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爱情三角理论中的基本元素包括( )

  2. 答案:承诺###亲密###激情
  3. 赫洛克实验提出了“赫洛克效应”,主要是强调(    )

  4. 答案:其余选项都不是
  5. 你认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6. 答案:出丑效应###外表因素###曝光效应###赞美效应
  7. 人在心理发生恐惧时与他人在一起的心理需要会有哪些改变?

  8. 答案:高度亲和
  9. 驱使长期发展密切关系的主要因素是?

  10. 答案:需要互补
  11. 心理学家西奥多·纽科姆提出的A-B-X 模型或称共向模型理论,主要强调人际吸引的(   )

  12. 答案:相似性
  13. 人际吸引那就是说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而产生彼此关注、欣赏、接近、喜欢并且建立感情的过程。

  14. 答案:对
  15. 熟悉效应这种心理现象的解释是?

  16. 答案:人会偏好熟悉的事物
  17. 自我服务偏见其实是个体维护自尊的一种手段,他是下意识地在保护自己。

  18. 答案:对
  19. 社会心理学家常用认知评价理论解释爱情?

  20. 答案:错
  21. 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磁铁绝不可能对木头有吸引力。也就是说我们通常都会对与自己相似的人更有好感。

  22. 答案:对
  23. 从稀缺思维角度分析个人时间不够,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
  24. 当人们处于稀缺思维时,且消耗了大量宽带,会对人们造成什么消极影响?(     )
  25. 稀缺和宽带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26. 哪个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稀缺和宽带这两个概念的?(    )
  27. 这是为什么呢?(    )
  28. 愤怒、凶暴的情绪和攻击行为与垂体有关。
  29. 攻击是对其他人造成伤害性后果的行为。
  30. 在不同情境下,态度都能比较准确地预测行为。
  31. 快乐、惊讶、害怕、悲伤、生气、厌恶这六种面部表情是人类生物性的自然反应,在人类社会中具有共通性,不存在文化差异。
  32. 说服者和被说服者观点存在的差异越大,被说服者改变的可能性也一定会越大。
  33. 社会心理学会改变你思考人性的方式,教会你通过解读情境来理解人性。
  34. 个体的自我认知对其社会认知没有影响。
  35. 研究认为如果让被试自己将他的生产量与标准水平进行比较(即自我评价),那么社会懈怠就可减弱。
  36. “内群体偏见”形成的条件包括(   )。
  37.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的状态被认为是一见钟情。
  38. 专长和地位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因为拥有专长的人往往被赋予较高的地位,而拥有相当地位的人则往往被假设为拥有相当专长的人。
  39. 个人在群体中活动时,成员的自我会被融化在群体中,因而缺乏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做出事后惭愧和后怕的事情来,这是群体的淹没性所致。
  40. 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我们却往往忽视“人不可貌相”的忠告,经常是“以貌取人”。
  41. 通过服从形成态度,是人们形成与改变态度最常见的开端。
  42. 我们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他人在场会使我们产生动机,即积极唤醒。
  43. 习得的抑制主要包括(   )。
  44. 归因的二分法理论,这一理论是指人们在归因时通常将个体的行为归结为(    )。
  45. 人际吸引中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
  46. 反面说服对(    )更有效。
  47. 下面关于地域黑的表述正确的是(    )。
  48. 攻击行为是心理学家最为关注的人类社会行为之一,这种行为之所以受重视,主要与(  )的暴力事件有关。
  49. 宣泄的方式有(   )。
  50. 人们往往愿意帮助(    )
  51. 广告的效果时有时无,它的效果会随着(    )增加而降低。
  52. 下列行为中属于“被认可的攻击行为”的有(     )。
  53. 攻击行为特征包括:(    )
  54. “3P”理论是指人们倾向于将坏的结果归因于哪三种特质?(    )
  55. 中心路径引起的态度改变比外围路径引起的态度改变(    )。
  56. 伯克威茨研究发现被试遭到失败以后,进入一种准备行动的唤起状态,他将采取怎样的行为,由当时(    )决定。
  57. 下面不能用替罪羊理论解释的是(    )。
