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 )
A:拉特克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博比特
答案:拉特克
2.“ABCD法则”认为课程与教学目标撰写的对象是( )
A:课程内容 B:学生 C:教师 D:课程本身
答案:学生
3.强调突出课程的情意基础的课程与教学流派是( )。
A:永恒主义流派 B:结构主义流派 C:人本主义流派 D:要素主义流派
答案:人本主义流派
4.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是( )
A:主体论 B:一元论 C:客体论 D:二元论
答案:二元论
5.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的关键在于( )。
A:核心理念的提炼 B:学校基本情况分析 C:课程愿景的规划 D:定位育人目标
答案:核心理念的提炼
6.在下列几种评价类型中,最关注过程的是( )。
A:总结性评价 B:内在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效果评价
答案:内在评价
7.一项研究就发现,课程方案被采用后,方案中所倡导的具体行为仅有16%得到了体现。该研究反映了课程实施研究什么功能( )
A:理解课程变革失败的原因 B:明确影响学习结果的因素 C:对学习结果作出解释 D:理解课程变革的实际
答案:理解课程变革的实际
8.布鲁姆的评价体系属于( )。
A:形成性评价 B:目标本位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目标游离评价
答案:目标本位评价
9.要从终身学习的需要来选择知识,帮助学习者便捷地吸收人类文化资源的精华,最大限度地开发其潜能,以形成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体现了课程内容组织的( )。
A:整体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先进性原则 D:基础性原则
答案:基础性原则
10.提出目标游离评价的评价专家是( )。
A:普罗沃斯 B:斯太克 C:莱斯 D:斯克里文
答案:斯克里文
11.以下关于“核心素养主要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坚持的是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B:倡导的是一种“意义的知识观” C:关注和强调的是课程(学科)的育人价值 D:要求从“为了知识的教学”转向“基于知识的教学”

12.据郭沫若考证,《学记》的作者相传是( )。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乐正克 13.根据预定课程计划的实现程度判断课程实施的成功与否,这反映的课程实施取向是( )
A:创生取向 B:遵循取向 C:忠实取向 D:相互适应取向 14.针对传统的二元论,杜威提出了认识的( )
A:理性主义的原则 B:“连续性”原则 C:实用主义的认识论 D:经验主义的原则 15.《学记》提到“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这强调的学习方法是( )。
A:问答法 B:练习法 C:讲述法 D:诱导法 16.关于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影响因素 B:学校的物理环境会影响课程方案的实施程度 C:课程方案的质量会影响课程实施过程 D:课程实施是学校内部的事务,与校外环境没有关系 17.在理论上,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并代表着课程与教学评价发展方向的是( )。
A:目标达成模式 B:回应模式 C:差别模式 D:外貌模式 18.“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倡导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的是( )。
A:目标取向的评价 B:过程取向的评价 C:兴趣取向的评价 D:主体取向的评价 19.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是指( )
A:教学目标 B:课程目标 C:教育宗旨 D:教育目标 20.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这种评价称为( )。
A:质的评价 B:内在评价 C:效果评价 D:量的评价 21.不属于交流式评价的方法是( )
A:课堂讨论 B:口试 C:专门调查 D:课堂问答法 22.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和兴趣愿望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
A:走班制 B:学习共同体 C:分层递进教学 D:班级授课制 23.在教学程序上,教学过程是“设置疑难情境——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理——验证”的教学模式是( )
A:情知互促教学模式 B:杜威的活动教学模式 C:布卢姆的目标教学模式 D:赫尔巴特的班级教学模式 24.在课程编制中,主张课程的编制、研究和评价合一的是( )
A:施瓦布 B:皮亚杰 C:泰勒 D:斯腾豪斯 25.教学的核心价值追求是( )
A:促进学生发展 B:提高学生的成绩 C:提升人的品德 D:丰富人的知识 26.我国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辅导 B:现场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27.在教学目标的表现形式上,各门学科在教学上总体要求达到的结果是( )
A:课时教学目标 B:学科教学目标 C:模块教学目标 D:单元教学目标 28.关于某课程科目的学科性质、目标、内容构成、教学与评价建议等的纲领性规定是( )
A:课程理念 B:课程计划 C:课程目标 D:课程标准 29.就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创立了实科课程理论的是( )
A:斯宾塞 B:洛克 C:卢梭 D:福禄贝尔 30.现代教学的第一个基本教学模式是( )
A:网络教学 B:班级授课 C:个别教学 D:班组教学 31.在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问题中,“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个问题属于( )
A:策略问题 B:事实问题 C:价值问题 D:技术问题 32.下面不属于管理课堂秩序策略的是( )
A:建立课堂常规 B:组织策略 C:学生自我管理 D:化解课堂冲突 33.教学重点是操作和应用,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内容是 ( )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元认知知识 3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
