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内容已经过期谨慎付费,点击上方查看最新答案

内经学研究

  1. 《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言之“阳道实”指的是:阳经气血充足而不易受邪;“阴道虚”是:阴经气血亏虚而易受邪。( )

  2. A:对 B:错
    答案:道是发病规律.属阳的六腑多病外感而为实证.属阴的五脏之病内伤而为虚证.本句高度概括了五脏六腑的病理特点.五脏藏精气,藏而不泻,静而主内,易于耗伤,故多不足;六腑传化水谷泻而不藏,动而主外,故多有余.阴阳胃经之病,多病热证实证.太阴脾经之病,多病寒证虚证.后世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说.AI参考:答案:A。《素问·太阴阳明论》原文:“故阴气者,收引而啬;阳气者,烦劳而易开,开则府藏外溢,故阴气微,则阳气出,阳气出则汗出。久则阳阴俱虚。”翻译为:“所以阴气功能收敛而啬守,其本性使精气内守,阳气则功能烦劳而易趋开放,开放则会使府藏阴气外泄。所以阴气虚少,阳气就易于外越,阳气外越就会出汗。长期下去,阴气和阳气都会虚少。”可见,原文所言“阳道实”“阴道虚”并非中医经络概念。据此,选项A表述正确,当选。因此答案为A。'
  3. 因肝居下焦,属木,故《素问·六节藏象论》称肝为阴中之少阳。( )

  4. A:对 B:错
    答案:罢极之本AI参考:B.错。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肝为阴中之少阳,是指肝在五脏六腑中具有阴阳互根的特性,同时又具有少阳生发的特性。因此,判断题中的表述是正确的。所以,正确选项为A:对。'
  5. 根据《素问·宣明五气》,易“伤血”的行为是( )

  6. A:久视 B:久卧 C:久坐 D:久立 E:久行
    AI参考:正确答案是【D:久立】。原文提到“血伤”为血外泄,“久立”可能导致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导致血外泄,因此久立易伤血。其他选项如久视、久卧、久坐、久行等,均不会导致血外泄,因此不会伤血。'
  7.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代脉病变是由于( )

  8. A:气滞 B:气少 C:气衰 D:血少 E:病进
    答案:气衰AI参考:正确答案是B:气少。《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提到:“代则气衰”,意思是代脉的病变是由于元气虚弱不足所致。因此,选项B“气少”是正确答案。选项A“气滞”、C“气衰”、D“血少”和E“病进”都不是代脉病变的原因。'
  9. 《灵枢·本神》提出“并精出入者谓之” ( )

  10. A:意 B:神 C:魂 D:魄 E:志
    答案:魄AI参考:正确答案是D:魄。《灵枢·本神》:“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大意是精神魂魄之中,其中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为神,主宰人体运动功能的是魂,而魄则主宰人体感觉、知觉、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所以,“并精出入者谓之”是指的是人的魄。'
  11. 《素问•热论》中六经病涉及的证候是( )

  12. A:表证、里证 B:实证、热证 C:热证、虚证 D:实证、寒证 E:寒证、虚证
    答案:发热AI参考:正确答案是E:寒证、虚证。《素问·热论》指出“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肌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所以《素问·热论》所涉及的六经病为寒证、虚证。'
  13. 《素问•至真要大论》“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之“取之阳”指 ( )

  14. A:阴中求阳 B:辛热散寒 C:益火消阴 D:清热泻火 E:辛温解表
    AI参考:正确答案是A:阴中求阳。原文的意思是,如果寒证的症状是因为体内阳气的不足导致的,那么就需要在寒证的基础上再补充一些阳气的药物,也就是在阴中求阳。所以“取之阳”指的是在阴证的基础上,补充一些阳气的药物,也就是阴中求阳的方法。因此,选项A“阴中求阳”是正确的答案。选项B、C、D、E都与原文意思不符。'
  15. 《灵枢•本神》把“随神而往来”者称为 ( )

  16. A:精 B:意 C:魂 D:志 E:魄
    AI参考:正确答案是C:魂。《灵枢•本神》:“故心有所忆,神将入舍,而魂交,梦飞扬之苦也;因寐而数动,魂魄散失,梦飞扬之异也。”本段主要论述了魂魄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其中,“随神而往来”是指精神意识活动在睡眠时魂魄随神气而游行于体内外。故选C。'
  17.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下”的原文是( )

  18. A:诸躁狂越 B:诸胀腹大 C:诸逆冲上 D:诸厥固泄 E:诸痛痒疮

  19. 《灵枢·本神》篇指出,肝藏血,血舍( )