  58. 费斯廷格的研究曾让一群人批评他们的父母,其中辨认组越是难于辨认,就越敢批评自己的父母,这是因为(  )。
  59. 在态度形成和改变过程中最深刻,最坚定的是(    )阶段。
  60. 维纳在海德的二分归因理论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维度,即(   )。
  61. 挫折导致攻击,挫折越大,共攻击的强度也就越大。这种观点属于(   )。
  62. 对一个群体及其成员负性的预前判断的是(   )。
  63. 下面属于迈尔斯的态度ABC理论中B的是(   )。
  64. 请按照个体感受的压力从大到小对从众行为的三种表现形式进行排序(    )。
  65. 挫折并不一定引起攻击行为,挫折也可以产攻击行为之外的其它后果。这种观点属于(     )。
  66. 我们每个人在群体中所具有的一种属于自己群体的感觉,这是(   )。
  67. 关于态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68. “人之所以会产生报复行为,是因为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这种解释属于(    )。
  69. 在进行自我认知时,我们不但关注我是谁,还关注(   )。
  70. “西北男人都豪爽”这句话反映的是(    )。
  71. 那些好斗或容易受欺负的儿童容易受到群体的排挤,难以在群体中取得( )的身份。
  72. 社会能力的发展取决于恰当地运用(  )的能力。
  73. 一个蓄意杀害他人的人,在惊慌中未能将凶器刺中谋害对象的身体,由于他没有伤害到别人,这种行为不是攻击行为。
  74. 攻击行为可以通过学习和强化获得,也可以通过去学习或再学习过程予以消除,这种观点属于( )。
  75. 弗洛伊德(S.Freud)认为攻击与利比多密切相关。
  76. 基本归因错误,会使我们获得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会导致我们过度自信,自我防卫性下降,这反而使我们更容易受到社会影响的伤害。
  77. 下面可以消除偏见的是(     )。
  78. 偏见变成现实的可能原因是(   )。
  79. 下面可以解释偏见产生根源的是(    )
  80. “踢猫效应”在典型特征是(   )。
  81. 下面可以解释“踢猫效应”的是(    )。
  82. 服从的实质是一种印象控制策略,是一种权宜的态度改变。
  83. 助人者通过助人行为来减少自己的痛苦,使自己感到有力量,或者体会到一种自我价值,这种情况称之纯利他主义取向。
  84. 米尔格拉姆根据自己研究的结果认为,当处于合法权威强大的情境压力之下时,正常人也会被驱使而采取破坏性的行为。
  85. 在社会生活中,情境是一种驱动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巨大力量。
  86. 接纳会紧跟着顺从出现,我们可能发自内心地接受一开始质疑的事情,这样能够让我们内心对从众行为的解释更加合理,从心理上感觉更为舒适。
  87. 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接受情感型信息。
  88. 态度的形成是从认同到依从,再到内化的一个复杂过程。
  89. 如何降低锚定效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呢?(    )
  90. 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人人都可能成为恶魔。
  91. 结婚誓词里说到的“我愿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海枯石烂,地老天荒,永结同心等等。这是爱情三要素的承诺。
  92. 打破群体一致性的人必须给出正确答案,才能帮助真被试从被群体孤立的压力下获得解放。
  93. 费斯廷格实验结果中越是难于辨认,就越敢批评自己的父母,高辨认组对父母批评较少,且不激烈,这是群体的匿名所致。
  94. 攻击的本能论的代表人物有(    )。
  95. 攻击行为的转移与消除包括(   )。
  96.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97. 预测从众的因素包括(     )。
  98. 当说服与个体的(  )有关时,具有相似性的说服者最具影响力。
  99. 爱情三角理论中的基本元素包括(    )。
  100. 习得性无助理论的三个重要因素:(    )
  101. 心理学家让部分大学生在在计算机上输自己的名字,有人在旁边效率高,这是(    )。
  102. 当儿童帮助母亲干家务活,将好吃的东西留给别人,或在别人难过时试图进行安慰,父母可能会用赞扬的话、糖果甚至钱来奖励他们,父母的这种行为称为(    )。
  103. 增加利他行为可能性的天气是(    )。
  104. 在才能与吸引力关系方面 ,由于犯错误而导致个人吸引力不降反升的现象(   )。
  105. 认为仅仅通过观察就能获得攻击行为的经验,这种理论属于(    )。
  106. 在购买手机时,女性更关心手机的款式和颜色,这是使用(    )的表现。
