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毗连区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其外部界限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距离等于  海里的线。

  2. 答案:24
  3. 黑格尔理论对中国学术界造成了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形成了    ,一方面加强了对    的认知。

  4. 答案:欧洲文化优越论、中华文明一元论
  5.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开始后,   逐渐成为欧美海上保险业的中心。

  6. 答案:英国
  7. 每年冬季,中国东南沿海盛行   风,近海沿岸洋流方向由北向南。夏季,印度洋盛行   风,同时我国杭州湾以南东海、南海的沿岸流与外海暖流汇合在一起,自南向北流动。

  8. 答案:东北、西南
  9. 郑和下西洋活动结束之后,除了保持与  的关系之外,明朝再无官方的海事活动。

  10. 答案:琉球
  11. 思想家李贽身上体现了中国海洋文明和浓厚的商业传统,其思想代表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基于对人性的肯定,成为了中国海商精神的代言人。

  12. 答案:明代
  13. 烟草传入中国始自明朝的  ,沿着九龙江向上游传播。清初烟禁逐渐松弛,通过商贸网络的运作,吸烟习俗逐渐传到北方,烟草开始盛行。

  14. 答案:漳州
  15. 唐宋元时期,中国人和阿拉伯人一道共同建构了“海洋亚洲”,以    为界而划分出的“东洋”、“西洋”均为中国海商航海的势力范围。

  16. 答案:马六甲海峡
  17. 1874年牡丹社事件之后,清政府第一次意识到台湾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在闽台地区民间层面上得到保留的区域性英雄   信仰获得清政府承认。

  18. 答案:郑成功
  19. 在欧洲人看来,世界可以分为面积大致相同的三个部分,第三世界指的是   航海以后至18世纪之间发现的大洋洲与太平洋。

  20. 答案:麦哲伦
  21. 17世纪左右,以航海贸易和在世界各地经营殖民地为特征的世界性经济交流拉开了帷幕,葡萄牙人、西班牙人、   、英国人先后在世界海洋上进行“殖民”活动。

