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独立于学科之外的,以学生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新的课程类型,包含了四个指定领域:(       )。

  2. 答案: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3. 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不断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教师还扮演着以下角色:( ).

  4. 答案:学习观###教师观###专业工作者###评价功能
  5. 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6. 答案:克服国家课程不足###促进教育民主化###利于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7.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有利于(      )。

  8. 答案:稳定教学秩序和维持师生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班集体教育作用###发挥教师优势和主导作用
  9. 欣赏法是通过在教学中的各种欣赏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客观事物真善美的体验,从而陶冶情操,获得发展。欣赏法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

  10. 答案: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欣赏###理智的欣赏###道德行为的欣赏
  11. 教学管理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2. 答案:第五代评价理论:测量和测验评价观###维持功能###为课程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持
  13. 课程领导对学校课程事务的推进实际上是通过影响教职员工来实现的,以下包括以下影响方式( )。

  14. 答案:专业引领###第四代评价理论:建构评价观###决策引领###第三代评价理论:“价值判断”观###注重自我评价
  15. 教学管理的具体内容有( )。

  16. 答案:环境管理###时间管理###媒体管理###情感管理###知识管理
  17. 潜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与正规课程相比较,有以下特点( )。

  18. 答案:非公开性###调控功能###人力资源开发###美化功能###潜隐型
  19. 教科书中的说明、目录、课文、附录、参考文献等部分属于教科书的( )。

  20. 答案:形式结构
  21. 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相关的生产现场、生活情景或事件发生的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叫做( )。

