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子提倡“为”而否定“无为”。

  2. 答案:错
  3. 只有《道德经》第三十章才体现了老子的“兵道”思想和“否道”思想。

  4. 答案:错
  5. “上善若水”启示人们要具备如水一样的“十一种”美好品德。

  6. 答案:对
  7. 《道德经》只对后世的法家、养生家、兵家产生了影响。

  8. 答案:错
  9.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徼”的原意是檄文。

  10. 答案:错
  11.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中的“主”和“客”的意思是“进攻和防守”。

  12. 答案:对
  13. 下面哪些现象属于“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性质。

  14. 答案:一口吃成胖子。###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
  15.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这句话里的“三公”指的是()、()、()。

  16. 答案:太保###太傅###太师
  17.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这里的“凶年”的意思是()、()。

  18. 答案:荒年###灾年
  19. 下面文句中,体现老子《道德经》“柔道”思想的是()()()()。

  20. 答案: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我好静而民自正。###草木之生也柔脆。
  21. 《道德经》五十六章所说的“故为天下贵”中的“贵”解释正确的是( )( )。

  22. 答案:珍贵###归附
  23. 老子认为“万物莫不尊(    )而贵(    )。”(选二)
  24. 下面与“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的含义近似的是(   )(   )。(选二)
  25.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说“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在此,老子所认为的“去彼”所指的是(    )。(选四)
  26. 在《道德经》六十六章中,老子以海纳百川的“百谷王”比喻那些明道悟道用道的统治者,而考察其是否能成为“百谷王”的标准是( )和( ),即从言、行这两方面来考察。
  27.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这里的“不自见”的意思是( )、( )。
  28.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的“谷神”的本质就是()。
  29.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不德”的意思是( )。
  30.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的“户”的意思是()。
  31. “师”在(     )句中,表示“军队”的意思。
  32.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中的“兑”和“门”指的是(     )。
  33. 《道德经》说理论道常常采用“道法自然”的方法。
  34. 老子《道德经》所说的“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其思想源于《易经》。
  35.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意思是( )( )。
  36. 明代宋濂在《诸子辩》认为(  )(  )(  )(  )(  )(  )(  )都对老子及其《道德经》“尊之行之”。
  37. 与《道德经》本章所说的“此三者以为文,不足”的“文”的含义相反的是(    )或(    )或(     )。
  38. 后世把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书》所说的“及夫子殁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及《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和《史记·孔子世家》所说的“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这三段话概括为:
  39.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给予后世管理者的智慧启示是( )( )。
  40. “为学日益”的“益”的意思是(   )、(    )。
  41. “圣人皆孩之”的意思是(     )。
  42. “为天下式,常德不离,复归于无极”中的无极指的是(   )。
  43. 以下哪一选项是老子《道德经》的“兵道”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44. 老子的“柔道”、“泰道”和“否道”思想都不包含“兵道”的内容。
  45.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体现了老子的()思想。
  46.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体现了老子的()思想。
  47.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给我们的启示是(  )。
  48. “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这段话描述的是用语言表达的“道”。
  49.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这段话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九章,主要谈“道”的形态。
  50. 《道德经》四十三章所说的“天下希及之”的“之”指代的是( )和( )。
  51. 老子《道德经》所说的“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体现了《周易》所主张的(    )(    )的思想。(选二)
  52. 中国传统文化百家中居于前三位的是:
  53. 《道德经》第三十章所说的“物壮则老”源自于《周易》的( )。
  54.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所说的“无名之朴”指的是(   )。
  55.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中的“根”与“君”的意思分别是()。
  56. 老子所说的“和大怨,必有余恕”的思想与(      )的思想一致。
  57.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所说的天地神谷万物侯王等所“得一”的“一”指的是()。
  58. “国家滋昏;人多伎巧”的“伎巧”指的是( )、( )。
  59. 从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的观点来看,刘邦可谓是“(     )”,而张良、韩信和萧何则属于“(       )”。
  60.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这里所说的“去彼取此”的“去彼”指的是()()()()。
  6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2. 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的话来概括说明《道德经》的价值,就是:“辨其( )以立修己治人之体,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 )。”
  63. “虚而不屈,动而俞出”的主语是( )。
  64.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体现了老子的(    )思想。
  65. 《道德经》第27章老子所说的“善行”、“善言”、“善计”和“善结”的“善”的意思是(   )和(  )。(选二)
  66. “不武”、“不怒”、“不兴”都是( ),属于老子所说的( )。
  67. “善胜敌者,不与”中“不与”的意思是( )、( )。
