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组织应充分考虑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并帮助员工扫清那些影响他们成功的障碍。

  2. 答案:对
  3.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1,两个变量相关程度越强;0表示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相关,正相关表示两个变量的变化方向一致,负相关则表示相反。

  4. 答案:对
  5. 个体不安全行为的行为主体是个体,是指哪些确实导致事故或者可能导致事故的个体行为。

  6. 答案:对
  7. 安全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但如果当前情境下,一些重要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或一种社会需要被放大,安全需要的作用依然不会被减弱。

  8. 答案:错
  9. PTSD是一种由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所导致的个体心理障碍,其症状伴有情绪和行为两方面的异常改变。

  10. 答案:对
  11. 关于人失误的原因分析多因素理论,主要从“人—技术—组织”三类因素着手分析。

  12. 答案:对
  13. 劳伦斯认为,在生产中发出了初期警告的情况下,行为人在接受、识别警告,或对警告作出反应等方面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事故。

  14. 答案:对
  15. 观察法是观察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观察结果按时间顺序做系统记录的方法。

  16. 答案:对
  17. 注意指向某一对象或活动的稳定性很难保持恒定不变,会随注意时间的延长出现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

  18. 答案:对
  19. 我们在谈论某种心理现象的时候,往往需要以生物——心理——社会诸因素整合的视角去看待它,分析安全心理的成因,也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20. 答案:对
  21. 企业重大变革是员工心理危机产生的重大诱因。

  22. 答案:对
  23. 人类大多数的行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反射行为,刺激不能单独决定反应,有机体才是决定反应的因素。这就是解释行为的第二个模型:S--O--R模型,也被称为认知模型。
  24. 在生产活动中,作业人员应当通过意志努力保持恰当的注意状态,指向明确抗干扰、注意集中不涣散、维持稳定不疲软。
  25. PTSD,是一种由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所导致的群体心理障碍,其症状伴有情绪和行为两方面的异常改变。
  26. 使用问卷法收集数据,首先应当编制或选取恰当的问卷。
  27. 因为行为是主体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就意味着同一个体在同一刺激作用下,会因所处环境不同而有不同的反应。不同的个体在同样的环境下,有可能会有相同的反应。
  28. 情绪具有两极性:在性质上有肯定与否定两极,在动力上有增力和减力两极,在强度上有强和弱两极,在状态上有激动与平静两极。
  29. 在管理实践中,合理设计强化程序和强化物,适度运用强化,将个体行为引向组织目标的实现,还是会产生很好的实际效果。
  30. 公开的观察可能影响到观察的可靠性,但隐蔽的观察可能会侵犯到被观察者的权利,因此,观察通常是公开的。
  31. 组织冒险行为在具体行为过程中,忽视安全投入和安全管理,带来不良安全影响的行为。
  32. 下列哪些是预防不注意产生差错的措施() 。
  33. 确定某一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叫判断。正确的判断,来自全面的感知基础上的积极思维。产生判断过程失误的原因主要有()。
  34. 常用的取样方法主要有().
