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
  1. 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融汇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丰富知识,另一方面又融汇了儒、佛、道诸家深刻的哲理,形成了高雅的精神文化。饮茶作为人的生理需要和生活方式转化为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不仅体现出人与人、人与茶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展现了人的人生价值观。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与茶文化精神是一致的。  重德,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茶德是茶道的灵魂。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对茶德早已确认,并崇尚备至。陆羽在《茶经》中提出的“精行俭德”,说明茶的美好品质应与品德美好之人相配,这是最早确立的茶德标准,也是中国茶道的精神所在。到了后来,唐代刘贞亮对茶德的阐述则更为具体:“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在当代,王泽农、庄晚芳等茶学专家,对茶德都作了深刻的注解。王泽农先生认为,茶道的本质精髓应该是“德”,德是天地的属性,天性、人性、茶性乃共性所在也。庄晚芳先生提出了“廉美和敬”为核心内容的茶德,他认为“廉俭”可以“育德”,以一杯清茶来推行清廉与勤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由此可见,茶德的树立和推崇,不仅为中国茶道形成奠定了基础,丰富了内容,而且也为人们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明确了方向。  尚和,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的又一重要表现。“和”是中国茶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茶道是在吸收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儒、释、道三家关于“和”的哲学思想贯穿于茶道之中,既是自然规律与人文精神的契合,也是茶的本性的体现,同时也是特定时代的文人雅士人生价值追求的目标。  中国茶文化对于“和”精神,主要表现在客来敬茶,以礼待人,和诚处世,互敬互重,互助互勉等。客来敬荼,以茶示礼,既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礼节。人们通过敬茶、饮茶,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这种习俗和礼节在人们生活中积淀、凝炼和阐发,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处世观念和行为规范。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茶文化关于人生价值的基本思想,构成互相联系统一的人生价值观,它是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当今世界面临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让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对于全人类的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鲁鸣皋《试析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


  2. 答案:
  3. 茶之于中国,就如同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茶伴随中国的历史篇章缓缓展开,中国茶史可上溯至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当时茶被作为一味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到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茶兴于唐,盛于宋,唐代饮茶蔚然成风,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产业的发展,全国范围内茶铺、茶馆鳞次栉比,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陆羽撰《茶经》三卷,阐述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等林林总总,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到了宋代,宫廷、地方官吏、文人雅士皆尚茶、崇茶,以相聚品茗为雅,进一步推动了饮茶之风的  蔓延。平民百姓也是不可一日无茶。“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这是宋代王安石对茶的赞美。明清时期茶叶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作罢龙凤团”使散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蒸青的制茶方法改为炒青,同时也推动了其他茶类的发展。茶随着历朝历代的兴盛而兴盛,繁荣而繁荣。茶与宗教的关系历来也相当密切,不难发现,很多名优茶都与宗教有一段渊源,很多茶最早也是由僧人所种植打理。道教最早将茶作为得道成仙的重要辅助手段,视茶为长生不老的灵丹仙草。佛家也偏爱茶,认为饮茶能“破睡”,帮助坐禅修行,还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历古有“茶中有禅、茶禅一味”之说。杭州龙井寺产龙井茶,余杭径山寺产径山茶,庐山招贤寺产庐山云雾茶,“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一点都不为过。茶也影响了各族人民乃至外国的文化及传统。从广东人的早茶到北方人的大碗茶,到日本的日式茶道,抹茶文化及英国的英式下午茶。千年来,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与各地文化相融合,开枝散叶,浸润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形成了具有各国特色、形式丰富的全球茶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更迭。与其同寿的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着中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叶嘉木承载着五千年的岁月,蕴藏了五千年的文化基因。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名片。“和敬清寂”是日本对唐宋时期习得的中国茶道的提炼和升华,但其中的精神已很难在中国茶人中寻得芳迹;中国千余种茶的品种、传统制茶工艺也有一大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殆尽。此时,急需国民更多关注茶学,研习茶文化,增进传播及教育,以保留、保护、复兴先人给予的茶文化瑰宝。 永恒都是经典的,而要做到经典必先在当下时代成为风尚与流行。让茶在时下成为一种流行、不被淘汰,这是生存与传承的根本。如何把茶做得时尚,让更多年轻人喜爱和接受,是今日茶叶传承之路上需要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今天的90 后、00 后们将是未来二三十年茶学传播的主力军,要让他们接受茶,就一定要摘掉茶古板的帽子,给茶换上上新潮的衣装。其实,中国茶的形式也并非一成不变。唐代茶就流行煮着喝,宋代流行点茶法,明清流行冲泡饮用。                                                                                         (选自戎新宇《茶,一张中国文化的名片》)