  68. “用兵者贵右”是因为( )()()()。
  69. “将相和”的故事里的蔺相如体现了老子《道德经》所提出的“(    )”的思想主张。
  70.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这段话主要体现了老子(   )(   )的思想。
  71.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这里的“甲兵”指的是( )( )。
  72. 《道德经》四十七章所说的“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的表述来看,老子主张个人的修道应当是向( )求索。
  73. 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思想,一方面是来自于对《易经》“坎”卦的发展,另一方面来自对(     )一书所说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向草偃。”的发展。
  74. 下面文句对“治大国若烹小鲜”理解正确的是(     )。
  75. 丰子恺的画“儿童不知青,问草何故绿”体现了一种(  )(    )的赤子之心。
  76.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段话具有(       )的思想。
  77. 老子《道德经》中对“知足”有过“知足( )”、“知足( )”的论断。
  78.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守中”的意思是( )。
  79. 老子认为“治人,事天,莫若啬”因而强调人应当重视“啬”的道理在于:重视“啬”,则可以( )、( )、( )、( )、( )、( )、( )。
  80.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中的第一个“道”字的含义是( )。
  81. 下列语句中与“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的“复”含义相同的是(   )、(   )、(   )。(选三)
  82. 职场人从杨脩的悲剧中应吸取下面哪些教训?
  83.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中的“神”的意思是()()。
  84.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从“柔道”、“()”、“()”和“()”四个方面对老子《道德经》的思想进行了高度概括。
  85.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中“宝”指的是()()()()。
  86. 《道德经》分为上篇《德经》和下篇《道经》。
  87. 《道德经》分《道经》和《德经》,其中《道经》共( )章。
  88. 从言语之道来看,明代殷谐的《海青击鹄图》赋予我们的生活哲理是()()()。(选三)
  89. 大象无(     )。
  90. 下面文句中,体现老子《道德经》“柔道”思想的是()。
  91. 司马谈认为“(     )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
  92. 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讲的“天之道”有(  )(   )。
  93.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所谓“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的含义不同的是(     )。
  94.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既符合老子的兵道思想,也符合老子的否道思想。
  95.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中的“信言”是指“真实有益的言语”。
  96.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责。”这段话中的“责”的意思是(       )。
  97. “万物负阴而抱阳”不符合老子的泰道思想。
  98. 老子《道德经》所体现的“柔道”思想与“静道”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99. 老子所说的“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的“敢”与“不敢”实际上也就是老子所说的(   )。
  100. 下面不符合“代大匠斫”性质的现象是()()。
  101.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这段话没有体现出老子《道德经》的“道法自然”的思维。
  102.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    )。”
  103.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的“病病”的意思是(     )。
  104.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的“则”的意思不是“标准”和效法。
  105.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这里的“愚”指的是(   )(    )。
  106. 1.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中的“主”和“客”的意思是“进攻和防守”。
  107.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这里的“厌”的意思是(    )。
  108. 老子的“吉祥三宝”指的是(   )(  )(  )。
  109. 《道德经》本章与“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含义相同的句子是( )。
  110. 人能做到“不武”“不怒”“不兴”“不争”“为之下”的关键在于(    )。
  111. “道者,万物之奥”的“奥”的意思是“庇佑”。
  112. 在双方“各得其所欲”的情况下,老子主张“大者宜为(   )。”
  113. “治人,事天,莫若啬”的“啬”含义是(    )。
  114. 对“味无味”解释正确的是(      )。
  115.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所讲的“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的思想与《管子ž水地》所赞美的(    )的思想具有异曲同之妙。
  116.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的“正”指的是(    )。
  117. 下面文句对“治大国若烹小鲜”理解正确的是(    )。
  118.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其原因是“善建者”与“善抱者”能够(       )。
  119. “胜己者”属于曾国藩在其家训中所说的“九不交”之列。
  120.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中“祥”的正确含义是“凶兆”。
  121. 下列养生行为符合老子《道德经》所讲养生之道的是(   )(     )。
  122.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这段话告诉我们一种( )的生活道理。
  123.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中的“施”所指的意思是(     )。
  124.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中的“兑”和“门”指的是(     )。
  125. 中国传统文化“以水比德”经历了由《易经》的“习坎”到“水赋注”的“水有(     )德”再到《大戴礼记ž劝学》的“水有( )德”的发展过程。
  126. 《易经》八卦中代表“水”的是(     )。
  127. “事善能”的意思是(       )
  128. 老子《道德经》用“上善若水”来说明老子所说的“道”,运用的是(       )的说理方法。
  129. “上善若水”所给予我们的启示就是(     )。
  130.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固”的含义是(   )。
