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 )观点是不正确的?请选择。
A:法律不应该向异域法律资源开放 B:只有不断地从异域法律中汲取对自身有益的资源,法律不断地向前发展 C:法律,应该向异域法律资源开放 D:法律的发展,应当保持开放性
答案:AI参考:选项A:法律不应该向异域法律资源开放是不正确的。这个观点与法律发展应当保持开放性相悖,法律应该向异域法律资源开放,汲取有益的资源,促进自身发展。选项C和D都是正确的观点,与题目要求不符。而选项B表达的是只有不断地从异域法律中汲取对自身有益的资源,法律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此选项A是唯一不正确的选项。'
2.

“创新”的概念

        古希腊语中的kainotomia(创新)概念具有政治涵义。创新的意思是“将变革引入既有秩序”,用如今的话说,创新是颠覆性的、革命性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采用kainotomia这个词时都是这样的含义。颠覆性着重谈文化创新(如游戏和音乐)及其对社会的影响,革命性着重谈政治制度的变革。由于创新具有颠覆性,该词在当时是贬义的。

        古希腊从正面意义上使用该词。如,色诺芬(Xenophon)使用kainotomia这个词时,用其本义kainos(“新”)加上tom(“切割”),kainotomia就是“进行新的切割”,色诺芬指的是“开辟新的采矿巷道”,他的目标是增加雅典城的收入。后来,柏拉图(Plato)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则是在譬喻的意义上使用该词,意思是“出新”。

         从四世纪起,该词进入拉丁语后开始有了正面含义。一些拉丁语作家,尤其是基督教作家和诗人,造出了innovo(更新)这个词,即回归到原始的或纯粹的灵魂,与同时代其他一些基督教词汇并用,如rebirth(再生)、regeneration(灵魂的重生)和reformation(革新)。这些词汇都与新约圣经的观念相联系。innovo没有未来的含义,但是带来“新秩序”。innovo暗指过去:回归纯洁,回归原初的灵魂。随后的几个世纪里,innovation的意义谱系的两端分别是“革命”“更新”,“更新”指向过去,“革命”指向未来。十九世纪晚期之前,未出现过关于创新的理论研究。

         二十世纪初期,“创新”成为一个平凡的词,开始出现于法律、教育、文学、艺术、科学、医学和社会科学的文献中。创新归属到“首创”类词汇中的一个单词,与“创业”“创造性”并列。

         影响麦克卢汉的传播学导师祖塔尔德(Garbriel Tarde)于1890年发表法文著作Les Lois de L'Imitation(《模仿的法则》);创新理论鼻祖熊彼特(Schumpete)1912年发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提出了创新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轰动了当时的西方经济学界,1939年他还发表了《经济周期:资本主义过程的理论、历史与统计分析》。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经济史学家麦克劳林(William Rupert Maclaurin)于1949年发表了《无线电产业的发明与创新》。关于创新的理论思考开始出现,各种创新理论层出不穷,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组织学、管理学等视角等不同视角的创新观察联翩而至。人类学家巴尼特(Homer G. Barnett)于1953年发表了《创新:变革的文化基础》;社会学家罗杰斯(Everett M. Rogers)于1962年发表了《创新的扩散》;教育学方面,卡尔森(Richard O. Carlson)于1965年发表了《教育创新的采纳》;政治学方面,汤普森(V .A. Thompson)于1969年发表了《官僚制与创新》;组织学方面,莫顿(J. A. Morton)于1971年发表了《面向创新的组织:技术管理的系统进路》;管理学方面,特维斯(B. C. Twiss)于1974年发表了《技术创新的管理》。济学家曼斯菲尔德(E. Mansfield)于1968年发表的《产业科研与技术创新:经济计量学的分析》、弗里曼(C. Freeman)于1974年发表的《产业创新经济学》、奈尔逊(Nailson)于1977年在《科研政策》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追求一种关于创新的有用理论》,今天就较为熟悉了。

 

根据阅读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AI参考:【答案】 1. 根据文章内容,古希腊语中的“创新”一词最初的含义是“将变革引入既有秩序”。 2. 根据文章内容,创新在当时是贬义的,因为它具有颠覆性。 3. 根据文章内容,创新理论鼻祖熊彼特于1912年发表了《经济发展理论》一书,并提出“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该论文对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4.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对熊彼特的影响做了正面评价,因为创新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理论的兴起有很大关系。 【解析】 回答问题时,需要注意从文章中提取相关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和总结。根据文章内容,可以得出以上答案。"
3.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道德和法律都是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手段,道德强调的是内心信念、传统习俗,是内在的自我约束的体现。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发挥的作用范围是广泛的,它引导人们通过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意识,产生自律作用,并自觉把行为保持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它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法律强调的是“他律”,在公共生活中,它所发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主要是针对那些危害公共生活秩序的行为进行强制性的限制和惩处,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障国家安全。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范畴。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条件不同。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

内容不同。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比如说,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义务,却未赋予你向其索要报酬的权利。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报酬往往被视为不道德的。