  107. 偏离群体规范确实会引发(    )活动。
  108. 习得性无助是由于个体的归因模式出现了偏差导致的,如果个体总是将错误归因于自己(    )因素,并且将这一归因模式泛化到其它类似场景中去,那么个体就会形成习得性无助。
  109. 下面关于依从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110. 信息越(    ),信息性影响越显著。
  111. 奴隶主对奴隶的偏见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
  112. 在迈尔斯的态度ABC理论中,A指的是(    )。
  113.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斯滕伯格(Robert J. Sternberg)提出的三角理论是(   )。
  114. 一个平时遵纪守法的人在集会时混在人群中打群架,这种行为可以从( )中得到较好解释
  115. 个人在群体中活动时,成员的自我会被融化在群体中,因而缺乏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做出事后惭愧和后怕的事情来。
  116. 群体带给我们的功能主要有(   )
  117. 火车站候车的一群人可谓是群体,对吗?
  118. 当一个人参加集体活动不能被单独评估时,往往比单独一个人完成任务时努力程度高些,这种效应就是社会懈怠(social loafing)。
  119. 女博士被称为“第三类人”是因为她们挑战了男性权威。
  120. 偏见是对一个群体及其成员负性的事后判断。
  121.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122. 下面那些原因会导致偏见的产生和持续存在(   )
  123. 社会制度对偏见的形成和消除具有重要影响。
  124. 好心老乡的行为属于(    )。
  125. 当一项紧急情形出现时,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场,大约(     )的人会伸手相救。
  126. 旁观者效应又称为(    )。
  127. 提出旁观者效应的学者是(  )。
  128. “众人围观见死不救”,这是一种(   )现象。
  129. 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观察到的某人的行为,可以准确地反映这个人内在的“真实品性”。
  130. 挫折是指当一个人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努力时遭受干扰或破坏,致使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131. 聚光灯效应是指个体倾向于将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
  132. 警察对黑人的暴力执法事件说明刻板印象会扭曲我们的认知判断。
  133. 习得性无助是指本来可以采取行动避免不好的结果,却选择相信痛苦一定会到来,放弃任何反抗。
  134. 当我们置身于某一群体中,群体的功能就会对我们的群体成员产生影响。
  135. 群体一致性被打破既降低了信息性社会影响,同时也降低了规范性社会影响。
  136. 影响人们利他行为的个人因素有(     )。
  137. 宣泄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古希腊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
  138.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让大学生被试用欢呼或鼓掌尽可能大的制造噪音,结果是随着团体规模的增加,个体声音变小,这是因为(   )。
  139. 下面那种理论可以解释行为会对态度产生影响(    )。
  140. 知识丰富的人对说服具有更强的抵抗力,是因为他们拥有更多的(    ),这些要素与他们的态度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他们的态度不太可能改变。
  141. 下面描述不能用来解释罗森塔尔效应的是(   )。
  142. 即使在被试认为群体思维不正常的情况下,仍然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会选择遵从群体的判断,这是(    )的表现。
  143. 一个平时遵纪守法的人在集会时混在人群中打群架,这种行为可以从(    )中得到较好解释。
  144. 面对人们的群体行为和情感,我们不得不选择和其他人保持一致而放弃自己真实的想法,这种根据他人而做出行为或信念的改变,就是我们所说的(    )。
  145. 事前承诺会对后续行为产生(    )。
  146. 个体感受到挫折,但不明白挫折的来源是什么,这时他就倾向于去寻找 (   )。
  147. 下面关于在线课程的表述中,不属于态度的是(   )。
  148. 任务难度越大(   )就会越显著。
  149. 最早证实从众存在的科学家是(    )。