  20. A:魄 B:魂 C:志 D:意 E:神

  21.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指出当阴阳失调,“阴不胜其阳”时,可出现何种病理变化( )

  22. A:筋脉横解 B:九窍不痛 C:脉流薄疾 D:五脏气争 E:阳气挡隔
    AI参考:正确答案是C:脉流薄疾。原文中提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可见,阴不能胜阳时,则出现脉流薄疾的症状。选项A的筋脉横解为外邪侵入经络;选项B的九窍不通多见于肺热;选项D的五脏气争是多种病机的综合表现;选项E的阳气挡隔与原文所述不符。因此,本题答案为C。'
  23. 《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用药不可太过,无毒治病,当( )

  24. A:十去其六 B:十去其七 C:十去其八 D:十去其五 E:十去其九

  25. 《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营之居”的脏是( )

  26. A:肝 B:肺 C:肾 D:脾 E:心
    AI参考:正确答案是D:脾。《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提到:“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其中,“营之居”指的是营气所居之处,即营气的运行通道。根据原文描述,营气运行于脉中,内注五脏六腑,因此“营之居”的脏应该是脾。'
  27.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客者”采用的治法为( )

  28. A:削之 B:润之 C:散之 D:攻之 E:除之

  29. 据《素问·痿论》,枢折挈见于哪种痿证( )

  30. A:脉痿 B:骨痿 C:痿躄 D:肉痿 E:筋痿
    AI参考:正确答案是C:痿躄。《素问·痿论》中提到:“骨痿者,生于大骨之伤,枢折挈,此骨痿之属也。”枢折挈见于痿躄,即下肢痿弱无力,行走不便或不能行走的痿证。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其他选项如脉痿、骨痿、肉痿、筋痿等,虽然在《内经》中有相关论述,但并不是枢折挈所见的痿证。'
  31. 《生气通天论》“煎厥”的病机是 ( )

  32. A:血随气逆 B:痰蒙心窍 C:邪热久羁 D:阳亢精绝 E:阳气偏阻
    AI参考:正确答案是A:血随气逆。《生气通天论》“煎厥”的病机是“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阳气之厥”,意思是阳气如果太过旺盛,就会耗伤阴液,阴液耗伤后不能滋养精神,就会出现精神恍惚、烦躁易怒、头晕头痛等症状,甚至会出现昏厥,这是因为阳气亢盛后导致气血上逆而造成的。因此,“煎厥”的病机是血随气逆。选项B、C、D、E都不能准确描述该病机。'
  33. 据《素问·热论》,“身热少愈”是由于( )

  34. A:少阴病衰 B:少阳病衰 C:阳明病衰 D:太阴病衰 E:太阳病衰

  35. 据《素问·痿论》,“胫纵而不任地”见于哪种痿证( )

  36. A:脉痿 B:肉痿 C:痿躄 D:骨痿 E:筋痿
    AI参考:正确答案是D:骨痿。原文“骨痿者,生于大热也”出自《素问·痿论》,描述的是一种病机,属于骨痿证。其中“胫纵而不任地”描述的是肢体痿弱不用,可见于骨痿证。所以选项D是正确答案。'
  37. 《素问·水热穴论》认为胃的门户要会是( )

  38. A:脾 B:心 C:肾 D:肺
    AI参考:正确答案是【A:脾】。原文提到:“夫心胞热,内渗于脾,故口内生糜……是以胃病者,脾为之虚,肠为之枯……补分肉,厚己泽皮。膏乃可滋,丹乃可赤。”其中的“内渗于脾”即指的是水湿停聚,容易阻滞脾气导致的脾阳虚损的症状,从而提示“会”的是脾脏。故答案为A。'
  39.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因于气”所生之病是 ( )

  40. A:偏枯 B:肤胀 C:水肿 D:皶 E:痤痱

  41.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酸苦”的性能是 ( )

  42. A:发散为阳 B:泄肺为阳 C:涌泄为阴 D:泄实为阳 E:补虚为阳
    AI参考:正确答案是C:涌泄为阴。原文中提到“气味酸苦涌泄为阴”,说明气味酸苦的药物具有涌泄的作用,属于阴性药物。因此,选项C“涌泄为阴”是正确答案。选项A、B、D、E都与原文描述不符。'
  43. 据《素问·举痛论》,引起“气泄”的原因是( )

  44. A:寒邪 B:悲伤过度 C:热邪 D:卒惊 E:过劳
    AI参考:正确答案是E:过劳。《素问·举痛论》中提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其中的“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指出了引起“气泄”的原因是过劳,过度劳累会导致经脉流动不畅,气血不畅通,从而导致疼痛。因此,选项E是正确答案。其他选项如寒邪、悲伤过度、热邪、卒惊等,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引起疼痛,但并不是引起“气泄”的主要原因。'
  45.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导致“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的病因是( )