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

范围不同。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的行为,一般也由道德调整。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票据的流通规则、政府的组织规则等。在这些领域,法律的指导观念是便利与效率,而非道德。

作用不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

 

根据阅读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AI参考:这段文字主要讨论了道德和法律的区别。以下是我从文本中提取的关于这两个概念区别的几个关键点: 1. **产生的时间和内容不同**:法律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而产生,它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而道德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 2. **形式不同**:法律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具有明确的内容。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 3. **范围不同**:法律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也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而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调整人们的内心活动。 4. **作用不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 以上就是根据这段文字总结的关于道德和法律的主要区别。"
4.<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淬火在较高温度下回火时,碳化物形成元素(</span>Cr<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span>Mo<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span>W<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span>V<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span>Nb<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等)(</span>&nbsp;&nbs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马氏体的分解.</span></p>

答案:<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推迟马氏体的分解</span>&nbsp;</p>
5.<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弹簧钢的最终热处理方式是(</span>&nbsp;&nbs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span></p>

答案:<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淬火</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中温回火</span></p>
6.<p><br/></p><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6px"><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span> &nbsp;&nbs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span></span></p><p><br/></p>

答案:<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光敏二极管</span></span></p> <p><br></p>
7.<p><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关于腮腺导管</span>,下列正确的是1</p>