  150. 除群体规模外,还有哪些因素可以预测从众(    )
  151. 以下哪些从众现象和群体规模有关(   )。
  152. 长长的队伍吸引了很多买主,主要是(   )因素在起作用。
  153. 长长的队伍吸引了很多买主,这是一种(   )现象。
  154. 与被动形成的态度相比,基于经历的态度更加自信、稳定,且不易改变。
  155. 习得的抑制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学到的对宣泄行为的控制。
  156. 下面属于预先判断的是(     )。
  157. 社会心理学家对去个性化进行分析,提出了三个可能的原因是(    )。
  158. 群体带给我们的功能主要有(    )。
  159.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那些方式可以用来帮助我们了解他人的态度(   )。
  160. (   )的人更容易接受理性的说服。
  161. 基本归因错误指的是:在对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   )行为的内容和性格因素的影响,而(   )情境因素的作用的倾向。
  162. 某人由于另外一个人的阻碍而遭受挫折和烦恼,因为那个人有地位或权威,不能还击他,他会攻击那些与制造挫折者相似的人,这种情况为(    )。
  163. (    )在动物的攻击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64. 美国心理学家多拉德提出,人的攻击行为是因为个体遭受(    )而引起的。
  165. 米尔格拉姆等人(Milgaram,et al,1969)曾经让其同伴在一条热闹的街道上仰头看对面楼房第62层的窗户,当1人仰头看时,过路人停下来看的只有4%;当15人仰头看时,则达到了40%,这是群体的匿名性影响所致。
  166. 自尊一方面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另一方面表现为期望他人对自己认可和尊重。
  167. 不平等的社会经济地位是偏见产生的社会根源。
  168. 洛伦兹认为人类内部的攻击能量会不断地积累,当特定的外部刺激引发了内部的攻击能量时,攻击行为就会消失。
  169. 地域黑是将对个体的负面印象推论至整个社群,是一种认知偏差。
  170. 态度的稳定性是指态度形成后会成为个体个性的一部分,不会发生改变。
  171. 说服者的(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说服者的说服力。
  172. 群体是两个以上的更多人(  )组成。
  173. “斯坦福监狱实验”说明(   )。
  174. 下面说法哪些能够提高态度对行为预测效果(   )。
  175. 社会心理学家伯克威茨认为,外在环境的(    )是使内在攻击冲动形成实际表现的必要条件。
  176. 社会心理学就是研究情境对(  )影响的科学。
  177. 当人数增加到(     )人以上时,从众行为的增加就不再明显。
  178. 挫折-攻击理论认为,攻击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之间是(    )的关系。
  179. 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180. 信息确定清晰的情境下,从众发生的几率低于信息模糊不确定的情境下从众发生的几率。
  181. 人们往往愿意帮助那些由于自己的过错或不适当的行为而遇到麻烦的人。
  182. 当一个人看到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既有可能产生专注于他人的内心焦虑,也有可能产生专注于他人的同情情绪。
  183. 个人在单独行动时,往往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理性的权衡而有所约束,但是在群体中,群体成员责任感降低,无所畏惧,胆大妄为,这是去个性化的作用。
  184. 个体偏见的形成主要受家庭教育,尤其是母亲的影响。
  185. 在人们的日常互动中,语言对意义的表达平均不到45%,肢体语言(非语言)对意义的表达占到55%。
  186. 旁观者对别人陷入困境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他们决定是否给予帮助的原因之一。
  187. 通常我们会从(     )他人的评价以及文化六个方面来进行自我认知。
  188. 被说服者的特征包括(    )。
  189. 自觉自愿、发自内心真诚的从众行为成为(    )。
  190. 人类只可以从自己的经历中习得无助。
  191. 某人在正当防卫时击伤了正在行凶的犯罪人,这种行为不是攻击。
  192. 自我服务偏见是指当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我们欣然把主要功劳归功于自己的努力,而对于他人取得的成绩,我们往往将之归咎于运气。
  193. 抑郁症患者更倾向于将坏的结果归因于内在的、普遍的、稳定的特质,这三种角度被归纳为“3P”理论。