  35. 与客观的测验比较,()对于人员选拔的可靠性较差,但在已经通过客观测验的入选者中进行,可以获得一些客观化测验无法获得的信息,如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
  36. 事故出现后,为了能及时做出反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有关人员应具有这样一些心理品质:能及时体察异常情况的出现面对突发情况和危急情况能沉着冷静,控制力强;应变能力强,能独立做出决定并迅速采取行动等。这些心理品质大都属于人的()。
  37. ()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在客观、准确的工作分析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建立科学的人员管理体系。
  38. ()的目的是了解个体在某个专业领域的既有水平,预测个体今后在此专业领域成功的可能性。
  39. ()是对工作一个全面评价的过程,整个过程包括五个环节:计划、设计、分析、结果、运用指导。
  40. ()又称职位要求,反映任职的资格,用来说明从事某岗位工作的入职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一般要求、生理要求和心理要求。
  41. 我们还应当考虑到当表征信号的某种属性失效或对某类群体失效时,人们将无法感知到其存在,因此,按照安全学冗余系统的思想,向作业者提供的作业信号也应当根据需要尽可能进行冗余设计。
  42.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贯穿在一个人的全部活动中,如对人对己的态度、做事的意志努力、情绪的体验和调控、认知的风格和方式,这些方面一旦形成稳定的特征,就成为人格的一部分,是人格社会属性的体现。
  43. 短时记忆信息激活量有限、信息保存时间较短,特征相似的项目间容易发生混淆、容易受其他任务的干扰等等。
  44. 违章操作就是生产操作过程中的人机系统的失误,违章操作强调人机协调过程不良。
  45. 等比变量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46. 安全生产需要作业者在稳定的情绪、平静的心境下集中精力的工作。人际关系不良、家庭冲突等各种社会因素,都容易造成作业者分心、感觉及反应迟钝,造成失误率增加。
  47. 在录用求职者时,可以先采用多项截止法把不符合要求的求职者筛选掉,再采用多元回归法计算剩下的求职者的校标分数,这样就能较好地做出人员选拔的决策。
  48. 组织冒险行为是指在组织决策中没有把安全放在辅助生产的位置上,没有制定或没有完善安全规划和措施.
  49. 勒温场动力理论模型。该理论的核心是解释了行为背后的推动力。
  50. 大家应当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在紧急情况下才能临危不乱、转危为安。
  51. 与机器相比,人的信息处理能力、肢体运动轨迹的精度等很多方面都是有限的。
  52. 简单随机抽样是先将总体的全部单位按照某种顺序排列编号,然后以总体的数量和样本容量的比值作为抽样间隔,在第一个抽样间隔内随机抽取一个单位作为第一个样本单位,并按抽样距离进行等距抽样,直到抽取最后一个样本。
  53. 平均数差异检验可以用于对总体和样本平均数是否存在差异进行检验,也可以用于对双总体平均数差异进行检验,还可用于同时比较多个总体间平均数之间的差异。
  54. 从不同的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进行分类,可将压力源分为()。
  55. 科学的取样程序包括()。
  56. () 是指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长期或一段时间内形成的,并被一定群体或个体主观上或客观上所认可的、经常性的违反安全管理规程的一种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
  57. 个性心理结构是由意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三部分构成。
  58. ()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59. 通过直接分析由感官接收到的刺激或事件的原始特征来获得对刺激或事件意义的认识属于(   )的知觉加工方式。
  60. 因为知觉具有恒常性,所以一旦被认识的事物无论如何变化还能被认识为原来的事物。
  61. 熟悉的、新颖的信息都有助于人们将其从众多信息中进行(    )
  62. 交通信号灯的设计既使用色彩又使用位置对交通信号编码,这符合安全系统冗余设计的原则。
  63. 将要知觉的对象赋予相同的物理属性,如给小组成员统一着装,符合知觉(   )的要求。
  64. 情绪总是损害人的理智,必须对其加以克制。
  65. 我们可以通过对他人表情的观察推断其当前的态度或想法,这体现了情绪的(  )
  66. 人在应激状态下一定会导致注意力范围缩小、记忆水平下降,行动准确度降低,不利于安全。