A:学习是主动建构的社会性过程,也是“刺激--反应”的简单过程 B:学生的经验世界是丰富的、差异的、要注重学生的先前经验 C: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D:教学时促进学生知识“生成”,而不是传递客观的现成知识 35.建构主义者非常强调“合作学习”,把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视为教学的基本任务。( )
A:错 B:对 36.隐性课程对人的影响一定是积极的,而非消极的。( )
A:错误 B:正确 37.学科取向绝然否认学生的心理逻辑,也否认社会问题在课程组织中的重要性。( )错
A:错 B:对 38.布鲁纳的发现教学设计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设计模式、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设计模式、加涅的指导教学模式、奥苏贝尔的教学设计模式都属于以认知发展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 )
A:对 B:错 39.为了使教育经验产生累积效应,必须对教育经验进行有效组织,使之相互强化,这是泰勒的观点。( )
A:对 B:错 40.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所体现的是课程实施的课程创生取向。( )
A:正确 B:错误 41.在当今世界中小学教学理念变革中,教学评估重视教学效率。( )
A:正确 B:错误 42.非指导性教学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
A:错 B:对 43.融合课程组织是指把有内在联系的学科内容,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一门新的学科,融合后原来的课程还单独存在。( )
A:错误 B:正确 44.儿童在熟悉“萝卜”、“菠菜”、“西红柿”等概念后再来掌握“蔬菜”这一概念时,就是一种下为学习。( )
A:对 B:错 45.有意义学习是通过联结而实现的,联结是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 )
A:对 B:错 46.在奥苏贝尔看来,学生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驱力、自我提高驱力、附属驱力、自居作用所组成。( )
A:错 B:对 47.“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两种理论倾向是以现象学、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理论为理论基础。( )
A:错误 B:正确 48.过程取向的评价受“实践理性”支配。( )
A:错误 B:正确 49.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应占绝对主导地位。( )错
A:正确 B:错误 50.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和基本途径。( )
A:错 B:对 51.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系统确立起来的。( )
A:错 B:对 52.分组教学能够较好地克服班级授课制的缺陷,因此分组教学组织形式比班级授课制更好,应频繁使用。错( )
A:错 B:对 53.课程改革的兰德模式被视为一种技术化、理性化的过程。( )
A:错误 B:正确 54.形成性评价方法包括以前的相关成绩记录、模底测验、智力测验、态度和情感调查、观察、访谈等( )
A:对 B:错 55.学校课程建设的一般原则是( )
A:基于学生需要确立学校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B:基于课程原理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进程 C:基于本校实际规划学校课程建设的操作方案 D:基于办学规律做好学校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 56.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是( )
A:对学习者的研究 B:对课程内容的研究 C:列出教学目标 D:确定教学目标的分类 57.内容点教学目标模型的组成部分是( )
A:目标类型 B:两维之交合 C:内容 D:目标层次 58.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我们对学生的基本认识是( )
A:学生是独特的人 B:学生是责权主体 C: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D:学生是发展的人 59.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的大致步骤是 ( )
A:提问与答疑 B:小结 C:启发指导 D:学生自学教材 60.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大体要经过的阶段是( )
A:对了解和掌握的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比较 B:实际地运用和改造教学模式 C:创造出自己的教学模式 D: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多种教学模式 61.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路径是( )
A:领会国家课程政策 B:建构学习课程愿景 C:分析学校基本条件 D:形成学校课程方案并确定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方法 62.古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特征是( )
A:教学内容以人文学科为主 B:培养统治人才是教学的基本宗旨 C:面向少数学校,教学具有等级性 D:以个别教学为主,教学质量和效益较低 63.教师在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 )
A:做好谈话后的总结工作 B:设计好提纲 C:善于提问 D:设计好问题 64.教师运用演示法应注意( )
A:做好演示的示范 B: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C:做好演示前的准备工作 D:指导好演示的过程 65.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需要( )
A:将学校变革理念融入课程计划 B:设计适切的课程目标 C:选择设计与课程目标相一致的课程结构 D:设计学生的作业数量 66.我国新课程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中的“三维”指的是( )
A:过程与方法 B:信息素养 C:知识与技能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7.开展学生学业评价应注意的事项有( )