  194. 激发说服对象的认知需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195. 聪明且理智的说服对象更容易接受(   )。
  196. (     )可能会使人们昧着良心去附和他人而导致可能发生的毁灭性行为。
  197. 心理学家扎琼克的研究观点认为:如果对技术掌握得极好,在有激励性的群体状态下完成得更好,这是社会干扰。
  198. 群体对成员的影响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
  199. 肢体语言之所以有意义,主要是因为观察这与被观察者都(    )。
  200. 下列理论中,不属于对攻击行为进行理论解释的选项是(   )。
  201. 与个人主义国家的人相比,集体主义国家的人发生从众的几率更高。
  202. 自我服务偏见是指当我们加工和有关社会情境的信息时候,会出现的一种潜在的偏见。
  203. 人类天生没有利他行为的倾向。
  204. 旁观者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当一项紧急情形出现时(    )。
  205. 只有贪心、爱占小便宜的人才会上当受骗。
  206. 替罪羊理论和同一性理论都可以用来解释偏见产生的认知根源。
  207. 当我们的思想、行为符合群体的要求时,群体往往会加以赞许与鼓励,而强化这种思想与行为,这是群体的认同感。
  208. 心理学家扎荣茨研究发现,在毕业纪念册里出现次数愈高的人,被喜欢的程度也就愈高。也就是说,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这是曝光效应。
  209. 虽然面部表情具有共通性,但是不同的文化中,面部表情的表达规则有其特殊性。
  210. 以上文中那些有人在场效率低的影响主要是?
  211. 上述实验中的心理现象表明?
  212. 上文个体在群体所付出的努力仅有单独努力之总和的一半是因为?
  213. 你认为以上文中的社会心理现象被称为?
  214. 以上阅读文章涉及的心理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215. 媒体对行为的影响其实很小,有时几乎并不存在。
  216. 对“行为影响态度”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217. 自我表露理论解释了(   )对态度形成和改变的影响。
  218. 上述效应之所以产生的原因是(    )
  219. 下面哪种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上述效应(    )。
  220. 上述故事所反映的是心理学中的(    )效应。
  221. 高认知需要的人更容易被中心路径说服,而低认知需要的人更容易被外围路径说服。
  222. 为了减少社会懈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定期、公开的评定每个个体的工作绩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23. 19世纪后半期理论家受达尔文(Darwin)进化论的影响,把人类的动机都归因于先天的本能。
  224. 强烈的恐惧会打断认真和周到的信息处理过程,并因而降低被说服的可能性。
  225. 有一个卖吸尘器的销售冠军,推销时经常有三句话:“太太您好,我刚好路过”,“您家的花园收拾的真好”,“我刚好口渴能给我一杯水喝吗?”。他压根不提吸尘器,可在喝水的过程中做出了业绩。这主要利用了人际吸引中的赞美效应。
  226. 一名足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不小心把足球踢到了队友的脸上,给队友造成了较大的伤害是攻击行为。
  227. 早期的社会化对成年以后的利他行为影响较小。
  228. 类别化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认知对象划分为不同的集合。
  229. 个人参加集体活动,但不能被单独评估时,往往比单独一个人完成任务时努力程度小些,这种效应就是旁观者效应。
  230. 攻击行为发生后,积累的攻击能量也得以发泄。然后,一个新的能量积累过程又开始了。
  231.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个人对态度对象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
  232. 刻板印象是对一个团体的全体成员或者某类事物的负性概括。
  233. 倾向于选择中心路径的人更容易接受理性的说服。
  234. 人类天生有利他行为的倾向。
  235. 当一个人参加集体活动不能被单独评估时,往往比单独一个人完成任务时努力程度小些,这种效应就是社会促进。
  236. (    )的人更适合使用中心路径进行说服。
  237. 女性在汽车性能的判断上比男性具有更多的从众行为。
  238. 利他行为的动机很少是单纯的,通常的利他行为既包含利他的因素,也含有利己的因素。
  239. 态度受他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它又反过来影响他人和社会环境。