  67. 因为一次偶然的失败,就认为自己将一事无成,这是一种(   )的不合理信念。
  68. 情绪都是一时的,持续性不强,不会对人的安全行为产生破坏。
  69. 人的情绪体验总是同时伴随着生理变化,并在行为上表达出来。
  70. 事故心理原因调查,其重点在于只要弄清事故起因中人的心理因素,研究事故心理因素的性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为消除或减少这些因素提供科学依据。
  71. 当作业者自认为技能过关、对设备的可靠性也信赖、又缺乏外在的约束力时,违章动机或冒险动机就不会转化为违章行为或冒险行为。
  72. 每种感觉产生的过程都包含刺激过程、传入过程和感觉三部分
  73. 在弱刺激条件下,由于刺激强度不够,可能使一个强神经类型的人感受不到面临危险;在强刺激条件下,由于刺激强度过大,可能使一个弱神经类型的人难以忍受而面临危险。
  74. 长时间重复性的单调枯燥工作会造成疲劳,降低作业者的动机和兴趣,产生厌倦和烦躁情绪,甚至失去控制情绪的能力,导致人失误。
  75.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既包括在许多基本活动中都必须具备的一般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等。
  76. 作业者的准备状态,特别是对作业的预期会影响对信息的觉察和判断。
  77. 心理的测量很少能达到等比水平,且对比率变量的统计分析方法与等距变量的统计分析方法没有什么不同,因此,等比变量在心理研究中运用很少。
  78. 人的注意范围没有局限性。
  79. 定性研究在程序上虽然经过发展,但仍没有形成了一套流程。
  80. 一般能力倾向测验是测量一个人的多方面的潜能。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的结果通常是职业咨询、分类和安置决策中最有效的信息。
  81. 从行为后果的角度,个体不安全行为可以分为引发事故的个体不安全行为、扩大事故损失的个体不安全行为和没有造成事故的个体不安全行为。
  82. 行为塑造理论通过运用奖励或惩罚来控制行为产生和消失的环境,从而控制行为出现的频率,并且对奖励的运用更甚于对惩罚的运用。
  83. 工作倦怠包括()维度。
  84. 产生行为过程失误的原因行为是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做出的能动反应。产生行为过程失误的原因主要有:() 。
  85. ()工作由于缺乏足够的刺激,也会引起疲劳感。
  86. 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是()
  87. 按照弗鲁姆的观点,激励力量的决定因素之一效价是指(  )
  88. 按照赫茨伯格的观点,所有需要的满足,都有利于提高人工作的积极性
  89. 安全的需要是所有人的基本需要,为了满足该需要,人在任何情况都不会做危及自己安全的事情。
  90. 内在动机是在内部力量引导下所产生的动机,无需外力作用。
  91. 动机对行为具有( )作用
  92. 为了对压力刺激做出反应,人的各种生理功能被调动,所以,压力对人的健康是有利的。
  93. 以下关于压力和工作绩效关系表述恰当的是( )
  94. 人们对发生的事件的一系列认知评估,决定了一个人的压力体验。
  95. 人们在压力状态下,不仅会感到紧张,还会产生一系列不能主动控制的生理反应,如血压血糖水平的变化
  96. 一般适应综合征的第二个阶段是( )
  97. 工作内容的分析是指对工作全过程及重要的辅助过程的分析,包括工作步骤、工作流程、工作规则、工作环境、工作设备、辅助手段等相关内容的分析。
  98. 增力情绪则会使人在工作时动作缓情、反应迟钝、判断力下降,很容易导致人失误。
  99. 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所得结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100. 安全心理学研究方法对于大家以后进行安全心理学研究很重要,对于研究成果能否应用也很关键,所以需要大家多看一下课本和有关的参考资料,真正掌握这些方法。
  101. 心理防卫机制是一种积极的缓解压力的方式。
  102. 疲劳是指在长时间连续或过度活动后引起的肌体不适和工作绩效下降的现象。疲劳尤其是过度疲劳会影响人的活动的正常进行
  103. 特殊能力测验就是对运动、机械等专业能力的测量,也可以说是测定智能的特殊因素的一种测验。它具有诊断和预测的职能,也就是说它即能够判断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又能对其在所从事的活动中适应和成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104. 安全心理学主要研究内容有: ()。
  105. 减少疲劳的核心是使工作负荷保持在()的水平。
  106. 安全问题涉及员工个人、员工群体、作业条件和组织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因素,因此,安全问题是一个()的问题。