  22. 答案:荷兰人
  23. 峇峇族群与文化的形成是中国东南沿海的海洋族群与      、      逐渐融合的过程。
  24. 信仰是郑和船队远航的精神动力。
  25. 郑氏集团有      三重身份,创造性地整合了一直处于对立内耗状态中的中国内陆政权与民间海商。
  26. 橹的应用可以帮助船只更好地利用风力前行。
  27. 刺桐港位于今天福建福州。
  28. 马来西亚槟城开埠时主要进行橡胶和锡矿的转口贸易。
  29. 五口通商之后,福州港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是丝绸。
  30. 波塞冬是古希腊神话体系中的海神。
  31. 妈祖走水活动反映了海洋族群与海洋的亲密关系。
  32. 郑和下西洋每次均经过马六甲海峡。
  33. 重农抑商是元代经济政策的核心。
  34.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属于中古全球化进程的一部分。
  35. “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由日本人首先提出。
  36. 明清时期茶叶生产主要是由于国内市场的拉动。
  37. “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由中国人首先提出。
  38. 保护海洋资源是我国宪法的重要内容。
  39. 宋代以来,海洋贸易拉动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发展。
  40. 清代闽台对渡中,所有民间船只均可以自由往来于两岸。
  41. 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与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基本重合。
  42. 中国是一个面向印度洋开放的海洋国家。
  43. 澳门的外文名称Macao是以妈祖命名的。
  44. 亨利航海学校由西班牙人所建立。
  45. 中华文明中的各次文明体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互相渗透、相互影响,共同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特质。
  46. 英国伊丽莎白时期,拥有私掠许可证的海盗可以进行合法的掠夺活动。
  47. 针路簿《闽人三十六姓针本》记载的内容是福建至琉球的移民家谱。
  48. 三山论学之后,士大夫对传教士艾儒略介绍的西方观点形成了统一的接受意见。
  49. 在前工业化时期,海盗是人海关系的必然阶段。
  50. 清朝初年的“迁界”指的是清政府大规模强制迁徙沿海居民的法令。
  51. 后工业时期的特征是科技高度发达,人类完全突破大自然的局限。
  52. “海上丝绸之路”称呼的由来是因为这条路线上的主要贸易品丝绸。
  53. 1627年,在叶向高的主持下,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   在福建福州与福建士大夫开始了面对面的交流与对话,史称“三山论学”。
  54.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  以上,海水体积占地球上总水体积的97%。
  55. 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海上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其肇始于唐,完善于宋元,终于清代。
  56. 唐中叶,联接    与    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勃兴,中国东南沿海成为构建中古世界海洋经贸交通与文化交往的重要枢纽。
  57. 郑氏家族在商业上采取了“    ”的经营方式。
  58. 福建     、     、     为郑和下西洋准备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59. 水部尚书陈文龙产生于妈祖信仰之后,承担庇护“    ”的职责。
  60. “    ”通过中国传统的木构技术与福建沿海生石灰、麻、桐油的有机结合,解决了小木板造大船的技术难题,使得造船技术产生了飞跃。
  61. 1684年,清政府开通台湾凤山县安平镇鹿耳门与    之间的单口对渡,这是一种具有严格限制的区域性贸易政策。
  62. 创祀于北宋雍熙四年的妈祖祖庙位于    ,是全世界妈祖信众心中的圣地。
  63.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道路是与天主教会相结合的。
  64. 引发广州一口通商局面的洪任辉事件发生在清代乾隆年间。
  65. 土生华人族群的产生与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
  66. 国际上对中国应管辖的海域面积不存在争议。
  67. 三山论学发生在传教士与士大夫之间。
  68. 中国东南沿海的海洋族群女性中“老来俏”是普遍现象。
  69. 宋代政府在沿海建立灯塔导航系统完全是为了加强海防。
  70. 华人大规模移居东南亚主要在明清时期。
  71. 郑和下西洋是一次朝贡贸易活动,经济利益不是其首要目的。
  72. 计算海域面积时,大陆架不属于国家管辖区域内。
  73. 惠安女身着短上衣和肥腿裤主要是为了赶时髦。
  74. 清代华人劳工阶层前往南洋,主要在橡胶园和锡矿工作。
  75. 土生华人社群内部通过普通话进行交流。
  76. 宋代商业的发展是理学产生的基础之一。
  77. 福船的船型不适于远洋航行。
  78. “茶马古道”通往印度半岛。
  79. 黄乃裳开辟“新福州”主要是通过军事手段。
  80. “陶瓷之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别称。
  81. 东盟国家是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合作伙伴。
  82. 在欧洲之外的其他地区,虽然也濒海,但是并没有海洋文明。
  83. 苏东坡《和陶酬刘柴桑》:“红薯与紫芽,远插墙四周。”诗中的红薯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番薯。
  84. 17世纪,葡萄牙人发现了   航线,之后又开辟了直达印度和斯里兰卡的航线。
  85. 到了明代,福船不只局限于福建所造的海船,福船的造船技术随着闽人的    传播流传开来。