答案:<p>开口平对上颌第2磨牙的颊黏膜上</p>
8.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共处一个世界,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促进( )之间的和谐互助、共生共利共荣,以人类文明幸福发展的可持续为使命,建立起社会利益互惠机制。
A:国家 B:个人 C:国家、民族、地区、企业、家庭、个人 D:民族
答案:国家
9.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倡导的共同体思想,有( )共同体。
A:家庭、村落和城邦 B:家庭 C:村落 D:城邦
答案:家庭、村落和城邦
10.马克思在讲到“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时引用过这句话。这句话形象地表达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的基础就是( )。
A:个人利益,而不是社会利益 B:个人主义 C:拜金主义 D:极端个人主义
答案:个人利益,而不是社会利益
11.从特征看,知识资本是以高科技为主要特征的( )。
A:有形资产 B:给企业带来利润的无形资产 C:无形资产 D:企业员工 12.目前国内外对“爱国主义”尚无统一的界定,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爱国主义是( )。
A:爱国主义行为 B: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核心是关心和维护国家与民族的生存发展、繁荣富强等根本利益. C:爱国主义觉悟 D:爱国主义情感 1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本质是( )。
A:国际社会的责任与义务 B:带有鲜明社会主义特性的国际主义 C:社会主义 D:国际主义 14.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就个人以及社会全体说来,主要的目的就在于谋取优良的生活。这种优良生活就是( ).
A:每个人在共同体中都能发展出合乎伦理、充分成熟的自我 B:经济和社会和谐 C:政治幸福 D:经济和社会和谐以及政治幸福,每个人在共同体中都能发展出合乎伦理、充分成熟的自我 15.(    ),提出了要实行法治、反对人治。
A:1988-1995年 B:1995-1977年 C:1949-1977年 D:1977-1978年 16.( )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正式提出阶段。这是治国方式的根本转变,不仅在党的政治报告中确定下来,而且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1996年始至1999年3月 B:1977年始至1978年3月 C:2011年始至2012年3月 D:2016年始至2017年3月 17.高等学校职能的产生与发展,其规律有( )。
A:发展科学,培养人才,社会服务的重要性跟产生的顺序一致 B: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社会服务的重要性跟产生的顺序一致 C:培养人才,社会服务,发展科学的重要性跟产生的顺序一致 D: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社会服务的重要性跟产生的顺序不一致 18.在( )中,将全世界无产者“阶级联合”思想和“自由人的联合”思想,首次辩证统一起来,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科学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共产党宣言》 19.道德信仰的条件,是指对一定道德理念或思想具有( )。
A:深刻性 B:坚定性 C:神圣性 D:实践性(身体力行) 20.顾宪成等修复东林书院,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他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的影响极大。这副名联出自于( )。
A:明朝 B:元朝 C:宋朝 D:清朝 2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时,“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这在党的报告中是首次把法治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首次要求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A:2012年 B:1996年 C:1977年 D:2017年 22.中国梦的实现目的是( )。
A: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B: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 C:中国梦的实现,是造福全体人民 D:中国梦的实现,不是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的梦想 23.法律保障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包括依法实行 ( )。
A:民主监督 B: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C:民主选举、民主协商 D: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24.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结伴而不结盟”,它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建立的是一种平行结构的伙伴关系,不是中心-边缘结构的资本主义剥削链条关系,它是站在超越国家共同体的层次上,这种伙伴关系强调基于( )。
A:利益攸关 B:利益攸关、同命相连、共同发展的自然聚合 C:同命相连 D:共同发展 25.马克思的道德起源论,是指( )是道德的起源。
A:劳动、生产关系、自我意识 B:劳动 C:生产关系 D:自我意识 26.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 )
A:正确 B:错误 27.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共同体有治者与被治者,只要治者能充分照顾和尊重公共利益,共同体就不会变质。共同体要有一视同仁的对所有人都有约束力的法律,这一法律的基础就是优良生活所规定的“善”的观念。 ( )
A:错 B:对 28.社会分工把人与社会的关系推向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了社会的发展必须使大多数人处于片面的发展。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社会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两者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的,这就是辩证的历史发展观。( )
A:正确 B:错误 29.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 )
A:对 B:错 30.中国发展必将寓于世界发展潮流之中,也将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注人更多活力,带来更多机遇。( )
A:错 B:对 31.大学虽被誉为“服务站”,但大学不是风向标,不能什么流行就迎合什么。 ( )
A:正确 B:错误 32.马克思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
A:错 B:对 33.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积极倡导与有效治理并举,遵循道德建设规律,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坚持重在建设、立破并举,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加大突出问题整治力度,树立新风正气、祛除歪风邪气。( )
A:对 B:错 34.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
A:正确 B:错误 35.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承担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社会责任。( )
A:错 B:对 36.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
A:错 B:对 37.人生的目的,只有符合社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才能实现。( )
A:错 B:对 38.在诸多素质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性的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力和很强渗透力。( )
A:正确 B:错误 39.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自由,是资本家购买和剥削工人的劳动力的自由,而劳动者却没有不出卖劳动力的自由;资产阶级的平等,是货币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在交换市场上的形式平等,实质上他们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资产阶级的博爱,则是资本家对工人假意的慈善和救助,实质上却是以榨干工人的血汗为前提条件的。( )
A:正确 B:错误 40.道德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亘古不变的。( )
A:对 B:错 41.人类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人类共同发展。( )
A:正确 B:错误 42.人们的公共意识、公共精神的提高,对于社会公共性建设的影响是深远的,将有益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而将有益于未来和谐世界的构建。( )
A:错误 B:正确 43.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进行的,发展中国家在其中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往往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威胁甚至沦为其附庸。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地位,更是会将国家作为维护本国利益、抗衡大国控制的最具实力的权威力量。( )
A:错 B:对 44.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并推动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际主义价值理念和具体实践。( )
A:错 B:对 45.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最具同心力的集体,也是人类获得文明幸福及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
A:对 B:错 46.“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其内涵包括( )。
A:加强协调宏观经济政策 B:维护世界贸易规则 C:改善国际发展环境,共同维护国际和平 D:健全发展协调机制 47.个体身体发展的过程和特点的出现,是具有一定的顺序,如:( )。
A:从一般情感到复杂情感 B:从上到下 C: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D:从中间到四肢 48.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文明观,包含有( )内容。
A:新型文明观 B:新型义利观 C:新型交往观 D:新型权力观 49.和合主义的内涵,是指( )。
A:兼容并蓄 B:协合万邦 C:和而不同 D:天下主义 50.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出现了道德形式有(    )。
A:封建社会道德 B:社会主义道德 C:原始社会道德 D:奴隶社会道德 E:资本主义道德 51.《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论,是中国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大学》提出的“八条目”是指( )。
A:齐家、治国、平天下 B:诚意、正心 C:修身 D:格物、致知 52.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和特点的出现具有一定的顺序。如( )。
A: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B: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 C:从一般情感到复杂情感 D:从简单到复杂 53.为什么说,道德是为人类而存在的,不是人类为道德而存在?( )
A:道德,为满足生存需要提供必要的社会准则 B:道德,为满足精神需要提供导向和行为方式 C:道德,服务于人类需要的工具 D:道德,起源于人类对生活的探寻,以规范的形式确立下来 54.正确对待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包含( )。
A:秉持“和而不同”的思想 B: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 C: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 D:秉承“兼收并蓄”的态度 55.新时期,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A:坚持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C:反对民族分裂 D:维护祖国统一 56.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 )。
A:想象 B:思考等 C:观察 D:记忆 57.我国古代围绕着家和家族,形成产生了( )家庭教育环境。
A:家学、家训 B:家谱 C:家教、家风 D:家政 58.在人类社会,影响道德的形成和发展的要素有( )。
A:社会关系 B:劳动关系 C:利益关系 D:社会分工 59.语言智能是首要的智能,它具有( )作用。
A:反思的作用 B:建构意义 C:创造知识 D:交流与讨论、解释与说明 60.思想政治修养是指( )。
A:价值观的核心部分 B:人生观的核心 C:世界观的核心 D: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等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 61.《大学》是中国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以下阐述正确的有( )。
A:《大学》以修身为核心 B:《大学》修身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C:《大学》修身的方法是诚意、正心 D:《大学》强调修身不只是内省,更是培养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过程 62.关于习近平法治思想,请选择( )。
A: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B: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D: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63.资本主义道德的特点,分别是( )。
A:双面性 B:矛盾性 C:自由发展 D:利己主义 64.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 )。
A:遵纪守法 B:助人为乐 C:爱护公物 D:文明礼貌 E:保护环境 65.立德树人的思想,体现在许多中国古典著作中,如 ( )。
A:《左传》 B:《管子》 C:《大学》 D:《群书治要》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6)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