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国李约瑟曾于抗战时期到访韶关与王亚南会谈。( )

  2. 答案:对
  3. 仲恺农学院1940年9月则迁至韶关乐昌西乡桂花村,并在那里坚持办学长达4年9个月,度过了抗日战争时期最艰苦的岁月。( )

  4. 答案:错
  5. 1944年4月18日至1944年5月6日,李约瑟在粤北地区先后走访了岭南大学、东吴大学和中山大学( )

  6. 答案:对
  7. 卢鹤绂、吴尚时、陈国达、杨成志、钟敬文、詹安泰、张云、邹仪新、何大章、曾昭璇等在粤北教学时建构起了不少原创性理论,成为了核物理、地理红岩学说、“珠江三角洲”地理概念、民族(俗)学、词学、中国经济学、天文学日食采像等领域研究的新声。( )

  8. 答案:对
  9. 岭南大学自创办以来,卅年间,培养了不少人才。政治家廖承志,音乐家冼星海,美术家司徒乔等,都曾在岭南大学或附属中学读过书。( )

  10. 答案:对
  11. 一代音乐大家冼星海与恩师冼玉清之间有着十分深厚的师生情谊。。( )

  12. 答案:对
  13. 抗日烽火中粤北高校人才辈出,中国图书馆学奠基人之一杜定友,中国化学工程先驱之一康辛元,经济学家郭大力等都是从粤北高校走出去的先师。( )

  14. 答案:对
  15. 中山大学的党组织团结进步学生,提出“读书不忘抗战,抗战不忘读书”的口号。( )

  16. 答案:对
  17. 抗战时迁韶学校师生与当地村民百姓形成情理交融的稳定状态主要表现在( )

  18. 答案:抗战情态###高洁情愫###学术情谊
  19. 曾在中山大学任教的先师( )