  22. 答案:特殊认识说
  23. 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围中,在师生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式叫做( )。
  24. 课程编制必须回答的四个基本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教育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也称为( )。
  25. 一门或一类课程对处在一定阶段的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后,在身心发展上的预期结果和基本要求,这是( )。
  26. 学生通过学校教育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叫做( )。
  27. 以学校为基础自行决策、自行开发的课程叫做( )。
  28. 主张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强调人与知识的关系是视域融合的关系,认为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交往和对话关系,这些内容属于( )。
  29. 以课时为时间单位,对教学目标、内容、活动方式、教学环节等作出整体规划设计而形成的活动方案叫做( )。
  30. 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跟行动密不可分;倡导从经验中学习;唤醒教师的自主意识。这些特征属于( )。
  31. 课程就是学生通过学校教育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
  32. 课程内容是课程的主体部分。
  33. 对学习本质的认识,直接决定着教学设计对教学目标、内容的确定,也直接决定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
  34. 课程政策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35. 反思教学的内容包括( )。
  36. 中观层面的课程设计就是对一门课程所涉及的构成要素及要素之间关系的规划,具体构成要素包括( )。
  37. 谈话法的形式可以分为( )。
  38. 学生通过各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而获得的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叫做( )。
  39. 要求课程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但要逐渐扩大范围并加深程度,这是课程内容的( )。
  40. 关注的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这是( )。
  41. 校长或教育行政管理者等在实施变革的过程中往往会利用自己的制度优势,通过法律或行政命令迫使无权势的一方顺从,这一看法属于课程实施的( )。
  42.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教学系统及活动过程进行整体规划,这是( )。
  43. 评价不仅要令被评价者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自身优缺点的基础上,寻找自身其后的发展方向,这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 )原则。
  44. 对课程与教学计划本身的评价,而不涉及可能有的效果,是一种关注于过程的评价,这是( )。
  45.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几者之间的内在一致性.
  46.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的活动方式。
  47. 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基于本校实际,着重对国家课程(或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
  48. 课程论中的“泰勒原理”涉及哪几个基本问题?
  49. 以下哪些选项属于人本主义教学思想的主要观点?
  50. 教学论学科形成的标志是
  51. 课程论学科形成的标志是
  52. 课程领导是领导者与追随者不断交互作用的一个动态过程。
  53. 自从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建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以来,突出了哪一群体的核心课程领导责任:
  54. 作为学校课程负责人和领导者,教师课程领导力深刻影响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环节,为充分发挥教师课程领导效能,应不断提高教师课程领导力,具体包括哪些能力:
  55. 教师专业能力包括教师能力和教师课程领导力。
  56. 将国家意志、教育标准规范等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多样性结合好是教师课程领导的重要责任。
  57. 2001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体系是
  58.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般分为
  59. 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来源包括
  60. 对于知识目标,可将其分为以下哪些层次
  61. 2001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几个目标体系是均等存在的。
  62. 探究教学的技能包括
  63. 合作学习的主要类型有
  64. 教学模式的特点有哪些
  65. 个别化教学模式的心理学理论是
  66. 教学模式的功能有
  67. 评价是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种常见活动,这种活动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
  68.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
  69. 课程资源的特点有( )。
  70. 活动课程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71. 教学的重要功能主要包括:
  72.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有以下四大策略:(         )。
  73. 教科书的性质包括:( )。
  74. 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是( )
  75. 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这种评价叫做( )。
  76. 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一定的文化为对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特殊交往活动叫做( )。
  77. 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一系列比较规范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组成的用以构成学校课程的文化知识体系,叫做( )。
  78. 对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及其进程安排的总体规划,叫做( )。
  79. 教科书所承载的学科内容的基本要素及其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属于教科书的( )。
  80. 强调按学生需要和兴趣组织课程,而不是按照学科知识内在的逻辑体系进行施教,这一主张属于( )。
  81. 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真实学科,回归生活世界,这些内容属于( )的基本理念。
  82. 测量、解释和评判课程计划的成绩,收集与结果有关的各种描述与判断,把它们与目标以及背景、输入和过程方面的信息联系起来,并对它们的价值和优点作出解释,这一做法属于( )。
  83. 课程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种,必须具备政策主体、政策目的这两个要素。
  84. 教学观是指对“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角色的认识、态度和期望的综合观念。
  85. “课程与教学的独立观”、“课程与教学的包含观”、“课程与教学的整合观”这几种观点都是在讨论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86. 发展性学生评价目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
  87. 通常一个科目的课程标准有以下几个基本组成部分:( )。
  88. 课程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89. 课程目标设计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
  90. 把“实践兴趣”作为课程的终极目的,把教师和学生看作意义的创生者,把过程与结果、手段和目的看作一个连续的过程,倡导课程行动研究,这是( )。
  91. 在课程设计时主要考虑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强调通过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要素,即学科的关键概念、观点和原理,掌握学科的基本逻辑或结构,这是( )。
  92.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处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判断,进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这是( )。
  93. 依据一致性原则,将学科间相近的内容、方法、原理等要素进行统整,其组织起来的课程内容又必须要使学习者将所学的概念、原理、原则等关联起来,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是课程内容的( )。
  94. 教师给学生提供与其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或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去探索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这一原则叫做( )。。
  95.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获得学科素养,以类似专业探究的方式而开展的学习活动,叫做( )。