  240. 早期的社会化对成年以后的利他行为没有影响。
  241. 群体成员在一些问题上的认识与群体一致,我们往往把群体做为自己社会认同的对象。这是群体的归属感。
  242. 克克霍夫等认为,两个不相识的男女要结成终身相托的婚姻伴侣必须经过的关卡是(     )。
  243. 下面那些原因会导致偏见的产生和持续存在(     )。
  244. 我们该如何减少聚光灯效应对自己的负面影响呢?(   )
  245. 社会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总结了保护自尊的方法有什么(    )
  246. 说服渠道包括(    )。
  247. (  )认为攻击是人的本能。
  248. 个体在观察了一种行为榜样之后,可能产生的效果是(    )。
  249. 下面可以用来解释偏见产生的动机根源的是(    )。
  250. 下面可以用替罪羊理论解释的是(    )。
  251. 法国的工程师黎格曼曾经做过一个拔河实验,他发现,选手在群体拔河中所付出的努力仅有个人单独努力之总和的一半。这是因为(    )。
  252. 偏见能够被验证是因为(    )。
  253. 人们在自我认知的时候为什么会产生聚光灯效应呢?(    )
  254. 当说服与个体的品味、价值观或生活方式有关时,(    )的说服者最具影响力。
  255. 判断行为者是否具有攻击动机,可通过下述方面进行判断(    )。
  256. 关于态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257. 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包括(    )。
  258. (    )的人往往更有说服力。
  259. 现代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基本被消除的原因是(    )。
  260. 下面表述属于刻板印象的是(     )
  261. 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有内向和外向之分,当它指向外在的时候,人们就会表现出破坏、损害、征服和(    )的行为。
  262. 人际吸引中的相似性吸引包括以下哪些相似 因素(   )。
  263. 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 · 洛伦兹认为,攻击是人类生活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所以必须定期加以(    )。
  264. 弗洛伊德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死亡本能发动战争,实际上是一种(    )的方式,
  265. 攻击行为可以通过学习和强化获得,也可以通过去学习或再学习过程予以消除,这种观点属于(   )。
  266. 1998年法国国家足球队击败巴西国家足球队赢得了世界杯冠军,心理学家认为胜利与在法国比赛的主场优势有关,这种作用是(   )。
  267. 威尔逊和戴利(Wilson & Daly)把男性的(   )看作是影响男青年发生凶杀暴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268. 赫洛克实验提出了“赫洛克效应”,主要是强调(   )。
  269. 罗森塔尔效应也称自证预言,它说明(     )。
  270. 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
  271. 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在自我认知上也会有所不同。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在自我认知时强调(   ),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个体更多强调自己的(    )
  272.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这强调人际吸引的(    )。
  273. 伯克威茨认为攻击行为的反应强度取决于其(    )。
  274. 在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曾做的出丑效应实验中受欢迎程度排序为(    )。
  275. 心理学家西奥多·纽科姆提出的A-B-X 模型或称共向模型理论,主要强调人际吸引的(    )。
  276. 雄性动物处于被支配地位时,睾丸激素浓度就会(   )。
  277. 雄性激素之所以能够影响动物的攻击行为,是因为它们能够在动物身上起到两种作用(    )。
  278. 态度免疫是指对现有态度和信仰进行(   )。
  279. 说服对象如果(    ),信息的说服力更强。
  280. 《西厢记》的莺莺与张生初遇的故事讲的是(   )。
  281.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个学校对一个班的小学生做了智力测验,然后心理学家从全班学生中随机抽了三名学生,告诉老师说这三名学生是高智商人才。半年之后,实验结果是:这三个学生的成绩长进很大,远远超过其他同学的进步。这叫做(   )