  107. ()是指从事一项工作的难易程度。
  108. 人的感官机能对感觉没有影响。
  109. 准实验设计的实验处理最常用的是时间序列设计。
  110. 注意的产生有些时候也并没有事先明确的目的,在注意的持续过程中也不需要个体明确的意志努力,我们把这类注意叫无意注意。
  111. 疲劳是一种人体的自我防卫机制,是向人体发出的警报。通过自我感知的疲劳和他人观察到的疲劳,使人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能力进行判断,以确定是否停止工作、进行休息。
  112. 按照被试接受实验处理不同,实验设计有()。
  113. 与客观的测验比较,()对于人员选拔的可靠性较差,但在已经通过客观测验的入选者中进行,可以获得一些客观化测验无法获得的信息,如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
  114. 当管理方法与作业者的气质类型匹配,失误率就会降低。
  115. 短时记忆的内容一部分来自感觉登记,另一部分则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的,短时记忆过程,不仅是短暂的心理呈现,还可以进行新旧信息的加工,所以,短时记忆还包含了工作记忆的成分。
  116. 管理者不但要善于使用人才,还要善于发现人才和挖掘职工的潜能,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工人工作热情高,心情舒畅,心理得到满足,不但可避免人才浪费,而且有利于安全生产。
  117. 心理学上把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称为()。
  118. 运用相关信息进行工作分析,内容包含两个部分:对工作内容及岗位需求的分析;对岗位、部门和组织结构的分析。
  119. 同时进行工作时,需要操作者具有注意分配的能力。
  120. 现在很多心理学实验系统可以在计算机上实现,不仅可以进行实验演示,还可以进行实验设计,开展实验研究。
  121. 关键事件法是由美国学者J.弗拉纳根和R.伯恩斯提出的,它仅通过收集工作中的“关键事件”用于职务分析,大大减少了工作分析的工作量。
  122. 能力测量按照所测能力的类别,可分为一般能力测量、特殊能力测量和()。
  123. 主题统觉测验是由瑞士精神医学家罗夏克1921年编制的一套人格投射测验。
  124. 定距变量反映变量在数值上的差别和间隔距离,相邻数值之间的差是相等的,存在绝对零点。
  125. 实验设计是在有控制的、较严密的程序中,揭示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设计。
  126. 工作越单调,作业者的精神压力越大,发生人失误的可能性就越大。
  127. 能力强的人无用动作少、工作效率高、体力消耗少,不易感到疲劳,而疲劳正是事故的温床。
  128. 不能单纯地评论情绪对人的影响是好是坏,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29. 心理测量是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对他的某种心理特征做出数量化的解释。
  130. 能力测量是运用经过精心研究,设计出的各种标准化量表对人的气质进行定量分析,并用数值表示其水平的一种方式。
  131. 意志是群体自觉地确定目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32. 任务的复杂性是目标与绩效之间关系强度的最后一个调节因素。对于更多的复杂任务来说,努力不会直接产生明显的结果,个体也必须决定应如何努力以及努力的方向。
  133. 长时记忆的问题主要是人在将信息存入长时记忆和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过程中,发生记错、遗忘和提取错误。
  134. 影响安全的心理活动主要指人的认知活动、情绪活动、意志活动以及注意状态等。
  135. 各种事故致因理论都一致地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136.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最佳时间是灾难发生后12~48小时之间是理想的干预时间,16周后效果甚微。
  137. 简单随机取样就是使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取。
  138. 安全心理学对我们提高人员管理的效果没有帮助。
  139. 心理测量可以了解个体的能力、人格和心理健康等心理特征,从而为因材施教或人尽其才提供依据。
  140. 关于人失误的原因分析,使用单因素理论分析就可以了。
  141. 定性研究对测量工具和方法标准化的严格要求,使研究过程和结果成为可重复的、能被反复验证的,所以定性研究也被认为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142. 在生产活动中,作业环境的设计和安排也应当有利于作业人员保持注意的良好状态。