  96. 对用一定的仪器或试题等测量工具引起的被评价者的行为样本进行测量的系统程序,这是( )。
  97. 课程领导两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对象:一个就是课程本身,一个就是开发课程的人。
  98. 实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按照指定的条件进行独立作业,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获得知识的方法。
  99. 发展性评价目的是为了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在实施中制订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此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
  100. ( )是构成教学概念的四个要素。
  101. 社会本位的课程与教学理论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主张( )。
  102. 教科书的功能系统地归纳为四个方面( ).
  103. 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经验,这叫( )。
  104. 启发式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它是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105. 课程实施是将预期的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涉及国家、地方、校区、学校和课堂各个层面.
  106. 课程定义的特点有:
  107. 在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取向上,主要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
  108. 把教学过程视为既是一种认识过程,又是一种实践过程,这是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 )。
  109. 对学校全部基于教学及其进程安排的总体规划叫做( )。
  1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
  111. 在课程设计时主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身心特点,强调以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促进学生成长发展作为课程组织的线索,这是( )。
  112. 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对课程的一种总体规划,这是( )。
  113. 将变革的实施视为一种文化再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促使学校成员重新思考课程、教学以及学校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等问题,这一观点属于课程实施的( )。
  114. 教学评价的步骤包括明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者、明确评价对象这三个方面。
  115. 探究教学重在引导师生之间相互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最终实现生命意义的表达和个性的发展。
  116. 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区分,可以分为(       )。
  117. 校长与中层领导共享行政领导权与课程领导权,相互协作与配合,共同完成对学校课程的领导。
  118. 为了凸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始终把教学的基本顺序确定为讲授式教学的“先讲后学”。
  119. 教学设计就是凭借相关教学内容,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与多方面发展设计出活动方案或蓝图。
  120.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有以下四大策略:( )。
  121. 教学模式的特点是(       )。
  122. 教学目标陈述的主体应为学生,力求明确、具体、可观察,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予以陈述。
  123. 当前世界各国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24.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维度的构成要素,分别是( )。
  125.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126. 美国 “进步教育协会”发起的“八年研究”详细描述了课程编制与评价要考虑的四个问题是:( )。
  127. 课程评价的主要功能有:( )。
  128. 课程政策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29. 教学设计的具体工作有( )。
  130. 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131. 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
  132.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
  133. 发展性评价目的是为了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在实施中制订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此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
  134.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
  135. 课程评价主体是指为改善课程设计与实施效果而参与评价活动的人员构成与组织结构。一般而言,包括以下人员( )。
  136. 当前世界各国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37. 在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取向上,主要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
  138. 教师可运用以下策略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139. 主张儿童、知识、社会相统一的课程设计,“主动作业”与“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相统一的课程评价等,这些观点的提出者是( )。
  140. 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叫做( )。
  141. 小组学习、切块拼接法、共学式和小组调查法等,这些都属于( )。
  142. 主张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编制“螺旋式”课程,倡导发现学习,认为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这些课程观点属于( )。
  143. 将课程实施视为一种技术,认为实施只是预定计划的线性的执行过程,其成效以目标达成程度为衡量标准,这是课程实施的( )。
  144.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者采用一定的手段组织教学资源的过程叫做( )。
  145. 要求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设计或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这种评价叫做( )。
  146.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提出这一主张的教育学家是( )。
  147. 对课程或教学设计实际效用的评价,注重课程实施前后学生或教师所产生的变化,是一种关注于结果的评价,这是( )。
  148. 对学校全部教育教学及其进程安排的总体规划叫做(     )。
  149. 针对某一科目的课程进行课程设计而形成的有关该课程预期目标、内容及实施建议等的规范性文本,叫做( )。
  150. 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叫做( )。
  151. 以潜在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校的风气、社会风气、家庭气氛、师生关系等属于( )。
  152. 对课程与教学计划本身的评价,而不涉及可能有的效果,是一种关注于过程的评价,这是(      )。
  153. 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教学思想的专著,它在内容上涉及了教学的作用、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师生关系等问题,这本著作叫做( )。
  154. 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这是( )。
  155. 校长与中层领导共享行政领导权与课程领导权,相互协作与配合,共同完成对学校课程的领导。这一模式是(  )。
  156. 课程实施者严格按照课程方案或课程计划的要求进行,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落实课程设计者的意图,以使自己的实践最大程度地接近课程方案的要求,这是课程实施的( )。
  157. 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公共课程或教学科目,它体现了国家对各阶段的学生发展的共同的基本要求,这是( )。
  158. 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真实学科,回归生活世界,这些内容属于(      )的基本理念。
  159.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作业及其他学习实践活动中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反复完成某一活动,借以形成巩固知识、提高技能、技巧的方法叫做( )。
  160. 评价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必须立足于现实的需要和可能, 既要符合实际,又要简易可行,这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 )原则。
  161. 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课程与教学目标,它要言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这是( )。
