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内容已经过期谨慎付费,点击上方查看最新答案

黄帝内经

  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壮火”是指(     )




  2. A:君火   B:肝火 C:生理之火   D:相火  E:病理之火
    答案:病理之火
  3.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气"的病因是( )

  4. A:寒暑 B:劳作 C:燥邪 D:喜怒 E:湿邪
    答案:喜怒
  5. 《素问 灵兰秘典论》所述的仓廪之官是指( )

  6. A:脾胃 B:肺 C:肝 D:肾 E:心
    答案:胃_脾
  7. 《素问 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为胃行其津液",其中"津液"是( )

  8. A:汗液 B:水液 C:尿液 D:水湿 E:水谷精微
    答案:水谷精微
  9. 据《素问 · 玉机真藏论》,哪些症状不属于“五虚”(   )



  10. A:脉细 B:气少 C:皮寒    D:饮食不入 E:前后不通
    答案:饮食不入;泄利前后;气少
  11.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 )

  12. A:脾气内绝 B:邪气壅盛 C:阴阳竭绝 D:阴阳离决 E:正气亡失

  13. 据《素问 太阴阳明论》,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病( )

  14. A:水肿 B:四肢不用 C:饥不受食 D:泄泻 E:腹痛

  15.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形"的病因是( )

  16. A:劳作 B:喜怒 C:寒暑 D:恐 E:悲

  17. 《素问 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段经文中"一"是指( )

  18. A:一致 B:一元 C:一阴一阳 D:离合 E:气

  19. 《黄帝内经》一书现存文献中最早见于(    )



  20. A:《七略》 B:《淮南子》 C:《汉书·艺文志》 D:《史记》 E:《左传》

  21. 据《灵枢 邪客》所述,"五藏六府之大主"的藏是( )

  22. A:脾 B:心 C:肺 D:肝 E:肾

  23. 《素问·痿论》认为,症见“腰脊不举,骨枯髓减”者,病机为(    )



  24. A:肝气热 B:心气热 C:肾气热 D:脾气热 E:肺气热

  25. 《灵枢 脉度》指出心和则( )

  26. A:通调水道 B:气血相合 C:呼吸微徐 D:鼻能知香臭 E:口能知五谷

  27. 根据《素问 · 五藏别论》,以下哪项不属于传化之府(   )


  28. A:大肠 B:胃    C:小肠 D:胆 E:膀胱

  29. 据《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所述,"秋伤于湿 ",到冬引起的病变是( )

  30. A:濡泄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E:温病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飧泄。原文中提到“秋伤于湿,冬生飧泄”,意思是秋天如果伤于湿气,到了冬天就会发生飧泄(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其他选项如濡泄、痎疟、咳嗽、温病等与原文描述不符。'
  31. 《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常毒治病”的用药原则是(    )



  32. A:十去其八 B:十去其七      C:以上都不是 D:十去其六    E:十去其九  

  33. 《七略》是我国第一部( )

  34. A:目录学书籍 B:经方 C:医学经典 D:医学词典 E:图书分类目录

  35. 据《素问 · 脉要精微论》,心烦之脉是(   )



  36. A:细 B:数 C:代   D:涩 E:短 

  37.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曰:湿胜则(   )



  38. A:浮 B:肿   C:濡泻 D:动 E:干
    AI参考:正确选项为B:肿。原文中提到“湿胜则肿”,意思是湿气过重会导致肿胀。因此,选项B“肿”是符合原文意思的正确选项。选项A“浮”、C“濡泻”、D“动”和E“干”在原文中没有对应的信息或与湿气导致的肿胀不符。'
  39. 素问 · 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辛”的病理变化是(   )



  40. A: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B: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C: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D: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E: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41. 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 )

  42. 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B:《后汉书》 C:刘歆的《七略》 D:司马迁的《史记》

  43. 据《素问 · 至真要大论》,阴虚火旺的治疗,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44. A:滋阴清热 B:辛寒清热   C:甘寒清热 D:苦寒泻火 E:咸寒泄热  
    AI参考:正确答案是:C:甘寒清热。阴虚火旺,治宜甘寒清热,如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所以选C。其余的滋阴清热、辛寒清热、苦寒泻火和咸寒泄热均为治疗阴虚火旺的方法,但不是最佳选择。所以ADBE均为干扰项。综上,答案为C。需要指出的是,阴虚火旺,除有上述表现外,还会有口干舌燥、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表现。故治疗时除了滋阴清热外,还要注意养阴生津。'
  45. 梁代全元起所注的《素问》名为《素问全元起注》,又叫做( )