  143. 对作业者而言,工作越复杂,对技术的要求越高,就越难精细地完成,越容易发生操作失误。
  144. 定序变量是反映变量具有的等级或顺序。
  145. 常用的自陈法有访谈法和问卷法。
  146. 从变量与变量的关系上,变量可分为相关变量与因果变量。
  147. 在做好人职匹配的基础上,还应善于应用激励理论、采取有效的手段激发各级人员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强化安全工作的习惯,抑制“三违”行为。
  148. 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49. 关于职业枯竭起因,Maslach和Leiter于1997年提出了职业枯竭的工作匹配理论。他们认为,员工与工作在几个方面越不匹配,就越容易出现职业枯竭。包括:()。
  150. 全心理学主要研究内容有:()。
  151. 基于行为改进的安全观察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52. 记忆过程可以分为()。
  153. 所谓(),就是要使机器在运行、显示和使用上适应人在生理、心理方面的特性和局限性。
  154. 典型的()包括一般能力或智力、感知速度、知觉能力、记忆能力、言语能力、数字能力、推理分析能力及空间机械能力。
  155. 对个性差异进行测量的称为(),包括个性测验、气质测验、兴趣和态度测验等等。
  156. 通过对工作的详尽分析,在最终形成详尽的报告,称为()。
  157. ()包括生理测量(如心率、诱发电位),作业测量(如作业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工作负荷的主观感受测量(如对工作难度的主观评价)。
  158. ()包括紧密联系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部分。
  159. 现代人机设计思想的基本原则是()。
  160. ()是指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长期或一段时间内形成的,并被一定群体或个体主观上或客观上所认可的、经常性的违反安全管理规程的一种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
  161. 典型的()包括一般能力或智力、感知速度、知觉能力、记忆能力、言语能力、数字能力、推理分析能力及空间机械能力。
  162. ()又叫重复测量设计,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在一个变量上接受所有不同水平的实验处理,每次实验处理后,被试都接受一次测量。
  163. ()就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工作量,是劳动者工作条件的一个指标,与劳动者的健康、收益和工作态度相关,也是人机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
  164. 情绪是人在从事某种生产作业时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是一个人在对客观事物抱有某种态度时所伴有的内心体验,它具有两极性。
  165. 人失误的研究、工作场所优化研究和事故原因与心理的关系的研究一样,都为我们提供了事故与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关系都经过了严格的科学研究和论证,是我们未来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
  166. 培训和实践可以增强人的能力.因此,应对职工开展与岗位要求一致的培训和实践,通过培训和实践提高职工能力。
  167. 工作中我们要根据记忆的特点对相关信息内容及其载体、呈现环境进行设计,既方便内容记忆,也方便内容的提取和使用,减少因为记忆而造成的安全问题。
  168. 作业环境因素包括噪声、振动、温度、湿度、通风、照明、色彩、粉尘、水汽、烟雾及作业空间等因素,作业环境因素对作业者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人的失误率。
  169. 工作时间越长,越不容易导致精神疲劳,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失误率降低。
  170. 威格里斯沃思提出,人失误构成了所有类型事故的基础。他认为,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信息不断地作用于操作者的感官,如果操作者对于刺激能作出正确的响应,事故就不会发生;反之,如果错误或不恰当地响应了一个刺激,也就是出现人失误,就可能会出事故。
  171. 从数量的连续性上,变量可分为连续变量和非连续变量。
  172. 人失误研究的模型只有拉斯穆森(J Rasmussen)提出的SRK模型。
  173. 提供相同的刺激,并不能预期大家都会有相同的反应。
  174. 自动化程度越高,监视仪表等工作人员越不容易发生不注意。