  282. 灵长类动物研究发现,雄性动物的睾丸激素会随着它们的(   )变化而改变。
  283. 一女生所穿的衣服和周围人不同,周围人对她视而不见,后来她穿起和周围人一致的横条衫后周围人明显和她关系不一般,有了亲近感。这是(    )。
  284. 人必须归属于一定的群体才能获得心理的满足,这既是群体存在的重要意义,也是群体的重要功能。
  285. 一个人时能够流利地背台词,但在公众场合就变得结结巴巴。这种效应称为(    ) 。
  286. 个体在群体中通常表现出“法不责众”行为的主要原因是(   )。
  287. 某个人参加集体活动时总他比单独一个人完成任务时努力程度小些,这种效应就是(   )。
  288. 群体有时能够激发我们的力量,有时却会使我们松懈。这是因为(   )。
  289. 心理学家Schwarz和Barsky统计分析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资料时发现,主场作战是球队表现的重要优势因素,这种效应是(   )
  290. 个人在群体中即使匿名也不会做出无所畏惧、破坏集体和胆大妄为的行为。
  291. 个人在群体中活动时,成员的自我会被融化在群体中,因而缺乏自我控制力,被认为是(   )。
  292. 群体的影响也许我们看不到,摸不着,可是对处在群体中的成员而言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293. 你认为理想爱情的因素不含以下哪个(  )
  294. 才能与被人喜欢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关系;超出一定范围,其才能所造成的压力使人倾向于逃避或拒绝,所谓高处不胜寒就是这意思。
  295. 赫洛克实验结果显示,工作成绩最低的是(   )。
  296. 熟悉效应这种心理现象的解释是(  )
  297. 人在心理发生恐惧时与他人在一起的心理需要会有哪些改变(   )
  298. 驱使长期发展密切关系的主要因素是(  )
  299. 你认为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
  300. 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等人以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发现,具有人格魅力的特质是(   )。
  301. 爱情三角理论中,亲密是“温暖”的,激情是“热烈”的,而承诺是“冷静”的。
  302. 生活中经常看到朋友或夫妻一方性情外向,另一方沉默寡言,这是相似性吸引。
  303. 说服的主要要素包括(    )。
  304. (   )的人对说服具有更强的抵抗力。
  305. 理智的信息还是充满情感的信息更有影响力取决于(   )。
  306. 被说服对象的(   )是真正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
  307. 当人们积极主动、并且能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时,更有可能接受(   )的说服。
  308. 与老年人相比,未成年人更(   )受到说服性信息的影响。
  309. 在(   )路径中,外表的吸引力更容易打动被说服者。
  310. 要想获得更为持久的说服效果,我们应当激发说服对象的(   )。
  311. 对那些已经持赞成态度的人来说,(   )更有效。
  312. 当人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决定时,更容易使用(    )。
  313. 当社会影响较为微弱时,(   )就能较好地预测从众。
  314. 影响从众的群体因素主要有(   )。
  315. 什么情况下,发生从众行为的几率会降低?(   )
  316. 回答问题的匿名性可以消除(   )的作用。
  317. 迫于外部压力而与群体趋同但内心并不赞同的现象属于(    )。
  318. 更容易引发规范性影响的因素有(   )。
  319. 人云亦云的现象是一种(   )现象。
  320. (   )是指个体要与群体保持一致以免遭拒绝,获得人们的接纳或赞赏时产生的影响。
  321. 中产阶级的人更偏爱将自己视为独特的个体,因而从众的几率与工人阶级相比(    )。
  322. “游动错觉”说明了(    )的存在。
  323. 下面可以同一性理论来解释的现象是(   )。
  324. 下面那些因素会影响个体的偏见形成(    )。
  325. 偏见产生的认知根源包括(    )。
  326. 下面属于类别化的是(    )。
  327. 下面能够避免内群体偏见的认识包括(   )。
  328. 在单位受了气,回家把孩子打了一顿。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
  329. (    )是对一个团体的全体成员或者某类事物的高度概括。
  330. 有一个女孩数学考试没考好,很沮丧,她的妈妈安慰她说“女生都不擅长数学,所以你学不好是因为你是女生。”这句话反映了(   )。