  131. 老子《道德经》所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暗合了《易经》的(  )的思想。
  132. 科学上的伟大的发明创造不需要经历由“创意”到“造型”的“无中生有”的过程。
  133. 本章老子所说的“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体现了《周易》所主张的(    )(    )的思想。
  134.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所说的“无名之朴”指的是()。
  135.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说“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在此,老子所认为的“去彼”所指的是(    )。
  136.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体现了老子的(  )思想。
  137. 老子认为即使迫不得已发动战争并取得了胜利,也要“以( )礼处之。”
  138. “师”在(     )句中,表示“军队”的意思。
  139. 老子认为“夫兵者,不祥之器”,故用兵是(),()。
  140. 老子说:“以(  )佐人主者,不以(  )强天下。”
  141. 当今社会上大学生毕业后频繁跳槽的现象明显不符老子“不失其所者久”的主张。
  142. “贵师”的最高境界是(   )。
  143. “静为躁君”反映了老子(   )的思想。
  144. 下面属于老子所说的“有道者不处”的是( )( )。
  145. 《道德经》第27章老子所说的“善行”、“善言”、“善计”和“善结”的“善”的意思是(   )和(  )。
  146. “自见者不明”的“见”的含义是(   )。
  147. 老子本章所说的“有物混成”的“物”指的是(  )。
  148. “为天下式,常德不离,复归于无极”中的“无极”指的是()
  149.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与老子《道德经》里的“(        ),(       )”这两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50. “唯之与阿”中的“唯”的含义是(     )。
  151.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的“一”指的是(    )。
  152. “见素抱朴”中的“素”的意思是(     )。
  153.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的“孔”的意思是(    )。
  154. 《道德经》第十三章老子主要是从(      )角度来阐述修道与用道。
  155. 今天的人们学习《道德经》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执《道德经》之道,(        )”。
  156. 老子从“道”的角度认为统治者运用道来治理过国家的最高境界,是老百姓对统治者(      )。
  157.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中的“新成”指的是(  )。
  158.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中的“能敝”指的是(  )。
  159. 下列语句中与“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的“复”含义相同的是(   )、(   )、(   )。
  160. “生而不有”的意思是(    )(    )。
  161. 老子《道德经》用“上善若水”来说明老子所说的“道”,运用的是(       )的说理方法。
  162. 下面与“持盈保泰”含义近似的是(     )。
  163. “圣人为腹不为目”中的“为腹”的意思是(     )。
  164. 下面与“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的含义近似的是(   )(   )。
  165. 下面与“持盈保泰”含义近似的是(     )
  166.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不勤”的意思是(      )。
  167. 从言语之道来看,明代殷谐的《海青击鹄图》赋予我们的生活哲理是()()()。
  168.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的“见”解释正确的是( )。
  169. “湛兮,似或存。”中的“湛”的指的是(     )。
  170.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一种(     )和(     )的处世之道。
  171. “常使民无知无欲”的意思是(       )。
  172. 借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的话来概括说明《道德经》的价值,就是:“辨其(    )以立修己治人之(   ),察其(       )以善精义入神之(      )。”
  173.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段话启示我们看问题要有一种(     )(     )(     )(        )的思维方法。
  174. 学习本课《<道德经>的智慧启示》的出发点是(   )。
  175. 老子是()学派创始人。
  176. 下面几段话的观点正确的是(      )。
  177.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其”指代的都是(      )。
  178.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体现了老子的(    )思想。
  179. (    )的本质是老子“道法自然”以看取自然、社会、历史、现实诸现象的基本立场、方法和理念。
  180.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体现了老子的(   )思想。
  181. 《道德经》的“柔道”(静道)思想对我们的启示是:
  182. 老子《道德经》中没有“贵师”的思想内容。
  183.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不符合生活事实。
  184.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中的“新成”指的是创新道用。
  185. 《道德经》体现了老子“反对好战”但不否定战争的思想。
  186. “生而不有”不存在“包养万物”的意思。
  187.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体现了老子的“兵道”思想。
  188. 《道德经》最后一句话是“为而必争”。
  189.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启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谈要放言无忌。
  190. 老子《道德经》中认为“君子如水”而具有“十一善”。
  191. 老子思想中没有“兵道”内容。
  192. 《道德经》所谓的“自是、自见、自矜、自伐”体现了老子的否道思想。
  193.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的“一”指的是数字一。
  194. 对《易经》八卦图无论是站在从内向外看的视角,还是站在从外从外向内看的视角,其由阴爻和阳爻所组成的八种卦形中,永远不变、永远保持一致的四种卦形的名称分别是乾、坤、坎、离,分别代表天、地、水、火。
  195. 《道德经》第七章没有启发人们“奉三无私”。
  196. 因为“水滴石穿”且能“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所以老子《道德经》中将其称为“功夫王”。
  197. 成语“和光同尘”源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198. 当今社会上大学生毕业后频繁跳槽的现象明显符合老子“不失其所者久”的主张。
  199. “学”、“习”的本义是让儿童从小就学习( )()。
  2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选三)
  201.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的“奇”指的是( )、( )。