  4. 答案:
  5. 洞庭碧螺春,产自洞庭湖。

  6. A:错 B:对
    答案:错
  7. 龙井茶是长炒青的典型代表。

  8. A:错 B:对
    答案:错
  9. 西湖龙井在杀青时,叫“辉锅”。

  10. A:错 B:对
    答案:错
  11. 至元代,开始散茶的消费生产。

  12. A:对 B:错
    答案:对
  13. 瓷、茶、丝的三位一体,这是中国文明所输出的一组重要器物,它产生的世界性影响,是直接改变西方人的微观生活方式。

  14. A:错 B:对
    答案:对
  15. 茶多酚已成为第二个成为美国处方药的中草药。

  16. A:错 B:对
    答案:错
  17. 19世纪,中国茶传到印度、斯里兰卡。

  18. A:对 B:错
    答案:错
  19. 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体质为气虚质和阳虚质宜饮用绿茶。

  20. A:错 B:对
  21. 碧螺春条索是兰花型。

  22. A:错 B:对
  23. 由于突出的抗辐射功效,人们将茶叶称之为“原子弹时代的饮料”。

  24. A:错 B:对
  25. 三国时张揖著《尔雅》中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记载了饼茶的制作方法。

  26. A:对 B:错
  27. 润滑也是优质大红袍相当重要的凭证,指茶汤在喉腔轻顺下滑。

  28. A:对 B:错
  29. 茶氨酸在茶加工过程中还会发生氧化聚合生成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

  30. A:错 B:对
  31. 茶氨酸具有焦糖香和类似酱油的味道。

  32. A:对 B:错
  33. 1817-1833年,中国的茶叶出口货值占出口总值的比例,平均为60.8%。

  34. A:对 B:错
  35. “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指的是一种艺术形式而非将茶分到杯中。

  36. A:对 B:错
  37. 白茶的采摘时在清明前后,福鼎的开采时间要比政和早。

  38. A:错 B:对
  39. 茶在宋以前的饮用方式是生煮羹饮,到了宋代形成独特的煎茶茶事形事。

  40. A:错 B:对
  41. 茶多酚里的儿茶素与蛋白质结合具有杀菌、抑制病毒的作用。

  42. A:错 B:对
  43. 白茶,属中度发酵茶。

  44. A:对 B:错
  45. 属于不发酵茶的有__。

  46. A:龙井茶 B:日照绿茶 C:信阳毛尖 D:崂山绿茶 E:安吉白茶 F:碧螺春
  47. 下列属于描述铁观音干茶外形的词汇有:__。

  48. A:沉重匀整 B:肥壮圆结 C:色泽砂绿 D:条索卷曲
  49. 如果拼配口感较醇厚的大红袍,可能呢就得侧重选用__之类口感较为厚重的料。

  50. A:肉桂 B:水仙 C:铁罗汉 D:丹桂
  51. 正山小种干茶外形特征为:__。

  52. A:条形短平 B:干茶色泽乌润 C:稍有毫 D:条索紧结
  53. 下列描述属于寿眉的有__。

  54. A:外形上叶张舒展 B:汤色杏黄 C:叶脉微红 D:滋味鲜醇 E:叶色呈灰绿带黄
  55. 《茶经》7000多字,对__等进行了全面详尽的论述。

  56. A: B:品茶规则 C:制茶 D:采茶 E:茶的人工栽培方法 F:茶事形式
  57. 下列加工中不需要杀死多酚氧化酶的茶有__。

  58. A:正山小种 B:碧螺春 C:凤凰单枞 D:金骏眉 E:祁门红茶 F:坦洋工夫
  59. 茶叶奇妙的味感由茶叶里的__三种特征成分表达出来的。

  60. A:

    茶氨酸

    B:

    茶色素

    C:

    咖啡因

    D:

    茶多酚

    E:

    维生素

  61. 下列加工中需要杀死多酚氧化酶的茶有__。

  62. A:正山小种 B:碧螺春 C:金骏眉 D:凤凰单枞 E:安吉白茶 F:日照绿茶
  63. 属于蔡镶《茶录》中的词句的是__。

  64. A:茶有真香 B:茶味主于甘滑 C:茶色贵白 D:茶型贵圆
  65. 下列茶属于陈椽教授提出的六大茶类的是__。

  66. A:广西六堡茶 B:白毫银针 C:古树红茶 D:太平猴魁 E:君山银针 F:茉莉花茶
  67. 下列茶事形式变化的顺序是__。

  68. A:唐-点茶 B:明-泡茶 C:宋-点茶 D:宋-泡茶 E:唐-煎茶
  69. 东方美人的干茶色泽有__。

  70. A: B: C: D: E:
  71. 属于全发酵茶的有__。

  72. A:坦洋工夫 B:碧螺春 C:凤凰单枞 D:金骏眉 E:祁门红茶 F:正山小种
  73. 适合煮的茶有__。

  74. A:普洱饼茶 B:老白茶 C:老寿眉 D:水仙 E:黑茶 F:肉桂
  75. __杀青时有锅炒,在干燥中采用了烘青的方式。

  76. A:安吉白茶 B:凤凰单丛 C:碧螺春 D:龙井茶
  77. 碧螺春的外形是__。

  78. A:直条形 B:针形 C:花形 D:卷曲形
  79. 基本茶类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__和黑茶六类。

  80. A:黄茶 B:春茶 C:青茶 D:花茶
  81. 不属于六大茶类的是__。

  82. A:滇红 B:白牡丹 C:黄山毛峰 D:茉莉花茶
  83. 白茶大批量生产采用__机进行烘焙。

  84. A:揉捻机 B:焙笼 C:萎凋槽 D:烘干机
  85. __比的是汤色、泡沫是否细腻、持久。

  86. A:点茶 B:水丹青 C:茶百戏 D:斗茶
  87. 乌龙茶起源于__,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88. A:广东 B:福建 C:云南 D:台湾
  89. 每100克茶叶中氟含量可达__毫克。

  90. A:10到15 B:5到10 C:10到12 D:15到20
  91. 不属于红茶的是__。

  92. A:梅花红茶 B:祁门红茶 C:滇红 D:正山小种
  93. 南宋陆游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中“分茶”指的是 __。

  94. A:点茶 B:煎茶 C:斗茶 D:茶百戏
  95. 在众多古茶树中,__大茶树是最有代表性的。

  96. A:福建 B:云南 C:浙江 D:四川
  97. 烘笼进行烘干的方式称为__。

  98. A:烘青 B: C:晒青 D:蒸庆
  99. “红茶”的英文是__。

  100. A:Black tea B:Yellow tea C:Oolong tea D:Red tea
  101. __代是我国历史上茶学研究最为鼎盛、出现茶著最多的时期。

  102. A: B: C: D:
  103. 我们国家蒸汽杀青的绿茶,目前只有__。

  104. A:雨花茶 B:恩施玉露 C:信阳毛尖 D:碧螺春
  105. 记载了饼茶的制作方法的文献是__。

  106. A:《尔雅》 B:《荈赋》 C:《广雅》 D:《茶经》
  107. 对茶的人工栽培方法,采茶、制茶、茶具、茶事形式、品茶规则等进行了全面详尽的论述的典籍是__。

  108. A:《荈赋》 B:《广雅》 C:《茶经》 D:《尔雅》
  109. 经研究,长期饮用__可以显著提高体内脂酶活性,促进脂肪分解代谢。

  110. A:青茶 B:白茶 C:红茶 D:绿茶
  111. 绿茶中__与涩味、鲜味、甜味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味型结构。

  112. A:咖啡碱 B:茶氨酸 C:茶多酚 D:茶多糖
  113. 下列为西晋大文学家左思所作的是__。

  114. A:《荈赋》 B:《尔雅》 C:《娇女诗》 D:《茶经》
  115. 以下为许次纾所著的茶书是:__。

  116. A:《茶录》 B:《茶疏》 C:《茶谱》 D:《煎茶七类》
  117. 《斗茶图》为__所作。

  118. A:宋徽宗 B:蔡镶 C:刘松年 D:赵孟頫
  119. 不属于再加工茶类中的花茶的是__。

  120. A:菊花茶 B:梅花红茶 C:茉莉花茶 D:桂花龙井
  121. 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最高,为__。

  122. A:50~60% B:15%~25% C:35% ~45% D:20%~30%
  123. 以下为徐渭所著的茶书是:__。

  124. A:《茶谱》 B:《煎茶七类》 C:《茶录》 D:《茶疏》
  125. 《诗经》中涉及到“荼”的有__处。

  126. A:7 B:5 C:10 D:6
  127. 直到__,饮茶改为散茶直接用沸水冲泡。

  128. A:唐末宋初 B:宋末元初 C:元末明初 D:明朝中叶
  129. 江苏吴县的洞庭山是__的产地。

  130. A:绿牡丹 B:.碧螺春 C:大方茶 D:雨花茶
  131. 茶画《停琴啜茗图》为__所著。

  132. A:明·唐伯虎 B:明·王宠 C:明·文徵明 D:明·陈洪绶
  133. __市民茶文化活动亦不可遏制地澎湃兴起来。

  134. A:唐代 B:先秦 C:明清 D:宋代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1)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