  46. 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 C:《素问直解》 D:《素问吴注》 E:《太素》

  47. 《素问·六节脏象论》称为“仓廪之本”的内脏是(    )




  48. A:心   B:肾 C:肺   D:肝  E:脾胃   

  49.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论述了”四时五脏阴阳”生命系统结构,其中肾病的特点为( )



  50. A:哕 B:忧 C:栗 D:握 E:咳

  51. 《素问 六节藏象论》认为肺通于( )

  52. A:夏气 B:冬气 C:春气 D:土气 E:秋气

  53.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 )

  54. 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 B: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 C: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 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 E:以上均不是

  55. 据《素问 五藏别论》,传化之府中不包含( )

  56. A:胃 B:膀胱 C:胆 D:肠 E:三焦

  57. 《素问识》,《灵枢识》的作者是( )

  58. A:杨上善 B:姚止庵 C:丹波元简 D:吴昆 E:汪昂

  59. 《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 )

  60. A:《七略》 B: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C:《史记·扁鹊传》 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E:王叔和《脉经》

  61. 据《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发陈"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 )

  62. A:夏 B:长夏 C:秋 D:春 E:冬

  63. 《素问 · 平人气象论》中“少气”的脉象是(   )



  64. A:一呼脉四动以上 B:一吸脉三动    C:一呼脉再动 D:一呼脉一动 E:一吸脉再动
    AI参考:正确选项:D:一呼脉一动原文《素问 · 平人气象论》中提到:“少气之人,其脉何象?岐伯曰:少气之人,其脉口人迎,大而虚,尺内少气,少气之人,死不治。”根据这段描述,“少气”的脉象是“一呼脉一动”,即一呼之间脉动一次,属于虚脉的一种。其他选项与原文描述不符。'
  65. 据《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 )

  66. A:飧泄 B:濡泄 C:痎疟 D:咳嗽 E:温病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濡泄。原文中提到“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意思是春天受到风邪的伤害,到了夏天就会产生飧泄(即消化不良)的疾病。因此,选项B濡泄是正确答案。其他选项如痎疟、咳嗽、温病等均与原文描述不符。'
  67. 《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引起“诸寒收引”者,病机皆属于(    )



  68. A:肝    B:脾 C:寒 D:湿 E:肾

  69. 下列除哪一项外,都属于“病机十九条”中火的病机(   )



  70. A:诸病胕肿,痛酸惊骇  B:诸噤鼓栗,如丧神守 C:诸热瞀瘛 D:诸逆冲上 E:诸转反戾,水液混浊     

  71. 《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 )

  72. A:林亿 B:马莳 C:张介宾 D:杨上善 E:王冰

  73. 《素问 太阴阳明论》认为"伤于风者"( )

  74. A:腑先受之 B:上先受之 C:下先受之 D:表先受之 E:脏先受之

  75.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 )

  76. A:形伤气 B:寒伤形 C:气伤形 D:热伤气 E:寒伤气

  77. 据《灵枢 脉度》,五脏不和则( )

  78. A:耳不闻五音 B:七窍不通 C:舌不知五味 D:留为痈 E:目不辨五色

  79. 《素问 六节藏象论》所论的五脏的"其充"中,肺其充在( )

  80. A:筋 B:血 C:骨 D:毛 E:发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血。五脏之“充”,王冰解释为“藏于内者为充”,《素问·六节藏象论》明确指出五脏六腑各自的生理特性,“肺者,气之本……其充在毛。”其意思是说肺的功能活动需要依赖精气的充养,肺气盛,才能正常输布全身。其中,血的功能即是气化的主要物质基础,而血又源于水谷精微的化生,水谷精微也源于肺气,因此肺气的充养依赖血的供给,即血充于肺,所以选B。筋属肝、骨属肾、毛属皮腠、发属肾也。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如还有其他疑问,建议阅读中医相关书籍或请教专业人士。'
  81. 《内经》载五运六气的篇章有( )

  82. A:五运行大论,五常政大论 B:四气调神大论 C:六微旨大论,六元正纪大论 D:天元纪大论,至真要大论 E:气交变大论

  83. 《素问 · 四气调神大论》所言“春夏养阳”,是指春夏(     ) 