  175. 在知觉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主体预先特定的准备状态对后续出现的事物的认识产生的影响,这被效应叫做心理定势的作用。
  176. 人的感觉器官具有很强的感受性,对外界事物变化的感知很精确。
  177. 定性研究要求有一套标准的程序。包括研究的设计和取样、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强调应用的研究还将探讨结果的应用。
  178. 诱发压力的原因称为压力源或应激源,能引起应激的各种具有刺激性的事物都可以成为应激源。
  179. 作业者对所从事的工作是否感兴趣,与其失误率密切相关。
  180. 无论哪种感觉,其结果相对于精密仪器而言,都具有模糊性。
  181. 安全心理学就是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从减少人身伤害、防止事故、保证生产安全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182. 定性研究是人类学、人种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基本方法论。
  183. 测量的标准化首先是测验题目的标准化,就是对每一个被测量者给以相同的测验题目。
  184. 如果在选录人员时有充分的时间对拟选录人员进行培训观察,那么可以将多项截止法、多元回归法分阶段反复使用,把筛选过程分成若干阶段,这叫多重筛选法。
  185. 人因事故的预防,需要从人的失误或不安全行为入手,厘清其来龙去脉,综合治理。
  186. 初步筛选出来的项目不需要通过预测进行项目分析,就可以为筛选正式使用的题目提供客观依据。
  187. 短时记忆保持在1小时之内,且其容量有限,大致为7±2个组块,比如不加区号的固定电话号码位数长度就没有超出短时记忆容量。
  188. 量化研究在其逻辑上是一种演绎式的研究。
  189. 强迫症和睡眠障碍是职工常见的心理不健康症状表现形式
  190. 事故的发生率和职工的性格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无论技术怎样好的操作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性格特征,也常常会发生事故。
  191. 当在注意分配的情况下误差增加时,更为根本的办法,应当是重新考虑作业环节的设计,避免使操作者处于时间共享过载、注意分配困难的作业条件下,减少对人心理努力程度的要求
  192. 反应时间指的是从刺激呈现到外部反应开始所用的时间。
  193. 知觉的恒常性能帮助我们适应变化的环境,保持认知的稳定性,但也要警惕一些特殊的环境条件导致的错觉。
  194. 事故心理救援常见于对受事故伤害者进行的专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劝导与鼓励,特别是指对经受轻微伤害者给予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慰问等。
  195. 关设计根据收集数据的方式又可以分为横向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
  196. 领导者在职工工作安排上应该因人而异,使人尽其才,去发挥和调动每个人的优势能力,避开非优势能力,使职工的能力和体力与岗位要求相匹配。这样可以调动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提高生产率,保证生产中的安全。
  197. 作业现场的照明光线,既不能太弱,太弱会大大降低视觉感受性,也不能太强,太强则使人眩目。
  198. 当工种与作业者的气质类型匹配时,失误率就会降低。
  199. 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
  200. 对能力的测量称为能力测量,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倾向测验,学习能力测验等等。
  201. 不是所有感觉都与外在刺激的性质和强度有关。
  202. 任务规定的完成时间越短,管理者和作业者就越容易简化程序、违章操作,甚至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决策失误、行为失误。
  203. 从产生根源的角度来看,个体不安全行为可以分为意外差错和冒险行为。
  204. 从人的需求角度可将压力源分为()。
  205. 编制一份问卷一般要经历以下基本步骤,有()。
  206. 定量研究中常用到的数据收集方法()。
  207. 感觉和知觉合称为感知,是信息输入的心理过程。产生感知过程失误的原因主要有()。
  208. 人的情绪可以分为()。
  209. ()指通过对心理能力变相的测量,了解测量对象的现有能力及未来能力的倾向。
  210. ()包括紧密联系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部分。
  211. 人们在完成一项任务时往往需要用到多种能力的组合,()对工作绩效的预测要好于其他测验.
