D:心理学力量
    AI参考:正确答案是ABD。根据Lutz等人的观点,当总和生育率低于一定水平时,会陷入“低生育率陷阱”,此时阻碍生育率提高的力量包括经济学力量、人口学力量、心理学力量和生物学力量等。因此,选项A、B、D都是正确的。而社会学力量并不是阻碍生育率提高的力量之一,因此选项C不正确。'
  45. 影响家庭化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哪些层面?( )

  46. A:个体层面 B:社区层面 C:家庭层面 D:社会层面
    答案:定势;心向;原有认知结构;相似性AI参考:影响家庭化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层面:个体层面、社区层面、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其中,家庭化迁移指的是在移民过程中,移民家庭的全部或部分成员跟随迁至同一地区。家庭化迁移通常受到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影响、社区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等多个层面的影响。因此,选项C和D是正确的。'
  47. 莱萨赫和凡德赫福特对第二次人口转变实现前提的分析中,提出了一个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包括( )。

  48. A:愿意 B:能够 C:计划 D:准备
    AI参考:答案是BCD。这个分析框架包括了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愿意(A)、能够(B)、准备(D)。这些组成部分构成了实现第二次人口转变的前提条件。首先,个人或社会群体需要具有转变的意愿,这可能涉及到对转变的认识和接受度。其次,社会必须有能力支持这种转变,包括技术、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条件。最后,社会需要做好准备接受和适应人口转变所带来的变化,包括对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体系、教育系统等各方面的调整。因此,这个分析框架包括了愿意、能够和准备这三个组成部分。'
  49.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总人口性别比呈现高位震荡波动走势,主要有两个原因:( )

  50. A:与解放前本来就很高的性别比密切相关 B: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长期持续偏高有关 C:由抽样误差导致 D:与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有关
    AI参考:正确选项为:A、与解放前本来就很高的性别比密切相关 ;B、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长期持续偏高有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总人口性别比呈现高位震荡波动走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与解放前本来就很高的性别比密切相关;二是受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长期持续偏高影响。同时,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也对人口性别比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并不是主要原因。因此,选项A和B是正确的。选项C错误,因为抽样误差不是导致我国总人口性别比呈现高位震荡波动走势的主要原因;选项D也与问题无关。'
  51. 在观念领域,性别的社会差异表现为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以及女性应当从属于男性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以及一整套表达性别差异的象征和符号。( )

  52.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是B:对。在观念领域,性别的社会差异确实表现为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以及女性应当从属于男性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以及一整套表达性别差异的象征和符号。这些观念和意识形态在许多文化和社会中都存在,并且对性别角色的定义和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53. 人口政策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

  54. A:对 B:错
    答案:正确AI参考:正确。人口政策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理解,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人口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达到控制人口增长和促进人口发展的目的,而制定和实施的各种政策和措施。从广义上讲,人口政策包括计划生育政策、优生优育政策、教育政策、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从狭义上讲,人口政策主要是指计划生育政策。因此,这个判断题的答案是A:对。'
  55. 人口集中系数小说明土地分布不均匀。( )

  56.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B。人口集中系数小说明土地分布不均匀,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因此,答案是B。'
  57. 吉登斯则认为亲密关系在现代性变革中呈现“纯粹关系”,即平等、关注、尊重被暴力、虐待、压迫所取代。( )

  58. A:错 B:对
    AI参考:判断题答案为“错”。吉登斯并未直接表达亲密关系在现代化变革中转变为纯粹关系,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亲密关系更多地关注功利性的交往和实用性的交往,缺乏深层次的亲密、理解和尊重,选项表述过于绝对。同时,虽然他指出暴力、虐待和压迫可能存在,但并不是现代亲密关系的主导形式。因此,这一题选A是错的。'
  59. 胡焕庸线能够体现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衡的特点。( )

  60. A:对 B:错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对。胡焕庸线是中国人口地理上的一条重要界线,它大致划分了中国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体现了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因此,答案为B,即“对”。'
  61. 批判社会学和政策社会学主要在于揭示城镇化引发的社会问题和内在矛盾。( )

  62. A:对 B:错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错。批判社会学和政策社会学主要在于揭示城镇化带来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但是不会仅仅局限于揭示内在矛盾。同时,他们还会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出发,探讨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政策制定、实施效果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该判断题表述不准确。'
  63. 人口抚养系数也称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

  64. A:对 B:错
    答案:劳动力渐不足AI参考:答案:A。人口抚养系数也称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和再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即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65. 总体上,中国南部、中部和西北部等内陆地区是高未婚人口性别比的主要集中区域,该区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是性别失衡的“重灾区”。( )

  66. A:对 B:错
    AI参考:A.对。根据题干中的描述,中国南部、中部和西北部等内陆地区是高未婚人口性别比的主要集中区域,这些区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因此是性别失衡的“重灾区”。因此,答案为A,即“对”。'
  67. 在中国性别失衡治理实践发展中,国家形成了“5+1”治理工作机制以及多层次治理模式。( )

  68.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是B:对。在中国性别失衡治理实践发展中,国家形成了“5+1”治理工作机制以及多层次治理模式。这是正确的。具体来说,“5+1”治理工作机制包括法律保障、宣传教育、综合治理、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五个方面,以及一个统筹协调机制,即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统筹协调机制。多层次治理模式则是指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不同主体在性别失衡治理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治理格局。因此,该判断题是正确的。'
  69. 第二次人口转变实现的前提有多个,其中的“愿意”反应个人能够采取新行为的技术合法手段。( )

