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
  1. 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离,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不能不坚决反对这些错误思想。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之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客观过程的发展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一切客观世界的辩证的运动,都或先或后地能够反映到人的意识中来。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根据于一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以从事于变革客观现实的实践,一次一次地向前,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深化。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脱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毛泽东,《实践论》,载《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95-196页。


  2. 答案:
  3.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常称这个法则 为辩证法的本质,又称之为辩证法的核心。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广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 我们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 在矛盾中的地位。”——毛泽东《矛盾论》


  4. 答案:
  5.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 )

  6. A: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C: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D:改良主义政党在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答案: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7.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表现在( )。

  8. A:创造社会的物质财富 B: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力量 C:创造社会的精神财富 D:不受任何条件的制约
    答案:创造社会的精神财富###创造社会的物质财富###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力量
  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

  10.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 B: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C: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D:21世纪马克思主义
    答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11.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李四光的学说,所谓“贫油”的中国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储藏。但马寅初的人口理论却长期未予重视,致使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很大困难。这说明( )

  12.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可以使人们少走弯路 D:科学理论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答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可以使人们少走弯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
  13.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 )。

  14. A:认识的任务归根结底在于解释世界 B: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C:更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D: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答案: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更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15. 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 )

  16. A: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B: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答案: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17.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变化。其中的政治制度上的变化有( )

  18. A:法制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 B: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 C: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日益扩大 D:公民权利有所扩大
    答案: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法制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日益扩大###公民权利有所扩大
  19.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 )。

  20. A: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 B:社会主义从理想发展到现实 C: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 D: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21. 下列关于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22. A: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是辩证统一的 B:实现远大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C:实现了共同理想也就实现了远大理想 D: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
  23. 某山村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矾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

  24. A: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25.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表现在( )。

  26. A: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 B: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二者相互排斥,不可兼得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7.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 )。

  28. A: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B:它决定产品的分配形式 C: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D:它决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29.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 )。

  30. A:阶级斗争学说 B:剩余价值理论 C:唯物史观 D:劳动价值论
  31.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原因在于( )。

  32. A:地理环境发挥作用受生产方式制约 B:地理环境不能影响生产的发展 C: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D: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33. 凡是唯物主义都主张( )。

  34. A:世界是不可知的 B:世界是可知的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35. 下列各项社会意识形式,全部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

  36. A: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宗教 B:法律思想、逻辑学、哲学 C: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 D:政治思想、哲学、艺术
  37. 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具体来说,垄断利润的来源包括( )

  38. A:通过控制市场占有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B: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 C:加强对国内无产阶级和其它劳动人民的剥削 D: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39.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包括( )

  40. A:企业生产经营的全球化 B: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C:金融的全球化 D:贸易的全球化
  41.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因为( )。

  42. A: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 B: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明资本主义能够解决自身的任何矛盾 C: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 D: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要经过一个相当长时间的跨度
  43.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

  44.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不患寡而患不均,平均主义大锅饭 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飞跃到自由王国 D: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45. 毛泽东指出:“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这一论述说明( )

  46. A: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是统一的 B: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C:只有改造主观世界,才能改造客观世界 D:只有改造客观世界,才能改造主观世界
  47.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48. A:资本不同部分在周转中的不同方式 B: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C:资本在循环中的不同职能 D:资本投入部门的不同
  49.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的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 )

  50. A: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B: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C: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D: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当静止
  51. 与其他商品相比,劳动力商品价值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52. A: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B:由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由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决定 D:可以还原为劳动者维持自己及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53. 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 )。

  54. A:有没有预见性 B:展望的目标和动机是否正确 C: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否科学 D:展望的内容是否正确
  55. 社会形态是( )。

  56.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57. 金融寡头在政治中实现统治的形式是( )。

  58. 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政策咨询机构 D:跨国公司
  59. 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因为它是( )。

  60. A: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 B:具有客观可能性的 C:具有客观必然性的 D: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
  61. 为了治疗疾病,中国古代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

  62.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B: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C: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D: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63. 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主观动机是( )。

  64. A: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B:降低劳动生产率 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65. 有一首断言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66. A: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的 D: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67. 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是( )。

  68. A:思想斗争 B:经济斗争 C:政治斗争 D:无产阶级革命
  69. 上层建筑是( )。

  70.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
  7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其实质都是( )。

  72. A: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服务的手段 B: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C: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求进行调节 D:国家政权取代私人垄断资本的一种新型垄断资本主义
  73. 资本积累是指( )。

  74. A: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B:商品的资本化 C:资本集中 D:货币的资本化
  75.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76.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C: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D:人有认识能力
  77. 主观唯心主义最终导致( )

  78. A:唯意志论 B:唯我论 C:超人意识 D:个人中心主义
  7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优势在于( )。

  80. A: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求进行调节 B:国家政权克服了私人垄断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的利益之上 D:国家代替私人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
  81. ( )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条件之一。

  82. A: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B:国际分工进一步加深 C:金融全球化 D:贸易全球化发展迅猛
  83. 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是( )。

  84. A:工人阶级 B:无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资产阶级
  85.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86. A:错 B:对
  87. 群众路线的方法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88. A:对 B:错
  89.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自由社会。

  90. A:对 B:错
  91.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92. A:错 B:对
  93.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94. A:错 B:对
  95. 在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96. A:对 B:错
  97. 在观察的领域,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98. A:错 B:对
  99. 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100. A:错 B:对
  101. 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02. A:错 B:对
  103.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04. A:错 B:对
  105. 教学活动是纯粹的意识活动。

  106. A:对 B:错
  107. 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寡头发生分化。

  108. A:对 B:错
  109. 旧唯物主义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是以感性直观为基础的。

  110. A:对 B:错
  111.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112. A:对 B:错
  113. 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114. A:错 B:对
  115. 二战的战时管理体制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必然。

  116. A:对 B:错
  117. 人们不能创造社会规律,但可以改造社会规律。

  118. A:对 B:错
  119.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20. A:对 B:错
  121. 改造世界既包括改造客观世界也包括改造主观世界。

  122. A:对 B:错
  123. 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

  124. A:错 B:对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4)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