  86. 闽人三十六姓使琉球主要指  两朝政府通过福建与琉球产生的外交与商贸关系,前后持续五百多年。
  87. “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提出反映了当时的日本对建立东方文化自信心的需求。
  88. 通远王从山神向海神的转变反映了当地海洋贸易活动的兴盛。
  89. 由于侨汇的特殊性,私人经营的侨批局在1949年之后仍保留。
  90. 广州港进行海上贸易活动始于唐代。
  91. 中华文明海陆兼备
  92. 跨越太平洋的大帆船贸易主要由葡萄牙人掌控。
  93. 宋代《元丰市舶条例》是海上贸易的管理法则。
  94. 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重要国策。
  95. 《马来纪年》记录了中国公主汉丽宝远嫁马六甲苏丹的历史事实。
  96. 烟草在中国古已有之。
  97. 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航海活动开辟了全新的路线。
  98. 李贽对孔孟之道持批判态度。
  99. 《瀛涯胜览》是记录了郑和下西洋过程的重要文献。
  100. 根据《托尔德西拉斯条约》规定,印度在葡萄牙的势力范围内。
  101. 1757年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  一地通商。
  102. 指南针导航经    作为中介传入欧洲,从此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航海面貌。
  103. 明朝“倭乱”是一场由    而激起的激烈民变,反映了中国曾经强劲的民间海洋力量与农耕王朝的对峙、抗争和落败。
  104. 中国的海区由   、   、东海、南海组成,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
  105. 黑格尔认为,东方文化孕育于内陆文化,是保守的文化。
  106. 唐代市舶使最重要的职能是管理外国商人进行交易的市场。
  107. 大航海时代,欧洲各国的海洋贸易不仅仅是个体商人的事业,同时事关国家的利益与上帝的荣耀。
  108. 水密隔舱技艺在今天已经失传。
  109. 清末郑成功作为民族英雄受到推崇,是出于抵抗海上而来的侵略者的现实需要。
  110. 曲折的海岸线可以提供众多良港,利于海洋贸易的发展。
  111. 中国地势特征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
  112. “一带一路”倡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113. 花生、辣椒、玉米等都是通过哥伦布大交换传入中国的美洲物产。
  114. 是清代闽台地区经营海峡两岸贸易的商业管理组织。
  115. 宋元时期,福建成为了当时中国乃至亚洲海洋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   是两大洲海洋市场网的中心。
  116. 毕业于马尾船政学堂的   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
  117. 清代台湾输往大陆的货物以粮食、砂糖等农产品为主。
  118. 中国东南沿海的海洋社会中,大部分女性不承担需要出外的田野作业。
  119. 妈祖信仰的传播主要由官方推动。
  120. 明代初年制定海禁政策是由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121.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基于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
  122. 不同时期倭寇的主要来源群体不同。
  123. 1408年,历史上首次在边疆内地设置市舶司,表现出市舶司已变成了    。
  124. 中国古代外销瓷都是人工一件件生产出来的。
  125. 嘉靖大倭乱导致了明代漳州月港的再次封闭。
  126. 郑和船队到达马六甲王国,带来了当地第一批华人。
  127. 中国不主张12海里领海权。
  128. 伊丽莎白时期英国对海盗活动持严厉打击态度。
  129. 克拉克瓷指的是产自江西景德镇官窑的青花瓷器。
  130. 李贽思想的产生受当地发达的商业活动及海洋文化的影响。
  131. 中华文明提供了游牧文明、农业文明、以及海洋文明的不同典范。
  132. 在朝廷开关派的支持下,明政府终于有限制的、可控制地开放了    ,使其由违禁的走私贸易港口转变成为合法的民间私商海港。
  133. 番薯的引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国严峻的粮食问题,养活了中国  时期快速增加的人口,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134. 宋代中国的主要货币是白银。
  135. 海上保险的历史远比陆上保险悠久。
  136. 疍民住在船上是由于无家可归。
  137. 明代,中国海商受到的三重限制有:     、      、      。
  138. 官本船制度中,官府发放许可证,允许商人自备本钱出海贸易,商人与官府对半分成。
  139. 明代,日本是当时世界上的主要产银区之一。
  140. 宋代,中国海洋文明进入曲折发展阶段。
  141. 妇女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是自梳女群体出现的原因之一。
  142. 第六章: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特征是依附于中国农耕文明。
  143. 第六章:辜鸿铭是土生华人的杰出代表,一生致力于西学东渐。
  144. 第六章:妈祖信俗是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145. 第六章:由古至今,欧洲各国争夺海上霸权的根本出发点都是争夺海洋中的巨大利益。
  146. 第五章:宋代的海外贸易使得新兴的工人阶层首先在东南沿海出现。
  147. 第五章:台湾人民是中国最典型的海洋族群之一,妈祖信俗受台湾各界广泛信仰。
  148. 第五章:“自梳女”是早年新加坡对当地从事建筑工的中国籍妇女的称呼。
  149. 第五章:在中国东南沿海,女性不仅要承担起传统社会对女人主内的要求,同时还要承担起在外的要求。
  150. 第五章:欧洲人视野中的“第一世界”包括欧亚大陆、北非与北大西洋等地区。