  212. ()的内容可分为工作描述和工作要求两部分。
  213. ()是个性心理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们能够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是从事各种活动、适应生存所必需的且影响活动效果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14. 对能力的测量称为(),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倾向测验,学习成绩测验等等。
  215. 首先提倡用科学方法测量个性的是()。
  216. ()是以个性为测量对象的测验,是一种用来鉴别个性差异的工具。
  217. ()又称职位分析、岗位分析或职务分析,是根据调查和研究,对特定工作的任务、性质、特点等基本特征的信息进行分析,并提出专门报告的工作程序,作为招聘、选拔能够胜任工作的求职者和晋升者、确定合理的工作制度和职责分配、确定培训的需求和内容、考核员工工作绩效、确定薪酬体系、预防职业安全与健康危害的依据。
  218. 能力测量按照所测能力的类别,可分为一般能力测量、特殊能力测量和()。
  219. 人格是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人,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的总和,是对人的总的描述。
  220. ()是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21. ()的目的是评定个体创造力的高低和发展水平。
  222. ()是一种由人的思想占主导地位、明知故犯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内在原因有:急功近利。省能应付。侥幸心理。自负、逞强好胜。从众心理等。
  223. ()用来说明某一工作职位的物质特点和环境特点,包括工作识别信息、工作概要、工作职责和责任。
  224. 人身事故不但会对人造成躯体伤害,还会对人造成心理创伤。
  225. PTSD的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反应会导致精神上的痛苦,但不会成为新的事故易感性心理因素。
  226. 各种严重伤害的后果可能会导致受害者永久性的残疾,包括躯体功能障碍、瘫痪、畸形等都会作为长期的心理刺激因素而影响其身心健康状态。
  227. 人在不绝望的情况下,只要有空气和水,支持     都是可能的,但若对逃生已经绝望则很快会衰竭而亡。
  228. 心理调查者若是在事故当时调查,其首要的任务是对精神创伤者进行心理救援,调研应放在次要位置。
  229. 的重点在于弄清事故起因中人的心理和行为因素、发生人为失误或差错的过程,事故直接责任人员及受害者事故发生前的生理心理状态及其前驱因素。
  230. 在突发性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后,对于遇险或受困的人员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刺激事件,这时会发生被称为   的精神症状。
  231.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最佳时间是灾难发生后     小时之间是理想的干预时间,6周后效果甚微。
  232. 急性应激反应的症状一般在遭遇精神刺激     内出现。
  233. PTSD是一种由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所导致的群体心理障碍,其症状伴有情绪和行为两方面的异常改变。
  234. EAP通过心理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属亲人提供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以及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
  235. 职业压力一般是指当职业要求迫使人们作出偏离常态机能的改变时所引起的压力。
  236. EAP员工心理援助的具体做法包括进行专业的      和搞好职业心理健康宣传。
  237. 就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工作量,是劳动者工作条件的一个指标,与劳动者的健康、收益和工作态度相关,也是人机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
  238. 应激源对人的注意能力的影响十分显著,可以使注意广度下降(注意狭窄),但是不会导致注意集中能力下降。
  239. 压力是个体所认知到的超出自身应对能力的内、外部刺激或需求所引起,并伴随生理非特异性防御反应的生理紧张状态。
  240. 包括生理测量(如心率、诱发电位),作业测量(如作业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工作负荷的主观感受测量(如对工作难度的主观评价)。
  241. 压力下使循环系统负荷增加,这是压力导致心脑血管病症的主要机制。
  242. 导致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是引起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243. 是为了了解心理工作负荷的阈限,预测在特定环境下心理负荷工作能取得的成绩。
  244. 对管理者而言,管理事件或突发事故越复杂,对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的要求越高,就越容易产生慌乱情绪、盲目指挥、发生管理失误。
  245. 通过对工作的详尽分析,在最终形成详尽的报告,称为       。
  246. 生产作业中,作业人员能否接收到必要的信息,并作出快速、准确的识别和判断往往成为决定操作行为安全与否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247. 是对工作一个全面评价的过程,整个过程包括五个环节:计划、设计、分析、结果、运用指导。
  248. 从行为主体的角度看,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分为个体不安全行为和组织不安全行为。
  249. 管理制度、监督约束机制越完善,管理范围越广泛,组织安排越得当,管理者越负责任,管理方式方法越合理,对作业者行为的监督和约束力就越强,失误率就越低。
  250. 不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有隐患的机器设备,都可能导致机器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同时可能诱发人失误。
  251. 又称职位要求,反映任职的资格,用来说明从事某岗位工作的入职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一般要求、生理要求和心理要求。
  252. 减少疲劳的核心是使工作负荷保持在    的水平。