  162. 组织和维持良好的教学纪律的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学生在课堂上的思想和行为。
  163. 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是基本而特殊的课程资源。
  164. 必修课是指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并不要求学生人人都学,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能力有一定选择自由的教学科目。
  165. 对学生学业评价的理念在不断更新。评价的目的开始转向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内容从只偏重学科知识向同时关注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转变等。
  166. 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思维来观照教学活动,进行要素分析,对各个要素予以优化,进而对要素之间的关系予以优化,
  167. 学业质量侧重于衡量学生的学,是指称学生学业水平、学业成就的一个质量集合,它指向学生全面成长与自主发展。
  168. 课程内容选择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169. 就目前来看,班级授课制依然是占主导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
  170. 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共同构成学校的正规课程,是课程结构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71. 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思想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内容、过程、方法和手段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72.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73. 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
  174. 以下哪几个要点属于传统的学生观的内容( )。
  175. 活动课程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76. 广义的课程评价,即对课程系统的评价,包括( )。
  177.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完成的,师生双方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教师应树立的正确观念有( )。
  178. 课程管理制度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79.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基本阶段( )。
  180. 新课程教学视野中的教师角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81. 课程标准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182. 实现反思教学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以下三条是最基本的途径( )。
  183. 探究学习的基本策略包括(       )。
  184. 课程目标设计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
  185. 自主学习的特征是(       )。
  186. 课程内容选择的取向主要有以下三种( )。
  187.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关注的是学科知识本身,重点探讨学校教育应选择什么知识、如何组织知识等问题,其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        )。
  188. 评价必须尊重客观事实,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客观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性状和特征,准确作出价值判断,这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 )原则。
  189. 为了解决一定时期内不同教育阶段的课程知识选择和课程知识管理等问题而由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围绕课程目标、设置、管理、评价等方面的行动纲领、准则以及措施和手段。叫做( )。
  190. 教师通过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叫做( )。
  191. 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系统连贯的教学活动,这是( )原则的基本要求。
  192. 运用档案袋对学生、教师的学习、教学等进行评价的方式叫做( )。
  193. 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这是课程内容的( )。
  194. 学习主体在学习目标、过程与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查、自我评价作自我反馈的主动建构过程,这是( )。
  195. 说明教学中重要的、关键的教学内容或对学生的学习而言相对困难的的教学内容,这是( )。
  196. 在复杂的学校课程领导过程中,采取“从内到外”的领导方式,通过建立相应的学校课程组织来实现学校课程的功能,在团队领导中向个体分权,共同决策、实施与评价学校课程,这属于()模式。
  197. 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是( )。
  198. 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需要作为课程目的,主张“意义学习”,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鼓励性评价相结合等,这些课程主张属于( )。
  199. 在教学上运用异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叫做( )。
  200. 课程实施是变革方案与班级或学校实际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等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这种观点属于课程实施的( )。
  201. 评价要坚持正确的导向,通过评价活动,促进学校把各项工作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这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 )原则。
  202. 以预定的课程目标为中心来设计与实施评价,并以目标达成为目的而建构起来的一种评价模式,叫做( )。
  203. 1918年《课程》一书出版,标志着课程作为一个专门研究领域开始形成,由此确立了现代课程研究的基本范围和取向,此书作者是( )。
  204. 《大教学论》一书的问世标志着教学论的诞生,该书提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学论体系,使教学论初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此书的作者是( )。
  205. 对用一定的仪器或试题等测量工具引起的被评价者的行为样本进行测量的系统程序,这是(     )。
  206. 根据各科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叫做( )。
  207. 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各部分组成的教学方案,叫做( )。
  208. 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倡导从经验中学习,注重唤醒教师的自主意识,因而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 )。
  209. 学生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好的结果,这是( )。
  210. 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叫做( )。
  211. 以课程品质及学生学习成效持续提升为目的,以学校行政领导为前提,引导组织成员集中更多精力关注课程和教学事务,共同创建学校课程愿景,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上下一心进行课程实践的活动过程,叫做( )。
  212. 以目标为依据的评价方式,通常要判断的是目标实现的程度,这种评价叫做( )。
  213. 评价要激发被评者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行为动机,鼓励被评者不断前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 )原则。
  214. 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叫做( )。
  215. 赞同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界限,但其方法不是以学生的活动来组织课程,而是以社会现实问题为核心来设计课程与教学,这一主张属于( )。
  216. 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完全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之中,这一原则叫做( )。
  217. 以所面对的具体教育场景为背景,以新课程方案的精神为指导,以教育现场中的师生为主体,以切实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教育组织结构的改革与课程文化的创新为保证,创造性地运用新课程方案的过程,这是课程实施的( )。
  218.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有计划有目的以教材为中介,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双重活动过程,这是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双边活动说。
  219. 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是充足的理论依据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20. 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是教学模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依据,它对其他要素起着导向作用.