A:评价信息的可测与不可测 B:评价结果的精确性与模糊性 C:评价标准的主观性 D:评价方法的单一性与综合性 68.20世纪中叶以后,伴随着世界各地课程改革运动的兴起,课程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不同的课程理论流派,它们是( )
A:学科结构课程论 B: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C: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D:通识课程理论 69.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中的任务领域是( )
A:选择和建立适当的学习经验 B:课程评价 C:组织学习经验 D:选择和界定课程目标 70.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布卢姆把意识水平分为的领域是( )
A:情感领域 B:动作技能领域 C:认知领域 D:意志领域 71.课程标准的特点是( )
A:差异性 B:导向性 C:专业性 D:标准性 72.情境教学模式的阶段是:( )
A:情境体验 B:情境认知 C:总结转化 D:创设情境 73.现代教学形成的内在促进力量和基本标志是( )
A:课程体系的变革,实用知识和技术进入课程 B:教育科学的发展和教学方法体系日益丰富 C:普及义务教育,扩大教学对象 D:发展师范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74.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应主要考虑的方面是( )
A:教学过程的组织 B: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C:师生互动与教学效果 D: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75.课程内容应该考虑到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掌握一些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技能。( )
A:正确 B:错误 76.“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这类评价称为质的评价。( )
A:正确 B:错误 77.内在变革的教学实践强调与社会生活变化相契合。 ( )
A:错 B:对 78.直线式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 )
A:错 B:对 79.教学范式通常是由教学模式发展而来的。( )
A:错误 B:正确 80.以浑沌学为基础的课程观强调开放性、复杂性、变革性。( )
A:错 B:对 81.西方课程与教学思想最初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
A:错误 B:正确 82.联通教室突破了教师、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空间限制。( )
A:正确 B:错误 83.学校教学实践范式的形成标志着学校教学改革进入稳定和巩固阶段。( )
A:正确 B:错误 84.斯太克基于目标模式的缺陷,提出了评价的外貌模式,这为后来的回应模式奠定了基础。( )
A:正确 B:错误 85.在三种课程实施的取向中,创生取向是最为理想的。( )
A:对 B:错 86.核心素养不可能始终是完美的,也不会是我国课程与教学目标变革的终点。( )
A:错误 B:正确 87.无论我国历史上的“六艺”,还是欧洲中世纪初的“七艺”等,都从实质上确定了课程内容是系统化了的学习经验的观点。( )
A:错误 B:正确 88.918年,博比特《课程》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
A:错 B:对 89.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建设,最初主要以移植为主。( )
A:错误 B:正确 90.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 )
A:管理领域 B:动作技能领域 C:认知领域 D:情感领域 91.罗杰斯将学习分为( )
A:下位学习 B:无意义联结的学习 C:有意义的经验学习 D:上位学习 92.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包括( )
A:重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B:既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 C:强调评价问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 D: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93.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调整后,新的课程结构的基本特点有:( )
A:均衡性 B:平均性 C:综合性 D:选择性 94.在课程内容方面,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变化主要表现在:( )
A:改革分科课程,设置综合课程 B: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C:建构多样化的课程类型结构,均衡的科目比重。 D: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95.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有( )
A:教师的特征 B:校外环境的特征 C:学校的特征 D:课程计划的特征 96.微观课程要素包括:( )
A:主题概念 B:价值观 C:原理 D:技能 97.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对评价历史发展的划分为( )
A:判断时期 B:建构时期 C:测验和测量时期 D:描述时期 98.课程计划的编制应该遵循的原则( )
A:保证学科之间协调平衡 B:考虑学校和地方的特色 C:考虑到教师的意愿 D:保证实现教育目的和任务 E: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 99.构成实践性课程的基本要素是( )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环境 100.依据评价与预定目标的关系,把评价分为( )
A:总结性评价 B:目标本位评价 C:目标游离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01.裴斯泰洛齐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教育教学原理是( )
A:启发原理 B:自我发展原理 C:直观原理 D:目标一致原理 102.中国未来课程改革的走向有:( )