  253. 的内容可分为工作描述和工作要求两部分。
  254. 能力测量是运用经过精心研究,设计出的各种标准化量表对人的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并用数值表示其水平的一种方式。
  255. 与客观的测验比较,结构化面试对于人员选拔的可靠性较差,但在已经通过客观测验的入选者中进行,可以获得一些客观化测验无法获得的信息,如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
  256. 对能力的测量称为        ,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倾向测验,学习成绩测验等等。
  257. 能力倾向测验的目的是评定个体创造力的高低和发展水平。
  258. 能力测量按照所测能力的类别,可分为一般能力测量、特殊能力测量和         。
  259. 典型的认知能力选拔测验包括一般能力或智力、感知速度、知觉能力、记忆能力、言语能力、数字能力、推理分析能力及空间机械能力。
  260. 是以个性为测量对象的测验,是一种用来鉴别个性差异的工具。
  261. 人们在完成一项任务时往往需要用到多种能力的组合,职业测量对工作绩效的预测要好于其他测验。
  262. 指通过对心理能力变相的测量,了解测量对象的现有能力及未来能力的倾向。
  263. 对个性差异进行测量的称为       ,包括个性测验、气质测验、兴趣和态度测验等等。
  264. 某些简单的重复的单调的工种,高智商者由于漫不经心,存在着失误率较   的倾向。
  265. 在某些需要较高判断能力的工种(例如,机场塔台调度员、计算机监控员),智力与失误率呈现负相关,即高智商者失误率较    ,低智商者失误率较    。
  266. 安全问题涉及员工个人、员工群体、作业条件和组织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因素,因此,安全问题是一个      的问题。
  267. 高兴、愉快、满意等肯定性的情绪,都是减力情绪,它能使人们在工作时思维清晰、头脑敏捷、判断准确,充满自信感。
  268. 健康与事故密切相关,健康状况不良或易生病者比较容易发生人失误。
  269. 现代人机设计思想的基本原则是         。
  270. 所谓        ,就是要使机器在运行、显示和使用上适应人在生理、心理方面的特性和局限性。
  271. 人失误就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偏离了既定的目标、没有完成所分配的功能或任务、并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人的行为。
  272. 具有意志自觉性的作业者,对安全生产的目的和意义能正确地认识,能够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并且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人失误。
  273. 人的感觉对机体状况和感觉器官功能没有依赖性。
  274. 心理学上把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称为         。
  275. 人格是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人,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   的总和,是对人的总的描述。
  276. 事故出现后,为了能及时做出反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有关人员应具有这样一些心理品质:能及时体察异常情况的出现面对突发情况和危急情况能沉着冷静,控制力强;应变能力强,能独立做出决定并迅速采取行动等。这些心理品质大都属于人的         。
  277. 只要人意志努力,作业中就可以始终集中注意力于一点,不分散注意。
  278. 个性心理结构是由意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       三部分构成。
  279. 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工人们需要学习安全知识,熟悉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机器的性能,接受以往生产事故的教训等等,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记忆。
  280. 情绪状态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情绪,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
  281. 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282. 企业安全管理首先是要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人身安全与经济利益或其他的安全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服从             。
  283. 人的因素研究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284. 在分析事故责任者的行为时,要全面分析个人心理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情况,任何行为都是个人心理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综合效应”。因此,事故责任者的行为与个人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
  285. 安全心理学是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286. 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所得结果的             。
  287. 安全心理学是以煤矿工人为对象,从保证生产安全、防止事故、减少人身伤害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88. 从业人员的任何一种遵章守纪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活动指导下产生的,而且都是心理活动的             。
  289. 在生产活动中的各类事故发生的起因,基本上都是             所致。
  290. 紧张心理、侥幸心理等,都是形成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伤害事故的             。
温馨提示支付 ¥5.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7)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