  20. 答案:马思聪###许幸之###李达###钟敬文
  21. 抗战时期内迁韶关的高校在( )方面丰厚了粤北生态人文资源。

  22. 答案:矿产资源的调查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调查研究###土壤地质的调查研究
  23. 迁至粤北的外来中学( )
  24. 冼玉清在岭南大学读书任教共三十四年,可谓桃李满天下,培养出( )等许多的优秀学生。
  25. 王亚南在哪些国家游学过( )。
  26. 王亚南首次到中山大学任教的时间是( )。
  27. 岭大村的岭南大学附属医院校医( )秉持医生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深受当地军民尊敬。
  28. 1951年,( )与私立广州大学、文化大学、广州法学院合并成华南联合大学。
  29. 仲恺农学院在( )迁至韶关乐昌西乡桂花村。
  30. 抗战时期的岭南大学,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如出演《七十二家房客》警察一角的岭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学生是 ( )。
  31. 促使中山大学等华南学府将粤北选作校址的首要原因是( )
  32. 关于粤北人文地理表述不正确的是( )
  33. 粤北省委青年部为了赶走中山大学督学张北海,安排法学院支部书记( )写了《告各界人士书》。
  34. 华南教育在烽火岁月中磨砺而成的先师精神的内核是( )。
  35. 不属于迁韶办学的先师们开启民智民风,奉献真才实学,参与地方建设的表现是( )
  36. 1943年在坪石与王亚南会面并提及中国官僚政治问题的外国学者是( )
  37. 在中山大学谁向王亚南提出“对中国官僚作出历史的社会的解释( )
  38. 抗战时期的岭南大学,名师辈出,被誉为“人民画家”的是 ( )。
  39. 在坪石中山大学辛勤任教、讲授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是( )。
  40. 下面粤北华南教育先师不是广东人有( )
  41. 1949年,冼玉清将1942年-1945年所写的大型七绝组诗结集为( )出版,共有八章112首,这些诗歌是她抗战时期逃难过程的亲身感受,是颠沛流离中的忧时愤世之作。
  42.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的作者是( )
  43. 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之后,岭大被迫停课,之后迁粤北复课,冼玉清又冒险追随岭大迁徙到( )。
  44. 中山大学由云南澄江迁往粤北坪石,时任代理校长是( )。
  45. 王亚南与郭大力初次相识的地点是( )。
  46. 以学术为伴侣,以毕生精力致力于学术事业,把对国家的爱扎根于岭南大学教育的无私奉献之中的是( )。
  47. 据不完全统计,中山大学参加东纵的党员和进步学生有( )人左右。
  48. ( )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期间,岭南大学并入中山大学,冼玉清转任中山大学教授。
  49. 1940年秋至1945年1月,中山大学在坪石的四年间,中共地下党组织在中山大学开展了大量艰苦卓绝的斗争,由( )直接负责联系各个党支部。
  50. 王亚南在中山大学开始教授高等经济学时,学生反应冷淡的最重要原因是( )。
  51. 出生于香港的黄本立,在香港陷落时还只是一名少年,他一人几经辗转才到达粤北坪石的( ),通过考试就读。
  52. 1942年夏韶师爆发的学潮斗争中,学校反动派( )被打倒了。
  53. 迁至粤北与港澳有密切渊源的中等院校有哪些?( )
  54. 私立岭南大学,于1952年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合并升格为华南工学院,现发展为华南理工大学。( )
  55. 广州市第二十八中学是( )
  56. “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就是在坪石华南教育艰难岁月中走出来的科学家,这是学有所成、科技救国的先师精神在新时代的有力体现。( )
  57. ( )是我国原子光谱分析领域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
  58. 国立中山大学初到坪石时,全校学生为1736人,1944年增加至4161人( )
  59. 解放后,( )并入华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今天的华南附属中学
  60. 两位广东籍科学家( )一同获得了201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61. 在坪石中山大学任教的四年,王亚南建立了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 )
  6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宋代的大儒张载对中国传统士人的道德使命的概括。( )
  63. 抗战时期,王亚南不仅是进步的知识分子,也是与社会的火热斗争息息相关的政治活动家,他积极宣传抗战,并在1933年亲自参加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等十九路军将领指挥的“一·二八淞沪抗战”。( )
  64. 抗日战争时期,以中山大学、岭南大学为代表的华南部分中、高等院校内迁粤北,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办学,对华南地区教育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
  65. 广州沦陷是在( )
  66. 据统计,抗战时期高级知识分子十分之三以上、中等知识分子十分之五以上、低级知识分子的十分之九以上参加了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內迁过程。( )
  67. 抗战时期,內迁的知识分子们,把报效国家的抗日热情化为扎实的学术研究,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学术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学者的国际声望。( )
  68. 广州沦陷后,中山大学于( )年迁至粤北坪石
  69. 下列人物中,抗战时担任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的是( )
  70. 王亚南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抗战时期,面对国民党的文化专制主义,大力倡导学术研究自由。( )
  71. 广东省文理学院搬到连县东陂后,由( )直接联系该校党组织。
  72. 1941年7月11日,中山大学法学院学生率先打出“迎邹挽许拒张”旗号。( )
  73. 抗战时期迁到韶关的高校有( )。
  74. 1941年和1942年,粤北省委青年部分别在乐昌和坪石举办了两期党员培训班,分别以( )党员为主。
  75. 1942年,香港陷落后,岭南大学迁到韶关曲江大村,逐渐招收了( )等地的学生,为党在岭南大学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76. 经过党组织的推动,到1942年中山大学党员达到( )多名。
  77. 朱振生、关照禧、伍子高、罗湘林四位党员学生考入岭南大学。( )
  78. 1938年10月12日,日军从( )登陆广东。
  79. 中山大学有建立党委或全校性的总支。( )
  80. 中山大学迁到韶关后,聘请了一批进步学者和著名教授到校任教,如( )等。
  81. 韶师是由旧学的书院发展而来的,它的历史可追溯至北宋时期建立的濂溪书院。( )
  82. 中共地下党在韶师的主要工作是宣传进步思想和( )。
  83. 韶师是广东省建立最早、历史最长的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之一,被誉为( )。
  84. 中共地下党在韶师通过筹办( )刊物宣传新思想。
  85. 据史料记载,( )率领的部队曾在韶师宿营( )。
  86. 韶州师范学校(简称韶师),创建于( )年。
  87. 韶师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抗日救亡运动,成为粤北青年学生运动的主要阵地。 ( )
  88. ( )中共在韶师成立了中共韶师支部,这是粤北最早成立的学校党支部之一。
  89. 中共地下党最初在韶师成立男生和女生两个支部。( )
  90. 中共地下党在韶师瓦解反动党团的工作主要包括( )。
  91. “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这话是( )说的。
  92. 被中国媒体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是( )