  331. 对女性的偏见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
  332. 关于偏见的说法,正确的是(    )。
  333.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334. 下面那句话涉及态度的认知成分(   )。
  335. 态度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行为的情况是(    )。
  336. 下面不包含在迈尔斯的态度ABC理论中的是(    )。
  337. 下面那些途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人的态度(   )。
  338. 1958年社会心理学家(   )提出态度形成和改变的三阶段理论。
  339. 下面可以用自我知觉理论来解释的是(    )。
  340. 想要态度能够准确预测行为,需要将“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小化。下面能够有效降低其他因素影响的方法是(   )。
  341. 态度形成和改变的最初阶段是(    )。
  342. 最早研究旁观者效应的心理学家是(  )。
  343. 一个喝得醉醺醺、摇摇晃晃的人突然摔倒在马路上一时爬不起来此时经过的路人都不愿去帮助他。下列四个原因中哪个是最可能的原因(   )。
  344. 不到一岁的儿童在看到另一个儿童受伤时,倾向于表现出与他自己受伤时同样的痛苦,这种同情和替代别人分担痛苦的行为往往是(   )的前兆。
  345. 旁观者效应心理过程(   )。
  346. 求助者需要帮助的程度,是决定我们是否给予帮助的重要因素。
  347. 巴特森关于两种相对应的利他行为取向是(   )
  348. 利他行为是指(  )。
  349. 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比生活在小城镇或农村的人有较少的利他行为,其原因可能是大城市(   )。
  350. 达尔文关于经过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有利他天性的生物更有可能使它们的物种留存下来的观点已经被当代著名的社会生物学家(   )所证实。
  351. 影响利他行为的社会规范有(   )
  352. 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有内向和外向之分,当它指向内在的时候,人们就会折磨自己,变成(    ),甚至会毁灭自己。
  353. 那些好斗或容易受欺负的儿童容易受到群体的排挤,难以在群体中取得(  )的身份。
  354. 凯瑞斯(Cairns)认为,与男性相比,女性在青春期时的身体攻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55. 弗洛伊德认为死亡本能代表着人类自身的恨及破坏的力量,表现为(   )的欲望。
  356. 弗洛伊德(S.Freud)认为(  )是和人类的性本能联系到一起的,是来自于性压抑所产生的困扰状态。
  357. 攻击行为收到心理学家关注的原因之一是(  )
  358. 二战中杀人如麻的纳粹军官声称他们之所以杀人,是因他们必须(  ),所以他们辩解自己无罪。
  359. 挫折—攻击学说的要点包括(   )。
  360. 攻击的表现形式有(  )
  361. 一个内化了社会规范的人,在其急欲表现违反规范的攻击行为时,会产生一种对攻击行为的(   )。
  362. 人们在自我认知的时候为什么会产生聚光灯效应呢?(  )
  363. 自我服务偏见其实是个体维护( )的一种手段,他是下意识地在保护自己。
  364. 社会心理学家海德素有归因理论之父之称,他提出归因的二分法理论,这一理论是指人们在归因时通常将个体的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或者是外部原因。
  365. 长期处于稀缺思维的人,这种稀缺心态会给人们大脑增加大量带宽。
  366. 个体的( )对自我认知其社会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367. 人们有两套思维系统,分别是自动化思维系统和控制性思维系统。
  368. “察言观色”中的“观色”主要是指哪几个方面(     )
  369. 通常我们会从角色,身份、社会比较、自尊、他人的评价以及文化六个方面来进行自我认知。
  370. 人们除了从自己的经历中习得无助,还有什么类型的习得性无助?( )
  371. 锚定效应是人们在控制化思维中下意识地使用的。
  372. 在社会生活中,(  )是一种驱动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巨大力量,当我们置身于某种情境时,似乎被某种魔力所控制,常常会变得身不由己。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7)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