  46. A:因于寒 B:因于气 C:因于湿 D:因于风 E:因于暑

  47. 《素问•生气通天论》薄厥的病机是 ( )

  48. A:阳失卫外 B:阳亢精绝 C:阳气逆乱 D:阳气郁遏 E:阳气偏阻
    AI参考:正确答案是【D:阳气郁遏】。原文提到“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帝曰:有病敦泄,恶甘而喜苦,名曰敦年,安谷则昌,绝谷则亡,何也?岐伯曰:此脾气之治也。脾气者,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月廓空,以实之。终其气于六律,藏虚守中,物得以萌,其于脾也,其是耶?”可见“阳气郁遏”为薄厥的病机。其他选项没有在原文中提及。'
  49. 根据《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湿者……”( )

  50. A:上先受之 B:内先受之 C:下先受之 D:外先受之 E:脾先受之
    AI参考:正确答案是A:上先受之。原文中提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意思是湿邪容易侵犯人体下部,因此下先受之。同时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人体的上半部分属阳,下半部分属阴,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伤于湿者,上先受之,即上半部分最先受到湿邪的侵犯。所以正确选项为A:上先受之。'
  51. 根据《灵枢·大惑论》论述,目者( )

  52. A:五脏六腑之精也 B:肝之精 C:诸脉皆属也 D:神之牖 E:宗脉之所聚也
    AI参考:正确答案是E:宗脉之所聚也。《灵枢·大惑论》中指出:“目者,宗脉之所聚也。”说明目为五脏六腑之精气汇聚之所,通过经络联系全身脏腑、肢节、五官九窍等,故目为人体精气神汇聚之所。因此,本题答案为E。'
  53. 据《灵枢·营卫生会》,人体营卫之气大会的时间是( )

  54. A:日西 B:日中 C:日入 D:夜半 E:平旦

  55.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高梁之变”所生之病是( )

  56. A:偏枯 B:大丁 C:肤胀 D:皶 E:痤痱

  57. 据《素问·咳论》,“乘冬”则( )

  58. A:心先受邪 B:肺先受邪 C:肾先受邪 D:肝先受邪 E:脾先受邪

  59. 《素问·五脏别论》中“魄门亦为五脏使”的“魄门”指:( )


  60. A:汗孔 B:肛门 C:气门 D:玄府 E:其余都不是

  61.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阴之五宫,伤在五味”,“五宫”是指:( )

  62. A:五季 B:五气 C:五腑 D:五体 E:五脏

  63.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肝气衰”的时间是( )

  64. A:六八 B:七八 C:四八 D:五八 E:八八

  65. 据《素问·举痛论》中,九气为病的机理,下列各项除哪项之外属“怒则气逆”的病证? ( )


  66. A:口舌生疮 B:面红目赤 C:呕血 D:飱泄 E:其余都不是

  67. 《灵枢•百病始生》认为清湿之邪容易侵犯的人体部位是 ( )

  68. A:经脉 B:上 C:下 D:络脉 E:脏

  69. 据《素问•咳论》,咳嗽的形成原因是( )

  70. A:秋伤于湿 B:痰饮犯肺 C:皮毛受邪内传于肺 D:肾水上泛 E:外寒内饮

  71.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 )

  72. A:湿 B:燥 C:火 D:寒 E:风

  73.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五味入口,藏于( )

  74. A:胆胃 B:小肠 C:大肠 D:肠胃 E:脾胃
    AI参考:正确选项是【E:脾胃】。原文《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提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意思是说,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入口后,会藏于肠胃之中。因此,选项E:脾胃是正确的答案。选项A、B、C、D都不是正确答案,因为文中没有提到胆、小肠、大肠和肠胃这几个器官。'
  75. 《灵枢·五色》认为,面部青黑色主病为( )

  76. A:虚 B:热 C:痛 D:气滞 E:瘀血
    AI参考:正确答案是E:瘀血。《灵枢·五色》认为,面部青黑色主病为瘀血。面部青黑色主病为寒证、痛证、瘀血等。虚证一般面色淡白或萎黄;热证一般面色红赤;气滞一般面色或青或白或萎黄无华。故本题答案选E。'
  7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气薄则发泄”指出气薄之药的功效为( )

  78. A:泄精 B:泄气 C:泄热 D:泄汗 E:泄便
    AI参考:正确选项是D:泄汗。原文中“气薄则发泄”意思是如果药性轻薄就会向外发散,适用于解表、出汗等功效。因此,选项D泄汗符合原文意思。其他选项如泄精、泄气、泄热、泄便等与原文意思不符。'
  79.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胸中之府”是指 ( )