  70. A:错 B:对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对。第二次人口转变的实现需要多个前提条件,其中一个就是个人愿意采取新行为,这些新行为是技术合法、伦理合理并且具有可行性的。其中,“愿意”反应的是个人能够采取新行为的技术合法手段,也就是说,个人在具备相关技术和知识的情况下,愿意并且能够采取新行为来实现人口转变。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71. 胎次递进比的计算中,较高胎次的递进比一定比较低胎次的递进比小( )

  72.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是B:错。胎次递进比是指不同胎次孕妇在营养摄入方面的差异,较高胎次的递进比不一定比比较低胎次的递进比小。因为不同孕妇的个体差异、营养需求、健康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胎次递进比的计算结果。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较高胎次的递进比一定比比较低胎次的递进比小。'
  73. 单峰且尖顶形态的曲线往往是自然型生育模式。( )

  74. A:对 B:错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错。单峰且尖顶形态的曲线不一定是自然型生育模式,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75. 年代学年龄是按年月顺序排列计算的年龄,只能以一岁一组的形式表示。( )

  76. A:错 B:对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对。年代学年龄是按年月顺序排列计算的年龄,只能以一岁一组的形式表示。这意味着年代学年龄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而不是以月为单位。因此,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77. 第二次人口转变实现的前提有多个,其中的“能够”反应个。( )

  78.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B:对。第二次人口转变实现的前提有多个,其中包括能够稳定地向社会提供充足的劳动年龄人口。其中的“能够”反应了个体的劳动能力。因此,答案为对。'
  79. 当净财富由父代流向子代时,会导致生育率下降。( )

  80.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是B:对。当净财富由父代流向子代时,子代的预期寿命增加,教育水平提高,健康状况改善,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生育率下降。因为更高的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意味着子代更有可能拥有更好的生活能力和更强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减少了对人口数量的依赖。此外,财富的转移也可能会使父代减少对子代的支持,使得子代更倾向于独立生活,进一步降低生育率。因此,当净财富由父代流向子代时,会导致生育率下降。'
  81. 2019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因占比在中国全体人口中达到了90%。( )

  82.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是B: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在全体人口中的死因占比通常没有达到90%这个水平。另外,在中国的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具体的数字需要更多的数据和分析来确认。因此,本题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83.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亚洲的人口转变过程呈现出一个新趋势:一些人口规模庞大、人口密度很高的国家或地区在生育率下降的同时,出现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的现象。( )

  84.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是B:错。根据题目描述,亚洲的人口转变过程出现了一个新趋势,一些人口规模庞大、人口密度很高的国家或地区在生育率下降的同时,出现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的现象。但是,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在亚洲的一些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是普遍趋势,而不是持续攀升。因此,该判断题是错误的。'
  85. “土地城镇化”、“规模城镇化”现象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86.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是B:对。“土地城镇化”和“规模城镇化”是描述城市扩张和发展的现象,这些现象有利于城市的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从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答案是B,即“土地城镇化”和“规模城镇化”现象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87. 人口政策的参与主体就是政府。( )

  88. A:对 B:错
    AI参考:答案:B解释:人口政策的参与主体不仅仅包括政府,还包括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因此,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89. 人口金字塔横轴表示年龄,纵轴表示人口数量或比重。( )

  90.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是B:对。人口金字塔是用来描述人口年龄结构的一种工具,其横轴表示年龄,纵轴表示人口数量或比重,因此该判断题是正确的。'
  91. 人口城市化不会对人口增长造成影响。( )

  92. A:错 B:对
    AI参考:答案:A。解释:人口城市化会带来城市人口的增加,这并不直接导致人口增长,反而城市的人口规模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等因素。而人口增长受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和城市化关系不大。所以此题答案是A。所以判断题【人口城市化不会对人口增长造成影响】是错的。'
  93. 我国的“空巢青年”普遍拥有高薪职业,其中金融、互联网IT、教育等,这些人群普遍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 )

  94. A:对 B:错
    AI参考:我国的“空巢青年”普遍拥有高薪职业,其中金融、互联网IT、教育等,这些人群普遍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这个说法是正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到大城市寻找高薪职业,而金融、互联网IT、教育等行业正是这些年轻人最热衷的选择之一。这些行业的年轻人普遍具有较高的收入和消费能力,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答案为A:对。'
  95. 亚洲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和总人口性别比在世界各大洲中最高,且均超出正常值范围上限。( )

  96. A:错 B:对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对。根据亚洲的人口统计数据,出生人口性别比和总人口性别比均高于正常值范围上限,因此判断题表述正确。'
  97. 第二次人口转变实现的前提有多个,其中的“准备”反应文化和伦理的可接受性。( )

  98. A:错 B:对
    AI参考:正确答案为“对”。根据人口转变理论,第二次人口转变实现的前提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其中“准备”反应文化和伦理的可接受性。也就是说,人口转变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接受,才能够真正实现。因此,答案为“对”。'
  99. 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

  100. A:错 B:对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对。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因此,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点赞(2)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