  221. 课程与教学目标是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的出发点,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
  222. 广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要素来源,即要素性课程资源。
  223. 当前的课程设计已经不再片面地坚持某种设计取向,只考虑某一种因素,通常是将学科、学生、社会几个方面的因素加以整体性的考虑,协调处理几者之间的关系。
  224. 概念重建课程范式,抛弃了“技术理性”的观点,把课程编制看作是更加开放和自由的过程,并受政治等意识形态的制约。
  225. 从目前教学评价发展的趋势来看,在评价主体上,更加强调学生的自评。在评价功能上,更加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和反思功能。
  226. 读书指导法是指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和课外读物,从而获得知识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教学方法。
  227. 对学生在学校课程中所取得学业成就的测量和评价叫做教师绩效评价。
  228. 传统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完整的人,是动态发展的人,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
  229. 个别教学是我国当前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230. 对话教学体现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以人的生命建构为着眼点,关注“我-你”师生关系的建构,让师生在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中体验全新的生存方式.
  231. 教学原则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教学规律、教学目的和教学实践提出的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指导作用的基本要求。
  232. 课程计划是一种课程文件,是针对某一科目的课程进行课程设计而形成的有关该课程预期目标、内容及实施建议等的规范性文本。
  233. 提倡并行课程、情意课程和体验课程,注重“适切的”课程内容和综合化的课程组织等,提出这些主张的是(        )。
  234. 教学心理化思想、“教育性教学”思想、分科设置课程、教学过程阶段论的思想,提出这些教学思想的教育学家是(      )。
  235. 认为在人类文化遗产中有着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教育的使命就是把这些最基本的要素传授给青年一代,授予他们社会所必需的“共同知识”和“共同价值”,以使学习者能够掌握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这些观点属于(        )。
  236. 重视教育内容的永恒价值,强调文化遗产,力图以古典名著的力量来促进学生理性的发展,这些主张属于(       )。
  237. 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教学思想的专著,它在内容上涉及了教学的作用、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师生关系等问题,这本著作叫做(      )。
  238. 在复杂的学校课程领导过程中,采取“从内到外”的领导方式,通过建立相应的学校课程组织来实现学校课程的功能,在团队领导中向个体分权,共同决策、实施与评价学校课程。
  239.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者采用一定的手段组织教学资源的过程叫做(       )。
  240. 共创学校愿景,规划与设计课程,推进课程实施,建立健全学校课程运行的评价机制,充分挖掘师生潜能、增强学校效能,提供与规划课程资源。这些都属于课程领导促进学校课程事务的工作。
  241. 各类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为了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促进学校课程合理开发,以法律、法规、文件、计划乃至惯例等不同形式对如何推进课程事务所做的规定,这叫做(      )。
  242. 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不仅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必要条件,更是体现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现实需求。
  243. 让被评价者亲自执行某一实际任务,通过其实际表现,对其行为和技能等各方面做出评价,这是(      )。
  244.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过程和结果都应符合客观实际,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这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        )原则。
  245. 由课程与教学设计者或使用者自己实施的评价,叫做(    )。
  246. 运用档案袋对学生、教师的学习、教学等进行评价的方式叫做(       )。
  247. 在评价活动的过程中,在评价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不会因为某方的利益而进行转移,这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     )原则。
  248. 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叫做(    )。
  249.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学材料,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直接教学和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相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活动的形式,叫做(      )。
  250. 认为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而学生的发展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因此,把教学过程的本质概括为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
  251.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叫做。
  252. 发现法的基本过程是:(       )。
  253. 教学设计的具体工作有(       )。
  254. 对学校全部基于教学及其进程安排的总体规划叫做(     )。
  255. 中观层面的课程设计就是对一门课程所涉及的构成要素及要素之间关系的规划,具体构成要素包括(       )。
  256. 在课程设计时主要考虑现实社会问题,以问题作为选取相关课程内容的核心,按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线索来组织安排相关课程内容,这是(       )。
  257. 教科书的功能系统地归纳为四个方面(      ).
  258. 直线式组织就是把一门学科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线,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
  259. 课程计划的性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260. 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支配权限进行划分,可分为(         )。
  261. 活动课程历史最为悠久,也是课程最主要、最基本的组织形态。
  262. 课程组织的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不是对立而是统一互补的。
  263. 以下哪几个要点属于传统的学生观的内容(     )。
  264. 新课程教学视野中的教师角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265.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指学科专业知识。
  266. 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      )。
  267.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完成的,师生双方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教师应树立的正确观念有(     )。
  268. 教学目标还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时间周期进行划分,一般分为(          )。
  269. 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表现性目标三种目标取向各有所长,也各有其短,三者均有存在价值,可以互为补充,而不是相互对立。
  270. 为了完成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这是(        )。
  271. 一门或一类课程对处在一定阶段的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后,在身心发展上的预期结果和基本要求,这是(      )。
  272. 一个规范的行为目标陈述包括四个要素:(           )。
  273. 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向知识讲授的活动。
  274. 教学是学校的次要任务,居于学校教育系统的非中心地位。
  275. 教学的个体发展功能体现在
  276.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教的行为应该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又反过来作为教师调节自身教的行为的依据。
  277.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也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1)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