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从马一浮说生死哲学与智慧:马一浮是西湖边众多历史文化名人中的现代哲学家,通过对马一浮人生经历和生命故事的呈现,一方面可以了解一个哲学家是如何面对自己的生命和这个世界,从而超越面对死亡的宗教信仰方式,尽可能建构一套哲学式死亡理念;另一方面,透过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阐释和坚守,我们可以发现更多中国传统生死智慧的现代意义。7.1今世颜子与一代儒宗:中国现代史上,马一浮和梁漱溟、熊十力并称为“新儒家三圣”。不过,和梁漱溟、熊十力相比,马一浮生平不但更为寂寥,也更为不合时宜。马一浮是在西湖边居住时间最长的西湖文化名人,从 1912 年直到 1938 年,长达 26 年,马一浮始终身居杭州陋巷,孑然一身,潜心研究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抗战结束后,马一浮继续隐居西湖边,直至去世前。被誉为“今世颜子”,梁漱溟谓其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
7.2传统文化的生命精神: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马一浮通过抗战期间在浙江大学的短期讲学、为浙江大学撰写校歌、到乐山创办和主持复性书院,多维度展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对于传统文化的生命精神的挖掘,是其生命人格和思想学问最为重要的内容和贡献。
7.3哲学式的生死与死亡超越:马一浮是位读了80年书,不只精通儒释道等传统文化,亦熟谙海外典籍,博览中外医卜命相杂著的大师,对死看得很坦然的达观之人,超脱之人。由马一浮作为哲学家的生死态度为切入点,特别提出了“哲学式的死亡”的生死学议题。哲学式的死亡就是把死亡放在你的嘴里、你讲的话里、你吃的饭里、你喝的酒里,因为预先思考死亡等于提前谋划自由。一旦人们学会了哲学式的死亡,就能够带着自制、平静和勇气去面对我们会死的事实。
7.4中国传统哲学生死智慧:对于中国人来说,先秦儒墨道法各家所倡导的理性化的生死观,一直成为几千年中国人生死的核心信仰,今天依然是我们现代生死学和生死观建构的极为重要的基础。墨家认为我们的生命不是孤立的存在,人生在世就应当互利互爱,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自然、化与真则是道家的生死智慧;法家对于制度的推崇,实际上就是源于他们对趋利避害的人性的不信任,人性不可靠,要靠制度才能保证大家幸福的生活;儒家则倡导人生的每一刻都是永恒的现在,进而肯定生命的意义,肯定自我的存在,把生命的追求落实在现世此生。
[单选题]马一浮纪念馆在西湖边的( )景区。
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
苏堤春晓
平湖望月
答案:花港观鱼
[单选题]梁漱溟在唁电中赞马一浮为“千年国粹,一代( )”。
儒宗
儒圣
大儒
儒家[判断题]哲学式的死亡理想就是学习预先思考死亡。

[判断题]儒家看重生命的价值在于将社会责任与生命价值作结合,用有限的生命,善尽生命的职责。

[判断题]孔子言“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就是否认鬼神的存在。

温馨提示支付 ¥1.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0)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