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的美好生活更重要,为达到个人目的可以不惜一切手段、不惜破坏他人利益。
A:错 B:对
答案:错
2.道德境界是一成不变的、无法通过教育活动提高的。
A:对 B:错
答案:错
3.教育信仰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合理的理想以及崇高信念的教育过程。
A:对 B:错
答案:对
4.价值涉及所有人有关个人和社会的各种类型的规范判断。
A:对 B:错
答案:对
5.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价值观方面其主要特点: 
A:价值观的冲突 B:价值观的对抗 C:价值观的多元与融合 D:价值观的消融
答案:价值观的多元与融合
6.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幸福有不同的理解。
A:对 B:错
答案:对
7.“人生是一条不归路,走上去,就回不了头。”所以,应该珍惜生命,积极实现人生价值。
A:对 B:错
答案:对
8.每年的        为国际幸福日。
A:3月14日 B:3月20日 C:5月21日 D:5月20日
答案:3月20日
9.人的生命的本质是一种创造性存在。
A:对 B:错
答案:对
10.理想像明灯一样,为人们实现美好生活的追求指明方向。
A:错 B:对
答案:对
11.应试教育的弊端――只重视知识而忽视人的素质,也就是忽视人的心灵的教育。
A:对 B:错

12.人的色彩缤纷的世界是在人的创造性活动中生成的世界。
A:错 B:对 13.意志品质是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
A:果断性、自律性、自由性 B:意志自由性、果敢性、坚毅性、自制性 C:意志自觉性、果敢性、坚毅性、自制性 D:果敢性、坚毅性、自制性 14.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
A:错 B:对 15.强化对祖国、人民的责任心和义务感有助于在教育活动中塑造良好的意志品质。
A:对 B:错 16.柏拉图说:“幸福主要是灵魂的善”。
A:对 B:错 17.对美好人生的追求是有终点的、有止境的。
A:错 B:对 18.工具理性是通过合规律的行为而对环境加以控制的人类基本兴趣,它指向对环境的控制和管理,其核心是“控制”。
A:错 B:对 19.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A:错 B:对 20.人们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有坚强的()。
A:意志 B:认知 C:智力 D:人格 21.好的生活应该是有目标的、完整的生活。
A:错 B:对 22.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利用知识和智力为人类创造幸福,而病态性格的人,他的智力和知识可能成为人类的祸根。
A:错 B:对 23.美好人生是“一种值得过的人生”。
A:对 B:错 24.教育只需要传授知识,不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
A:错 B:对 25.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由此,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
A:错 B:对 26.哲学不是反思之学,智慧之学,也并非无用之大用的学科。
A:错 B:对 27.价值根植于“人生幸福”,或者说“美好生活”。
A:对 B:错 28.“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我国教育家 陶行知  教育理想的写照。
A:错 B:对 29.“理性”来自于希腊文“逻各斯”,逻各斯的最基本含义是规范。
A:错 B:对 30.“哲学离开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这是谁说的:
A:钱穆 B:李敖 C:方东美 D:傅佩荣 31.当代学者周国平认为,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表示,一个是幸福,一个是优秀。
A:对 B:错 32.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即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是否正确地反映外部世界,与外部世界有无明显的差异。
A:对 B:错 33.“幸福的秘诀是:让你的兴趣尽量的扩大,让你对人对物的反应,尽量地倾向于友善。” 这是谁说的:
A:黑格尔 B:康德 C:杜威 D:罗素 34.“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维护和追求。”这句话是谁说的?
A:徐之顺 B:孟建伟 C:刘祖汉 D:许苏民 35.罗素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
A:对 B:错 36.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求异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能力。
A:错 B:对 37.死是生的宿命;其次,死是生的动力。
A:错 B:对 38.情绪ABC理论是心理学家             创建的。
A:罗杰斯 B:皮亚杰 C:埃利斯 D:科尔伯格 39.知识是人的生活、生命的动力和支柱,是人的精神系统的最高法官。
A:错 B:对 40.哲学可以作为“智慧之学”.
A:对 B:错 41.教师的信仰影响学生信仰的形成。
A:错 B:对 42.通过艺术形式来追求美好人生,实现美好人生,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最高境界。
A:对 B:错 43.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即人的心理活动中认识、情感、意志三个过程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协调一致。
A:对 B:错 44.泰戈尔认为,教育的目的应当是传递生命的气息。
A:错 B:对 45.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伦理学》中把幸福誉为圣洁人生的最高和最终目标,在《政治学》中把幸福定义为 美德的实现  。 
A:对 B:错 46.克服困难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形成和发展坚强意志。
A:对 B:错 47.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生命。
A:错 B:对 48.形成“苦学”信条而非“乐学”精神,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受制于心理主义的学习本质观的规约,以及功利主义的学习价值观束缚所致。
A:错 B:对 49.在加缪看来,没有任何一种命运是对人的惩罚,只要竭尽全力去穷尽它就应该是幸福的。正如西西弗斯,他的行动本身就是对荒谬的反抗,他清醒的意识就是对自己幸福的感知.
A:对 B:错 50.      认为,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7)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