  151. 第四章:宋代在安南、广州两地设置有市舶使,其最重要的职能是海洋贸易。
  152. 第四章:五口对渡使闽台之间成为明朝国内最繁忙的海上航线。
  153. 第四章:白银的流通证明了中国在明朝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一员。
  154. 第四章:荷兰东印度公司运用近代股份和筹资手段聚集了巨大的资本。
  155. 第三章:唐宋元时期,中国东南沿海的古窑口多是专门为瓷器的内销而创设的。
  156. 第三章:帆、橹并用是风力和人力的结合。
  157. 第三章:麦哲伦大交换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
  158. 第三章:指南针在航海上得到广泛应用是在明朝。
  159. 第三章:当中国产品进入海洋贸易体系之后,呈现出农业规模化和批量化、手工生产标准化的特点。
  160. 第二章:福州船政局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新式造船厂。
  161. 第二章:疍民代表了中国知识体系里不可或缺的海洋文化。
  162. 第二章:福建水系的特点是:纵横交错、汇通赣粤。
  163. 第二章:洪任辉事件是五口通商的标志性事件。
  164. 第二章:泉州是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活博物馆。
  165. 第一章:台湾是我国面对太平洋的门户,处于第一岛链中间。
  166. 第一章: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跟海不发生关系的的内陆型国家。
  167. 第一章:本课程中提到人与海洋的三个阶段是以人类的生产方式来划分的。
  168. 第一章:现代文化地理理论中,人与环境的互动形成了文化,不同地理环境造成不同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不同。
  169. 第一章:中国最大的岛屿是海南岛。
  170. 屠杀华侨的红溪惨案发生在清代。
  171. 妈祖的原型是一位地位尊贵的中年女性。
  172. 西班牙人将美洲的白银和南美洲的物产番薯、烟草、玉米等运到    ,与闽商进行贸易,获得中国的物产运回欧洲,这就是所谓的大帆船贸易。
  173. 国家对私人出海贸易的大加鼓励是元代海洋贸易兴盛的重要原因。
  174. 台湾府的设立在清代康熙年间。
  175. 官本船制度是宋代重要的海洋贸易管理制度。
  176. 哥伦布大交换指的是大航海时代之后欧洲人向全世界的移民活动。
  177. 明朝首次在内陆边疆设置市舶司,反映了市舶司职能的改变。
  178. 天津建城与元代海上漕运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179. 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缫丝业高度发展,雇佣了大量纱厂女工,也有大量女性到买办家庭做家政服务或是到南洋地区作职业女佣,独立的经济地位促使不少妇女走入自梳女的行列。
  180. 清朝初年的“迁界”指的是清政府大规模强制浅析沿海居民的法令。
  181. “丝绸之路”代西方中国之间的关系。
  182. 海外殖民地是    的重要前提,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资产阶级的诞生提供了条件,也为产品销售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
  183. 中国需求   ,欧洲需求中国商品,二者的结合导致了明朝时全世界的商业扩张。
  184. 1866年8月19日,  船政局设立,为洋务运动中极具代表性的中国近代军事工业。
  185. 的特征是以陆地为人类活动的主要舞台,人与自然高度契合、融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受到自然环境的直接制约。
  186. 宋代先后在九个地方设置过市舶机构,分别归属于四个市舶司,其中尤以  、  、  路的“三路市舶司”最负盛名。
  187. 最早完成“世界地图”的人是2世纪活跃在亚历山大港的地理学家托勒密。当时的亚历山大港是地中海物产与   物产进行贸易的国际港口。
  188. 是妈祖母亲的出生地,至今保留了妈祖文化中最传统、最原始的信俗。
  189. 16世纪后,伴随着航线的转移,欧洲商业中心逐渐转至   沿岸。
  190. 1405年,郑和船队从福建  出发,开始其七下西洋的壮举。
  191. 唐代怛罗斯战役的失利与安史之乱使得    无以为续。
  192. 2011年、2012年,在福建连江妈祖列岛上先后发现了两具至今8000多年和7000多年的人骨遗骸,被命名为“   ”,是目前中国滨海区域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人骨。
  193. “水密隔舱”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为互不相通的舱区,其主要优点在于提高了船舶的    。
  194. 东南沿海地区的海洋文明从  中后期开始在中华文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195. 明代长期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引发东南沿海地区人民反抗,甚至引发了    大倭乱。
  196. 唐宋元时期,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日趋繁荣,以   和   生产为基础的市场机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197. 海禁之后,中国海商夹缝求生,滞留在    ,作为欧洲人进入亚洲原有贸易体系的中介。
  198. 西班牙人开辟了跨越太平洋的    大帆船航线,连接起北美与亚洲。
  199. 中国东南沿海能成为   最发达的区域与沿海历史以来的海洋文明传统有很深的关系。
  200. 福建人是三种不同的族群不断融合的结果:原住民(   、   及其他)、北方迁徙入闽的汉人和海上迁徙而来的其他族群。
  201. 大规模的北方人口南迁,一方面带来了丰富的    ,另一方面带来了精细的农耕技术、生产工具及    ,有力地推动了福建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202. 宋代理学对商业逐利活动的肯定,建立在充分维护传统“仁义”的基础上。
  203. 李贽是明朝理学的代表性人物。