  202. 对“无狎其所居”的“狎”解释正确的是()()()。
  203.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的“自化”的含义是()()。
  204.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其中的“不为”的意思是( )、( )。
  205. 老子心中的理想国是(   )(  )。(选二)
  206.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的“咎”的意思 是( )、( )。
  207.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这里所说的“知此两者”的两者指的是( )和( )。
  208. 下面文句与老子所说的“以百姓之心为心”含义不符的是( )( )。
  209. 老子说:“以____佐人主者,不以____强天下。”以下错误的是()
  210.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中的“白”是指()()。
  211. 《道德经》第五十章所讲的“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与本章( )( )( )( )的含义相同。
  212. 观察事物,就是要像“风行地上”一样,( ),( )。
  213.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一种(     )和(     )的处世之道。
  214. 下列文句中不符合老子《道德经》“泰道”思想的是( )、( )、( )。
  215.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与老子《道德经》里的“(        ),(       )”这两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选二)
  216.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里“瑕谪”的意思是()、()、()。
  217. 老子“三宝”当中位于首位的是(     )。
  218.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与下列句义没有关联的是(  )。
  219. “六亲不和,有孝慈”中的“六亲”指的是( )。
  220. 从终极意义上来说,老子本章所说的“无弃人”与“无弃物”与儒家所说的“诚心敬意格物致知”是( )。
  221.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的“弊”的意思是(   )。
  222. 大象无( )。
  223. 老子所说的“天下,神器,不可为也”是从反面证明了( )的道理。
  224. 下列事物中,老子认为人最重要的是( )。
  225. 马未都先生的“观复博物馆”之命名源自《道德经》中的哪一句?
  226. 老子是( )学派创始人。
  227. 从老子的观点来看,下面属于“天下无道”的现象是( )。
  228. “反者道之用”的“反”的含义是(     )或(     )。
  229. 《道德经》所说的“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这段话中,老子所认为的“厚”、“实”与“取此”所指的是(    )。
  230. “言有宗,事有君”的“宗”和“君”的意思是(    )。
  231. 对“不尚贤,使民不争”中“不尚贤”解释正确的是()。
  232. 老子说:“以( )佐人主者,不以( )强天下。”
  233. 中国历史上对《道德经》最早进行解释说明的人是()。
  234.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所说的“微明”的含义是( )。
  235.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宁”这句话很正确。
  236. 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做。
  237. 《道德经》第八章老子多用“水”来比喻“道”。
  238.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袭明。”
  239. 《道德经》上篇《道经》共四十四章。
  240. 《道德经》下篇第一句是“古之善为道者多尊道而贵德”。
  241. 老子的“否道”思想可以用《道德经》所讲的“有为”来表述。
  242. “取天下常以无事”与老子的“无为”思想相吻合。
  243. 《道德经》分为上篇《道经》和下篇《德经》。
  244. 从言语之道来看,明代殷谐的《海青击鹄图》赋予我们的生活哲理是(   )(   )(   )。
  245. 借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的话来概括说明《道德经》的价值,就是:“辨其____以立修己治人之____;察其_____以善精义入神之____。”以下错误的是()
  246. 陶侃求师的故事对当代人的启示有:
  247. 《道德经》四十三章所说的“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的逻辑是“吾是以(   )(    )知无为之有益。”
  248. 对于兵事,老子的观点是( )( )( )( )。
  249. “心善渊”的“渊”的意思是( )、( )。
  250. 桓温治兵对当下严格管理好一个小团队的启示价值在于:
  251. “生而不有”的意思是(    )(    )。(选二)
  252. 《道德经》六十四章所说的“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与下面( )( )的含义不同。
  253.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中“要妙”的意思是()()。
  254.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所讲述的老人桑地亚哥战胜困难终于打到大马林鱼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老子在《道德经》本章所说的“( ),( )”的道理。
  255. 《道德经》所说的“道”与“德”的关系是:
  256. 《道德经》第十四章主要讲的是(  )和(  )。
  257.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段话启示我们看问题要有一种(     )(     )(     )(        )的思维方法。(选四)
  258. 老子所说的“有物混成”的“物”指的是(  )。
  259.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中的“此”指的是( )。
  260.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这段话告诉我们一种( )的生活道理。
  261. 人学习才艺的目的是什么?
  262.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所说的“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中的“不谷”的意思是()。
  263. “执大象,天下往”中的“大象”指的是(     )。
  264. 老子认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的根本原因在于( )。
  265.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中的“新成”指的是(     )。
  266.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从“柔道”、“( )”、“否道”和“兵道”四个方面揭示了老子《道德经》的基本思想。
  267.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
  268. 对“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中的“徼”读音和解释都正确的是( )。
  269. 老子所说的“道”是一切事物存在的( ),是自然界中最初的发动者,它具有无限的潜在力和创造力。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8)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