A:在课程实施上,要超越忠实取向,走向相互调试取向 B:在课程内容上,要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 C:在课程政策上,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整合 D:提升课程改革的理念水平和理论品位 103.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趋势是( )
A:教学环境追求全部信息化 B:教学目标指向从“双基”走向“三维目标”“核心素养” C:教学评价走向“关注目标”与“关注价值”并重 D:教学组织形式从“单一”走向“多样化” 104.教学评价被看作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不可缺少的部分,下列对教学评价的理解恰当的是( )
A: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进行评估,为了筛选出优秀的学生。 B:教师可以依据教学评价结果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 C:教学评价是学期末对教师的教学成果作出的考核。 D: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105.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组织认为,课程是为学生适应或改进社会情境做准备,课程内容应源于社会或世界的状况和情境。下列是其代表人物的是:( )
A:康茨 B:博比特 C:克伯屈 D:阿普尔 106.行为目标取向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发生的行为变化,其特征包括( )
A:具体性 B:整体性 C:可操作性 D:精确性 107.下列属于隐性课程特点的有:( )
A:弥散性 B:普遍性 C:持久性 D:开放性 108.教学模式是一种稳定不变的教学结构。( )
A:错误 B:正确 109.我国宋代以后的班组教学通常是学生人数固定,教学统一要求的集体教学。( )
A:错 B:对 110.课程计划是课程标准的组成部分。( )
A:对 B:错 111.教师自身的条件是制约教学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 )
A:错 B:对 112.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是我国20世纪二三年代教学实验研究的代表性探索之一。( )
A:对 B:错 113.美国学者哈罗将动作技能分为七类:知觉、定势、引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行为反应、适应和创作。( )
A:对 B:错 114.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夸美纽斯“由简到繁”的思想体现了水平组织的原则。( )
A:对 B:错 115.学科性质不同,在学科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也应有所差异。( )
A:对 B:错 116.课程的生成性目标的优点是目标具体、可操作,容易评估。( )
A:错 B:对 117.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由教师的心情决定。( )
A:对 B:错 118.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课程与教学的一般原理、价值和策略问题的学科。( )
A:对 B:错 119.选择教学手段的根本原则是教学最优化原则。( )
A:对 B:错 120.讲解主要是指教师以叙述和描述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
A:对 B:错 121.教学评价旨在用数据描述教学事实。( )
A:错 B:对 122.常被学术界作为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的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
A:对 B:错 123.学生中心导向的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源于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
A:错 B:对 124.课程开发是指教育工作者对课程进行精心设计、实施、评价并管理的动态过程。( )
A:错 B:对 125.英国教育哲学家R.S.彼得斯认为,知识和教育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 )
A:对 B:错 126.学校里的活动就是课程。( )
A:错 B:对 127.教学过程即教学诸要素之间的固定性结构。( )
A:错 B:对 128.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观念取向包括( )。
A:学生本位 B:终身本位 C:社会本位 D:知识本位 129.人们常把杜威教学理论的特点概括为( )
A:儿童中心 B:教师中心 C:经验中心 D:活动中心 130.变革性教学实践的特点有( )
A:实践内容契合社会生活变化 B:教学过程智慧化 C:教学手段现代化 D:主客体关系动态化 131.学校课程体系构建是对学校课程进行系统化的过程,一般都会涉及( )
A: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整合 B: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整合 C: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整合 D: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的整合 132.目标取向的评价的主要代表有( )。
A:斯腾豪斯 B:罗杰斯 C:泰勒 D:布卢姆 133.经验自然主义流派强调课程与教学的三维统一。具体指的是( )。
A:儿童经验与学科知识的统一 B:学校与社会的统一 C: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统一 D:儿童与社会的统一 134.关于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之间还存在课程采用的环节 C:两者是课程计划制约着课程实施的线性关系 D:课程实施对课程计划也有调整作用 135.学校课程体系构建一般有三个环节,它们是( )
A:设置课程 B:反馈与调整 C:有序组合 D:重新统整 136.关于如何组织课程内容的问题,泰勒提出的三个基本准则有相当大的影响,它们是( )。
A:实用性 B:整合性 C:连续性 D:顺序性 137.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应当是( )。
A:促进者 B:帮助者 C:指导者 D:组织者 138.我国当前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内容包括( )