  84. A:顺养人之生长之气 B:顺养人之长气 C:顺养人之收气气 D:顺养人之生气  E:顺养人之藏气

  85. 构建《内经》理论的重要方法有( )

  86. A:揆度奇恒 B:司外揣内 C:阴阳五行 D:援物比类 E:直觉领悟

  87. 《灵枢·营卫生会》篇主要论述了(    )



  88. A:营卫与血汗的关系   B:营卫与三焦的关系及三焦的部位和功能 C:营卫二气的生成、运行与会合  D:营卫与痹证的关系  E:老人不夜瞑和少壮人不昼瞑的机理

  89. 《素问·咳论》认为肺咳的发生源于“外内合邪”,具体是指(    )



  90. A:外伤寒邪 B:外伤热邪 C:外伤湿邪 D:内伤寒食    E:内生水湿

  91. 《灵枢》侧重论述( )

  92. A:经络腧穴 B:养生 C:刺灸法 D:藏象 E:运气

  93. 《素问 · 四气调神大论》所言“秋冬养阴”是指秋冬:(    )




  94. A:顺养人之长气 B:顺养人之收气 C:顺养人之生气 D:顺养人之藏气 E:顺养人收藏之气
    AI参考:正确选项是:B:顺养人之收气。原文中提到“秋冬养阴”,这里的“阴”指的是人体的阴气,而秋冬季节是自然界阴气盛行的季节,人体的阳气逐渐收敛,阴气逐渐增长。因此,秋冬季节应该顺养人体的收气,也就是顺应自然界的规律,保养人体的阴气。其他选项如顺养人之长气、生气、藏气等与原文中的“秋冬养阴”的含义不符。'

  95. 《素问 · 四气调神大论》关于春季养生方法中,包含以下哪种内容?


  96. A:夜卧早起 B:以使志生 C:使华英成秀  D:披发缓行形 E:广步于庭    

  97. 据“病机十九条”内容,下列哪些病症的病机“属于火”(    )




  98. A:诸躁狂越 B:诸热瞀瘛 C:诸逆冲上 D:诸胀腹大      E:诸挚鼓慓,如丧神守     

  99.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内容,下列哪项属于反治法(     )




  100. A:真寒假热,治以四逆汤  B:阴虚火旺,治以六味地黄丸 C:气虚便秘,治以补中益气汤 D:热结旁流,治以大承气汤  E:真热假寒,治以白虎汤

  101. 《灵枢 · 本神》:“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藏不安,实则腹胀。” (    )

     



  102. A:对 B:错

  103. 《素问 · 生气通天论》曰:“故病久则传化,五脏不通,良医弗为。”(    )




  104. A:对 B:错

  105. 《素问 · 汤液醪醴论》云:“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邪气不服也。”(    )




  106. A:错 B:对

  107. 《素问 · 汤液醪醴论》:“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    )




  108. A:对 B:错
    AI参考:正确答案是B:错。\r这句话的意思是,疾病是本,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标,如果标本不能相互配合,邪气就不会被驱除,疾病就不会痊愈。这句话是对治疗疾病的总体原则的描述,但选项中“工为标”可能存在错误,因此判断为错误选项。'
  109. 《素问·评热病论》:“劳风为病何如……治之奈何?岐伯曰:表里刺之,饮之服汤,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    )




  110. A:错 B:对
    AI参考:B:对。原文中提到了“劳风为病何如……治之奈何?岐伯曰:表里刺之,饮之服汤,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这段话描述了治疗劳风的措施,包括表里刺之、饮之服汤,并且根据病情的轻重给出了不同的治疗时间。因此,选项B“对”是正确的。'
  111. 素问 · 上古天真论》:“六七,阳明脉衰,面皆焦,发始白。”(    )


  112. A:对 B:错

  113. 《灵枢 · 本神》:“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悲,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


  114. A:错 B:对

  115. 灵枢·营卫生会》:“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藏之气相摶,其营气少而卫气虚,故昼不精,夜不瞑。”(    )



  116. A:对 B:错

  117. 《素问 · 经脉别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揆度以为常也。”(    )




  118. A:对 B:错

  119. 《素问 · 平人气象论》云:“人以胃气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

    。”(    )



  120. A:对 B:错

温馨提示支付 ¥2.65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1)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