  204. 台湾牡丹社事件之后,清政府加大了打压当地郑成功信仰的力度。
  205. 郑和下西洋带来了明代海洋贸易的快速发展。
  206. 郑和下西洋是土生华人族群形成的主要原因。
  207. 明政府选择开放漳州月港是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208. 妈祖与临水夫人等其他海神信仰彼此冲突,通常不出现在同一宫庙中。
  209. 嘉靖年间是明代海禁政策最严厉的时期之一。
  210. 在黑格尔看来,欧洲文明能够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是由于其海洋特性。
  211. 马六甲王国于明朝交往密切,是明朝朝贡国之一。
  212. 15世纪以前,中国人的航海能力还无法离开近海地区。
  213. 宋代理学对商业逐利活动持否定态度。
  214. 宋代以来政府对妈祖的册封,确立了妈祖作为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海神的地位。
  215. 18世纪英国人之所以能打破荷兰在马六甲地区的垄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其自由贸易港政策。
  216. 侨批指的是华侨华人通过官方邮政系统寄往家乡的书信和汇款。
  217. 朱印船贸易属于日本。
  218. 清末中国海关的税收、统计、检疫等管理制度由英国人设立。
  219. 精卫填海故事的演变体现了农耕社会人类对海洋的恐惧。
  220. 妈祖是台湾地区的主要信仰之一。
  221. 闽人三十六姓使琉球是民间自发进行的移民活动。
  222. 在捕杀海盗头目王直之后,明代沿海的倭寇活动迅速得到平息。
  223. 海神陈文龙的出现是由于海事活动的需要。
  224. “万里茶道”指的是清代由武夷山出发通往印度半岛的茶道。
  225. 中国没有自己的海洋文化传统,必须向其他海洋强国学习。
  226. 以南海为中心是塞尔登地图的特点之一。
  227. 番薯能够在中国成功推广,其中政府的支持起到很大作用。
  228. 马欢在《瀛涯胜览》中提到“然后知《岛夷志略》所著不诬”,说明郑和下西洋活动沿着先人开辟的航路进行。
  229. 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开辟了通往印度的航路。
  230. “丝绸之路”反映了古代西方中国之间的关系。
  231.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伙伴仅限于东盟。
  232. 马来西亚槟城古迹区的特色在于两百年来多种文化传统的和平共处、互惠互重。
  233. 工业革命中,咖啡与糖成为英国产业工人的经典饮食搭配。
  234. 王景弘是郑和下西洋活动的重要人员。
  235. “海峡殖民地”指的是位于马六甲海峡的三个港口。
  236. 侨批档案已经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237. 中国与琉球的朝贡贸易关系在郑和下西洋之后仍然延续。
  238. 受历史上西班牙殖民的影响,今天菲律宾的主要信仰是天主教。
  239. 安史之乱是海上丝绸之路开始衰落的标志性事件。
  240. “一带一路”倡议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阶段。
  241. 美洲和日本是明朝白银的主要输入地。
  242. 由古至今,欧洲各国争夺海上霸权的根本出发点都是争夺海洋中的巨大利益。
  243. 妈祖信俗是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44. 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特征是依附于中国农耕文明。
  245. 辜鸿铭是土生华人的杰出代表,一生致力于西学东渐。
  246. 第六章:中国海洋文化具有很强的排他性。
  247. 欧洲人视野中的“第一世界”包括欧亚大陆、北非与北大西洋等地区。
  248. 在中国东南沿海,女性不仅要承担起传统社会对女人主内的要求,同时还要承担起在外的要求。
  249. 宋代的海外贸易使得新兴的工人阶层首先在东南沿海出现。
  250. 台湾人民是中国最典型的海洋族群之一,妈祖信俗受台湾各界广泛信仰。
  251. “自梳女”是早年新加坡对当地从事建筑工的中国籍妇女的称呼。
  252. 白银的流通证明了中国在明朝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一员。
  253. 五口对渡使闽台之间成为明朝国内最繁忙的海上航线。
  254. 荷兰东印度公司运用近代股份和筹资手段聚集了巨大的资本。
  255. 第四章:明朝,世界上第二大产银区朝鲜的白银通过朱印船贸易大量输入中国。
  256. 宋代在安南、广州两地设置有市舶使,其最重要的职能是海洋贸易。
  257. 麦哲伦大交换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
  258. 帆、橹并用是风力和人力的结合。
  259. 当中国产品进入海洋贸易体系之后,呈现出农业规模化和批量化、手工生产标准化的特点。
  260. 唐宋元时期,中国东南沿海的古窑口多是专门为瓷器的内销而创设的。
  261. 指南针在航海上得到广泛应用是在明朝。
  262. 福建水系的特点是:纵横交错、汇通赣粤。
  263. 洪任辉事件是五口通商的标志性事件。
  264. 泉州是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活博物馆。
  265. 福州船政局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新式造船厂。
  266. 疍民代表了中国知识体系里不可或缺的海洋文化。
  267. 本课程中提到人与海洋的三个阶段是以人类的生产方式来划分的。
  268. 台湾是我国面对太平洋的门户,处于第一岛链中间。
  269.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跟海不发生关系的的内陆型国家。
  270. 中国最大的岛屿是海南岛。
  271. 现代文化地理理论中,人与环境的互动形成了文化,不同地理环境造成不同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不同。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4)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