A:自主发展 B:社会参与 C:文化基础 D:学习能力 139.教学流派理论和代表人物正确的有( )
A: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B: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C: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D:美国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140.根据评价关注的焦点,把评价分为( )。
A:内在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效果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41.以下属于“质的研究”的研究方法是( )。
A:行动研究 B:实验研究 C:问卷调查研究 D:测量研究 142.对三维目标特征说法正确的包括( )
A: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B:强调儿童的地位 C:倡导尊重学生能动性的“建构式教学” D:坚持的是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43.关于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如下说法:①课程实施的文化背景,主要包括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态度及学校和社区的文化等;②校长是成功的课程变革与实施的主要保证人;③学生对课程实施不起任何作用;④课程计划应该原封不动地执行;⑤课程决策者与实施者需要交流与互动;⑥重“管”而不重“理”的机制常常会使教师的创造性遭到毁灭性的打击;⑦课程资源就是课本;⑧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所以有学者指出“课程改革成在教师,败也在教师”。其中,全部正确的是( )
A:②③⑥⑧ B:①②⑤⑥ C:②③⑤⑦ D:①③⑤⑦ 144.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课程审议 B:活动分析 C:职业分析 D:工作分析 145.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具体途径是( )
A:上课 B:主动作业 C:被动作业 D:训练 146.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实施 C:教学过程 D:课程评价 147.课程计划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是( )
A:课程实施 B:课程评价 C:课程编制 D:课程目标 148.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假设理论是( )
A:潜在发展区 B:最近发展区 C:实际发展区 D:现有发展区 149.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 )
A:泰勒 B:施瓦布 C:斯克利文 D:斯滕豪斯 150.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最根本的特点是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提出( )
A:接受学习 B:有意义学习 C:发现学习 D:解决问题学习 151.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区分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的主要标志)是( )
A:强制性 B:开放性 C:自主性 D:自由性 152.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的是( )
A:布鲁纳 B:皮亚杰 C:瓦根舍因 D:赞科夫 153.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高中阶段以( )
A: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为主 B:综合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为主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 15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的角色是( )
A:知识的灌输者 B:学生生活的照看人 C:父母的代言人 D: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55.美国的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代,其中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的是( )
A:第四代评价 B:第二代评价 C:第三代评价 D:第一代评价 156.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他主性”学习转向( )
A:发展性学习 B:自主性学习 C:合作性学习 D:探究性学习 157.与课程教材的结构体系相匹配,在教学设计上,布鲁纳主张( )
A:有意义学习 B:发现学习 C:解决问题学习 D:接受学习 158.下列不属于当今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的是( )
A:教学是求异 B:教学是教化 C:教学是交往 D:教学是传输 159.某老师在做经验交流时,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性、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对学习情境创设的重要性,这位老师可能更支持( )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认识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联结学习理论 160.强调把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开发、实施以及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范围,强调评价者与具体评价情境的交互作用,认为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不论其是否与预定目标相符合,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的评价取向是( )
A:过程取向的评价 B:目标取向的评价 C:主体取向的评价 D:量化的评价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5)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