  93. 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特藏室”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农史研究的研究中心和古农书藏书中心( )
  94. 李约瑟博士被英国政府派遣来华交流的主要原因有( )
  95. 被称为“继达尔文之后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生物学著作之一”是《化学胚胎学》( )
  96. 《白头惟有赤心存——风雨九十年琐忆》的作者是吴大琨( )
  97. 促使李约瑟引起学习汉语的兴趣三位中国留学生是( )
  98. 誉为“化学胚胎学之父”的是( )
  99. 在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首卷《导论》“序言”中,记述与李约瑟接触过的华南教育先师在( )
  100. 在本专题中提到与李约瑟来华相关外国人有( )
  101. ( )年1月,冼玉清出生于澳门富商大家。
  102. 冼玉清大半生研究岭南文史,学术成就斐然,著述丰硕。她的著作主要有( )等。
  103. 冼玉清的学术表现出了鲜明的( )乡土主义之特点。
  104. 冼玉清专注学问,为岭南文化研究献出毕生精力,在( )等方面功昭学林,被誉为“千百年来岭南巾帼无人能出其右”的“不栉进士”、“岭南才女”。
  105. 冼玉清,别署碧琅玕馆主、碧琅玕馆主人,岭南大学、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
  106. 冼玉清所著《碧琅玕馆诗稿》深为当时的文人学士所赞赏。( )
  107. 抗战八年期间,冼玉清的不少诗词和文章,体现了她崇高的民族气节。( )
  108. ( )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日寇当时要在港的冼玉清和前清翰林张学华牵头组织香港东亚文化协会,冼玉清断然拒绝,浩然正气,真是难能可贵。
  109. 受恩师陈子褒的影响,冼玉清自幼立志救国,委身教育。( )
  110. ( )年10月,广州沦陷,岭南大学迁香港开课,冼玉清随岭大迁到香江。
  111. 下列哪些人对王亚南的学术活动有帮助( )。
  112. 郭大力和王亚南为翻译《资本论》一共耗费了十年时间。( )
  113. 王亚南刻苦学习,掌握了哪几门外语( )。
  114. 首次将《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的人是( )。
  115. 首次将《资本论》三卷本译成中文的作者是郭大力和王亚南。( )
  116. 《资本论》三卷本中文译者是( )。
  117. 《资本论》的作者是( )。
  118. 郭大力邀请与王亚南决定一起翻译资本论的原因是( )。
  119. 王亚南的头衔有( )
  120. 王亚南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家。( )
  121. 王亚南先生给自己在坪石武阳司村的住所封了一个名号,称为“野马轩”。( )
  122. 内迁韶关的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入伍、文化下乡”运动,对粤北民众产生的影响包括( )。
  123. 中国高等教育在( )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规模空前的搬迁运动。
  124.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梁钊韬先生的《粤北乳源瑶民的宗教信仰》等著作形成了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方法。( )
  125. 1937年11月,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搬迁至云南昆明后改称为( )。
  126. 国立中山大学从云南迁至韶关的因素有( )。
  127. 华南高校搬迁至韶关,全部集中在粤北坪石。( )
  128. 抗战时期内迁韶关的高校在( )方面推动了粤北教育文化事业进步。
  129. 穗港澳高校内迁韶关的原因主要有( )。
  130. 抗战时期,迁往韶关的高校数量有( )所。
  131. 以下关于情理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132. 从产生及起源上看,在人们的思考顺序中,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情是最早出现的反应。( )
  133. “当时还没有正规的教室,是在一个半山腰上课,老师必须拎着一个手炉放在教案旁”。更有甚者,“上了个把月的课,就因日军入侵而找不到学校”。该描述说明( )
  134. 教育要同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紧密联系起来。( )
  135. 以下曾作为广东战时省会城市的是( )
  136. 关于挖掘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的红色文化因子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137. 抗战时迁韶学校广大师生与当地村民百姓之所以会产生深厚情谊,主要原因有( )
  138. 以下关于情理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139. 力主农学院迅即迁入内地,以促进内地农业生产,支援抗日战争的迁韶先师是王亚南。( )
  140. 以下表现中与抗战时期迁韶师生移风易俗、造化百姓相关的是( )
  141. 中大、岭大等校迁到粤北后,广泛利用粤北当地资源并服务于当地。( )
  142. 抗日战争时期,曾内迁粤北的高校有 ( )。
  143. 岭南农学院毕业生陈凌风、朱明凯,抗战期间奔赴延安,作出的贡献有( )。
  144. 以中大、岭大为代表的高校大量内迁粤北,客观上促成偏处一隅的粤北成为华南教育中心。( )
  145. 抗战前,我国高等院校(含专科学校)共计 ( )所。
  146.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认为“我国大学本不甚发达,每一万国民中,仅有大学生( )人,与英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147. 国民政府决定以“战时须作平时看”为办理方针。理由是( )。
  148.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高校内迁的主要原因是 ( )。
  149. 高校大量内迁粤北,保存和发展了华南地区国家的教育精华,延续了中华文化血脉。( )
  150. 在日本侵华过程中,日军将我国高等学校作为重点打击目标,原因是( )。
  151. 在坪石,中山大学大力开展科学文化教育和抗日救亡宣传教育,免费为村民开办文化识字班、乡村教育进修班和民众学校。( )
  152. 据统计,抗战时期内迁到韶关的大中专学校就有30多所,其中包括( )。
  153. ( )时期,以中山大学为代表的华南地区中高等院校内迁粤北乐昌坪石,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内迁清远连州东陂,私立岭南大学、培正培道联合中学等一大批当时知名大中学校纷纷迁抵粤北。
  154. 内迁高校在粤北大地播撒下了人文教育的不灭火种,传播了新思想、新文化,开启了民智民风,对战时高等教育的恢复发展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粤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
  155. 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在抗日战争隆隆炮火中,九载十迁弦歌不辍,初心如磐砥砺笃行。 ( )
  156. 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 )时指出: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
  157. 从1944年冬到1945年春,据不完全统计,有江国光等30多名广东省立文理学院的中共党员和进步群众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奔赴到( )中区等各个武装斗争的前线。
  158. 抗战时期,( )等一大批名师名家来到粤北,开启了烽火育人、教育兴邦的历程。
  159.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广东国民政府搬迁到韶关,一批穗港澳的大中小学校随之辗转迁徙至粤北( )等地,展开了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的过程。
  160. ( )教授带领师生深入瑶乡调查,发表了《粤北乳源瑶人调查报告》。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1)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