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测试
1.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 )。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 B: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 D:人类的生产劳动;
答案:D
2.在 ( )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 B:现代 C:当代 D:近代 3.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 B:现代教育 C:近代教育 D:原始教育 4. 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是在战国时期的哪本著作 ( )
A:《礼记·学记》 B:《孟子·尽心上》 C:《说文解字》 D:《论语》 5. 教育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有特定的活动场所 B:有明确的目的 C:培养人 D:增进知识 6. 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
A:错 B:对 7. 人与动物的教育活动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教育活动具有生产性。( )
A:对 B:错 8.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类传递经验的一种特殊形式。( )
A:错 B:对 1.一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经济制度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人口数量和质量 2.我国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举措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
A:生产力发展 B:人口 C:文化 D:政治经济制度 3.发达国家大多已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意识形态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人口数量和质量 4.古代学校教育不仅脱离生产劳动,而且鄙视生产劳动,这主要反映了哪一因素( )对教育的制约。
A:民族文化传统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D:社会人口构成 5.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 )。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 C: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D:社会文化传统 6.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
A:经济制度 B:人口变化 C:文化传统 D:政治制度 7.董仲舒曾向汉武帝建议:“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理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从作用对象看,这体现了教育的( )。
A:社会功能 B:正向功能 C:负向功能 D:个体功能 8.“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能够阻断代际传递,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
A:生态功能 B:经济功能 C:人口功能 D:政治功能 9.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
A:经济功能 B:人口功能 C:文化功能 D:政治功能 10.“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 )
A:文化功能 B:经济功能 C:政治功能 D:人口功能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记》的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C: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D: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12.“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B: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C: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D: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13.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基础教育水平 B:人口结构状况 C:科技发展水平 D:经济发展水平 1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并把中国文化带回自己的祖国,这反应了教育具有( )。


A:文化传承功能 B:文化传播功能 C:文化更新功能 D:文化创造功能 15.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
A:继承功能 B:选择功能 C:传递功能 D:创新功能 16.【2014下】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 )。
A:发展功能 B:保护功能 C:选择功能 D:传递功能 17.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技艺经过开发走进了校园课堂,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们,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去系统地学习它们,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技艺的消亡。这主要体现了教育的( )功能。
A:文化功能 B:经济功能 C:人口功能 D:政治功能 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 )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A:教育
B:遗传素质
C: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D:环境
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 )是主导。
A: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B:环境
C:教育
D:遗传素质
3.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因素是( )
A:环境
B:遗传素质
C:学校教育
D:成熟
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身体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
A:内发论
B:多因素相互作用
C:外铄论
D:白板说
5.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 “白板说”观点属于( )
A:外铄论
B:内发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平衡论
6.格塞尔的 单卵孪生儿爬楼梯试验”,充分说明了( )。
A: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决定人的身心发展个性
C:遗传素质可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D:遗传素质提供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7.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8.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9.“拔苗助长”、“凌节而施” 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 ( )
A:个体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阶段性
10.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 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 的特点。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
11.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被称为 “危险期”或 “心理断乳期”的时期是 ( )
A:小学阶段
B:高中阶段
C:大学阶段
D:初中阶段
12.人的发展是指( )的发展
A:智力 B:社会性
C:身体和心理 D:个性 13.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
A:错 B:对 14.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
A:对 B:错

温馨提示支付 ¥3.00 元后可查看付费内容,请先翻页预览!
点赞(8) dxwkbang
返回
顶部