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金属磨损和接触疲劳:1.两接触构件表面作相对运动(滑动、滚动、滑动十滚动)— 产生摩擦一发生磨损一构件失效 2.研究磨损规律、提高机体耐磨性、可节约能源、减少材料消耗、延长机体寿命。 本章重点:磨损的分类、耐磨性;粘着磨损,磨粒磨损。本章难点:磨损机理7.1金属磨损现象:一、磨损:机体表面接触作相对运动,表面有微小颗粒分离来形成腐屑(松散的尺寸和形状均不相同的碎屑,使表面材料逐渐损失(导致机体尺寸变化和质量损失).造成表面损伤的观象。二、耐磨性:材料抵抗磨损的性能
7.2磨损类型:粘着磨损,磨粒磨损,腐蚀磨损,接触疲劳
7.3磨损试验方法:一、磨损试验方法:1.实物试验:2.实验室试验二、磨损试验机1.销盘式试验机评定各种摩擦副及润滑材料的低温与高温摩擦和磨损性能,以及磨损规律的研究2.销筒式试验机3.往复运动式试验机评定往复运动机件如导轨,缸套与活塞环等摩擦副的耐磨性。评定选用材料及工艺与润滑材料的摩擦及磨损性能等4.MM型磨损试验机测定金属材料在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滚动和滑动复合摩擦及间隙摩擦情况下的磨损量,以比较耐磨性5.砂纸磨损试验机6.快速磨损试验机用于快速测定材料及处理工艺的耐磨性,也可测定润滑剂的摩擦及磨损性能。
7.4金属接触疲劳现象:1.概念:又称表面疲劳磨损或疲劳磨损当两机体接触而作滚动或滚动加滑动摩擦时,在交变接触压应力长期作用下,材料表面因疲劳损伤,导致局部区域出现小片或小块状金属剥落而使物质损失的现象。2.宏观形貌:接触表面上出现许多小针状或痘状凹坑,有时凹坑很深,呈贝壳状,有疲劳裂纹发尺线的痕迹。3.分类:根据剥落裂纹起始位置及形态不同分类(1)麻点剥落(点蚀)深度在0.1~0.2mm以下的小块剥落呈针状或痘状凹坑,截面呈不对称v型(2)浅层剥落深度一般为0.2~0.4mm剥块底部大致和表面平行,裂纹走向与表面或锐角和垂直(3)深层剥落(表面压碎)深度和表面强化层深度相当裂纹走向与表面垂直4.接触疲劳过程:两个阶段(1)裂纹形成:时间长(2)裂纹标尺:占很少一部分5.接触疲劳曲线:最大接触压应力-破坏固次曲线(1)有明显的接触疲劳极限(2)无明显的接触疲劳极限,对于硬度较高的钢
7.5金属接触疲劳机理和影响因素:一、麻点剥落(1)初始裂纹的形成 表面最大综合切应力超过材料抗剪程度,就在表层形成裂纹(2)初始裂纹的形成润滑油挤入裂纹——封闭——高压作用——裂纹向前标尺(3)二次裂纹的形成当裂纹标尺一定程度后,由于尖端的应力集中,在该处完全二次裂变,它与初始裂纹垂直(4)二次裂纹标尺 扩展到表面(5)金属剥落 形成凹坑 二、浅层剥落1、形成过程(1)在0.7886b(b为接触面半宽)处形成交变塑性变形区(2)在0.786b(亚表层)形成裂纹——平行于表面扩尺(3)二次裂纹形成——与表面成一倾角(4)形成浅层剥落——二次裂纹扩尺到表面。另一端则形成悬臂梁2、产生原因:浅层剥落多出现在机体表面粗糙度低,相对滑动小的场合三、深层剥落(压碎性剥落)图7-281、 形成过程:(1)在表面硬化机体的过渡这完全裂纹(2)裂纹沿过渡这扩尺。然后垂直于表面扩展(3)形成大块剥落,较深的剥落坑2、产生原因(1)表面硬化中心部强度低,硬化层深不合理,梯度太陡(2)过渡这存在不利的应力分布却易造成深层剥落
[单选题]对于磨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磨损是单一力学过程
磨损是降低机器和工具效率、精确度甚至使其报废的重要原因
磨损通常按磨损机理进行分类
在磨损过程中,磨屑的形成也是一个变形和断裂的过程
答案:磨损是单一力学过程
[单选题]以下哪个阶段不属于磨损过程( )
失效阶段
剧烈磨损阶段
跑合阶段
稳定磨损阶段[单选题]大多数机器零件的服役阶段是( )
稳定磨损阶段
跑合阶段
失效阶段
剧烈磨损阶段[单选题]通常用( )来表示材料的耐磨性
比磨损量
磨损量
质量磨损
线磨损[单选题]被称为咬合磨损的是( )
冲蚀磨损
腐蚀磨损
粘着磨损
磨粒磨损

温馨提示支付 ¥1.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0)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