  80. A:背 B:膻中 C:肺 D:心肺 E:虚里

  81. 据《素问·举痛论》,惊则( )

  82. A:气缓 B:气乱 C:气上 D:气泄 E:气结

  83.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结者”采用的治法为( )

  84. A:散之 B:攻之 C:润之 D:除之 E:削之

  85. 《素问·经脉别论》“府精神明,留于四脏”之“四脏”是指( )

  86. A:肺肝脾肾 B:心肺肝脾 C:心肝脾肾 D:心肺肝肾 E:心肺脾肾

  87. 《灵枢•本神》说“心气虚则” ( )

  88. A:笑不休 B:恐 C:惊 D:悲 E:怒
    AI参考:正确答案是D:悲。原文“心气虚则悲”的意思是心气虚则容易悲伤,选项中只有D符合这个意思。其他选项与原文意思不符。'
  89. 《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春季的平脉特点是( )

  90. A:春日中规 B:春日弦 C:春胃微弦 D:弦少胃多 E:春胃微钩

  91. 《内经》论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

  92. A:针刺疗法 B:三因治宜 C:因势利导 D:调和阴阳 E:治病求本
    AI参考:正确选项为:BDE《内经》论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因治宜、治病求本、调和阴阳、因势利导等。其中,B选项“三因治宜”指的是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治则;D选项“调和阴阳”是指治疗疾病时要根据阴阳偏盛偏衰的情况,采取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促使疾病向好的方面转化;E选项“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要针对疾病的基本矛盾采取重点解决矛盾的方法,从根本上解除病证。这些内容都是《内经》论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A选项“针刺疗法”虽然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但并不是《内经》论治思想的主要内容。C选项“因势利导”虽然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但其含义较为宽泛,涵盖了多个方面的治疗策略,无法概括《内经》论治思想的核心内容。'
  93. 据《素问·咳论》,有关咳嗽的论述正确的是( )

  94. A:治脏者,治其俞 B:肾为气之根 C:咳嗽“聚于胃,关于肺” D:治腑者,治其合 E: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AI参考:正确选项为:A:治脏者,治其俞;B:肾为气之根;C:咳嗽“聚于胃,关于肺”。原文《素问·咳论》中提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了咳嗽可由五脏六腑共同引起,因此E选项错误。此外,文中还提到“治脏者,治其俞”、“肾为气之根”,进一步阐述了咳嗽的病因病机,因此AB选项正确。在论述咳嗽的治疗时,文中提到“聚于胃,关于肺”,说明咳嗽与胃和肺的关系密切,因此C选项正确。D选项“治腑者,治其合”在原文中没有涉及,因此不正确。'
  95. 《灵枢·本神》认为恐惧伤精的主要症状是( )

  96. A:头晕耳鸣 B:骨酸痿厥 C:喜忘前言 D:精时自下 E:腰痛
    AI参考:正确选项为:B:骨酸痿厥。原文中提到:“恐惧者,精气却,毛腠闭,论曰:大惊卒恐,则精散于皮毛,或上逆而喘欬。”即恐惧会损伤肾精,出现腰酸骨痿等症状。因此选项B骨酸痿厥是正确的。其他选项头晕耳鸣、喜忘前言、精时自下、腰痛与原文中的描述不符。'
  97. 《素问·生气通天论》“四维相代,阳气乃竭”之四维,其确切所指是( )

  98. A:风 B:寒 C:燥 D:暑 E:湿
    AI参考:正确答案是:ABDE。《素问·生气通天论》“四维相代,阳气乃竭”中的四维是指四季主风、寒、暑、湿、燥。本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题干文字本身难度不大,结合生活常识不难选出正确答案。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原文的意思。根据原文,“四维相代”是说一年四季中不同的季节各有不同的气候变化,寒暑燥湿风相互更替,相互制约,四季轮转,各有所主,说明四季变化是由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引起的。故正确答案为ABDE。'
  99. 《灵枢·百病始生》指出,“病起于上”和“病起于下”的病邪是( )

  100. A:风雨 B:寒湿 C:清湿 D:暴雨 E:疾风
    AI参考:正确选项是【B:寒湿】。《灵枢·百病始生》中指出,“病起于上”和“病起于下”的病邪是指寒湿之邪。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其他选项如风雨、清湿、暴雨、疾风等,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与疾病的发生有关,但并不是《灵枢·百病始生》中所指的特定病邪。'

温馨提示支付 ¥2.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1) dxwkbang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